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

时间:2020-10-08 16:13:40 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二维超声
  【摘要】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方法 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2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13例慢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血管内径、血栓范围、血栓回声特征及血流情况。 结果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血管内径明显增宽,血栓表现为均质低回声图像,慢性血栓回声较高,血栓部位管腔无血流显示或血流充盈缺损,并可继发深静脉瓣功能不全。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同时可通过动态观察其演变情况,判断临床治疗效果,是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二维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诊断 下肢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预后有极其重要意义。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2月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55例疑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检查,效果满意,诊断率高,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5例均为临床疑诊为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男33例,女22例;年龄37~86岁,平均56.5岁。其中因病长期卧床29例,盆腔肿瘤压迫髂静脉3例,各种手术后患者12例,其他11例。

  1.2 仪器和方法 仪器应用ACUSON128XP/10型彩色电脑声像仪,探头频率5~10MHz。根据患者下肢血管病变部位,选择仰卧位、侧卧或俯卧位,双侧下肢自然伸直,探头置于大腿或小腿皮肤表面,沿着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静脉及小腿静脉走行,连续观察管腔、管径、管壁、血管弹性,血栓位置、大小、范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变化。操作过程中要充分暴露检查部位并与健侧对比观察,检查过程中可以酌情进行下列试验 [1] 。(1)探头加压试验:先观察血管壁及管腔内结构,在疑有血栓部位加压探头,加压后无静脉腔出现为正常静脉腔,若加压时见静脉腔无明显变化或仅部分压瘪提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加压探头使血流信号暂时终止,放松时再次出现血流信号为正常,血栓形成时无此变化。(2)乏氏试验:深吸气后屏气,正常下肢静脉管径增加50%~200%,平静呼吸后立即恢复到原有状态;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做此屏气实验时静脉管壁仅增加10%~50%或根本不增宽。有继发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行此实验可见明显血液返流。(3)远端肢体挤压试验:挤压远端肢体时管腔内彩色血流增加为正常,反之为血栓形成。

  2 结果
  55例疑似下肢静脉血栓病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得到确诊,其中左下肢27例,右下肢24例,双下肢4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42例,其中完全闭塞29例,多普勒显示无血流信号;不完全闭塞13例,多普勒检测可见血流充盈缺损,周边缝隙状血流信号,血栓回声呈均质低回声,血管管壁与血栓界限清晰,无增厚,血管内径与健侧同部位相比明显增宽,横断面呈圆形,而非正常的扁圆形,且内径明显大于伴行的同名动脉。经溶栓治疗后,完全闭塞的29例中13例有血流再通现象,表现为血栓周边出现缝隙状血流信号;不完全闭塞的13例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表现为缝隙状血流较前增宽。慢性下肢静脉血栓13例,血栓回声呈中高回声,病程越长,回声越高,血和管壁与血栓界限不清,管壁较厚,其中6例患者可见血栓内有筛状血流信号通过,4例可见周边血流信号呈缝隙状,3例未见血流信号。行乏氏试验时13例中有8例血管内可检测到持续时间3.5~6.5s的不同程度的血流反流。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指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静脉及小腿以下静脉范围内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患肢疼痛、压痛、肿胀、浅静脉曲张等症状体征。下肢静脉血栓的致病因素主要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及高凝状态 [2] 。下肢静脉血栓超声影像的主要表现为:血栓阻塞部分以下管腔增大,管壁增厚,腔内见实质性细密光闭,急性呈均质低回声,慢性呈不均质、不规则中等或强回声;完全闭塞时彩色多普勒显示无血流信号,不完全闭塞时可见血流充盈缺损,周边缝隙状血流信号,其中部分急性期不完全闭塞的血栓近端可随血流而略微浮动。若有继发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行乏氏试验时可见管腔有明显血液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