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节目形态下的娱乐意识

时间:2020-09-23 08:54:22 研究生论文 我要投稿

浅析当代节目形态下的娱乐意识

  摘要:我国的电视节目形态自从1958年产生以来,一直在人们的娱乐生活当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其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当中,人文化无疑是其最为重要的特征。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我国当前节目形态下的娱乐意识呈现出了明显的人文化趋势,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确立了观众本位的传播观。

  关键词:节目形态 人文 观众本位 娱乐

  所谓有“节目形态”就是指由电视台或其他节目制作机构制作的,以数字与电子技术为手段,以时空转换、声光效果、视觉造型等为表现手法,整合音乐、戏剧、小品、游戏、资讯等各种艺术的和非艺术的形式为一体的,以满足观众的多种审美需求、休闲享受、娱乐体验为目的的节目形式。我国的电视节目形态自从1958年产生以来,一直在人们的娱乐生活当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当中,人文化无疑是其最为重要的特征。在此,笔者就对当代电视节目形态下的娱乐意识的人文化特征加以分析。

  所谓节目形态的“人文化”,是指娱乐节目的设计与制作应该反映和引导人们走向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科学的、主流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观。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国的电视节目,特别是娱乐节目一味地追求表面的热闹与快感,而忽略了节目的内涵,这就导致了电视节目当中人文元素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娱乐节目当中本应有的文化教育功能、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减弱了,而以对人感官刺激为主的游戏化功能空前地加强了,于是节目就成了娱乐,进而又被过度地商业化了。对此,有关学者指出:在物质文化日益发达的`今天,节目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在商业化程度逐渐加大的过程当中,文化的高雅性、艺术性日趋减弱。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节目当中的商业功利性越来越明显和直接,无功利性的高雅文化越来越少;二是程式化的、便于复制的、平面化的和没有深度的通俗性节目越来越多,而个性化的、独创性强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节目越来越少;三是节目当中逐渐增多的虚假性和情感策划性逐渐弱化了人们对节目当中情感的真实性和深沉感的判断;四是启蒙性、先驱性的节目逐渐隐退,而消遣性、享乐性的节目则日趋强大。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我国当前节目形态下的娱乐意识呈现出了明显的人文化趋势,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确立了观众本位的传播观。以观众为本位的传播观与以传播者为本位的传播观不同,节目的设计者和制作人在节目制作的目的、步骤、呈现的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上是以观众的需要来作为出发点的,而评价节目制作得失的标准就是观众观看节目的实际情况。在以观众为本的传播观当中,观众是以节目的设计者和制作人的服务对象来对待的。从这一点来讲,当前节目,特别是娱乐节目,需要不断地强化对观众的服务意识,尊重观众,研究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预期,做到为观众着想,使“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贯穿节目制作的全过程。

  就当前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形势来说,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指导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在实际的实践过程当中,节目制作的全部参与者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将收看节目的选择权、制作过程当中的参与权和与制作者之间浅层次的互动权交给观众,更重要地是使观众在收看节目的过程当中享受到较高层次的人文关怀,否则的话就会出现顺应观众的娱乐需求制作出大量的电视娱乐节目与观众对电视娱乐节目深深的不满和谴责并存的尴尬局面。

  我国娱乐节目的发展与变化证明,娱乐化的节目也应该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作为支撑,否则就会从片面地讲政治、讲道理,走向片面地强调娱乐性的极端。正如学者刘智在《新闻文化学》中所说的:“如果说,没有传播的文化是死文化的话,那么,没有文化的传播就是死传播。”现如今,我国节目的娱乐功能、市场价值和消费特性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充分认识,并在节目制作过程当中得到了充分的强调,特别是随着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感官化的、异质的、更有诱惑力的表象形态被一些人大肆宣扬,而节目本身应该具有的对审美品格的追求则受到了忽视。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坚守节目的文化品格、保持娱乐底线不动摇的娱乐性节目的需求更加强烈,因此,节目制作的所有参与者应该全力提升节目的品质,使娱乐节目娱乐而不愚乐、用情而不滥情、通俗而不庸俗,保持节目有品位、有深度、不流俗、不肤浅。

  现在,我国多个电视台在贯彻娱乐节目的人文思想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幸运52》就体现出了知识性与娱乐性相结合的特点,将“竞争与合作”“亲情与爱心”“知识就是财富”等正面理念表现为“场外求助”“家庭梦想”等形式,虽然仍然不可避免商业色彩,但是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孙宝国.关于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J].现代传播,2007 (2).

  [2]隋岩.当代中国电视文化格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4.

  [3]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221.

  [4]孙宝国.试论区域性电视节目元素的内涵与价值[J].电视研究,2006(9).

  [5]胡智锋.电视审美文化[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323.

  [6]潘昕.“克隆剧”也看会抄不会抄,业内人士称无伤大雅[N].新闻午报,2005年2月24日.

【浅析当代节目形态下的娱乐意识】相关文章:

1.新闻娱乐化浅析论文

2.娱乐节目多元 歧视偏见减少

3.当代舞蹈教学的思想与意识论文

4.意识形态外国文学论文

5.经济节目的公关意识论文

6.浅析当代建筑空间的数学化

7.浅析物化意识对政治的影响

8.教师意识形态工作的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