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培养学生纪律精神

时间:2020-10-20 15:50:13 英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英语课培养学生纪律精神

  很多小学的教师在课改之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口号之下,我们太过注重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从而忽略了对学生的纪律精神的培养。我们培养出了有见解的学生,可他们也养成了东倒西歪,爱搞小动作,做任何事都不能做到专心的习惯(沙树岩,2011)。由此,我们不得不进行思考: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个体个性化之余,是否达到了培养学生的个体社会化的目的呢?如果尊重学生的个性需要以牺牲良好的课堂纪律作为交换条件,这样能否达到基础课程改革的目的呢?以下我们将对这些相关的问题进行间接的探讨。

英语课培养学生纪律精神

  1在英语课堂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的重要性

  课堂管理,或课堂教学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行为;它包括课堂纪律的维护、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和课堂气氛的调动等(付建中,2010)。由此可见,纪律管理是课堂管理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规章、制度等”(沈米成,宋福聚,2005)。精神,指“人的思维活动、心理状态、意识等”(沈米成,宋福聚,2005)。合而言之,纪律精神就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个体成员在思维、心理和意识之中形成的自觉主动地遵守规章、制度等的状态。小学生纪律精神的养成,有助于他们形成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从而对社会、对个体和对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对社会来说,纪律精神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从而为成为适应社会的合格才人打下基础。对个体来说,纪律精神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能力,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适者生存,可以推动他们道德人格的发展,然后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崇高、人格尊严与优越。对于教育来说,小学生的纪律精神可以推进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促进小学生的智、体、美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认为纪律精神是道德的首要要素的法国教育家爱弥尔?涂尔干说过,纪律精神的首要要素就是对生存的常规性偏好,而小学生的行为完全不具备常规性的特点;他们的兴趣并不是很长久,他们的性情绝对不是稳定的,他们在观念和情感上都带有同样的反复无常的标记,个人行为也同样地缺少连续性。小学生的出发点是“心灵无休无止的运动,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变化多端,瞬息万变,是一往无前,竭而后止的情绪性行为”(爱弥尔?涂尔干,2006),这是教育的实然;而教育的应然和目的地是“对常规行为和节制行为的偏好”(爱弥尔?涂尔干,2006)。教育必须使小学生能够用几年的时间培养起纪律精神,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会,最佳最优地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93年3月26日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各科教学的任课老师要在全部教学活动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路径”(傅建明,2009),这也就是说,各科教学的任课老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依据一定的课堂规范进行合理的课堂管理,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他们指明自我约束的方向,提供自我管理的章法,以培养他们的纪律精神。在课堂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多样化、选择性和个性化”的需要,是有针对性、常规性、连续性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需要,是在学校教育体系之中把德育教育做到最全面、最深化、最优化的需要。因此,各科教学的教育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之中,要遵循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使用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在课堂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

  2在英语课堂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的原则

  “德育原则,是教育者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是制定德育计划,选择的与内容、方法和组织德育过程的依据”(胡中锋,2007)。在课堂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必须依照以下德育原则来展开:1)把握方向,联系实际:教育者在课堂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必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从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德育认知发展出发,引导小学生把人生价值、理想追求和个人修养、日常品行相结合,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2)提高认识,指导实践:教育者依照德育教育的原则,在课堂管理中运用制定规范、建立信誉或明确奖惩的控制技巧,采用创设情境、榜样示范或道德评价的方法提高小学生对纪律精神的认识。在指导实践中,当小学生表现出与德育一致或者相反的行为趋势时,教育者必须依照课堂规范,及时、明确地对小学生进行疏导,对行为给予公正的评价和正确的引导。教育者要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正面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的纪律精神。3)尊重、热爱,严格要求:尊重、热爱学生是指教育者尊重学生的人格、意见,提倡民主,不打骂学生,不体罚学生,对成绩好坏的学生一视同仁,公平、民主地对待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但与此同时,教育者要树立起教师威信,对学生严格要求,因为“如果没有威信,那就是说,师生之间没有正确的相互关系,就缺少了有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赞科夫,1980)。4)长生之善,救生之失: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表明,人类的智能发展不是均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因而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善于借助这些闪光点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良性循环,以促进学生其他智能的发展和提高,达到多种素质的全面发展。另外,教育者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避免和学生正面冲突,而要迂回地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5)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个体的行为会影响集体的活动,而反过来,集体的活动也深深地影响个体的发展。因此,教育者既要对小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提高个体的认识和素养,又要对他们进行集体教育,让他们形成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风气,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纪律精神的养成和维持。6)因人施教,因境施教:《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要有针对性,“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运用生动感人的题材、形象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要针对不同年级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分清层次,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循环反复,不断加深;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以及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傅建明,2009)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传统意义上的“一致性”,指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或者各科教学的德育教育的一致性,但是在课堂管理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指的是教育者在课堂规范没有做出新的调整和修改之前,对于相同事情的处理方式要前后一致。并且,教育者这种对于事情的处理态度是连续的,是以持续性地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为目的的,是以维持小学生的纪律精神而长期持有的。

