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室内乐作品纵向和声音响建构

时间:2020-08-07 15:12:30 音乐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民族室内乐作品纵向和声音响建构

  在当代民族室内乐多声音乐创作中,纵向和声的处理是作曲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下面是小编这里推荐的一篇关于民族室内乐作品纵向和声音响建构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民族室内乐作品纵向和声音响建构

  自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加强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中国在经济与文化等方面都得到很快的发展。其中包括西方近现代音乐作品和作曲技术理论的引入与运用等,对中国当代音乐的发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传统民族器乐合奏形式,在这种环境中,受到了很大变化。如原来固有地方性的器乐组合形式被打破,很多作曲家开始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组合,并涌现出很多各具特色的优秀作品。随着时间不断地推移,这些作品也在伴随着世界音乐发展的轨迹而不断的在变化。乐队编制的自由组合;音乐渲染的各种手段;各种纵向叠合的多层次艺术化的音响手段来表现作品本身。本文以纯粹的民族器乐组合形式而创作的民族室内乐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作品来分析其在创作过程中纵向和声建构具有特殊意义的组合方式进行说明。以此来说明民族室内乐创作过程中常用的一些技术手段,体现出这个历史阶段中纵向组合音响的多元化艺术特征。

  一、以横生纵的民族化音响

  在当代中国音乐创作的衍变过程中,从西方音乐理论的引入与运用以及到现代音乐作品中对功能和声体系的故意屏蔽,使多声音响的各种组合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这种现象既有回归线性的复调织体,又有非功能性的和弦叠置,与中国多声传统民族音乐的音响观念非常契合。在多声部音乐创作中,以横向的旋律线条产生各种纵向结合的可能性,是在线性思维因素下产生的“以横生纵,纵横交织”多声音乐织体的音响特点,是将线性思维作为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到现代多声音乐作品中的成功尝试。由此可见这些纵向结构已经不是西方传统意义上和弦结构,它们的结合不再依循和弦功能结构的框架,而是通过某些横向旋律的特点或特性音程将和弦纵向叠加,形成强烈的不协和音响,使作品有别于传统音响的现代音乐语言。

  在很多民族室内乐的作品中,以横生纵思维进行创作的作品有很多。这些旋律有时以平行音程作为横向发展的旋律线条,有时以几个声部同时横向发展而在纵向上又形成某些带有临时性音响的现代音效等,都体现了以横生纵具有当代音响意识的民族化特点。如在谭盾作品《南乡子》以及《双阙》中的声部就是以线性思维的方式进行展开,两首作品在纵向上都构成大量偶然形成的二度、七度、增四、减五度等音程的叠置,还有含附加二度的三度音程等,形成的各种音程组合的民族化音响特点。如下例:

  作品引子部分以线性的旋律发展思维,采用了非主题的核心音调随机变奏、展衍性写法,继承了中国文人音乐自由洒脱的音乐陈述方式。在纵向和声语言中既包含体现中国民族风格的纯四、纯五、大二度音程,也有西方现代作曲偏爱的增四度、小二度音程,而其中三度叠置中加附加音以及与演奏法合理的结合,很好地表现出诗词中的古朴意境。

  这首作品中,乐队进入部分是以低音声部低革胡与第二革胡八度持续(#F)开始,第二小节开始其它声部先后分别以五度音程加入(#C、#G、bE(#D)、bB(#A)、F),整个持续声部在横向上形成一个上行纯五度的叠加方式。从纵向上看,通过八度移位按三度音程为基础可以看做一个高叠置的和弦(#F、bB(#A)、#C、bE(#D)…)。但从创作的思维分析,这种以五度叠加方式的和声一方面体现了民族化的音响特点,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乐曲风格本身创作的需要,由单纯五度到声部的逐渐加厚,为上方旋律声部形成点与面的对比,造成雨雾缭绕的山林景象。

  被国外理论家称作“二十世纪和声材料”的四、五度叠置和声在中国近现代和声运用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在旋律横向发展的过程当中,纵向以四、五度结构形成的和弦与旋律声部很多会形成辅助性的声部,可以是单独的四、五度音程,也可以由四、五度音程叠置为基础附加其他形式构成各种不同的和弦形式。而这些和声在实际运用中大多采用横向平行进行写法,因而其和声进行也多服从于线性思维的逻辑。除此外,纵向二度叠合的使用在民族室内乐作品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他本身具有很强民族性特点,在与其他音响结合时都会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

