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问题初探论文

时间:2020-06-16 14:08:10 英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问题初探论文

  第1篇:中学英语听力教学初探

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问题初探论文

  一、引言

  普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课程目标明确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的。学生这些素养的发展与提高主要是通过参与课堂的听、说、读、写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听力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语言知识,提高学生听的技能,又要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积极的情感态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听是学习者获得可理解性输入的最佳途径之一,相关资料表明,外语学习中信息获得的45%在于听。听的教学不但是培养学生听力的主阵地,而且还能促进其他技能的发展,在学生的四大语言技能中,听是重中之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中学英语教师对听力教学重视不够,造成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发展不平衡。这些做法与新课标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中学英语教师务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听力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发展,确保英语教学最终目标的实现。

  二、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设计单调,教法单一,气氛沉闷。大部分的听力课都会采用较单一的教学模式:放录音—做练习—对答案,教学活动的设计基本上以选择题为主。这种单调而又机械的听力课如同走过场,只能把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片面提高其对信息的筛选和细节的分析能力,但对于语言的推断或揣摩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的把握作用不大,使得听力学习丧失了在语言能力方面的交际功能。课堂的学习氛围自然是沉闷,毫无生气。

  (二)听力材料选择范围狭窄,脱离生活。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听力材料一般来源于教材或一些与教材配套的资料,或是现成的配套听力练习套卷。有的材料内容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没多大关系,缺乏真实性,学生自然感到无味。

  (三)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发挥主动性。长期以来,学生在听力课上周而复始地重复着两个动作~听和做,师生、生生、生本缺少交流与互动。学生总是在被动地参与教学,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对听力课产生厌倦情绪,甚至会觉得听力课无关紧要,可上可不上,更谈不上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四)缺少听后任务,听与说和写的环节脱节。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英语教师根本没有设计听后任务,少数安排了的也没有在听后设计说和写的任务来强化听的收获。这种听与说、写活动的严重脱节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新课程下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

  (一)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采取不同的训练手段。在课堂上,学生听老师和其他同学讲英语是培养听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应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的原则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讲解课文并鼓励学生大胆讲英语以创造课堂英语浓厚的气氛。为了切实提高听力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把整堂课设计为听前、听中和听后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听力课上除了教材提供的材料外,教师可据需要补充些热门的、学生感兴趣的、能体现代气息并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听力材料。每周特意安排一段VOA或BBC的慢速英语来让学生接触地道纯正的英语有利于帮组学生纠正发音,同时还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教育、体育、经济词汇、校园生活等。

  教学内容的选择更要注意有趣。如果我们的听力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不论是文本素材听力或视屏素材听力的选择都要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真实有趣为前提,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三)拓宽听的渠道,精听与泛听相结合。传统的听力教学基本上采用“录音带+录音机”这种单一媒体形式来进行,其本身就制约了英语听力的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促进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更有效的保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网上资源、音像制品和多媒体等拓宽听的渠道,改变听力教学方式的单一陛,做到视听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提高教学的直观性,使学习效果更好、更快、更扎实。

  (四)听说读写,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作为语言交际的听说读写活动,既有其独立性,有又其依存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听说读写活动互相结合同时进行。有机联系,相辅相成。在听力训练中,采用会话,听后复述,听写,听后阅读等方式,不仅可以集中听的注意力,带动其它技能的发展,而且可以创造其实际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培养交际能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一举多得之效。

  四、结语

  在当前新课改景下,中学英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尽可能用流利得体的英文组织课堂教学;培养生听英语的浓厚兴趣,增强他们提高听力的自心;善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力素材和渠道,扩大“听”的输入量;从学“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加强听力策略指与训练,循序渐进;重视听与说、写结合,丰课堂活动,延伸课堂听力教学;经常反思自己教学方法,掌握学生对听力教学的反馈信息,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做到因材、因人施教。总之充分利用一切积极因素提高听力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听力能力和水平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第2篇:中学英语听力教学初探

  2003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把文化意识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五个具体目标之一,而且提出的高中生七级和八级水平的文化意识目标达十六条之多。

  另外,标准中对高中毕业生听力的八级目标要求分五个方面阐述:一是能识别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二是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讨论和谈话并记住要点;三是能抓住一般语段中的观点;四是能基本听懂广播或电视英语新闻的主题或大意;五是能听懂委婉的建议或劝告等。上述五个方面没有一点不与文化有关,文化导入是新课标的要求。

  一、中学英语听力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第一,文化导入有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二,文化导入可以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三,文化导入可以满足学习者调整自身知识结构的需要。

  二、中学英语听力文化导入的可行性

  首先,学生。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他们逐步掌握的词汇量,为他们的听力理解奠定词汇基础。同时报刊杂志和方便快捷的英特网等媒体的便利,有利于中学生的听力能力的提高。