  3在英语课堂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的方法

  “教不严,师之惰”、“教师是管理的主体,学生是管理的客体”这样的传统教育观念已经不合时宜了。马卡连柯认为,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学生集体才是学生行为管理的主体。学生能不能达到“自律”,主要是“取决于是不是形成对课堂规范的敬畏,是不是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不是形成理性的判断力”(陈桂生,2009)。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遵循德育教育的原则,制定适宜的课堂规范,使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教育者在课堂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才能得心应手,效果显着。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包括:1)制定规范,明确奖惩:所谓“无规则不成方圆”,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要依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对小学生的游戏、活动、站立和回答问题等行为提出课堂规范,并作为课堂管理的依据。因为小学生所特有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课堂规范必须和奖惩制度结合起来才能保障教学的规范化和有序性的进行。教育者在课堂管理中适当地使用强化,尤其是不定的强化程序有助于学生持续地表现某一行为;而适量地使用惩罚可以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有时还需要在公众面前给学生留面子,避免正面冲突,学生才会更加敬爱老师。2)创设情境,因境施教:教育者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常用方法是“说服教育”,然而小学生是很难一说就服的。“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是不是遵守纪律,并不在于对某种规范了解多少,而在于规范在其心中是不是有权威,他是不是敬畏这些规范?规范的权威,对于尚未形成理性判断力的学生来说,不是源于老师的解释,而是自己或同学的违规行为受到严肃处理的教训”(陈桂生,2009)。因此,教育者在课堂管理中,要为小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小学生换位思考,从已有的认知中去建构对于规范的认识,并习得纪律精神对于个人、教育和社会的重要性。3)树立榜样,耳濡目染: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模仿力,有很强的塑造性,但又因为他们尚未形成理性的判断力,很容易受不良行为的影响而引入歧途。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育者,我们一方面有责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另一方面,要为小学生树立正面的学习对象,对小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在课堂管理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适当拓展,或者及时、如实,甚至夸张地表扬、奖励课堂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来进行纪律精神的榜样教育。4)调控节奏,张弛有道:一切自然的存在都是变幻无常、瞬息万变的,社会的发展如此,课堂活动的进行同样如此。由于小学生尚未从一个自然人转化成一个社会人,他们对于社会、自然的发展变化是不能完全适应的,因此在课堂管理中,教育者如果要使得小学生更好地去适应、去学习,就必须调控课堂的节奏,快慢结合,张弛有道,尽量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把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都引导到需要良好的氛围培养的纪律精神上面。5)转移注意,隐性管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注意力是我们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在课堂管理中,教育者对于小学生的故意引起老师注意、中断教学活动而又无伤大雅的行为,应该采取故意忽视的态度,以免小题大做,激化矛盾。6)限时锻炼,学会自律:教育者在帮助小学生做过问题分析和活动引导之后,可以限定时间,让小学生在明确规范的条件下,自行组织活动、管理活动和监督活动。但与此同时,教育者要注意时间的适合性和指导的及时性,让学生学会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7)道德评价,相互监督:课堂规范是小学生自我约束的方向,又是他们实行自我管理的章法;课堂规范还可以用来评价别人的言行、通过班级舆论来纠正偏离规范的其他人的行为。教育者通过课堂规范,帮助小学生学会自律,建立舆论,相互监督,而后纪律精神才能真正地培养起来。8)渗透美育,陶冶情操:纪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纪律精神也不是终极追求,而是必要修养。在纪律精神的层面上,小学生学会对美的追求,形成自我管理能力,各种智能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合格人才,并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崇高、人和尊严和超越,这才是纪律精神教育的主要目的。

  4结论

  认识到在课堂管理中培养学生的纪律精神的重要性,是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注意创造机会、借助资源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的前提条件。在实际教学的课堂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不仅要主义创造机会、借助资源,还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遵循德育教育的原则,制定适宜的课堂规范,使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让小学生的纪律精神真正可以为社会、为个体和为教育服务: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帮助小学生了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养成自我管理能力,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适者生存,推动他们道德人格的发展,然后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崇高、人格尊严与优越;推进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促进小学生的智、体、美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真正地达到基础课程改革的理想之地。

【英语课培养学生纪律精神】相关文章:

1.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3.如何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4.如何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5.培养小学生团队精神

6.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7.学生如何培养团队精神

8.培养团队精神

9.团队精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