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西方音乐史教学理念

时间:2020-11-09 09:17:10 音乐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如何改进西方音乐史教学理念

  西方音乐史是以提升人文素质与理论素养为目标的艺术教育课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的一篇西方音乐史教学方法研究的论文范文,欢迎前来阅读借鉴。

如何改进西方音乐史教学理念

  西方音乐史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内容涵盖西方历史上出现的音乐家与作品、音乐体裁、音乐事件、音乐现象、音乐思想、音乐流派等诸多领域。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西方音乐属于他者文化,如何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跨域巨大的文化隔阂,让学生更有兴趣、且更深刻地理解西方音乐文化的精髓,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名西方音乐史的教师,笔者经常思考如何拓展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认知与理解西方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能力,提升学生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认1中,笔者拟从文化史、作曲家与作品、社会学、姐妹艺术与比较学等角度探讨如何改进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

  一、提升西方文化史在教学中的比重,增加学生的思想厚度

  任何一种音乐文化都无法规避它所处时代的思想文化的影响,正如民族音乐学家将音乐视为文化的一种,“不但以其本身的样子来研究它,而且还放在它的文化背景中来研究它”[1],我们在学习与研究西方音乐历史的时候,同样要了解西方音乐各个风格时期的政治状况、经济形态、社会构成与思想文化。尤其对于中国学生而言,由于民族与文化的隔阂,只有将西方音乐还原到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理解,才能更好地打破不同文化之间的壁垒,达到理解的全面与深刻。

  以希腊音乐为例,只有让学生了解古希腊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文学创作、建筑雕刻及绘画风格等希腊文明的诸多方面,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与它们息息相关的希腊音乐,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希腊音乐的风格与特点何以如此、希腊音乐在希腊生活中为何如此繁荣、地位如此重要的原因。又例如,在讲述 19 世纪民族乐派的时候,只有让学生认识到 19 世纪是一个催生民族观念、建立民族国家的时代,以及民族主义观念是如何通过英德等国逐渐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尤其是政治经济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欧与北欧,才能帮助他们深刻理解为何是东欧与北欧等国,而不是其他地区的国家诞生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追求民族音乐特性的民族乐派。

  二、聆听和分析重要的音乐作品,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西方音乐史自巴洛克时期以来,充斥着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尤其是着名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这些作品是某一时代、某一风格的标杆,他们在技法、思想与风格等某一方面或多方面,或者是先行者,或者是伟大性的代表,在音乐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让学生聆听作品,尤其聆听这些具有重要影响力与历史地位的作品,从主题旋律、完美的结构、时代精神的体现、情感的伟大与深刻性、技术的创新性[2]等多方面分析作曲家的创作技法、音乐风格与美学思想,探讨作品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与贡献,是西方音乐历史教学的重点。

    以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为例,授课时,不仅要让学生关注爱人主题是如何在五个乐章之间变化发展的、以及这部作品的风格特点,而且要让他们关注柏辽兹文学性的创作思路是怎样对作品建构与作曲技法产生影响的,帮助学生建立标题音乐与标题交响曲的概念,帮助他们明确该作品在标题交响曲的确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该作品在西方音乐历史中的地位。

  三、关注作曲家之外的其他人群的音乐活动,深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社会学家将音乐史视为一种社会活动,认为它涵盖音乐的传播、信仰与评价、音乐与音乐家的社会功能、音乐听众的分类与结构、社会音乐生活方式、表演方式、传播方式等诸多方面,可以说,他们将与音乐相关的、一切音乐人与非音乐人共同参与的音乐活动全部纳入研究范围。根据这一理念,音乐成为集体参与的,囊括批评、创作、传播、演出与接受等在内的集体活动,它促使西方音乐史的'教学不仅要关注作曲家与作品,而且要关注参与音乐生活的其他人群( 包括演奏家、批评家、教育家、业余音乐爱好者、赞助人、观众等) 以及他们的活动,还原音乐生活面貌。只有引领学生感受西方不同时代丰富多样的音乐生活状态,才能增强学生认识的深刻性。

