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中源语和目的语的映射关系

时间:2020-08-06 19:40:20 英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英汉翻译中源语和目的语的映射关系

  在翻译的转换过程中,有时两种语言所获得的认知经验会出现一些差异,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英汉翻译中源语和目的语映射关系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前言

  在认知语言学中,映射(mapping)一般指人类对不同认知域之间意义的产生、转移和处理的认知能力,它主要指的是概念间的认同关系(identicalrela-tion)和对应关系(correspondingrelation),或称匹配关系(matchingrelation).在认知语言学家看来,映射是各种认知能力中存在的一种主要的,而且是较为普遍的认知现象,其过程就是通过把某些概念投射到另一些概念上去,从而形成相似或相异的匹配关系。(Lakoff,1987:5-11)人们进行思考和交流时,就是在构建心理空间的映射关系。这种映射是言语者用一个心理空间中的概念去指称和激发另一个心理空间概念的认知操作过程。(Fauconnier,1997:8-10)由于语言之间的翻译转换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因此认知映射理论不仅可用来阐释隐喻等诸多语言使用现象,还可用于考察语言之间翻译转换的复杂过程。转换过程是翻译根本性的区别特征。(王建国,何自然,2014:7)翻译活动作为一种认知过程,已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同。翻译活动主要涉及源语的理解和目的语的产出这两个阶段。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而言,对源语的理解是译者依赖或者借助于源语的语言信息,在大脑中构建对源语文本的认知心理空间的过程。

  这种心理空间一旦在译者的大脑中形成,就会通过目的语映射到目的语的心理空间中去,同时通过对源语文本心理空间的映射比对,最终获得认知的结果---译文。这两大心理空间的构建和相互投射都要受到各自认知模式(cognitivemodel)的制约和影响。一般来说,认知模式由“源认知域”(sourcedo-main)和“目的认知域”(targetdomain)构成,这两个认知域的具体组成成分是各自的“认知价元”(va-lence).(刘华文,2003:56)由于不同民族认知模式的形成依赖于各自的心理经验,因而不同民族心理经验的异同就会造成不同语言认知体系的差异。实际上,翻译的过程就是在目的语的心理空间中为源语价元寻找认知心理理据的过程。由于源语和目的语各自包含的认知模式不尽相同,在翻译过程中,这两个认知模式之间会发生以下各种相似或相异的映射关系。

  一、等价映射

  在人类的认知经验中,我们常常借助于较为清晰的、容易理解的概念去表达比较陌生的、较为抽象的概念,以达到新的认知,即从具体语域---“源认知域”向抽象语域---“目的认知域”映射。两域之间关联意义的产生、两域在特征上的匹配以及由此形成的认知模式受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影响。在翻译中,如果源语和目的语在其认知模式上产生概念的通约,就会形成认知模式的等价映射。这时,源语中的认知模式所包含的源认知域和目的认知域,以及其映射关系与目的语的源认知域和目的认知域形成相似的映射关系,这种映射关系可原封不动地保留在翻译转换中。如:

  (1)But,markmywords,thefirstwomanwhofi-shesforhim,hookshim.(WilliamThackeray:VanityFair)可是,瞧着吧,不管什么女人钓他,他都会上钩。(杨必译)在此句中,源语和目的语的价元存在于相似的认知框架中,它们在各自的认知模式中所产生的意象图式是相似的,甚至可以说是一致的。根据赵艳芳(2001:68),意象图式是一种认知结构,是在人类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的认知基础上建构而成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我们都可以从fishfor(用钩钓)和hook(使上钩)获得“引诱”和“使上当”的目的认知域概念。因此,译文中可把源认知域中的认知价元直接移植到译文中,映射其目的认知域。再如:

  (2)三月里刘熏宇君来信,说互生病了,而且是没有希望的病,医生说只好等日子了。(朱自清:《哀互生》)InMarchIheardfromMr.LiuXunyuthatHushengwassickandhopelesslysickatthat.Thedoc-torsaidtherewasnothinghecoulddobutwaitforthedaytoarrive.(刘士聪译)在这里,汉语的“等日子”在上下文中所产生的目的域概念是“等死”.同样,“waitforthedaytoar-rive”也可在英语的目的认知域概念中获得相同的意象。这时,汉、英语在两个认知模式上出现认知概念的重叠。因此在译文中就可把源认知域“等日子”直接移植到目的语相对应的认知域“waitforthedaytoarrive”中去。