  其次,教师。教师是英语听力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之一。近几年,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学教师的队伍建设得到重视。在一些中学,研究生到高中任教已屡见不鲜。此外,各个高校招收英语教育硕士,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再加上国家与相关英语国家开展的各种教育培训,大大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再次,是学校。在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受课时、教室、课程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再加上高考这根“指挥棒”,迫使大多中学注意力都集中在应试上。随着课改的深化,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教材选择有了更多的发言权,也为教师进行课改提供了资金、设备和场所。

  最后,阅读材料。难易适中的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教师开展英语听力教学文化知识的导入和指导学生拓展课外听力练习提供了方便。

  通过上述各方面因素的分析,我们发现在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文化知识导入是可行的,也是课改发展的趋势。

  三、中学英语听力文化导入的内容

  不同的学者对文化的分类持不同的观点,由此引起不同目的的文化教学实践。鉴于这些分类,一种合成的分类被提出,希望以此方式分类出的文化能更有利于中学英语的听力教学。

  (一)人际关系

  一个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总和。不同文化中的人际关系也随之不同。认识两性或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如同家庭成员间和同事间的关系一样,看起来都是获取社会和社团文化知识的起点站。社会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往关系,掌握一些必要的人际交际礼仪是大有裨益的。如学会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见面寒暄打招呼等等,都是人际交往的一部分。

  (二)行为会话习俗

  对于外语学习者了解历史,特别是目的语文化中典型的历史人物、事件以及其国家的地理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对目的语文化导入不正确的话,文化思维定势很容易形成。因此从本族人的立场去了解当地文化的历史,对学习外语是非常有利的。那我们该怎样获得呢?中学英语听力材料就起很大的作用。

  (三)非语言的信息交流

  在中学英语听力中,我们适当介绍些非语言类的知识,比如各种各样的身势语,有助于英语学习者对文化知识和其差异性的了解。

  学习者应该关注人们受社交习俗影响的行为,了解在正常场合和紧急情况下,目的语文化中的人们是怎样做的。不同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和行为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中国和西方国家有许多不同点。为了能更好地与西方交流,我们应该更注意生活细节,掌握西方人的生活礼仪。

  (四)禁忌语

  禁忌就是宗教和社会习俗所禁止的事情。同理,我们知道有些单词和习语应该避免使用以免引起不满。由于中西文化不同,两国间的行为、会话和禁忌也就不同。

  四、中学英语听力文化导入的方法

  (一)文化旁白

  文化旁白是文化教学中最有效的文化教学策略,它融入于语言课程之中,目的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解释和分析,让学生对目标文化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在这种策略下,教师就成了整个课堂的中心,通过口头方式直接告诉学生目标语言环境的文化知识。

  虽然被应用于听力课堂,但这种策略并非关于语言知识的纯言语;它是以文化为中心的讲座,并拥有的以下特点。

  第一,学生应该知道他们的任务是什么,听过讲座之后他们希望得到什么。

  第二,教师必须对这个策略的使用设置时间限制。

  第三,不要把学生当成收音机。

  (二)文化欣赏

  文化欣赏是强调学生间互动的文化教学策略。教师在活动中扮演导演的角色,要么按照文化教学大纲布置作业给学生,要么2~3成组,让他们在听力课之前的热身活动部分,在十分钟内做自我介绍或演讲,或让学生知道在每个听力课程都有一个文化欣赏部分,或允许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话题,在文化欣赏部分表演出来。

  文化旁白和文化欣赏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把教师视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对学生直接输入文化知识。而后者把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摄入文化知识。

  (三)文化包

  文化包就是一段简短的描述,伴随着说明性图片、幻灯片或实观教具来描述源文化和目标语言之间的细微差别,通常长度就一两个段落(Seelye,1993)。教师可以根据教科书里的内容,选择一个文化对比的话题,准备并选择好适当的多媒体辅助工具。教师所提供的比较话题中与目标文化和本土文化习俗之间的异同点相关的内容录制文化包,教师可以录下相关内容,然后通过放磁带让学生听。或者教师或学生也可以大声朗读录制的文化包。另一选择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来开展这一策略,小组成员负责把讲话的部分内容读给其他同学听。这个活动为听力和说话技巧提供了良好的训练机会。

  五、结语

  总之,在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把听力文化内涵意义融入英语听力教学课堂中,对提高中学英语听力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听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很有作用。

  第3篇:中学英语听力教学初探

  一、当前中学生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重视。很多中学英语教师不重视听力教学,教学模式就是放录音,做习题,对答案,忽视了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学生听力水平原地踏步。此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清楚告诉学生听的目的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导致学生盲目去听,听不懂,没有了学习兴趣。受到应试思维的影响,一些教师听力教学的内容是中考题,学生的压力比较大,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

