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媒介影响下的文学传播

时间:2020-11-09 09:33:23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影视媒介影响下的文学传播

  文学的发展和媒介息息相关,进入大众传媒时代后,媒介与文学的关系更是紧密相联、相互作用。文学传播媒介经历了报纸、期刊、影视到网络,不同媒介参与下的文学传播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影视媒介视听兼具,集美学性、艺术性和市场性于一体,对文学更富表现力和传播力,因而影视文学有欣欣向荣之势。下文对影视媒介影响下的文学传播进行了研究。

  【摘要】影视产业的繁荣促成了影视媒介与文学更广泛的合作,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通过荧幕走向大众。本文分析了影视之所以吸引文学的特性,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影视媒介对文学传播的影响,并试图探寻出推动影视和文学达到互惠双赢的要素。

  关键词 影视媒介 文学传 播影响

  一、文学作品“触电”的背景

  1895年电影在巴黎诞生,4 年后,乔治·梅里爱将《灰姑娘》搬上银幕,缔结了影视媒介与文学作品之间天然相成的“姻缘”。从欧美经典电影《乱世佳人》、《哈利·波特》、《少年PI 的奇幻漂流》到我国的《倾城之恋》、《红高粱》、《活着》等等,这些皆为经典文学与影视结合的成功之作。电视普及后,与文学相关的连续剧,诸如四大名著改编成的剧集、琼瑶剧、海岩剧等也是一片勃勃生机,另外还有一些探讨文学作品的电视节目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这种通过影视展现文学的传播形态,吸引更多受众目睹了文学著作的风采,这也正是由于影视媒介的特征使这两者的结合具备了可行性。

  二、影视媒介的传播特性

  1、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交融

  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理论强调的媒介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进程的重要性是已被证实的,大众传媒既属于精神层面,又属于物质技术层面,具有精神和物质技术的双重属性,影像技术和人文文化的通力合作打造了璀璨的影视文化。如,影视摄像镜头通过移动摄影和运动构图,让我们欣赏到了一种运动的视像美;数字声音技术可以协助画面展示更丰富和多层次的空间意识;“蒙太奇” 技术通过对镜头、场面和声音的剪辑、组合,产生一系列连贯、象征、悬念、联想等艺术表现形式;而3D 电影的出现更是带给观众立体化、直观化的视觉效果体验和如临其境的感受。

  2、艺术性、娱乐性和商业性的统一

  电影和电视是兼容了音乐、绘画、雕塑、诗歌和舞蹈等艺术风格的一门综合性艺术,“电影从绘画和雕刻中吸取了视觉形象的直接感染力;从音乐中吸取了通过音响世界去获得的协调与节奏感;从文学中吸取了它善于通过事物的一切联系和表现去有情节地反映世界的能力;从戏剧中则吸取了演员艺术。”电影和电视文艺娱乐功能的凸显,一方面是现实社会的压力使人们心理上产生强大的娱乐需求,另一方面是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再者,影视本身具有文化和商品双重属性,商业性是影视与生俱来的,而电影和电视剧市场的繁荣和竞争进一步加重了其商业性色彩,它通过一定的票房价值和收视率来换取观众的参与。影视媒介的艺术性和娱乐性、商业性是辨证统一的,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电影的价值。

  三、影视媒介对文学传播的影响

  文学不仅是电影的灵感源泉,也是电影成为经典的重要保证。2005 年美国《图书标准》杂志的一项统计表明,在电影史上有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影片改编自图书,而在奥斯卡奖最佳影片的提名作品中这一比例高达五成。大众对视听的追逐渐渐取代了对文字的阅读,越来越多的大众热衷于通过影视媒介了解文学,而不是文学原著。但影视媒介对文学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影视以直观、通感的形式引领更多大众接触了文学作品,给文学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另一方面,影视往往不能寻求到准确的契合点与文学完美融合,削弱了原作的文化精髓,且作家和读者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1、影视媒介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1)再生之功。开辟新的传播渠道,拓宽了文学的发展空间。影视剧对文学作品的演绎为文学传播找到了新路径。影视媒介传播了文学的文化价值,也触发了文学高涨的经济价值。有些文学作品在影视媒介介入之前已经广为人知,影视继续对其呈现后,起到了强化、加温作用,《山楂树之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就是蹿红于网络,在电影传播的效应下,纸质书籍销量大增。而有一些不知名的文学作品是在被改编成影视剧后引起了巨大反响,观众在饱览过一场场视听盛宴后意犹未尽,本着不留空白的心理再去品读原著,被改编的文学作品瞬间成为畅销书被抢购,麦加的《暗算》、龙一的《潜伏》在热播的同时,文学读本也颇受欢迎。也有一些文学读本是在影视作品热播以后推出的,借着影视的余温和轰动效应继续“走红”,如宁财神的《武林外传》。

  引导文学走向大众化,丰富了文化传承。影视立体化的视听传播手段比平面化的文字传播更符合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理解规律。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此类古典名著,因其文学性、综合性和时代距离感强烈,对读者的知识水平有较高要求,影视剧生动形象的展示弥补了普通大众的遗憾。同时,传播文学的电视节目进一步促成了经典文学的民间普及,如《百家讲坛》在经历过困境后走起大众路线,以大众化和通俗化的表现形式阐释精英文化,一度掀起了“红楼热”、“三国热”、“论语热”、“三字经热”,它以更全面深入的讲解吸引了观众,解冻了这些文学经典被悬置的尴尬,使之重焕活力。

  (2)弱化作用。消解了文学的独立品格,艺术美感缺失。文学文本的千种情万般意都诉诸于笔下的文字,影视并不能将文字中深藏的玄机和细腻美表现尽致,艺术美感大打折扣。读者阅读是与文字的情感互动,带有揣测、想象和个性化的视角,影视逼真的画面挤压了受众的想象空间,审美趣味损失。