  二、西方传统多声音响的运用

  在西方多声传统功能和声体系中,三度叠置的和声是构成西方古典大小调功能体系和声的基础。也是二十世纪初期引进到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和音乐创作中经常用的一种和声叠置法,也表现出了它严谨而科学的理论体系。同时他与中国音乐中的音律、音阶、调式、旋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前辈们借鉴欧洲民族乐派的做法,从适应中国五声性风格的调式和声出发,结合民族音调和民族调式的特点,弱化大小调体系和声的功能关系,突出和声的色彩性变化,使其尽可能地与中国当代民族音乐作品的音乐风格相适应。

  在经过中国作曲家和理论家数十年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功能体系和声思维与多声民族化音响的结合现已成为很多中国作曲家创作中趋于自由化的处理手段。

  在陈其钢民族室内乐《三笑》作品中,乐曲主题完整出现时(乐曲的第 13 小标题处),笛子旋律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主题配了带有附加音的五声性分解和弦。与前段突出噪音音响即兴演奏的华彩部分构成的高潮相比,明显形成协和、松弛的音响效果。

  从作品这个段落可以看出,笛子的主题是以三度叠置的传统和声伴奏,古筝以分解和弦的音型给音乐性格以飘逸、随性的艺术特点。虽然这种和声配置方法并不新颖,甚至与其他有很多相同之处,但能恰到好处的应用到现代音乐风格创作的作品中,其存在的意义是离不开作曲家在构思过程中被西方传统音乐观念的影响。在作品中,陈其钢对小七和弦和声音响的运用及其表现力的`挖掘都己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三度叠置和声的范畴,使其更能与现代音乐的多声思维及音响观念相融合。如下例:

  例 4. 倪长康《鸟鸣秋色》80-83 小节


  此乐段古筝上声部叠置的几个和弦,纵向上可以看作带有附加音的七和弦。如第一个和弦以 E 八度音包含#F A B D构成的转位七和弦,也可看成上下附加二度与四、五度关系的组合方式。如果把这些音高横向排列后,又可发现是一个五声音阶构成的和弦(D、E、#F、A、B)结构,纵向上形成以多种音程叠合的民族化音响,并与古筝下方声部琶音式平行四度音程旋律构成一个复合性的和声特点。加上笛子与二胡两条旋律在节奏上形成的对比,整个段落在复合的音响中使音乐情绪推向高潮。

  在很多作品中,西方多声部写作技巧的学习与运用,表现出了对中国音乐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也说明了当代作曲家在追求现代和声语言的同时,对传统和声思维也进行思考。在过程中,为体现民族性音乐特点,作曲家在和弦选择上会尽量避免出现“偏音”现象,并从不同程度减弱、模糊西方传统和声结构的功能属性,使之具有民族化的音响特征。

  三、纵横综合化构建中的新音响

  在当代音乐创作过程中,很多作曲家以独特的思维构建成各种音响的组合方式,除以上和声叠合的形式以外,他们还运用复合的音响组合方式,打破了以往单一式以及附加式的纵向组合,使音响的组合形态出现了极为自由、极为多样而及为复杂的局面,但总的类型根据其结构形态大致归纳为以下两点。

  (一)纵横化音程综合的新音响

  在多声音乐织体中,以纵向和声为基础的同时,用横向进行的旋律材料(包括调式音列、主题动机以及体现和声内涵的旋律等)作为纵向上的结合,使之化为和声形态,形成了纵横化的和声组合方式,纵横化和声与三度叠置的功能和声在结构方法上是不相同的,他的和弦结构直接与旋律因素相互制约,随着创作手法的不断发展,纵横化和声的运用也进一步深化。

  如在郭文景其民族室内乐作品《晚春》中,作者在乐曲的第一小节就使用了一种纵向和声作为整部作品的点睛音响。

  进入乐曲第三小节,横向上采用了多调性的旋律同时进行,形成纵横一体的音响结构,使人们感受到一种神秘而令人惊奇异样的音响体验。

  上例中,A 材料是四度叠置和弦,第一小节下方用 E A DG 的四度和弦转位与第三小节下方的四度原位与上方以四音全音阶构成的多声音响。并在乐曲的第三部分(53-54 小节处)以同样和弦材料出现。B 材料由十二音组合而成,是两个全音阶构成了十二音在纵向上的叠合,在乐曲的(48-52 小节)也以两个全音阶材料(十二音)进行发展。C 材料由三度叠置和弦构成,以三度叠置的两个三和弦在一小节内相互交叉的多声叠置,第七小节也是用 C 材料以三度叠置和弦进行组合(构成两个三和弦复合),低声部以升C音却以八度跳进,时低时高像是一根主线把这些材料给贯穿起来。这样一种在纵向音响体验上的探索, 恰恰表现出作曲家在处理和声语言方面已逐渐脱离了纯感性的认识, 从而进入了一种理性思索的更高境界。

