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教学方式,音乐欣赏课轻松搞定

时间:2020-09-11 10:19:53 音乐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转换教学方式,音乐欣赏课轻松搞定

【摘要】高中音乐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全体学生多方面的协调发展,而不是培养音乐家。我们不如换种方式来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不从作品感受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突出主体,重在欣赏。
【关键词】转换方式;音乐欣赏;教学
【Abstract】High school music teaching with the objective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ll students in many, not the train musicians. Let us put it differently to be teaching music appreciation, do not feel the composers from works intended, but the reality of the students, focus on the student to enjoy, experience, discussion, performance of music. Prominent subject, focusing on appreciation.
【Key words】Conversion mode;Music Appreciation;Teaching解放后,我国长期沿袭的是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体系,在很长一断时间里,教师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适应了复习提问、导入新课、传授新课、练习巩固、复习小结的五步教学法。而我们的音乐教学也在这个大背景下成了一种为知识而知识的纯学院派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没有扎实的音乐知识,更谈不上有良好的音乐素养。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高中音乐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全体学生多方面的协调发展,而不是培养音乐家。在这大目标的前提下,由此决定其性质是音乐艺术普及教育,而非专业的音乐教育。那么普通高中就必须开展强化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最终达到培养审美能力,发展高尚情操,提高人的素质。
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已愈来愈不受师生的欢迎。因为它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为途径。一般为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情况,然后进行欣赏。其实,“在未欣赏音乐之前,介绍作曲家情况都是徒劳的”。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中学生年龄特点及社会环境等原因,教材中的某些音乐作品(特别是时间较长的作品),不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于是往往出现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如醉如痴,学生听得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的尴尬场面。
音乐家柯普兰说过:“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欣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有时,教师一味的强调作曲家的创作目的、表现意图,而忽略培养学生欣赏习惯。不考虑学生的认识基础、个性特点,把自认为最完美的理解“灌”给学生,把音乐作品说 “死”、说“僵”,也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
那么,我们不如换种方式来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不从作品感受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突出主体,重在欣赏。具体表现为:

开始上课,不说出作品名称,作者情况等,让学生先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特点、情绪,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音乐,展开想象。之后同学间进行交流讨论,甚至绘画、创作诗歌散文、编舞等形式进行表演展示。这种教学,有可能会与作者的表现意图有所出入,但学生所说的音乐形象,都是通过认真聆听而得到的,具体、实在。课堂上,往往同学听得认真,教师上得轻松,气氛活泼热烈。同时,亦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如上《蓝色多瑙河》一课,组织教学后,教师只作简单导入(今天我们要欣赏一个非常有名的曲子,这个作品曾经被评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以激起学生兴趣,接着便让学生初听,因为学生已适应这种教学,彼此都非常认真。初听后(亦可听部分),教师让学生说说音乐特点,各自感受。有同学说这首作品情绪活泼欢快,犹如描绘春天早晨的太阳、森林、小鸟;有的说这首作品让我想起自己快乐的往事;也有的说象是一个舞会里的场面。教师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作为合作伙伴。无需步步传授,学生已把内涵基本体验和感悟。最后,教师对作品背景、作曲家情况作简单介绍,然后让同学们编排舞蹈进行表演,还可结合全国普及的校园集体舞《校园华尔兹》进行表演,让同学们对“圆舞曲”有了更进一步的实践活动,这样就完成了教学。
篇幅短小,音乐形象鲜明,能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喜闻乐见的作品,大都可以进行这样的教学,如:《江河水》,可让同学们画画;《二泉映月》,可让同学们写诗;还有《流水》、《鹧鸪飞》、《三六》、《思乡曲》、《春节序曲》、《降B大调玛祖卡舞曲》、《梦幻曲》、《卡门序曲》等,都适合这样的方法。
有些较大篇幅的作品,其中的某一乐段亦可采用这种方法。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十八相送”一段,听后,让学生说说彼此感受,谈谈随音乐而产生的联想。有的同学会说:“乐曲以优美悦耳的小提琴来象征祝英台,以低沉浑厚的大提琴来象征梁山泊,并且两个声部交替出现,给人一种仿佛两人对话的感觉,形象的再现梁祝十八相送时的缠绵与无奈。同时小提琴以带休止的旋律来表现祝英台当时那种欲言又止的情形。”梁祝故事较为熟悉,同学的感受,足可说明这种教学方法的可行。
对于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中外民歌,在欣赏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听相关民歌、描述各国或各地区的地域特点和风俗习惯,之后学唱民歌,最后创作民歌,这样,不仅让同学们理解了民歌特点:地域性、即兴性,又以同学们为主体感受到音乐创作的`乐趣。比如欣赏我国陕西民歌《赶牲灵》,先听录音,然后让同学们说出歌中所表现的内容:一位开店的妇女站在旷野的路旁,期待着自己的情人——赶牲灵的脚夫——归来,大多同学都能说出曲目属于陕北民歌,然后再让同学们说一说陕北一带的地理条件和民风民俗,教师作适当补充:“歌词直白、朴素,感情真挚,旋律由上下两句构成。上句句幅宽阔,音调上下否动好像陕北起伏的高原,下句的旋律较上句有所提高,给人以起伏跌宕的感觉。伴奏中模拟马蹄的节奏声,给人以一种热切的期待感。”接着学唱歌曲,然后让同学们创作歌词,上台表演。这样不仅能让同学们熟悉曲目,复习地理知识,更能使同学们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与表现才能,一举多得。而教师只起到辅助学习作用,轻松教学。
主动性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没有主动性就不可能产生美好体验。只有转换教学方式,一切从学生出发,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训练,也能变得生动而活泼。只有让学生占有主体地位,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对音乐的喜爱,才能产生大面积质量与效益。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参考文献
[1]《音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艺术欣赏,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出版.
[2]《教师用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艺术欣赏,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4月.
[3]《怎样欣赏音乐》,美国当代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和音乐家 科普兰.
[4]《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00年10月第7次印刷.

转换教学方式,音乐欣赏课轻松搞定

【转换教学方式,音乐欣赏课轻松搞定】相关文章:

1.欣赏课教学音乐论文

2.如何轻松搞定电话面试呢

3.日记格式3个步骤轻松搞定

4.美国留学怎样轻松搞定套磁

5.修硬盘坏道,这样轻松搞定

6.熟悉简历结构轻松搞定英语简历

7.浅析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论文

8.掌握5大步骤轻松搞定听力

9.如何轻松搞定婚礼鲜花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