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定型与外语教学

时间:2020-10-06 10:27:21 英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文化定型与外语教学

摘要:外语教学也被看作是一个文化学习的过程。外语教学中要导入目的语成长起来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全面了解语言文化的能力及其对语言外知识的敏感度,在全球化背景下能够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型人才。在整个外语学习中,文化定型(Stéréotype)是一个不得回避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文化定型的定义、特征及来源,以便更清楚地了解它在外语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在最后一部分中,着重分析一下文化定型给外语教学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文化定型;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外语教学也被看作是一个文化学习的过程。外语教学中要导入目的语成长起来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全面了解语言文化的能力及其对语言外知识的敏感度,在全球化背景下能够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型人才。如何能够帮助中国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畅通无阻的交流,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这一问题在外语教学中不断地被提出,并一再成为了诸多文人学者争相探讨的论题。很多学者都提到外语学习时都强调了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并主张从民族志学的角度来培养学生更好地适应和诠释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文化的能力。他们认为,在外语教学中,文化定型是有必要导入的。但是,文化定型是否有可能成为人们交流的障碍?它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如何?它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发挥着作用?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探讨一下文化定型的定义、特征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启示意义。
1.文化定型的定义
“Stéréotype”的概念,首先是由美国社会学家Lippmann早在1922年出版的《公共舆论》(Public Opinion)一书中提出的。他指出,人所处的环境,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太复杂了,以至于不允许他对世界上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逐一地亲身进行体验和认识。为了节省时间,人们便用一个简化的认知方法,将具有相同特征的一群人或任何民种族塑造成一定的形象。关世杰认为这种“定型观念”是指一个群体成员对另一全体成员的`简单化的看法。胡文仲把这种“刻板现象”解释为是对于某些个人或群体的属性的一套信念。贾玉新则认为,“定势”是一种思维定势,本质上讲,定势是过于一般化的,过于简单的,过于忽略细节差别的,过于夸大了与某种类别或某一群体的人相关的信念或态度,或是一种简单化的认知方式。Kramsch的解释为:“定势是对其他成员和其他文化的模式化认识。” 范捷平指出:“定势在社会学中是一个中性概念,主要指人们对思维模式、信息、外部世界和行为特征的判断方式。”
“Stéréotype”这一词,中文有很多种的译法,如“刻板现象”“固定模式”“定型观念”“模式固见”即“定势”等等。就像上述的很多定义一样,在定义的过程中,就给它涂上了一层感情色彩,贬义居多。其中,最后一种说法代表了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的观念,因为他们发现,定势已经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认知方式。为了消除这种感情色彩的干扰,这里我们就采用“文化定型”这一说法。
2.文化定型的特征
  文化定型具有稳定性与变化性。文化定型有其深刻的心理学根源,但大多受到社会传统和规范的直接影响。现有研究表明,文化定型有某种跨时间和地区的稳定性,有些文化群体在世界上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有着十分相似的定型。一般说来,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短时间之内不会褪色,尤其当它是符合社会现实,深深扎根于其特有的文化土壤中时,其稳定性就会更强。但是另一方面,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除了社会传统和规范以外,文化定型还容易受到国际政治关系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并随着某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消长以及其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的改变而改变。
  文化定型具有普遍性。世界是极其复杂的,要在本来混沌无序的世界中认识和把握难以准确定义其特征的种种现象,就必须将其简化,用概念分类、排列和组合进一个有序的框架中。定性虽然简单,也不免片面,可是却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另一种文化,有效舒缓人们面对不明状况使得焦虑,使之能够迅速采取行动。这是定性大量存在且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主要原因。同时,文化定型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可以与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建立一种联系,在第一次见面时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在没有话题可以进行更多的接触时,人们往往会聊起一些你对我们怎么看啊之类的问题,由此进行下去的谈话会更深入也更轻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