音乐地理学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时间:2020-06-20 10:37:57 音乐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音乐地理学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音乐地理学是研究音乐、人文地理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三者之间联系的学科。在高中地理尤其是区域地理教学中,结合研究区域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恰当融入该区域的特色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区域地理的整体性。以高中区域地理为例,针对音乐地理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音乐地理学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关键词:音乐地理学;高中地理;区域地理

  为了满足当代社会的思想和需求,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改革逐渐建立起“环境—资源—人类活动”的线索[1],高中地理课程内容设计也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2],增强了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音乐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某一特定的地理空间内所发生的音乐文化事象,主要研究音乐文化和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的联系,在思想和内容上也紧扣人地关系,与高中区域地理课程内容的主要思想基本一致。因此,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应用音乐地理学是值得研究的新方向。

  一、音乐地理学及研究方法

  (一)音乐地理学

  音乐地理学,是研究音乐地域系统的学科。通过分析“人—音—地”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研究音乐的地域分布规律、历史演化过程和地域传播途径。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侧面来反映人文地理环境,而人文地理环境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地理环境。因此,音乐地理学通过研究地理环境来研究音乐的分布、演化和传播。英国民族音乐学家斯托克斯认为:“地域是社会活动具体的地理背景,其中,音乐事件展示了地域内涵,反过来,通过音乐也可以构筑地域,涉及差异和社会界限。人们可以用音乐来为自己定位,从音乐中认识自身所拥有的身份标识和自我[3]。”

  (二)研究方法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空间范围不同的地理位置、地貌特性、天象气候等所构成的地理环境对众多面貌各异的传统文化其形成、传播与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4]。可见,一定区域内“人—音—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探讨“人—音—地”三者的相互关系就应该成为音乐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5]。

  二、理论依据

  (一)多元智能理论

  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通过对诸如“神童”或“白痴天才”等特定人群在内的大量调查分析,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并论述了多元智力理论[6]。该理论提出人类的智能可以分成至少七个范畴: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等。可见,音乐智能是人与生俱来的,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音乐智能来辅助教学。

  (二)生成调性音乐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杰肯道夫在1983年提出了“生成调性音乐理论”。他认为,人对音乐的.感知是与生俱来的[7],并且人们对音乐的感知先于对语言的感知[8]。因此,如果将音乐与地理教学相结合,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可以使教学效果得到增强。

  三、以高中区域地理为例的应用

  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学的思路大多是按“区域区位—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的次序来进行教学。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教学思路:首先确定某一区域的区位,包括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其次由这些位置进一步讨论该区位下的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最后通过分析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进一步分析这种自然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人文地理环境。这种教学思路的逻辑性很强,能够使学生培养起一种分析区域地理的思维方式。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每一个地理区域的教学都是用这样的思路进行讲解,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引发学生的兴趣,一些教师选择用音乐导入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或是恰如其分地点缀几句歌词,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智慧,加深理解,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9],但是总体的教学思路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其实,除了巧妙地导入音乐来辅助课堂教学,在高中区域地理部分的教学中,还可以利用音乐地理学进行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影响青年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思维智力发展[10]。因此,在区域地理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某区域的特色音乐来导入,以该音乐作为探究区域地理的切入点,通过音乐的特点来分析该区域的人文地理环境,再由人文地理环境演绎推理该区域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最终可以用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文地理环境来解释该区域的音乐特色,达到教学目的。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中的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中,要求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以了解西北区为例,教师可以用陕北民歌导入本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讨论陕北民歌的特点。例如陕北民歌信天游在曲调上多形成了悠扬高亢、粗犷奔放的特点,是因为信天游是户外的山野之歌,环境空阔,行路歇脚开口即唱,又不受劳动动作的限制,是陕北庄稼人及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传达内心情绪和思想的音乐[11]。根据信天游的特点,进一步探讨为什么信天游会形成“悠扬高亢、粗犷奔放”的特点,联系陕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可以得知,陕北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大部分地表被黄土覆盖,沟壑纵横,非常破碎,所以高亢悠扬的歌声才能克服地形阻隔,达到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信天游音乐风格的形成与陕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思路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区位的理解,因此,这种“人—音—地”的思路除了适用于音乐地理学,同样也可以应用于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综上所述,将音乐地理学中的“人—音—地”的研究方法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是可行的。由于音乐具有地理性的特点,将音乐地理学融入到区域地理教学中不但可以引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完善高中区域地理的系统性。自然地理环境为音乐提供了物质基础,人文地理环境为音乐提供了精神基础[12],这使得音乐地理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成为了连接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纽带。恰当地将音乐地理学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加深学生对区域地理的理解,提高分析区域地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白文新.中学地理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STOKESM.Ethnicity,identityandMusic:themusicalconstructionofplace[M].Berg:UniversityofChicago,1994.

  [4]郭璨.疏方异俗歌哭不同:浅析传统音乐中的音乐地理学研究[J].科教文汇,2008(11):197-198.

  [5]薛艺兵.流动的声音景观:音乐地理学方法新探[J].中央音乐学院报,2008(1):83-88.

  [6]秦俊龙.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解读下的中学地理教学应用研究与实践思考[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7]廖建平.从歌曲的强弱拍看英语语音教学[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14(4):51-54.

  [8]柳英华,江晔.音乐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地理教学,2005(8):15-18.

  [9]赵守拙.音乐辅助地理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136-137.

  [10]李明.音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2):49-50.

  [11]张天,张馨.自然地理对音乐的影响:以浙江、陕西两省为例[J].艺术教育,2013(4):102-103.

  [12]马勇,邓亚波.试论音乐与地理环境[J].人文地理,1995,10(4):52-55.

【音乐地理学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相关文章:

1.高中地理学案教学论文

2.高中地理学案教学利与弊论文

3.高中地理情景教学的应用论文

4.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反思

5.高中地理教学中自制教具的应用论文

6.影视资源中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7.情境体验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8.思维导图的高中地理教学应用论文

9.高中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