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原理》课程特色和优势

时间:2020-09-05 11:31:48 音乐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音乐教育原理》课程特色和优势

毕业论文

课程优势

    教师队伍和学科建设的优势

本院的教师在音乐教育的这两个领域的学科建设,从各自的不同角度做出了积极的和有影响的贡献。例如,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理事长谢家幸教授撰写了《音乐教育和教学法》、《德国音乐教育概况》等教材和专著,并发表了大量的音乐教育学论文,研究领域涉及音乐教育的哲学、美学、文化、方法等。管建华教授撰写出版的专著和译著包括《当代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等,并发表了以及大量的论文和重要文献的译文,从人类学和现代语言学等角度对音乐教育给予了理论的阐述。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执行秘书向周俊讲师在音乐教学的模式研究方面也做出了相当的努力和贡献。赵志扬副教授多年来在西方音乐教育的重要文献翻译的编辑出版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曾与管建华教授1起就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专题组稿编辑了若干期的专刊,对全国的音乐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指导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修海林教授撰写的《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是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文献的专题教育研究。他们还积极主持或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75”、“85”、“95”、“105”的诸多研究项目。

课程主持人刘沛教授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系统研究音乐教育原理和实践的学者之1,210年来持续从事音乐教育学的哲学原理、课程理论与实践、音乐教师教育、研究方法、以及认知心理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等课题的研究,掌握并为国内同行提供了大量的国际前沿资讯,自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参与或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教育部重点项目“75”、“85”、“95”、“105”的研究项目,撰写发表了逾百篇文论,以及《美国音乐教育概况》、《音乐教育的实践于理论研究》、《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音乐心理学手册》、《音乐教育原理》、《音乐教育的基本概念》等著作和译著;是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首批会员和理事,1度担任副理事长,现仍为该学会理事。另外,担任中国音乐心理学会副会长、美国音乐教育者全国大会和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会员、美国5月论坛学会成员。

所有这些努力及成果,使中国音乐学院成为我国音乐教育学研究的重要领地,造就了学习音乐教育原理和实践的良好学术氛围,形成了本课程1支强有力的学术和教学队伍。

研究资源和高层学位的优势

本课程在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国外音乐教育学的专著和教科书,同时,利用数10家国际学术数据库,建立并逐渐丰富着与音乐教育学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电子资源数据库,这些资源为音乐教育学的教学尤其是高层次学位学生的培养,提供了研究和学习的资源保障。

中国音乐学院拥有音乐教育学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授予权。高层次的学位授予权敦促着本课程和本学科的进1步发展,并对本科学生的教学提供了较为丰厚的学术基础。

 

课程特色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和初步形成了以下几点有些新意和特色的教学方式。

1、目标原则:

树立“厘清范畴、形成观点、掌握方法、解决问题”的目标原则。

2、主导思想和措施:

(1)树立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点,实施与之相应的探索型、研究型的项目学习方式。

(2)确定1流的教学内容精读与博览相结合、经典与前沿相交融的阅读方式。使用国际音乐教育学界公认的Foundations of Music Education以及刘沛翻译的该书中文版作为核心教材,采用双语教学方式,并编辑开发了大量的背景性、支持性、拓展性、探索性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精选并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历史价值的经典名著电子版阅读材料,保障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音乐心理学的前沿的知识,而且能够通过经典名著名篇的阅读,直接与心理学巨匠的原本思想和方法进行交流,使学生形成在巨人肩膀上发展和建构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保障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发超级链接和电子浏览器方式,在“教学资源”栏目保障学生方便地浏览、下载、注解有价值的文献

(4)变革课型:采用“先行组织”的讲授课型、“项目研究”的探索课型(学型)、“成果展示”的表现课型、以及“专题辩论”的讨论课型。通过教学过程的更新,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扭转单纯的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的单向传授模式,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课程内容的阅读学习是重要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已有文献了解这个学科在各个范畴的最新进展和前沿课题,再通过探索性的实验研究,尽快地用实验的精神把学生引导到这个学科中来,并尽快地促进学生把握课题的新颖性,促进学生发展已有知识和现实问题之间的洞察力和思考力,以及把思考的结果付诸于探索性实验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在课堂所做的项目展示(Presentation),与项目学习相配合的必然选择,也是多年来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等学校在以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把这种理念固化为学习主体的学习、研究行为模式的有效方式。通过这种模式,可能使学生对应试型基础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被动学习的行为形态有所突破。同时,这种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组织方式,也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研究,培植团队精神,有助于敦促学生通过展示、反思、评估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策略,增进学生的元认知,而恰恰元认知是实现学生学会学习、研究和发展的不可逾越和最为可靠的内部过程。另外,这种展示对学生的'言语和交流能力也具有促进作用。

(5)重在创造:本课程的总体导向是,重在要求学生做到:(1)厘清审视和研讨音乐教育各种问题的学科范畴及其专业语言。(2)在博览前人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做到批判的继承,继而形成自己的初步观点。(3)运用前人的和自己的观点,解决音乐教育的实际问题。(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追求创造能力的发展。

(6)更新评价:本课程的评价原则是:(1)重在考察学生在阅读、讨论和理解的基础上,是否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是否能够把音乐教育中的问题纳入本课程的相应范畴和专业的思维及语言给予讨论,是否能够主动地运用本课程的基本范畴、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解决音乐教育活动的某些实际问题。(2)本课程的评价性质重在过程评价,而不仅是卷面的终结性评价。评价紧扣课程设立的学习目标,重在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地投入属于学生应当自主完成的项目研究、项目展示和观点辩论。本课程还重视“隐含性”评价的功能,对学生的发展过程的评价与教学的过程自然地融合,使评价成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原理》课程特色和优势

【《音乐教育原理》课程特色和优势】相关文章:

1.北大青鸟ACCP 8.0课程特色优势

2.日本留学语言学校优势课程和环境

3.论美学原理与音乐教育论文

4.意大利留学特色课程

5.沉淀原理和分类

6.谈独立学院通信原理课程教学

7.纹眉原理和术后护理

8.FPGA的原理和设计

9.厦门大学EMBA课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