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认知模式差异在科技语言上的表现

时间:2020-08-11 17:23:40 英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英汉认知模式差异在科技语言上的表现

  隐喻是人类理解自身和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带有广泛普遍性,以下是小编搜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一、隐喻与科技语言

  人类社会从诞生起,对世界认识的规律便是由“已知”推测“未知”,由“熟悉”推测“陌生”,这种由近及远的模式,就是隐喻。

  隐喻是人类理解自身和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带有广泛普遍性。正因为此,隐喻思维才引导人类不断扩大自己的认知范畴,不断创新,不断从把握事物的局部到了解整体。隐喻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促成了语言的隐喻式发展。德国语言学家威廉·洪堡特说:“语言不仅是表达已知真理的手段,而且在更大程度上是揭示未知真理的手段。”

  人们需要利用隐喻的认知功能来洞察客观世界中隐含的各种相似性和规律。

  众所周知,词语的隐喻性使用是发现和创造新事物,新意义,新经验的基本途径,在认知过程中,通过对已知概念的隐喻化处理来比拟或概括新生的概念或事物。科技发明创新的实施,受到隐喻性思维的影响,与语言的隐喻使用密不可分,同步进行。科学、隐喻和语言有着天生的必然联系,因此科技语言在反映人类认知的共同特点上就显得尤为突出。

  本文以科技语言为研究载体是因为科技语言能彻底地表现出语言的本质属性,即隐喻性、高概括性、技术性、抽象性、客观性和信息高密度性。

  这为我们研究不同语言的翻译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样板。下面笔者将对科技语言从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篇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从隐喻视角看科技英语特点

  (一)词汇层面

  为了使范畴的界定精准,当代科技英语用词都规范严谨,不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其表现特征主要有:首先是多专业术语。科技英语专业术语的词根主要集中在希腊语,拉丁语等词汇上。这些专有名词大量来自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学者的拉丁文论文。

  “Science科学”一词就来自拉丁语。正是英语有使用借词的传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国际的科技交流往来频繁,在科技语体的词汇中产生大量的新生外来词,所有的外来词按照以英语的生成规则,要么以“直接音译”构词,要么以“概念叠加”构词,要么以“首字母缩略语”的形式构词。如“Mohosurface莫霍面”、“FourierSeries富里叶级数”、“Laplacianoperator拉普拉斯算子”和“DYI”等等。

  (二)语法层面

  英语语言表意的逻辑性很强,英语是音标文字,文字符号本身是发音的抽象化表示。英语的表意,必须在语言符号上体现思维的逻辑,否则就会造成语义混乱。比如:英语中动词的形式变化是其表意的核心,动词在不同的时间,跟随不同的主语,不同的语气下都要呈现不同的形式,而汉语的动词则没有此类变化,靠叠加不同的状语来体现时间,语气等。由于符号的逻辑化程度高,英语的表意依赖语境因素小。而汉语对上下文的依赖很大。英语的表意结构中,有一个基本的表意体系(S+V:主语+动词),派生出两大基本句型:主系表和主谓宾,分别用于描述现实中事物的性质和关系以及对动作的描述。

  科技语言的释理和说明,要求语言信息密度高,简单小句的堆积很难把烦琐的科技理论或模型解释清楚,还容易产生歧义。在英语科技文献的行文中,会尽量避免口语中多个小句的松散排列,而是让每个小句尽可能按照逻辑关系进行排列重组,使得语篇整体结构紧凑、简练。在英语科技文献中,小句较少,而长句和复合句较多。为了照顾语言的经济简练原则,大量的定语从句也往往被压缩成由分词短语或不定式短语构成的后置定语。而在状语从句中因果、递进关系较多,这主要用于说明小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大量使用复合句,强化表意的信息量和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以最紧凑的结构形式包含最大限度的信息量是英语科技语言的另一特点。

  (三)语义层面

  英语语法中的时态,在科技语言中几乎都使用一般现在时,用于表达其描述的是客观真理,所以在行文中一旦出现其他时态成分,就需格外注意。时态的改变,凸显了表述的特殊属性,这往往用于客观现象的对比,某种意义的强化等。在英语科技语言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高频率的被动语态主要聚焦动作的受动者,所以“物体”便作为语义的焦点,这符合科学分析重点是研究物而非研究者。这样的使用也是为了追求叙述客观性和规范性的一个重要手段。科技语体论述的往往是事实、现象或过程等,因此使用被动语态可以突出动作的对象,突出所论证及说明的主旨。英语中起到同等作用的还有以IT为形式主语的无人称句式,话题往往作为动作的对象或动作的本身而非动作的执行者。这在各类科技文献和论文中,尤其是在描述实验过程中尤为突出。

