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推进基层央行内审工作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时间:2020-08-23 16:21:50 信息安全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析推进基层央行内审工作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2011 年,人民银行总行出台了《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2011 - 2013 年规划》,明确了内审工作转型的基本要求,将审计信息化作为转型工作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信息化,是指建立在信息化环境基础上,运用信息化技术方法开展内部审计,包括审计信息管理和计算机审计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核心是计算机审计。武汉分行在推进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全面转型与深化发展中,将改进审计手段、实现技术转型作为转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了以“用工具查找风险、用工具分析风险、用工具防范风险”的转型理念,加强了辖内审计工作信息化工作

浅析推进基层央行内审工作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一、武汉分行辖区审计工作信息化实践

  ( 一) 以系统为媒介,总结转型项目的成功经验,推动辖区审计项目质量再上新台阶。

  及时总结项目的成功经验,将系统建设作为固化审计成果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实现批量复制审计经验,达到“成熟一点、带动一片”的目标。2012 年受总行内审司委托,开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基建绩效审计评价系统》( CPAS) 。该系统凝聚了武汉分行绩效审计中总结出的成功经验,可以实现对基建项目规范化、定量化的绩效指标评价,保证审计成果的科学性、准确性与规范性,同时,也可以系统积累基建项目的基础数据和造价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及审计成果共享,从而在整体上推动了辖区基建绩效审计的质量。

  ( 二) 以系统为抓手,推动解决问题风险屡查屡犯、违规操作屡禁不止的问题。

  长期以来,各级行在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和监督检查方面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对一些重要部门、重点领域的检查,还呈现高频率、多层次、广覆盖的特色。但一些单位问题风险屡查屡犯、违规操作屡禁不止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为此,2015年,武汉分行开发了《检查发现问题信息管理系统》( IPIS) 。在业务归属上,实现了下级业务部门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对接,保证上级主管部门可以看到与自身管理领域相关部门的问题数据,增强了下级行的整改动力; 在权限管理上,实现了分管行领导与其分管部门的关联,为分管行领导方便快捷地查看、管理自己分管业务领域的问题奠定了基础。该系统既可以成为行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强化风险管理的有力抓手,同时也是系统是推动整改落实、强化成果运用的有效平台。

  ( 三) 积极利用已有的辅助审计系统,收集审计线索,推动审计工作现场与非现场的融合。

  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是总行主导开发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具有数据更新及时、操作简便、审计方法权威等特点,是审计人员开展国库业务审计的得力助手。2015 年起,武汉分行针对辖内审计骨干,开展了为期3 期的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使用培训工作。通过视频培训、平台交流、实践操作等多种途径引导审计人员熟练使用总行业已固化好的模型,做好国库业务审计线索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提高了现场审计的针对性,同时,也为不定期开展非现场检查,向国库部门反馈风险提示奠定了基础。

  ( 四) 加强常用软件基础功能培训,提高审计人员数据筛查能力。

  随着人民银行业务系统化、数据化不断发展,从海量数据中查找有用数据,进行大数据筛选成为了审计人员面临的一个难题。武汉分行利用Excel 软件中自带的数据查找、排序、比对等基础功能,结合具体审计案例,编写了《运用Excel数据筛选辅助预算管理审计》的操作手册,从数据源提取、筛选条件设置、常见的审计问题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该软件在预算管理审计中的实际应用,提高了审计人员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

  二、基层行内审信息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审计人员的业务活动贯穿着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是优秀的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审计手段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因此,审计人员的主动性和专业性成为了制约内审信息化工作的关键因素。由于基层行内审人员年龄结构及知识结构老化、人数偏少、任务繁重等原因,推进内审信息化工作的难度呈现“金字塔”型,越是基层难度越大的特点。总体概括来讲,存在着“六大”矛盾。

  ( 一) 需求迫切性与自主研究滞后性并存。

  使用先进的审计工具,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现场审计效率、提升审计质量的观点在基层行达成了一致,但是不少基层行“等、靠、要”的思想仍然比较普遍,对于内审信息化工作的自主研究或是消极被动,或是畏难退缩,抱着“等、靠、要”的思想不放,寄希望于照搬上级行或兄弟行的成功经验,自己则置身事外,当旁观者、过路客。

  ( 二) 需求多样性与获取渠道狭窄并存。

  一是工具获取渠道狭窄。广义的审计工作包括项目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及后续整改阶段等多个过程。因此,促进审计工作开展的辅助工具也涉及多个环节、包含多个种类。而目前由于版权保护、权限管理、央行业务特殊性、沟通交流渠道狭窄等多方面的因素,从互联网下载获取免费资源的途径比较狭窄,直接使用外单位、外部门的成熟工具渠道也并不畅通。二是数据获取仍在障碍。一方面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很少体现审计需求,审计人员获取的电子数据往往并不能全面反映业务运行和管理的状况,审计分析只能就现有的数据开展,审计线索的质量常常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人民银行业务系统众多,系统架构及采用的数据库技术不尽相同,大量的异构数据加大了数据导入和数据管理的难度,同时系统的数据存储方式也不尽相同,有集中到总行的,有分省摆布的,也有分地市存放的,也给完整获取数据带来了阻碍。

