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指导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时间:2020-10-24 17:17:14 研究生论文 我要投稿

饮食指导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肝硬化失代偿期就是肝硬化晚期的症状表现,一般指肝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超出肝功能的代偿能力,临床有明显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有门脉高压,脾大,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这个时期叫做肝硬化失代偿期。

  摘要:目的研究饮食指导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1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睡前加餐模式饮食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不做饮食干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观察4周时,治疗组有85.54%的患者乏力改善,89.16%的患者腹胀感觉明显改善,83.13%的患者食欲明显改善,95.83%的患者腹水消退,而对照组相应的指标改善率分别为61.45%、59.04%、59.04%及6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前白蛋白(PAlb)、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上升水平及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下降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23%,而对照组总并发生发症率为2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周时无一例死亡,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前加餐模式的饮食指导能够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地改善肝功能,从而明显地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临床可积极推广应用。

  关键词:饮食指导;疗效及预后;失代偿期肝硬化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诊断标准按照2000年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和2003年版《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2]中的诊断标准执行。排除标准:入院时及入院前2周内有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的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①保肝治疗:两组均应用常规保肝药物治疗,包括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磷脂酰胆碱、促肝细胞生长素等,有腹水者给予利尿治疗。②对于两组中血清白蛋白<25g/L的患者间断给予新鲜血浆或者人血白蛋白治疗。③饮食干预指导: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参考中华医学会编写的《临床诊疗指南一肠外肠内营养分册(2008版)》及中国食物营养成分表,按照35~40kcal/(kg・d)热量,1.2~1.5g/(kg・d)蛋白质,0.8~1.2g/(kg・d)氨基酸以及350~500g/d的碳水化合物制定每周食谱,额外补充多种维生素(每日服用1粒金施尔康),将上述营养配比按照每日4餐的饮食分配,即7:00、12:00、17:00及睡前,睡前的饮食为200ml酸奶(或热牛奶)。对照组:住院时向患者交待有关肝硬化的饮食注意事项,但对患者的具体饮食不做干预。

  1.3观察指标

  入院时及入院后4周观察患者自觉症状(主要为乏力、腹胀表现)、腹水的消长、Alb、PAlb及胆碱酯酶CHE水平、ALT及TBil水平、凝血指标以及并发症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乏力、腹胀、食欲及腹水消退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肝功能中部分指标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ALT、TBil、Alb、PAlb、CHE及P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

  至观察结束时,治疗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于住院第24天时由于上消化道出血而死亡,死亡率为1.20%。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三、讨论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及等待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情况[3]。有研究报道,适当的营养干预可以改善肝硬化等终末期肝病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期。另外,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ASPEN)及欧洲肠内肠外营养学会(ESPEN)均推荐肝硬化等晚期肝病患者改变饮食摄入模式,少食多餐,每日4~6餐,包括睡前进餐(lateeveningsnack,LES)。肝硬化患者机体的代谢状态可以通过睡前加餐的'模式得到改善。

  本研究对83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了饮食指导,采用睡前加餐的饮食模式,与不参与营养干预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经过该模式的饮食指导,在观察4周时,有85.54%的患者乏力改善,89.16%的患者腹胀感觉明显改善,83.13%的患者食欲明显改善,95.83%的患者腹水消退,而对照组相应的指标改善率分别为61.45%、59.04%、59.04%及6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HE、ACb、PTA上升水平及TBil、ACT下降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科学的饮食指导有助于患者肝功能的改善。此外治疗组资料显示治疗后的CHE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而CHE测定可反映肝脏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的功能,有助于判断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本研究还观察了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死亡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感染等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肝硬化的主要死亡原因。本研究中,治疗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23%,而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周时无一例死亡,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睡前加餐模式的饮食指导能够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地改善肝功能,从而明显地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临床可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24-329.

  [2]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72.

  [3]漆德芳,孟申,刘健.肝硬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27-228.

【饮食指导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相关文章:

1.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2.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胃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3.浅谈中药学因素对中医疗效的影响

4.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老年脑血栓患者预后的影响

5.分析Orem自理理论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生活的影响论文

6.剖宫产术中晚断脐对母儿预后的影响策略分析论文

7.哪些中药会影响西药的疗效

8.浅谈鲁菜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