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的标准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25 03:25:23 英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英语翻译的标准研究论文

  摘要:翻译的标准不仅是我们衡量译文质量的尺度,也是我们从事翻译时要努力达到的目标。从事翻译必须广泛涉猎不同文化间的差异,还要注意语言环境的影响,把“忠实”放在第一位,同时要通顺、易懂。

英语翻译的标准研究论文

  关键词:翻译标准;语言环境;文化差异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艺术工作。鲁迅先生说过: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是保存着原作的丰姿。从实质上来讲,就是要使原文的内容、风格、笔锋、韵味在译文中得以再现。翻译涉及原语(source language)与译语(target language) 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知识,有时非常复杂。所以,译者要想收到理想的翻译效果,常常需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仅仅懂得一些基本技巧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广泛涉猎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必须在两种语言上下工夫,乃至独具匠心。

  在翻译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题材的内容,而大多数为文学方面的。我们知道文学作品之类的翻译,在内容和韵味上往往难以把握。中国近代最伟大的翻译家严复曾经说过:“一名之立,旬月踌躇。”鲁迅先生也曾说:“创作时可以回避,翻译却不然,也还得想,一直弄到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摸一个急于要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由此可知,翻译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针对翻译的标准,历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诸多中外学者和翻译家都曾有过精辟的论述。远在唐代,把翻译佛经当作终身事业的玄奘法师就创造出了一种优于前人的直译兼意译的新译法。玄奘精通汉梵两种语言,又深通佛学,译文严谨。他强调译文“既须求真,又须喻俗”,也就是既要忠实、真切地反映原文的原意,又要通顺易懂。大翻译家严复曾翻译多部社会政治方面的经典著作。他的翻译取材严谨,态度严肃,在当时影响极大。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时,他在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这一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完整的三字标准。这一标准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翻译的一些主要特点与规律,而且文字简练,通俗易懂,一经提出,即为翻译界所承认和推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为我国的翻译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在他之后,有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翻译标准,但其中有许多与其“信、达”相似,只是提法有所改变。而对于“雅”的标准,尽管有许多学者提出不同的看法,人们却宁愿赋予它新的涵义,也不愿将“信、达、雅”的提法整个丢弃。爱尔兰学者泰特勒(Alexander F.Tytler) 在他的《翻译之原理》(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2lation) 一文中,提出了翻译的三个要素,即:1. The translation should b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2.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2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 3.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 (1. 译文应与原文的思想完全相符。2. 译文应与原文的风格及体裁相同。3. 译文应与原作完全一样通顺自然。)国外还有一些翻译家提出了“三似”翻译标准,即形似、意似、神似。所谓“形似”,就是强调译文要保持原文的形式美;“意似”,是要保持译文的内容美;“神似”,则要保持原文的神韵美。

  我们认为,翻译的标准必须明确,并且切实可行,不然就无法起到应起的作用,其指导意义就无法体现。比如,严复提出的“雅”,据其解释,“用汉代之前的古典汉语”,“信达之外,译文要雅致,讲究文字之美,整洁流利,声调的和谐动听”。这一点使得译文脱离原文而片面追求译文本身的古雅,在翻译实践中,往往是行不通的。如果原文不“雅”,出自下层社会,语言粗俗,而译成高雅的语言,就会与原文的风格相抵触。译文是否雅致,要以原文为根据,而不应以译者的风格取代原作的风格。如果原作是通俗的口语体,不能译成文绉绉的书面体;原文粗犷豪放,不能译成温文尔雅;原文是富于西方色彩的,不能译成富于东方色彩的。总之,译文必须“保持原作的丰姿”,就是要完美地保留原文的韵味、风格和言外之意。正是因为如此,现在人们设法用一些新的观点对“雅”进行解释。如我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周煦良曾直言,“雅就是和原文内容和体裁相称,要得体”。

  而“信”与“达”在翻译过程中也并非总是能够完美地统一起来。由于两种语言之间的千差万别,有时,要忠实于原文,译文就难以做到通顺,而要想通顺, 就难以做到忠实。有一位意大利人甚至说道:“翻译是叛逆( Translators are· 4 0 1 ·2003 年第1 期总第109 期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NAN COLL EG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CADRESNo. 1 2003Serial NO. 109?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traitors. ) ”就是强调了要想达到“信”与“达”的和谐统一是多么不容易。同时做到“信”与“达”固然有时很难,但并非就是不可能,我们在翻译实践中不能将两者孤立地去考虑,而要在以“信”为本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方法将两者加以协调,达成有机的统一。

  翻译的标准提法很多,可说是各抒己见,百家争鸣,但这种情况不利于我们的翻译实践,无法使我们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性原则,使从事翻译者无所适从。作为翻译实践的准绳和衡量译文好坏的尺度,还是现时通用的一般标准“忠实、通顺”四个字为好。

