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信改编曲《孟姜女》的艺术特色

时间:2023-02-24 12:17:05 松涛 音乐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王志信改编曲《孟姜女》的艺术特色

  王志信将我国一些有特色的原生态民歌进行改编,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王志信改编曲《孟姜女》的艺术特色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王志信改编曲《孟姜女》的艺术特色

  王志信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1942年生于河北乐亭县,1958年作为民歌手进入中央歌舞团。1981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干部进修班学习作曲,此后开始了作曲工作。他主要的成就就是在传统的民间音乐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经他改变创作的有《木兰从军》、《蓝花花》、《孟姜女》等大型声乐作品。

  一、王志信的改编曲《孟姜女》和民歌《孟姜女》的对比

  王志信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和词作者刘麟一起合作,将我国一些有特色的原生态民歌进行改编。由于他本人是作为民歌手出生,会演唱几百首中国民歌,后来又和刘麟一起到全国各地采风,积累了大量的民歌资料。

  王志信改编后的《孟姜女》不仅在歌词结构上将十二月浓缩为四季来表现,在曲调上也做了较大改动,民歌中的十二段曲调一致,但改编后的四段就有四种表现形式。在旋律线条和速度上改编后的《孟姜女》和民歌都差不多,都属于慢板。

  改编后的《孟姜女》的节奏从原来的2/4拍改为4/4,3/4,2/4,不仅节奏变化丰富,还加上了休止和延长音。和民歌相比,改编曲的加花明显增多,同时在民歌五声性级的基础上,改编曲扩展为七声性级,使歌曲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在歌曲篇幅上,民歌的篇幅长是因为歌词段落多,改编后的歌曲由原来的四小句扩展为四个乐段,两次转调,具有明显的调性色彩对比。

  二、王志信的《孟姜女》艺术上的特点

  王志信改编后的《孟姜女》在艺术具有鲜明的特征,这些特征既有体现民歌特色的部分,也有戏剧效果的成分。从前奏开始,整部音乐作品就像戏剧一样来展开情节,步步推进。

  前奏采用的是慢板速度,旋律也舒展平缓,好像电影镜头,从大范围的江南乡村全景慢慢摇向一座农舍,最后定格在这里,主人公孟姜女就在这里生活。歌曲的第一段完全是将江苏民歌《孟姜女》移植过来,一样的曲调,一样的歌词:“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喜盈盈。人家夫妻团圆聚,孟姜女的丈夫去造长城。”作曲家在此提示要用“稍慢、委婉、哀怨”的情绪来表达,仿佛是一个画外音在介绍故事中的人物,点出了事情的原委,在喜庆的背景下,用“人家夫妻团圆聚”来反衬孟姜女的凄凉。

  间奏时的跳音一下将新春的喜庆转到了夏夜的冷清。

  第二段的句式相比第一段有了小小的改变:“夏夜里银河飞流星……”节奏上就变得更舒缓,每一句句尾都加上了倚音,尤其是“能重逢”的“逢”加了两小节,就具有戏剧拖腔的效果,在演唱时带着哭腔,表达了孟姜女盼着与丈夫团圆,可这种祈盼又显得遥遥无期,增加了凄凉的韵味。

  接下来的间奏由十六分音符紧密排列而成,显示了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孟姜女在盼望与失望之间的焦虑和无奈。

  第三段的歌词在结构上和前两段有很大区别,由七字句、三字句、四字句组成:“九月里来九重阳,菊花煮酒空相望。落叶飘,秋风凉,窗前月如霜。我给亲人做衣裳”这一段的曲调由G调转为F调,从第二段的委婉幽怨变为凄凉,在情绪上也和天气变化一样从夏天的热转为秋天的凉,一下进入了低谷。

  接下来的间奏采用的是激情的快板,三连音和震音交替出现,将戏剧中的紧拉慢唱的摇板和由慢而快的垛板相融合,在音效上具有北风呼啸的感觉,而紧凑的三连音使人仿佛看见在寒风呼啸中,孟姜女蹒跚独行的身影。

  第四段采用的都是长音演唱,和急促的伴奏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伴奏中加入了戏曲上用的梆子等乐器,使歌曲中具有戏曲韵味,长音演唱具有呐喊的效果,表现了孟姜女不畏艰险,千里寻夫的执着。“大雪纷纷北风急,孟姜女千里送寒衣,从秋走到年关过,不知丈夫在哪里?

  声声血泪声声唤,天也昏来地也暗。”最后一句的演唱是一段高音慢板,已经是哭天抢地的悲怆,这里不仅有孟姜女自己的绝望和悲愤,也代表所有老百姓的悲愤,这带着哭腔的呐喊是无数老百姓对统治者暴政的控诉。

  一首民间小调,经过王志信和刘麟的共同演绎,通过转调的方式,节奏强弱的改变,用延伸和扩展主题的手法,加入戏曲和咏叹调的表现方式和技巧,终于成为一首气势恢宏、动人心魄的大型声乐作品,用全新的方式表现了古老的民间传说。

  三、结语

  王志信的《孟姜女》在改编时,由于本质上对传统民歌的了解和尊重,因此尽管加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和外来音乐元素,却没有降低歌曲的民歌韵味,反而更加突出了这首叙事小调的悲剧性,使这首民歌的影响更广。

  参考文献:

  [1]帅志刚.新编声乐作品《孟姜女》的演唱分析与艺术表现[J].科技信息,2009,(16)

  [2]魏丽莉.刘麟、王志信新创民歌的综合美感[J].人民音乐,2009,(03)

  [3]林浦凤.论民族声乐作品《孟姜女》的创作特色及演唱处理[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S3)