  拙劣、歪曲的改编,削弱了文学的传播效果。并非每部电影都能对原作实质把握到位,准确再现或反映原作的风貌。经过编剧、导演、演员层层主体的创造,难免会流失一些具全局性意义的原汁原味。《白鹿原》是一部斑斓多彩的史诗大作,其中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极富感染力,但电影上映后差强人意,表达模糊、虎头蛇尾,尤其令没看过原著的观众莫名其妙。更有一些制作方出于商业目的考虑,为博眼球赚票房大造噱头,将原作中表达含蓄的事件、人物肆意歪曲,出现了“戏说、大话、新说”版本。电影所传递的片面甚至扭曲、背离原作精神的信息不但不能体现文学作品的真实价值,反而会误导受众。

  2、影视媒介对文学作品传受双方的影响

  (1) 作家身份多重,创作思维影视化。作家与影视结缘后,其身份除了是作家还是编剧,这一新身份的叠加使他们在创作思维上受到波及。像琼瑶、海岩、六六他们本就是影视作家,已经养成了影视化的惯性思维,他们对走向电视早已轻车熟路。也有一些名作家不是被动地接受“影视”改编,而是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影视”创作中来。影视剧的热播还催生了一种新的文学存在,即影视同期书,这些作品在影视剧播出后出现,如、《大长今》、《建党伟业》,这类创作中作家是被动的,对作家思维影响尤其深刻,其“影视脚本”的印记明显。

  (2)读者的消费者角色凸显。大众传媒社会中,读者也是受众的一部分,因而更多的以消费者的角色被认知、迎合。在影视文学制作者眼里,他们不仅仅是文学学习者或爱好者,更是票房、收视率的贡献者。由此造成的局面是,一方面制作方为满足消费者的胃口而摒弃了和商业性原则相矛盾的优秀理念,影视作品品质不高;另一方面,受众的消费心理驱使他们对文学的态度、接受目的发生改变。在文学作品以文学读本的形态存在时,读者的角色是相对纯粹的,他们在阅读中获知信息、充实知识、培养情操,阅读的主要出发点是收获“精神食粮”,虽然也用作消遣娱乐,但并不构成主要目的。进入影视文学阶段,大多数人不再寄希望于从中获得文学熏陶,尤其在紧张疲劳过后,只是将其作为一项休闲娱乐活动,以释放压力、舒展心情。这使得大量通俗浅显、放松搞笑、刺激离奇的'影片能叫座,而一些经典文学改编的影视反倒曲高和寡。

  四、影视媒介与文学和谐共荣的要素

  文学以影视为展示平台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文学搭上影视的车轮开拓了一片绿洲,忧的是文学独立的面貌被改写,倚靠影视获得生机难免失其本性。影视和文学应该寻求更的地合作方式以达到互惠共荣。

  1、影视以尊重的态度再现文学

  尽管影视对文学发挥了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传播作用,但影视也不能以救世主自居,对文学的态度应是平等的、尊重的,因为影视媒介也从文学世界汲取了养分,提升了自身的文化底蕴,两者是各取所需。对待蜚声中外的经典名著更应尊重原貌,演绎出与原著一致的精神风貌,否则不仅不能带给受众重温经典的温暖,倒落个不值一看的评价。传播致效的前提是传受双方具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影视若能在商业原则和文化原则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既顺应市场逻辑又能遵循文化宗旨,兼顾受众的审美趣味,方能对文学起到优化作用,这一媒介自身的价值才能实现最大化。

  2、文学以宽容的胸怀接纳影视

  影视产业逐利的本性抹去了文学高雅严肃的品性,滋长了文学的娱乐功能,文学演变为影视作品后,受众不是在享受一场精神盛宴更像是消费一盘娱乐快餐,因而有人对文学的这种依附地位顾虑重重,认为文学命运堪忧。其实,虽然影视和文学是两门独立的艺术,但同属于文化产品,总会存有共同的艺术追求,两者结合可以相得益彰。作家在坚守文学本位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影视,破除精英文化观念的束缚,文学的魅力才能真正惠及社会。

  参考文献

  ①李晓筝,《论影视改编对文学传播的影响》[J].《电影文学》,2013(2)

  ②靳珂,《浅析当今传播媒介对现代文学消费的影响》[J].《作家》,2012(12)

  ③雍青,《论影视改编对叙事作品文学性的弱化》[J].《咸宁学院学报》,2011(1)

  ④柳艳芳,《视觉文化冲击下的当代小说影视改编的尴尬处境———以池莉、方方小说电影改编为例》[J].《文学界》,2010(4)

  ⑤腾志朋,《传播媒介变迁语境下的文学发展》[J].《丽水学院学报》,2008(8)

  ⑥潘阳,《影视作品改编问题再探》[J].《四川戏剧》,2008(6)

  ⑦赵允芳,《大众传媒在当代文学传播中的作用》[J].《传媒观察》,2007(2)

  ⑧吴玉杰、宋玉书:《冲突与互动:新时期文学与大众传媒研究》[M]. 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

  ⑨熊召政,《传媒时代的文学》[J].《瞭望新闻周刊》,2004(9)

【影视媒介影响下的文学传播】相关文章:

1.传统文学新媒介传播影响论文

2.影视艺术影响下的微传播论文

3.媒介融合下新闻传播变革分析

4.电子媒介对当代文学的影响论文

5.媒介融合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论文

6.媒介融合下的新闻传播发展方向

7.媒介融合下电视新闻传播路径论文

8.网络文学传播对传统文学的影响论文

9.媒介融合下电视新闻传播走向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