  ( 三) 使用者期望值过高与审计工具实际效果不足并存。

  一是辅助审计工具仅仅是审计工作的辅助和补充,不能完全与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判断脱节,更不能完全替代审计人员的审计活动。部分使用者将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视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寄希望于一个工具可以完全解决现场审计的所有活动,实现“无脑化操作”,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值自然会与工具的实际使用效果产生强烈落差。二是辅助审计工具的研究也是一个不断研究、逐步完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部分审计人员不能正确对待工具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往往没有从如何完善工具功能的角度主动思考,而是简单对工具“盖棺定论”,全篇否定工具存在的实际意义。

  ( 四) 工具的专业性与审计人员使用能力不足并存。

  从地区分布结构来看,审计人员计算机使用能力与信息技术审计能力的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地区间差异。从年龄结构来看,年老多,年轻少,没有形成老中青合理搭配的梯级结构。从知识结构来看,熟悉传统内审技术的多,通晓现代内审技术的少,自我学习能力强的少,后续教育可塑性强的'少,与内审信息化不对接。而专业的审计工具,尤其是大数据筛选类工具,需要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经验,自主设置查询条件、逻辑关系等等,导致系统虽功能强大,但合格的使用者却寥寥无几,最终导致系统在实际使用中的效果大打折扣。

  ( 五) 工具使用培训与实际审计应用脱节并存。

  审计工具不是“空中楼阁”,需要扎根于实际审计工作中。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运用,才能不断加深理解、提高应用能力。部分审计人员参与培训活动,仅仅从完成上级行下达的培训任务出发,培训结束后即将工具“束之高阁”,在实际审计中仍满足于使用老方法、老手段,导致了培训活动与实际应用相脱节。这种“惯性”或者“惰性”做法,违背了培训活动的初衷,也导致虽多次组织培训,仍然有部分审计人员不熟悉、不了解、不会熟练使用问题的产生。

  ( 六) 工具运行环境与电子设备更新发展脱节并存。

  人民银行多数计算机辅助工具的开发背景均以业务网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 系统,IE 为6. 0 版本) 为基础。随着电子设备陆续到达报废年限,更新后的电子设备操作系统及IE 版本均有较大幅度变动。如,总行集中采购的清华同方超翔系列为例,操作系统为WIN7 系统,自带浏览器版本为IE10。运行环境发生变化后,可能导致工具界面显示不全、部分功能无法使用等诸多问题。

  三、加强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建议

  ( 一) 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远景规划,提升信息化工作的原动力。

  建议上级行继续强调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技术转型仍然是今后内审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制订推动信息化工作的远景目标及行动举措,为基层行指明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同时,继续完善审计制度体系,制订关于审计工作信息化的规章制度,对开展信息化审计时参与各方的权责划分、信息化审计的规范化流程、信息化审计与非信息化审计的对接以及对数据证据的效力界定等给予明确规范。

  ( 二) 进一步加强对基层行的指导,提高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

  一是指导基层行立足本地实际,积极发挥主动性,加强对信息化工具的研究和使用,扎实推进基层行审计信息化工作。可以按照“从点起步,由点及面”的原则,鼓励基层行“吃透一点”进而“带动一片”,最终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

  二是将方法创新、工具使用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鼓励基层行在审计实践中积极使用辅助工具,编制具体的使用说明和案例介绍,并将成熟经验积极推广,提升基层行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

  ( 三) 进一步加强整合资源,拓宽资源获取渠道。

  一是建议总行加强资源整合,破除“信息孤岛”。可按照审计业务、审计监督、审计内务等三种类型,牵头推广整合系统内开发的成熟的审计工具,提高工具的使用范围和利用效果,避免系统内部工具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及无效劳动。二是建议将审计辅助软件整合至单一或少数平台,按照其审计功能分类,减少使用多个审计辅助软件频繁登录系统的情况,加强审计辅助软件使用的便利性。三是建议创建单不同机构、不同部门间数据共享和协作机制,为数据获取扫清壁垒。

  ( 四) 进一步注重审计队伍的年轻化和可持续发展。

  一是积极关注辖内内审人员的年龄结构和技术特长,注重审计队伍的年轻化建设。二是研究长效激励措施,提高审计人员自主学习的动力。三是加强审计人员常用软件基础技能培训,提升内审整体素质。

  ( 五) 开展内审信息化前瞻性攻关研究。

  建议在审计工具的开发、升级过程中,除关注功能完善外,还应在考虑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趋势的基础上,增强审计工具运行环境建设的前瞻性,可以以较高版本的运行环境为基础,同时“向下兼容”,既可以满足新设备的运行需要,也兼顾老旧设备的实际情况,减少升级改造的频次,节省开发资金。

【浅析推进基层央行内审工作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1.推进基层央行会计财务转型的思考论文

2.浅谈医院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3.基层央行内部审计论文、

4.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的论文

5.基层央行计算机安全论文

6.分析当前基层央行绩效审计论文

7.对建立基层央行会计激励机制的思考会计论文

8.基层央行计算机信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