  二、配价映射

  在翻译的转换过程中,有时两种语言所获得的认知经验会出现一些差异。这时,源语中所构建的认知域就不能等价地移植到目的语的认知域中,否则译文就会词不达意,不符合目的语的认知习惯,或者说目的语的源认知域所获得的目的认知域未能达到源语中源认知域的映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就需要对目的语认知模式中的价元进行调整,通过增加或减少价元的手段在目的语中将源语中的目的认知域恢复完整,即调整源认知域的映射价元来配价完整的目的认知域的映射关系。如:

  (3)“Buthisbrain?Thatisproperlyrathersoft?

  Hemeanswell,butyoushrugyourshoulderstohearhimtalk?”(CharlotteBronte:JaneEyre)“但是他的脑袋?确实相当笨吧?他的心意或许是好的,可是听他讲话,你会蔑视地耸耸肩膀吧?”(祝庆英译)在源语的认知模式中,“shrugyourshoulders”可表示冷漠、蔑视、厌烦等情绪,但是在汉语中却缺少这种认知经验。如果将源语中的源认知域直接移植到目的语中,就会出现目的认知域的概念缺失。为了维持源语的认知经验,译文就需要增添认知价元,以提高目的语价元的认知显现度(salience).在上句中,译者将其译为“蔑视地耸耸肩膀”,较好地实现了对英语源认知域的映射配价,从而达到了源语和译文在目的认知域中的契合。再如:

  (4)范进迎了出去,只见那张乡绅下了轿进来,头戴纱帽,……(吴敬梓:《儒林外史》)译文:FanChinwentouttowelcomethevisitor,andMr.Changalightedfromthechairandcamein.Hewaswearinganofficialgauzecap,…(杨宪益、戴乃迭译)在汉语的认知模式中,“纱帽”是一个人官职和地位的象征。如按字面将其译为“gauzecap”,就无法在目的语的认知理据中获得相同的认知体验,从而也就失去了其文化内涵。译者通过对译出语源认知域价元的配价,将其译为“officialgauzecap”,使译文符合了目的语读者的认知习惯,达到了与源语目的认知域相同的概念映射。

  三、换价映射

  在翻译转换中,等价映射是根据目的语的认知经验,在译文中完整地保留源语认知模式中的源认知域和目的认知域的映射关系;而配价映射则是对源语中的源认知域进行调整和完善,从而达到目的语和源语认知经验的统一,在译文中获得相同的目的认知概念。翻译中采取等价映射或配价映射的手段都是为了达到对目的认知域的维持。但在翻译的转换过程中,出于目的语认知理据的需要,有时我们在保留源语中的源认知域概念的同时,还要对该认知域中的某些价元作一些必要的置换,也就是采用换价映射的方法,以求得译语与源语在目的认知域上的最大契合。如:

  (5)Hewasadvisedtogobackhome,wherehebelonged,notcometheretakinghonestmen'sbreadoutoftheirmouths.(MarkTwain:TheAmericanClaimant)人家劝他回家去,不要到这儿来抢老实人的饭碗。(陈述理译)在此译例中,原文把抢别人的工作称为“抢别人的面包”,这是对源语目的认知域“抢人家的工作”的映射。译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认知域的映射结果,同时为了适合汉语的认知经验和需要,对其中的认知价元作了替换,变成了“抢别人的饭碗”.这是因为在汉语的认知经验中,“饭碗”的认知域更适合映射其目的认知域“工作”.我们常把“失去工作”称为“砸饭碗”,把“稳固的工作”叫做“铁饭碗”.这种对译出语源认知价元的换价,不仅更切合译入语的认知习惯,而且还大大增加了译文的形象性。再如:

  (6)Theirfamilyhadmoremoney,morehorses,moreslavesthananyoneelseinthecounty,buttheboyshadlessgrammarthanmostoftheirpoorcrackerneighbors.(MargaretMitchell:GonewiththeWind)他们家的钱多,马多,奴隶也比别人多,算得上是全县数一数二了,可是比起大多数穷困的邻里乡亲来,他们哥儿俩肚里的墨水少的也是首屈一指的。(傅东华译)在原文中,“grammar(语法)”一词用来映射其目的认知域“所学的知识”,但源语中的“语法”与“所学的知识”所构成的认知模式不能直接移植到汉语中表示相同的目的认知概念。因此,译者充分发挥了汉语的.语言优势,巧妙借用“肚里的墨水”对同一目的认知域进行了换价映射,达到了异曲同工的认知效果。

  四、变价映射

  认知是人类和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经验的结果。当然,认知的过程不是机械地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而是对认知经验的组织、完善和加工。Lakoff认为,映射不是任意的,而是建立在身体内部和日常的经验与知识基础上的。(Lakoff,1993:245)由于源语接受者和目的语接受者生活在两种不同的文化心理形态中,有时他们会获得相异的生活经验,对同一认知价元会产生不同的认知体验,形成完全不同的认知模式。翻译过程中,如果在源语的认知模式中,源认知域与目的认知域的映射关系不能被目的语的认知经验所理解和接受,那么只得依据其目的认知域,改变译出语源认知域中的价元,以符合译入语的认知经验。如:

  (7)VictorHenrythought,itwasasureicebreak-er,ifatriflegross.(HermanWouk:WindofWar)维克多·亨利心想,这倒是个活跃气氛的有效方法,也许稍嫌粗野了一点。(施咸荣等译)原文用具有形象意义的“icebreaker(破冰船)”

  这个认知域映射“打破僵局的方法”这个目的认知域,显然这种认知模式能被源语的认知习惯所接受。

  但是我们不能将这种认知模式直接移植到目的语中,因为目的语读者不能接纳这种认知模式。由于译者难以在译文中找到合适的认知价元对它进行配价或换价,所以译者只能打破原认知模式结构,将它变价译为“活跃气氛的方法”,从而直接获得了源语目的认知域的概念,达到了殊途同归的表达效果。

  再如以下一句:

  (8)辛楣一肚皮的酒,几乎全成酸醋,……(钱钟书:《围城》)TheconsiderableamountofwineHsin-meiconsumedearlierwasburninginsideandmadehimsickwithjealousy.(孙艺风译)在汉语中,源认知域“醋”与目的认知域“嫉妒”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模式。但这种认知模式不能被目的语的认知模式所接受,所以译者对源认知域的价元作了变价转换,把它译成了译出语所映射的目的认知域“jealousy(嫉妒)”.

  汉英或英汉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两种语言各自的认知模式不时地制约着译者对源语的理解和对目的语的产出。在翻译转换的过程中,源语和目的语中的各认知模式会发生各种相似或相异的映射关系。由于源语接受者和目的语接受者生活在两种不同的文化心理形态中,形成了基本不同的认知环境,对同一认知价元会产生相似或相异的认知模式。译者的任务就是在两种认知模式中架起沟通的桥梁,在译文中最大限度地获得与源语目的认知域相同的概念映射。因此,从认知映射理论来考察翻译的心理理据,可以帮助我们从更深的层面上认识翻译的过程,揭示翻译的本质和规律,推动翻译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华文。英汉翻译中的认知映射与还原映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5):55-59.

  [2]王建国,何自然。重过程,还是重结果?[J].上海翻译,2014(2):7-12.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Fauconnier.G.MappingsinThoughtand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7.

  [5]Lakoff,G.Women,FireandDangerousThings:WhatCategoriesRevealabouttheMind[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7.

【英汉翻译中源语和目的语的映射关系】相关文章:

解读拉丁语和英语的关系05-29

拉丁语和英语的关系解析05-25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媒介语与目的语07-13

浅谈关系营销中顾客关系管理的特征和策略11-05

SAT阅读中单词和句子的关系06-17

日语中的书面语和口语07-20

谈谈目的语环境优势在对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09-14

试论目的语环境优势在对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09-01

意大利语关系代词的用法05-28

Linux认证账户映射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