  以 19 世纪中产阶级的音乐活动为例,当时西方各国的中产阶级日益强大,他们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广泛影响着社会文化生活。中产阶级将懂音乐视为有修养的表现,积极地参与并影响着音乐生活,他们逐渐取代贵族与教廷,成为音乐生活的主导者与参与者,推动音乐的发展。由于德国中产阶级的比例远超于欧洲其他国家,所以中产阶级的影响对于德国而言更为重要,我们只有帮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才能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在 19 世纪初德国音乐生活的重要转折时期,中产阶级在音乐作品风格的变化、音乐批评倾向的转变、音乐家地位的改变、新的音乐团体与音乐表演机构的兴起等音乐创作与生活的重大变革中所起到的主导作用。

  四、了解姐妹艺术的风格特点,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艺术是共通的,尤其对于西方音乐史而言,它的风格分期与西方诗歌、美术、戏剧、建筑等姐妹艺术大致相同,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与促进,尤其因为音乐的发展较其他艺术滞后,因而它受到其他姐妹艺术的影响更多。因此,教师在讲述某一时期的音乐风格、某一作曲家或者某一个作品的音乐风格的时候,可以同时带领同学鉴赏与它风格相近的其他艺术类型的艺术家的作品,在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的同时,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

  例如,我们在讲述 19 世纪末的印象主义音乐的时候,要谈到它对于描绘感觉与印象的喜爱,对于朦胧的色调与多变的色彩的追求,以及在美学思想、创作技法与音乐风格等方面发生的根本转变,而这些改变是与对它产生巨大影响的印象主义绘画与象征主义文学分不开的,后者对于主观的与内心感觉的追求、对形式的迷恋、对描绘大自然的瞬间变化与印象的偏爱、对弥漫气氛的喜好等诸多特性,都深刻地影响着印象主义作曲家的创作。

  五、运用中西音乐比较的视角,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西方音乐的本质

  西方音乐作为他文化,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在认识与理解方面,较中国音乐困难。将中西音乐比较的视角运用在西方音乐史的教学中,让不同文化之间的跨文化比较在脉络化( 存异) 和去脉络化( 求同) 中相互对立和补充[3],帮助学生正视中西文化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同而导致的差异性,寻找二者之间的共性,凸显二者的个性,加深学生对两种音乐文化特性的进一步理解,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模式。

  国内学者曾就此进行过深入探讨,例如,蔡良玉曾呼吁教师在西方音乐史教学中运用中西音乐比较的视角,以此打破音乐学科内部专业之间的壁垒,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4].当然,我们也意识到,中西音乐比较视角的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中西音乐有较全面与深刻的认识。

  结 语

  总而言之,西方音乐史作为一门艺术教育课程,不仅要关注作曲家与作品,而且应该关注音乐所处的不同时代的政治社会与文化生活,关注那个时代参与音乐艺术的所有人群( 创作者、评论者、赞助者、表演者、欣赏者、教育者等) 的活动,了解姐妹艺术的风格特点,审视中西音乐的不同,培养学生综合的艺术素质与修养。

  [参 考 文 献]

  [1]Curt Sachs,林胜仪译。比较音乐学[M].台北: 全音乐谱出版社,1983: 3.

  [2]罗 成。音乐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J].攀登,2006( 04) .

  [3]李明辉。中西比较哲学的方法论省思[J].中国哲学史,2006( 02) .

  [4]蔡良玉。对西方音乐史教学中的中西比较视野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6( 01) .

【如何改进西方音乐史教学理念】相关文章:

1.如何改进西方音乐史教学理念的论文

2.如何改进采购绩效

3.如何改进物流成本管理

4.如何改进生产管理

5.如何改进人际关系

6.如何改进大学无机化学的教学论文

7.审计取证方式如何改进

8.企业如何改进绩效考核

9.如何改进时间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