  2.不紧抓学生语音基础训练。以地方音代替英语和发音器官不到位是学习英语语音常见的两个毛病。在初学者中,不难发现有人用“盗哥”来注音“dog”,用“费司”来注音“face”的。时间一久,其语音语调便有些似是而非了。因此,在语音学习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按照标准发音的说话习惯,掌握好句子的重读与非重读,准确流畅的连读略读,不完全爆破,升降调等,这是学习听力的基础。其次,要求学生注意朗读,可以自己读,或跟着磁带读,或跟着老师读。跟读时注意模仿其语音语调及连读,注意正确的发音、轻重音的变化和连读的规律。这既锻炼学生的语音、语调,又锻炼了听力。再者要注意背诵精彩片段。通过朗读和背诵,加强学生的语音语调语感,使其掌握尽可能多的词汇量。

  3.学生音标基础知识不牢固。很多学生的音标知识掌握不牢靠,就很难完成听力训练。语音是语言的基础,但是学生并没有在一开始就准确把握单词的读音,所以在听句子时,根本不能与正确的单词联系起来。此外,听力材料中还会有连读、去爆破、略读等,这就要求学生有更高的技能,如果学生没有基础的音标知识,不能准确辨音,不能理解发音技巧,就不能理解句子的真正含义,又何谈听力能力的培养。还有就是文化差异,很多学生为了考试一心读教材,没有储备背景知识,导致产生环境障碍,影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二、影响中学生听力发展的几个因素

  制约听力理解的主要因素有:第一,词汇量。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足够的词汇是提高听力的基础。因为在听力的过程中如果要等到处理和分析所有句子的句法结构之后才能获得语义的话,我们就无法跟上快速的语流。第二,文化背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好一门外语不只是在学习过程中同语言打交道的问题,还涉及到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了解的程度会影响理解的效果,一旦遇见自己不熟悉的话题,理解的难度会大很多。第三,听力材料。新闻、故事以及对话等有很大差异,对学生的要求也有区别,所以在选择听力材料时,教师要难易结合。第四,听力技巧。包括语调、连读、弱读、重读等等。重读和语调都会改变句子的意思,所以学生需要掌握好听力技巧。第五,心理因素。有些学生一戴上耳机就开始紧张,怀疑自己的听力水平,精神高度紧张,产生急躁情绪,后果就是大脑会出现短暂的“空白”。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听力理解是无法保证它的连续性和正确性的。

  三、提高听力水平的教学策略

  1.教师重视。端正学生的听力学习态度。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听力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心理障碍很大,教师应注意并理解这一点,帮助他们放下这个包袱,让学生知道,就听力而言,它是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经过吸收和消化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不要一开始就因为害怕而产生厌恶。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为以后的听力作好心理准备,让听力变成一件轻松的事情。

  2.培养学生的语感。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需要在学习当中做好听说读写的学习工作,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声调的高低,语句的正确含义,需要有一种敏锐的感觉,也就是说学习英语就是习惯于感觉的结合。语感是英语学学习的核心,语感的强弱可以判断教学的成败。英语听力主要是跟语音和语句打叫道,如果不能快速识别语音就不可能理解内容,因此语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英语的听力学习中,很难达到立刻听懂文章所有的内容,但是把握大意是可以做到的。在训练语感的时候,学生需要接触足够多的口语材料,加上适当的练习,最好是适应英语的节奏,把握句子的起伏。

  3.紧抓学生语音基础训练。在语音学习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按照标准发音的说话习惯,掌握好句子的重读与非重读,准确流畅的连读略读,不完全爆破,升降调等,这是学习听力的基础。其次,要求学生多读,可以自己读,或跟着磁带读,或跟着老师读。跟读时注意模仿其语音语调及连读,注意正确的发音、轻重音的变化和连读的规律。这既锻炼学生的语音、语调,又锻炼了听力。再者要注意背诵精彩片段。通过朗读和背诵,加强学生的语音语调语感,使其掌握尽可能多的词汇量。最后还要注意英美发音的差异。所以只有抓好了学生这些方面的训练,才能为听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学生的听力技能要靠教师去培养,听力提高也需要教师的促进。中学英语听力教学必须加大力度,并为之常抓不懈。因为这是奠基阶段,只有基础牢固了,然后再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才会使学生语言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

【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问题初探论文】相关文章:

1.浅析中学化学教学方法初探论文

2.经济院校英语分级教学中的问题及建议初探论文

3.流媒体教学初探论文

4.初探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论文

5.初探初中物理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法论文

6.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初探论文

7.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策略初探的毕业论文

8.初中的政治实例教学初探论文

9.交通运输节能问题初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