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时间:2020-10-08 10:32:29 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摘要:当髋关节因疾病导致破坏,出现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并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及生活质量而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就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如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所致的髋关节损害,疼痛及功能丧失等均可以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但随之而来的并发症、翻修等问题使医护人员面临挑战,手术前后的循证护理对如何避免手术并发症和手术翻修有重要意义,能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 人工关节 髋关节置换 手术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通过手术将病损的髋关节部分或全部由人工制造的关节假体所替代,是髋关节疾患终末期治疗的有效方法。人工髋关节能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观念的改变,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的人数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并发症、翻修等问题也接踵而来。现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综述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术前准备 手术的成功与术前患者的全身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髋关节置换前应做好以下准备:详细采集病史及发病情况,是否有其他内科疾病或手术史。术前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如化验血、X线摄片、心电图检查等。了解总体健康状况;拍摄髋关节正侧位片;停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曾服用过激素,应详细询问用药时间及剂量;治疗体内的慢性感染、皮肤病,如龋齿、鼻窦炎、手足癣等;戒烟酒;练习使用拐杖及在床上进行大小便;预存自体血或准备异体血;术前禁食10 h,术前洗澡,保持全身清洁,术区备皮。宣教术后体位及禁忌的动作。
1.2 治疗合并疾病,提高手术耐受力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脏器功能减退,应变能力降低,修复能力衰减,同时老年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并发症。有研究发现,在23例猝死的患者中18例术前有明确的心血管疾病史,缺乏心肺储备能力[1]。因此,入院后积极协助医生为患者做详细全面的全身各系统的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并发症,进行全身综合调理,使机体各重要器官功能接近正常,以提高手术耐受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2]。
1.3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尊重患者的疾病知情同意权,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该手术的优点、方法及成功率等,特别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长期疗效,该手术的并发症和负面影响等,使患者对手术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疑虑,使之主动配合治疗。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学会掌握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应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康复过程。
1.4 教会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方法 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术后功能锻炼是确保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根据患者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利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各种功能锻炼的要领,使患者能正确领会并掌握[3]。
2 术后护理
2.1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血压、呼吸、心率的变化。对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予以监测心率、心律及心电图的变化,发生异常及时处理。对全麻手术的患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由于术中出血量较大,术后易发生组织灌注量不足的危险,术后除详细了解术中失血及补液等情况外严密观察尿量,保证尿量每小时60 ml以上。
2.2 患肢正确护理 (1)患肢外展30°中立位,穿丁字鞋,两腿间置一枕头,避免向患侧翻身,防止人工髋关节脱位。术后48 h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如患肢皮肤发绀,皮温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考虑有循环障碍应及时处理。(2)观察引流液的量及颜色,并准确记录,一般正常引流量50~250 ml/d,色淡红,若引流量大于300 ml/d,色鲜红,应及时处理。引流持续至术后2~3天,引流量50 ml/24 h以下可拔管。(3)术后2~3天,X线摄片判断假体的位置。
2.3 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