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附睾结核的诊断和治疗

时间:2020-10-08 09:25:35 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探讨附睾结核的诊断和治疗

  摘要: 目的 探讨男性生殖系结核(主要是附睾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附睾结核的临床资料。发现阴囊内肿块,缓慢长大,多无疼痛,触到肿大的附睾,质硬,有结节感,输精管增粗,有串珠状小结节。在尿液、精子液体或前列腺液中查找抗酸杆菌阳性率26.7%,B超检查阴囊内包块阳性率70%,穿刺活检和术后病检阳性率10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PCR技术检查,阳性率87.5%。先用抗生素治疗包块不消,抗结核药物治疗1~2个月,效果不佳或局部恶化(化脓、溃烂、窦道形成)。手术切除附睾,脓肿切排引流,抗结核药物外敷好转。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半年以上,追踪复查。 结果 经术前抗结核治疗,手术切除附睾,脓肿切排引流、外敷、术后再坚持规律抗结核治疗,患者症状消失,追踪观察,回访半年至5年,均无复发,全身症状及原发病灶均消失。结论 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穿刺活检是确诊附睾结核最好最简便的'方法。及早抗结核治疗,手术切除附睾,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是防治生殖系统结核病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附睾;结核;诊断;治疗

  近年来,结核病(Tb)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生殖系统结核主要是附睾结核,发病率较高[1],影响人们生活、生育。本院自1995年5月—2009年7月共收治男性生殖系结核60例,均为附睾结核,合并有前列腺及精囊腺结核较少。回顾性分析本组资料,探讨临床男性生殖系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年龄在19~65岁之间,其中好发年龄在35~45岁之间有46例,平均年龄38岁,正值青壮年。病程在半年到5年以上各不相同。患者发现阴囊包块,缓慢逐渐增大,触之无疼痛,不妨碍工作和生活,未予重视,待包块增大阴囊内有症状时才到医院检查,病程延长,病程在半年到l年者有18例,病程在1~2年者有28例,病程在2~5年以上者14例。原发性附睾结核有32例,继发于肺结核者有28例,合并有肾结核25例,合并有前列腺、精囊腺结核6例,经保守治疗痊愈者4例,行手术治疗,加抗结核治疗痊愈者有56例。

  1.2 实验室检查资料 患者发现阴囊内包块增大伴有阴囊内坠胀不适,应用一般抗生素治疗无好转,到医院检查。先查尿常规有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阳性率90%(并有混合感染)。在尿液、前列腺液,精子液体中查找到抗酸杆菌者16例,阳性率26.7%,血沉(ESR)增高其阳性率100%,行阴囊内B超检查50例,有35例确诊,阳性率70%,术前穿刺活检22例,阳性率l00%,术后病检56例,阳性率l00%,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PCR技术检查24例,有21例阳性,阳性率87.5%。胸片发现肺结核原发灶28例,IVP检查合并有肾结核25例。

  1.3 诊断和治疗资料 本组6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发现包块有半年,检查为单侧原发性附睾结核,及早给予抗结核治疗(异烟肼300mg,利福平600mg,吡嗪酰胺1g,每日早晨顿服,加服维生素C及肌苷片),8个月痊愈。有56例发现阴囊内包块,缓慢逐渐长大,位于单侧有44例,双侧同时增大有12例,无疼痛不适,扪及附睾肿大,质硬,多结节状,输精管增粗,呈串珠样多发小结节无触痛,应用一般抗生素治疗无好转,包块增大,并有会阴区坠胀痛,阴囊坠胀不适,或有尿路刺激征。到医院检查,尿液、前列腺液或精子液体中找抗酸杆菌,B超检查阴囊,阴囊内包块穿刺活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PCR技术检查等,确诊附睾结核后,行抗结核治疗1~2个月,症状时好时坏。住院行患侧附睾切除术,有13例阴囊脓肿予切排引流,抗结核药物外敷,术后病检进一步确诊术前诊断。术后口服异烟肼300mg,利福平600mg,加静滴链霉素1g,治疗2个月,停用链霉素,加服乙胺丁醇1g,6~9个月,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随访半年以上。

  2 结果

  本组60例患者中56例采用药物治疗加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原发病灶已消失,随访半年以上,无并发症发生。1例19岁学生行抗结核治疗痊愈,3例26~29岁患者结婚未育,经抗结核治疗痊愈,2年后生育子女。56例患者随诊半年至5年均无复发,切口愈合良好,停药后可以正常工作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