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问人际冲突现状解构及其影响的研究

时间:2021-03-02 20:18:05 研究生论文 我要投稿

大学生之问人际冲突现状解构及其影响的研究

  【摘要】大学生群体中的人际冲突现象对学生成长成才以及高校的学生培养和管理工作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只有正确把握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冲突现象,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大学生之问人际冲突现状解构及其影响的研究

  研究显示,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冲突现象有如下特点:绝大部分冲突表现为冷暴力行为;冲突经常发生,且多产生于共同生活领域;性格、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的差异是冲突的主要起因;大多试图通过坚持自我意志或回避解决冲突,而不注重理解和宽容;冲突的破坏性和建设性影响并存,建设性影响更大。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冲突 现象和影响

  大学生间人际冲突频发,对学生在学习成长、人格培养、精神健康、心理健康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学生管理工作及学生人才培养工作也始终面临着学生间冲突的挑战。如何对待大学生人际冲突这一现象,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已经成为摆在学校管理层面前的一项紧迫议题。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首先基于社会冲突理论,通过调查研究,对冲突现象的形式、频数、过程、类型、结构以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事实描述。其次,依据相关理论,结合高校人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对人际冲突现象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冲突对学生在社会价值取向、心理行为以及生活态度等方面产生的作用,并进行利弊评价。最后,结合冲突管理理论,探索学生管理与大学生人际冲突的内在联系,为高校改进学生管理提供理论借鉴。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南京农业大学大三年级本科生。由于大一学生刚刚入学,彼此间不熟悉,信息不具普遍代表性,大四学生忙于为毕业后发展做准备,为保证调查数据的科学有效并排除年级因素的干扰,因此将调查范围确定为大三学生。

  对包括了经管院、公管院、资环院、农学院、人文院、生科院、外语院、植保院的13个专业的大三年级学生发放了4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52份,回收率为88%。

  (二)研究工具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根据相关理论要求, 闯卷内容包括性别、专业、城乡、是否独生子女等四项基本信息,以及有关人际冲突发生频率、范围、原因,当事人心理、行为、态度表现,冲突对学习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11个问题。使用Excel做数据处理。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问绝大部分冲突表现为冷暴力行为,极少数表现出热暴力行为人际冲突的表现形式有冷暴力和热暴力,冷暴力属于隐性冲突,有时不易被人察觉,热暴力是显性冲突。冲突行为是冲突的最直观表现,心理状态是行为表现的深层次原因,心理影响行为。

  1.行为上多数表现为冷眼相待、互不理睬、交流减少、寻求理解和包容、向他人倾诉等冷暴力行为;心理上多数表现为产生怨愤、敌意、焦虑等消极情绪。

  统计结果显示,人际冲突中98%为隐性冲突,说明大学生间极少发生直接用行为来伤害、侵犯对方的冲突,绝大多数冲突表现为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对抗、不相容。在隐性冲突中,57%的同学选择了冷眼相待、互不理睬、交流减少,而这些行为表现无益于解决冲突,反而容易导致冲突的升级恶化;2696选择寻求理解与包容,这可以有效化解冲突;15%选择向他人倾诉,表明这部分同学面对冲突不知如何是好,倾向于寻求他人帮助,这时别人的意见往往决定了冲突的升级还是化解。进行自责、获得满足感属于积极心理,但是调查显示产生积极心理的仅占31%。产生怨愤、敌意等极端消极心理的被调查者占~1J24%,产生焦虑等消极情绪的占24%。以上说明大学生在冲突发生后将近一半会产生消极心理,这大大不利于冲突的解决。