  孟姜女的历史典故

  相传在秦朝的时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姜家结了瓜。瓜熟了,一瓜跨两院得分啊!打开一看,里面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孟姜女。孟姜女长大成人,方圆十里八里的老乡亲,谁都知道她是个人好、活好、聪明伶俐,又能弹琴、做诗、写文章的好闺女。老两口更是把她当成掌上明珠。

  孟姜女的故事

  这时候,秦始皇开始到处抓夫修长城。有一个叫范喜良的公子,是个书生,吓得从家里跑了出来。他跑得口干舌燥,刚想歇脚,找点水喝,忽听见一阵人喊马叫和咚咚的乱跑声。原来这里也正在抓人哩!他来不及跑了,就跳过了旁边一堵院墙。原来这院墙里是孟家的后花园。这工夫,恰巧赶上孟姜女跟着丫环出来逛花园。孟姜女冷不丁地看见丝瓜架下藏着一个人,她和丫环刚要喊,范喜良就赶忙钻了出来,上前鞠躬施礼哀告说:“小姐,小姐,别喊,别喊,我是逃难的,快救我一命吧!”

  孟姜女一看,范喜良是个白面书生模样,长得挺俊秀,就和丫环回去报告员外去了。老员外在后花园盘问范喜良的家乡住处,姓甚名谁,何以跳墙入院。范喜良一五一十地作了口答。员外见他挺老实,知书达理,就答应把他暂时藏在家中。范喜良在孟家藏了些日子,老两口见他一表人才,举止大方,就商量着招他为婿。跟女儿一商量,女儿也同意。给范喜良一提,范公子也乐意,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了。

  那年月,兵荒马乱,三天两头抓民夫,要定的亲事,谁家也不总撂着。老两口一商量,择了个吉日良辰,请来了亲戚朋友。摆了两桌酒席,欢欢喜喜地闹了一天,俩人就拜堂成亲了。常言说,“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小两口成亲还不到三天,突然闯来了一伙衙役,没容分说,就生拉硬扯地把范公子给抓走了!

  这一去明明是凶多吉少,孟姜女成天哭啊,盼啊!可是眼巴巴地盼了一年,不光人没有盼到,信儿也没有盼来。孟姜女实在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她爹妈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孟姜女打整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行程。孟姜女一直奔正北走,穿过一道道的山,蹚过一道道的水。饿了,啃口凉饽饽;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幽州,长城还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

  孟姜女刮着风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到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天也黑了,人也乏了,就奔破庙去了。破庙挺大,只有半人深的荒草和龇牙咧嘴的神像。她孤零零的一个年轻女子,怕得不得了。可是她也顾不上这些了,找了个旮(gā)旯(lá)就睡了。夜里她梦见了正在桌前跟着丈夫学书,忽听一阵砸门声,闯进来一帮抓人的衙役。她一下惊醒了,原来是风吹得破庙的门窗在响。她叹了口气,看看天色将明,又背起包裹上路了。

  一天,她走得筋疲力尽,又觉得浑身发冷。她刚想歇歇脚,咕咚一下子就昏倒了。她苏醒过来,才发觉自己是躺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房东大娘给她擀汤下面,沏红糖姜水,她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她出了点汗,觉得身子轻了一点,就挣扎着起来继续赶路。房东大娘含着泪花拉着她说:“我知道你找丈夫心切,可你身上热得像火炭一样,我能忍心让你走吗!你再看看你那脚,都成了血疙瘩了,哪还是脚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脚,可不是成了血疙瘩了。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两天,病没好利索就又动身了。老大娘一边掉泪,一边嘴里念叨:“这是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让天下的夫妻团聚吧!”孟姜女终于到了修长城的地方。她打问修长城的民工:“您知道范喜良在哪里吗?”打问一个,人家说不知道。再打问一个,人家摇摇头,她不知打问了多少人,才打听到了邻村修长城的民工。邻村的民工热情地领着她找和范喜良一块修长城的民工。

  孟姜女问:“各位大哥,你们是和范喜良一块修长城的吗?”

  大伙说:“是!”

  “范喜良呢?”大伙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含着泪花谁也不吭声。孟姜女一见这情景,嗡的一声,头发根一乍。她瞪大眼睛急追问:“俺丈夫范喜良呢?”大伙见瞒不过,吞吞吐吐地说:“范喜良上个月就……就……累……累……累……饿而死了!”

  “尸首呢?”

  大伙说:“死的人太多,埋不过来,监工的都叫填到长城里头了!”

  大伙话音未落,孟姜女手拍着长城,就失声痛哭起来。她哭哇,哭哇,只哭得成千上万的民工,个个低头掉泪,只见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只见哭得秋风悲号,海水扬波。正哭着,忽然哗啦啦一声巨响,长城像天崩地裂似的一下倒塌了一大段,露出了一堆堆人骨头。那么多的白骨,哪一个是自己的丈夫呢?她忽地记起了小时听母亲讲过的故事:亲人的骨头能渗进亲人的鲜血。她咬破中指,滴血认尸。她又仔细辨认破烂的衣扣,认出了丈夫的的尸骨。孟姜女守着丈夫的尸骨,哭得死去活来。

【王志信改编曲《孟姜女》的艺术特色】相关文章:

谈王铎的书法特色04-16

《长物志》的艺术美学思想04-29

浅论肖邦夜曲的艺术特色09-02

艺术接受的活动规律与特色03-08

浅析朱自清《春》的艺术特色11-26

论徽州木雕艺术特色10-03

浅析鲁绣艺术特色的艺术论文09-12

歌曲《诗人之恋》的艺术特色艺术论文09-30

论越剧尹派的艺术特色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