  (四)语篇的.角度

  科技语篇的交际功能主要是为了阅读对象能从语言文字中理解作者意图,从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因此语言表述的逻辑性和思维的逻辑性应高度一致。所以英语科技语篇的结构基本上都是分为“提出论题”,“列出论据”,“分析数据”,“形成结论”等几个结构项。

  在每一个结构项里,实行诸位接近与同类相聚的原则,这也符合范畴化的特点。其分析的逻辑线索要么以时间关系展开,要么以空间关系,要么以因果关系展开。而语篇的各个结构项之间多以蕴含逻辑关系的副词或者连词进行连接。

  三、英汉认知模式差异在科技语言上的表现

  语言的特色和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模式有极大关联,但不同文化的语言发展模式是不尽相同的。认知模式的不同必然会导致表达方式的不同。英语文化的认知模式“重物轻人”,强调客观实在和逻辑表征。

  重“物”的价值观强化改造客观世界为本位,人在自然面前是作为施动者出现的。其语言的基本表意结构为S+V(主语+动词),并由此派生各种句式。而汉文化一直强化“天人合一”,以人和客观世界互融合为本位,这从汉语言的最早象形符号开始,都在表征着一个逻辑不太严格的混沌表达方式。

  基于上述观点,汉语科技语言和英语相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差异:

  第一,汉语注重宏观,强调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整体性认识。所以汉语行文时,主要凭借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尤其是副词和连词来实现句子之间的连接。汉语科技语言的表述往往是线性的,按时间逻辑顺序依次展开。这和英语大量使用从句,介词和非谓语动词截然不同。从科技语言的精炼性和逻辑性上来讲,汉语表达有一定劣势。同样一个概念,英语只要一个句子能说清的,汉语往往要两三句话才能表意完整。

  第二,汉语表意过度强化人的主观判断,不太重视事物本身的规律和属性。反映在语言表现形式上,主语多为人,主动语态也比较多。在科技语篇中,大量出现“发现”,“认为”,“对比”,“分析”等词汇。而英语科技语言,如上文所述,常以物和抽象概念等非人称为主语,大量使用被动句。凸显了研究物本身,掩盖了研究者的施动行为,更显得客观真实。据统计,科技英语教科书里约有1/3的动词用于被动语态句,而科技汉语则大量使用主动语态。其使用频率为85%。

  第三,由于价值观的差异,汉语思维较少考虑抽象概念,在名词化这一重要隐喻认知领域,变得不够充分,随着新生事物的大量出现,科技的复杂性越来越重,汉语过于注重具体的表达方式已明显不适应。近代以来,汉语新词,很多都是英语直接音译过来的科技名词。这从一个侧面也突出了英语在科技语言表达方面的优势。科技英语的特征之一就是大量使用抽象名词,英语中词缀“……lization(……化)”就是典型。用名词来表述复杂的动态概念,既一目了然,也符合语言的认知规律。

  综上所述,隐喻在整个语言表述中起到核心作用,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对科技语言而言,深刻受到隐喻化思维的影响。由于英语语言发展的自身特性和历史背景,近现代科技语言的描述以英语为主。通过分析,我们应当看到英语作为科技语言的优势在于补充以及它在认知模式上很巧妙地实现了复杂科技现象的语言表征。同时应看汉语的表意体系与英文的主要差异,特别在科研语言表述上的不同。掌握了这些规律和特点,不但能更有效地进行英汉科技语篇的互译,而且对科技的拓展和创新,对新技术的传播和推广都有益处。

  参考文献:

  [1]龚玲.科技语言的隐喻特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

  [2]高倩倩.中西思维差异与汉英科技文体对比[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3]胡密密.从思维差异看汉英科技文体与科技论文的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0,(3).

  [4]健斌,励康.汉语科技论文句群及其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1996,(4).

  [5]吴菊红.功能翻译理论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4).

  [6]徐存善.情感隐喻的认知功能与翻译[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4)

  [7]周志培.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8]王武兴.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英汉认知模式差异在科技语言上的表现】相关文章:

1.英汉语言之间的主要差异

2.考研英语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差异应该注意

3.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写作中句式的影响论文

4.浅谈英汉数字的文化内涵差异

5.探析认知语言学对英汉时间的隐喻及其文化的理解论文

6.考研英语翻译应注意的英汉差异

7.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

8.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9.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