  2.消极心理助长冷暴力行为产生焦虑心理的同学有2/3会表现出冷暴力行为倾向,但是也有将近1/5的同学表示希望寻求更多对对方的理解和包容:有自责心理的被调查者,半数倾向于寻求对对方的理解和包容,化解冲突,但也有30%会减少与对方的'交流;从冲突中获得满足的同学分为两种,一种是认识到对方不值得交往,因而减少交流或不理睬的方式疏远对方,另一种是认识到对方值得结交,因此寻求多理解与包容,这两种情况各占约40%;持无所谓态度的被调查者多数采取减少交流或寻求理解和包容的方式;选择“其他”的被调查者大部分表示冲突发生后很难过、伤心,他们各有一半分别选择冷暴力和寻求理解和宽容。

  (二)大学生之间的冲突经常发生,且多产生于共同生活领域选取“过去一年中体验到的冲突”作为衡量冲突发生频率的标准。将大学生发生冲突的领域划分为共同生活中、学习活动中、班集体活动中和社团活动中。

  调查显示,78.41%的同学表示偶尔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频率范围为25%以内。17.90%的同学不时会跟他人发生冲突,频率范围在25%一50%之间。经常以及总是与同学冲突的只分别占N2.27%和1.42%,可谓极少数情况。综上,过去一年中,我校大学生间冲突虽然不是频繁发生,但是绝大多数同学都偶尔或不时地经历过冲突事件。在整个学校层面上,我校大学生间的人际冲突发生率处于正常水平;但在局部范围内,即将近1/4的同学,冲突发生率偏高。

  80.99%的同学表示人际冲突主要发生在“共同生活中”,5.26%在“学习活动中” ,6.73%在“班集体活动中”,还有7.02%在“社团活动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冲突出现在纯粹的日常生活领域,与学习、社团工作、班级工作相关度不大。

  (三)冲突的主要起因:性格、行为习惯、价值取向性格、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的差异是冲突的主要起因,而很少因利益和竞争引发冲突。冲突来源归纳为三类:对有限资源的竞争类型、采取争论性的影响策略类型和冲突双方人格特质与行为类型。

  统计数据显示,得分最高的是“性格、习惯之间难以互相包容”,其次是“价值取向不同”,再次是“对方对你没有起码的尊重”,都属于冲突双方人格特质与行为类型范畴。表明大学生由于个体性格迥异,生活习惯的不同,相互之间缺乏包容,容易产生冲突。大学生之间由于价值观的不同,经常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而又不善于接纳别人的意见,容易产生冲突。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防御性高,害怕失去自尊。可知,属于冲突双方人格特质与行为类型的范畴的冲突来源占了全部分值的66%,表明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行为类型方面的差异是发生冲突的重要原因,而“竞争学习资源” “经济利益” “荣誉” “权力”属于对有限资源的竞争类型范畴只占了全部分值的6.5%,这与大学生发生冲突领域相照应,大学生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实体冲突较少,表明资源之争、利益之争在大学生中并不多,大学生功利心不强。

  (四)冲突的解决方式不妥当对于冲突的解决方式,大多注重的是坚持自我意志,其次是回避,而不注重理解和宽容,很少通过平息、妥协的方式解决矛盾。理论上,冲突的解决方式有控制、回避、平息、妥协、合作。基于不同的心理和目的,大学生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应对冲突。

  统计结果说明, “控制”是大学生最重要的冲突解决方法,也就是以牺牲对方利益来满足自己的利益或至少不损害自身利益。其结果往往是用强制或暴力等手段实现对局势的控制,这种应对方式往往会造成人际冲突的升级和人际关系的恶化。其次重要的是“回避”,这是一种消极的方式,虽然可以暂时避免人际冲突扩大化,但潜在的冲突仍然存在,在其他时候可能会以另一种方式冒出来。 “合作”的得分与“回避”相当。表明大学生试图将双方愿望真正结合起来,使双方利益都得到充分满足,从而解决人际冲突的方式。“妥协”和“平息”得分最低,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牺牲自己的全部或部分利益,来获得从冲突消除中获得的利益。