  下面结合翻译的标准,着重谈几点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语言环境的影响我们时常提及英语中的一个成语:“No context , no text . ”言语意义的理解必须结合上下文,离开了原文语言环境,所谓的“忠实”也就根本谈不上。

  例如:

  I found him out . A. 我把他找出来了;B. 我发现他出去了。

  He lives very near. A. 他就住在附近;B. 他生活很贫苦。

  究竟哪个译文是原文的含义,我们不能武断地下结论,关键是要从原文的背景中找答案。正确的理解涉及原文的各种因素。如原文作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社会地位、语言风格以及特定的时间、地点、交际场合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上下文的附加信息和逻辑意义以及借助口头语言中的语音语调,往往可以避免出现理解错误。

  Tom cares nothing about his studies. He is the poorest student in the class. 汤姆对自己的学习漠不关心,他是班上成绩最差的学生(不是最穷的。)一个单词出现在一个新的上下文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意思, “一词对一词”(Word - for - word) 的翻译,字面上与原文统一起来了,而逻辑意义可能相差甚远。

  文化差异的影响文化的差异对翻译的“忠实”也有重大影响。有时单靠推理判断解决不了问题。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给人的感觉是与鲜艳、醒目、热烈、喜庆、幸福、丰收相联系。如年终分红、送礼红包,以及某人在人气很旺时,可以说“走红、红得发紫”等。而在英语中“red”有时含有“激进、赤色”之意,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此外,客观上的同一事物或现象,在两种语言中也时常会有不同的表达方法,我们还用表示色彩的词来举例。如中国人称“红茶”,英国人讲“black tea”;而“红糖”成了“brown sugar”;反过来,英语中“blue film”是指“黄色的电影”,而“dark beer”是指我们所说的“黑啤酒”,诸如此类。

  英语和汉语一样,都是高度发展的语言,都有大量的习语,而两者间的表现手法往往有差异。例如,英语中,有比喻用法as stupid as a goose. 这里goose 字面意思指鹅,同时也可指人,有“笨蛋、傻瓜”之意。而在汉语中没有这种比喻,谈起鹅使人联想的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赏心悦目的画面。

  像习语之类,我们要忠实的是其逻辑意义而不是其形式。当然,也有少量习语不论内容、形式和色彩在两种语言中表达方式上是一致的或基本一致的,另有一些译文是读者完全可以接受的。如:as light as feather (轻如鸿毛) ;armed to the teeth(武装到牙齿) ;All roads lead to Rome. (条条道路通罗马) 。

  冠词的一些译法英语中冠词使用率很高,而汉语中没有。尽管它是虚词,但有时是必须翻译出来的。如在相关名词带有描述性定语时,或当冠词含有一定的词汇意义时。

  例如:

  A Mr. Smith is here to see you. 一位叫史密斯先生要见你。

  She is now a different Miss Nancy from what she was when she was my neighbor. 她现在已不是与我为邻时的那位南希小姐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位”就必须译出,尽管有时省略“一”而只是保留量词“位”。

  定冠词除了表示特指等意义外,有时还有种“强势”含义,相当于在the 和名词之间省略了一个形容词,强调名词所指的事物是最好、最典型、最正统、最知名或是最重要的事物等,这时的定冠词要重读。

  This is the word to be used here. 该词在此处是最恰当的字眼。

  He is the man for the job. 干这活他最合适。

  Quinine is the medicine for malaria. 奎宁是治疗疟疾的良药。

  In our university he was not only a poet , but the poet .在我们大学里,他不仅仅是个诗人,而且是最有名的诗人。

  介词的一些译法英语中的介词出现频率也是很高的。虽然有时我们翻译时省略了一些介词,但是有时一些介词有着明显的词汇意义。因为汉语中缺乏和英语介词相当的成分,翻译时经常需要进行加工处理,比如不得不借助汉语的动词,这样才能将其原意确切地表达出来。For or Against Capital Punishment?《赞成还是反对死刑?》The girl walked out in the rain with tears in her eyes. 那个女孩含着两眼泪冒雨出了门。

  所有这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采用中英文化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有意识地排除本族语及本族文化的干扰。

  由此可以看出,作为一个译者,必须全面地考虑原文中上下文之间的各种因素,如因果关系及文化背景差异等,才能找出与原文内容等值的表达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把“忠实”原作的内容放在第一位,同时还要通顺、易懂,符合规范。

  参考文献:

  [1]钱歌川. 翻译漫谈[M] .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0.

  [2]张培基. 习语汉译英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8.

  [3] Th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63.

  [4]陈 廷. 英文汉译技巧[M] .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1.

【英语翻译的标准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论文标准格式模板07-14

科技论文标准格式11-30

论文正文标准格式08-25

文学鉴赏研究论文11-03

英文论文标准的格式04-25

标准论文格式范例07-21

标准论文格式及范文08-01

标准论文格式举例04-13

论文写作及其研究的特点06-19

定量研究及哲学思考论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