  (二)多种音程叠置的新音响

  由多种音程结构以不同叠合的方式形成的纵向音响,也是由相近音程组合构成的音面或音块,严格地说,很难说是一种按同一音程数的叠置或排列。由于音程过于密集,堆积在一起时既无三度叠置和弦的融合与力度感、稳定感,又无四、五度叠置的特殊色彩。它可以是短暂的音响片段,也可以是持续性的音块,可以是由单件的多声乐器组成,也可以由多件乐器混合音色组成。总之,这种音块只在一定的作品给予特殊的色彩强调,来表现作品的某些场景。并不能作为主题贯穿全曲,特别对当代民族室内乐作品。如下例:

  在《寂》作品的开始部分,三声低沉的大锣之后,中音笙由上而下(A-#C)渐递成一个小二度叠置的密集音块,中低音区沉重的不协和音响给人带来一种心灵上的压迫感。这种音块的用法在其后不同的音区先后出现了五次,在乐曲结束时,终止和弦以 G、B、D 及#F、#A、#C 的小二度叠置进行作首尾呼应,高度的不协和,表达的是主人公复杂的心绪。除《寂》中的和声组合方式外,还有其他不同作品不同乐器组成的各种复合音色而形成音块或音面等,都表现了这一手法在当代民族室内乐作品中的广泛运用。

  在这些纵横化多声音乐组合的形式中,以二、四、五度和声为基础进行叠合是民族室内乐创作最为常见的一种组合形式。加上西方现代各种和声思维综合形成的和声材料以及纵横化音程组合等构建的多声音响,经过作曲家们精心处理之后,在当代民族室内乐作品中都很好的得到了体现,使作品纵向和声出现更多种类而复杂的组合方式。

  结 语

  20 世纪作曲技术的发展是以多元化为基本特征的,当代音乐作品中的各种音乐风格不管在观念、美学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他们在创作中对音色的重视及对新音响的追求是这个时期共同追求的。在当代民族室内乐多声音乐创作中,纵向和声的处理是作曲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他们在纵向思维构建问题上一方面从中国传统多声音乐中挖掘其具有民族化音响特点的组合形式,为当代民族室内乐创作中多声音响而寻找其文化之根源,并在当代音乐创作中进一步延伸。另一方面,西方现代和声理论对传统功能和声的颠覆也为中国作曲家寻求三度叠置和声以外与中国音乐风格更为适应的现代和声语言提供了新的参照。他们在音乐创作中总结前辈们的实践经验,既延续了对三度叠置和声的民族化和复杂化,又以此基础进一步延伸出四、五度结构的和声及其他源于横向旋律的纵向多声结构。同时,在纵向和声的处理方法上,认识到多层次结构思维与织体各结构因素在运用中的合理关系,并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而又富有成果探索,使作品内部在纵向与横向的写作技术与音响处理等方面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创作手段。

  参考文献:

  [1]李诗原.国现代音乐:本土与西方的对话[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唐建平.族管弦乐创作中的音响观念及其实践[J].中央音乐学院院报,2001

  [3]麻峰.文景民族室内乐<晚春>的创作特点[J].音乐探索,2008

  [4]朱蕾.硕士论文.谭盾筝与箫二重奏<南乡子>作品及古筝演奏分析[D].中央音乐学院,2004

  [5]燕飞.博士论文.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对新音响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艺术学院,2011

  [6]赵冬梅.博士论文<中国传统音乐的音高元素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D].中国音乐学院,2010

【民族室内乐作品纵向和声音响建构】相关文章:

音响技术和声学原理12-20

民族声乐艺术和声技巧09-14

民族声乐科学的演唱方法和声乐技巧09-29

我国钢琴作品民族文化研究论文09-25

现代文学民族形象的生成与建构论文08-09

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风格10-29

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的特点11-05

论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风格01-16

嗓音和声乐的发声技巧08-08

德语的语调和声调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