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概念合成理论为视角看情感隐喻的认知

时间:2020-10-08 09:28:30 英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谈概念合成理论为视角看情感隐喻的认知

摘要: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是人们熟知的语言信息载体。概念合成理论在认知语言学界得到普遍关注,其理论核心概念合成成为诸多语言认知活动的理论模式。本文以该理论为视角,对情感隐喻的意义建构和概念形成轨迹进行探讨,以了解情感隐喻的认知特点,论证利用概念合成理论对其进行阐释的可行性。

关键词:概念合成 隐喻 情感 通感 认知

  
  一、引言
  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实践经验的积累,离不开联想。隐喻也正是在联想的基础上得以创造并被接受的。隐喻(metaphor)是一种神奇的语言现象。作者用其魔幻般的文笔把一事物的形状、性质、特点和内涵转嫁于另一事物之上,触动读者的心弦,在读者身上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隐喻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机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成为哲学家、语言学家们的研究对象。从公元前300 年到20 世纪30 年代的2000 多年中,隐喻一直被仅仅看作是词语层次上的一种修辞方式,是一种“附加的”,可有可无的“装饰”。长期以来局限在修辞层次,但近年来隐喻的认知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隐喻真正被纳入认知语言学领域的主要标志是莱考夫和约翰逊在1980年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他们认为,我们赖以进行思考和行为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基本上是隐喻性的。
  当代隐喻认知理论认为隐喻的对象包括人类情感这一概念,情感是人类最普遍又最重要的人生体验,由于情感看不见摸不着,缺乏物质形象特征和联系,为了准确理解生动表达抽象情感,人们经常将它们具体化,范畴化,即隐喻化。
  
  二、概念合成理论框架
  弗科尼尔和特纳的概念合成理论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解释隐喻工作机制的理论之一。概念整合包括建立相互映现的心理空间网络并以各种方式整合成新的空间。它是由一系列不同的心理空间有机组合的结果,其实质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活动时普遍存在的.一种认知过程,至少包含两个属于不同认知域的输入空间和一个能抽象概括的类指空间以及一个复合空间。两个输入空间通过跨空间的部分映射联系,将输入空间中的成分和结构有选择地进入复合空间,形成一个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原输入空间的概念结构。概念合成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普遍而又特殊的认知过程。其主要依赖于源域和目标域这两个输入空间的跨空间映射,进而产生类属空间和合成空间。下文试以此理论对情感隐喻的意义构建及理解进行分类研究。
  
  三、情感隐喻的认知分析
  隐喻是两个不同语义领域的互动,其中某一领域被用来说明另一领域。被说明的领域是目标域,说明的领域叫源领域。其意义就是将源领域的经验映射到目标域,达到重新认识目标域特征的目的。英语中的隐喻,按其不同认知功能可分为
  (一)空间隐喻
  即用诸如上下、前后等空间概念来组织另外一种概念系统,根据good is up ; bad is down 这一隐喻概念,经济中的发展或不景气常用“上”“下”来表示。
  (二)结构隐喻
  莱考夫和约翰逊把用一个已被高度结构化、清晰描绘的概念来建构另一个概念的隐喻称作结构隐喻。例Time is money金钱是一个我们相对较熟悉的概念,其中蕴含了a limited resource 又蕴含了a valuable commodity。
  (三)实体隐喻
  即把行为、思想和感情等抽象的事物看作实体或物质的隐喻。分为跨感知域的情感隐喻化,即通感隐喻;相对于通感隐喻而言的同一感知域中的情态物化。
  1.通感隐喻,某个感知域里产生的感觉,由于受到某种刺激而转到另一个感知域,反映在语言表达上就是语言修辞的通感,也称“移觉”。如:汉语中“冷言冷语”赋予言语以温度(冷热)显然是通过各感官之间的沟通,不同感知域的相互投射,产生的隐喻式表达。
  2.实体隐喻,是人类利用自身对现实世界里的实体及物质经验,将已知概念系统映射到未知领域,以获得对较为模糊抽象的情感这一新概念领域的认知和理解,其认知途径是将无形的情感、思想等进行情态物化,表达理解为“实体”,有多种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