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的论文

时间:2020-09-27 11:31:42 音乐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的论文

  音乐欣赏是普通高中的必修课,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与途径。高中音乐教材选编了大量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上好每一堂音乐欣赏课,从而积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领学生步入高雅的艺术殿堂,就成了音乐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浅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的论文

  音乐欣赏德育审美能力高中音乐教材汇集了大量古今中外经典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有着极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对于培育和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审美情趣、思想修养,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课堂导入要新颖,吸引学生

  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开始。由于流行音乐和国外音乐对我们国内音乐文化的冲击,使得学生们的音乐文化生活变得单一肤浅。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怎样使学生的音乐文化生活多样化,深刻化,这就是高中音乐欣赏开设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这些音乐作品离现在学生的时代和生活很“遥远”而且“格格不入”,所以就形成了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结合综合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你的音乐课堂之中。

  音乐课与其它的学科教学一样,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方法有着其他环节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方法标新立异,而又不失自然自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所学习的音乐兴趣浓厚,课堂上学生兴致盎然,教者得心应手,学者轻松愉快。导入新课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我愿意学习”“好有意思”等的愿望,学生有了这样的兴趣,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

  二、教学过程中多学科结合,融会贯通

  (一)音画交融,视听互补,可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一切创造性思维离不开想象,无想象就绝无创造。正如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想象比知识还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们在音乐教学中,用图画的描绘,实物的演示,能使学生在音画交融,视听互补过程中激发联想,培养想象思维。

  1.创设情境,激发联想。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绪,必须有一个实际的思绪,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绪的开始阶段。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感性接触教材时,能获得诱因化刺激,我们可设计适当的情境,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表象、联想和想象中把握对象。如在欣赏德彪西所作的《大海》乐曲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和声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可让学生闭上眼睛听乐曲,这时教师再给学生介绍作品的情境,一轮红日渐渐升起,天空由紫色变成青色,逐渐增加了光辉,一副开阔的大海黎明景色就被生动的描绘出来了。当音乐进行到一半时,海风吹到海面,引起阵阵骚乱的潮声,犹如风和海的对话,此时配合大屏幕的大海画面教学,在此情此景的音乐感染中产生强烈的联想冲动,激发想象的欲望。学生在音画交融、视听互补中,得到想象思维的不断升华。

  2.运用色彩,培养想象。绘画中的色彩是通过人的视觉器官直接感觉而产生的。而音乐色彩是通过人的听觉器官经过大脑的分析而产生的一种由声调变为色彩的形象思维感受。在教学中,借助色彩这种直观手段来帮助音乐的形象思维,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降低音乐教学的难度。不同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不同的`音乐同样能引起人的不同感受。将两者有机结合,既形象又直观,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开发。如在乐理知识“三和弦”的教学中,运用色彩与音响的结合,让学生在听辨感受中将大、小、增、减三和弦,从协和到不协和的辨别,逐渐感受到明亮与暗淡、扩张与紧缩的音响色彩。从直观的听觉中,引起情绪波动,把音乐与色彩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统一在音响色彩中而产生共鸣,激发想象思维。

  (二)作词荐曲,学科互补,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灵感

  在文学中,原始人含糊的叫喊经过加工而成文字。而在音乐中,这种叫喊经过加工而成为音符。然而,在这两种不同的音响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它们都能唤起人们情感反应。区别在于:一个字既能唤起情感反应又表示了它的意义;而一个音符则只能唤起情感反应,不能表示意义。如果在教学中,能使文学与音乐有机结合,把各种知觉心象和记忆心象重新化合,孕育成一个全新的心象,便能激发起更深层的情感反应,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一种心理活动,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1.以曲促情,以词辅情,激发培养学生的创作激情。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注意用音乐这心灵的语言去感染学生的情感,用文字这抽象的语言去辅助学生情感的产生,进而让学生产生出激情,调动起巨大的学习潜力。如在高中欣赏课中,结合“歌曲体裁”的知识点,选取学生最熟悉的对象──母亲,作为创作活动的主题,让学生们收集各类赞美母亲的歌曲,通过分析介绍自己推荐的歌曲,体验心灵的语言,回忆自己成长中的引路人母亲。这时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再让学生创作歌词,并用真挚的感情朗诵,进行旋律创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营造氛围,渗透文学,激发培养学生创造灵感。音乐与文学在相互转换过程中,不断丰富甚至创造着美。美感是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创造力既然是一种求异、创新、创美的能力,那么促使人们进行探索创造的心理因素,是科学家、艺术家、发明家以及其他创造者进行探索、创新、创美的智慧源。

  在新课改中推出的教材里编辑了大量的音乐创作活动的内容,为学生感悟美,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师可潜心研究,很好利用。如在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中的第二乐章,可让学生从流动的旋律中感受幽静安逸的景象,仿佛看到潺潺的溪水,低垂的柳枝,鸣叫的小鸟……。在这美的氛围感染下,学生通过音响的模仿,小组的讨论,用散文、诗歌等各种文学形式来描述乐曲,在音乐与文学的渲染中产生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加深学生们对乐曲的理解。

  总之,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它通过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丰富和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情感的交流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一首首动人的音乐作品会长时间地保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遗忘,但当音乐响起时我们又会投入其中,并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而使欣赏层次不断地提高。

【浅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的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艺术论文

2.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论文

3.浅谈如何上好技校物理课论文

4.欣赏课教学音乐论文

5.浅析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论文

6.浅谈如何利用音乐活动开发幼儿右脑论文

7.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分析论文

8.浅谈如何有效开展音乐教学

9.浅谈美术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