  在应对人际冲突时,大学生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是因为希望与对方保持良好的关系,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这两种方式得分最低说明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倾向于将自身利益置于首位,卫它,不妥协。

  综合来看,当代大学生处理人际冲突时,表现出很强的自我意识,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倾向明显。同时也追求通过合作达到双赢。但是在冲突发生后也表现出逃避、消极对待的倾向。

  (五)冲突的破坏性和建设性影响并存,建设性影响更大对于建立同学间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言,冲突可以带来挑战,也可以带来机遇。大学生问的人际冲突可能使双方关系就此破裂,但也可能“不打不相识”,而结下深厚的友谊。

  1.人际冲突可能促成同学间的合作,也可能破坏合作关系;一旦合作关系被冲突破坏,很有可能降低学习效率。

  根据数据分析,绝大多数人认为冲突和合作有明显的关系,其中认为冲突既未导致持续的对抗也没增强合作的同学最多, 占到调查对象的39.94%;其次是竞争与对抗并存,22.70%;认为冲突增强合作的同学与认为冲突破坏合作的同学基本持平,分别为18.68%和18.39%,而只有1人认为冲突与合作没有明显关系。

  由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人际冲突对大学生合作关系的绝对负面影响比较小,而一半以上的同学处于一种中间状态,既没有完全的对抗也没有完全的合作,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大学生持一种观望和消极的态度,也可能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正确处理这种情况。学校应注意加强对这一部分同学的积极引导,深化他们对冲突的正面理解。在冲突破坏合作关系的情况下,有54%的同学认为降低了学习效率,只有27%的同学会感到提高了学习效率。说明很多大学生在处理冲突对自己其他方面的影响方面还不是很成熟,不能建设性地转化冲突的影响。

  2.冲突使多数同学从中受益,学会了包容、理解他人,互相间加深了了解,为避免冲突积累了经验。

  冲突对大学生的影响可分为消极一中立一积极。调查显示, “认识到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更加关注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技巧和能力培养”所得的分值最高,其次为“为今后避免冲突,增进合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iTil”和“加深了对社会和人性的理解”所得的分值。这表明积极的影响占总分值的85%,说明大学生对冲突产生的积极影响的肯定。这也正好对应了互动论的观点,肯定了冲突的存在。

  “认为冲突之后对如何处理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感到茫然、焦虑甚至有了失败感” “未感到有明显影响”占总分值得15%,表明冲突的消极影响虽然很小,但仍然存在。

  三、结论

  无论大学生自身还是高校相关管理部门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大学生之间经常发生冲突,这些冲突集中于共同生活领域,多数与生活习惯、价值观、性格差异、沟通技巧相关。大学生之间的冲突大部分以隐性冲突和冷暴力形式出现,可能不易被察觉,但是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也许会不堪设想。应当明确,人际冲突在人们的交往中是不可避免的,是每个人都可能碰到的问题,应该坦然面对,以积极态度处理同学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人际冲突并非只产生消极的影响,它既有破坏性的影响,也有建设性的影响。破坏性的冲突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产生不良影响,而建设性的冲突通过妥善处理,得到积极解决后,可以激发其创造力,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参考文献】

  【1】张翔,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野:冲突教育初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4).

  【2】刘明理.人际冲突应对中的情绪调节机制[J].社会心理科学,2003,(4).

  【3】赵泽鹏.对构建当代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6).

  【4】许燕,梁觉.北京师范生人际冲突处理方式的研究[J】.青年研究,1 998,(4).

【大学生之问人际冲突现状解构及其影响的研究】相关文章:

独立董事引入后的冲突及其对董事会结构的影响研究10-28

中美贸易失衡现状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论文04-29

解构主义与翻译研究09-29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完善对策思考09-30

税收之债的构成要件及其对税收征管的影响10-26

农业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07-03

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的教育论文09-12

约翰·杜威及其教育哲学在韩国的研究现状分析的论文06-25

社会冲突理论对旅游市场的影响论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