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评论传播

时间:2020-10-21 11:18:34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评论传播

  新媒体时代媒介的传播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征,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新闻评论传播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环境,呈现出不同于传统传播环境的新特征:信息传播渠道选择性增加,信息接受渠道多样,信息接受工具移动化,受众接受心理变化。新的传播环境下,做好新闻评论传播,应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传播主体上做深入的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新闻评论传播,使其有效到达受众群,避免做无效传播。

  [关键词]新媒体 新闻评论

  有心人会发现,各种传播媒介在增加新闻信息传播的同时,加大了新闻评论的传播力度。新闻评论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这是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环境,加强新闻评论传播、做好舆论引导的一种新举措。媒体传播的这一变化值得深入研究。

  一、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环境特征

  新媒体时代是由互联网创造的,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新闻传播者不再是特定的人群——新闻工作者;受众不再单纯的接受信息,他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还对信息进行再加工。所有这些,都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环境,呈现出不同于传统传播环境的新特征。这些新特征主要表现为:

  1.信息传播渠道选择性增加

  传统媒体由于其性质和技术的原因,媒体组织之外的人是无法在媒体上自由表达的。所有信息都是由传播者按媒体的观点和意志精心筛选后发布的,普通公民在报纸上、广播电视上无法随意发布信息、表达思想。互联网使这种情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公民在无法接触传统媒体的情形之下,可以选择在网络上及时自由的发布信息。电脑、手机都成了信息的快捷传播工具,成了可以不受约束的信息传播渠道。

  2.信息接受渠道多样

  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使得受众接受信息不再仅仅依靠书报杂志和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手机与互联网结合,受众接受信息有了更为便捷的工具。今天的人们更多选择从电脑上看电视、读报纸,从手机上读微博、看新闻。

  3.信息接受工具移动化

  移动化,既包括接收地点移动化,摆脱传统的在固定地点消费新闻信息、接受电视节目、读报等等的模式,也包括接收工具的移动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这两种移动化成为可能。它主要体现在三个环节:

  一是登陆方式移动化。移动上网、移动登陆,摆脱电话线、网线的束缚,真正实现人与世界随时、随地、随意的网络连接。二是通过互联网向移动状态的使用者传递内容和提供服务。第三,依赖新的技术,比如利用新的格式转换技术和功能增强了的移动通信工具,实现移动通信工具与现有互联网资源的无缝对接,使移动通信工具可以使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1] 传播工具的移动化,给人们的信息传播带来了更多的自由,更多的便捷。

  4.受众接受心理变化

  传统媒体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受限,从传统媒体那里依赖性地获取信息是受众接受心理的最基本特征,受众只能通过媒体了解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所发生的事情,以便规划自己的目标,调整自己的行为。其次,受众通过接触媒体的传播,获得娱乐和休闲,从而放松紧张工作带来的疲劳,达到调节身心的目的。

  新媒体时代,受众的接受心理除了具备传统媒体时代受众心理的基本特征以外,还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方面:

  第一,受众具有更加强烈的主体意识。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新的媒体运作模式的产生,受众在整个传播过程中,渐渐地由过去被动地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地、有选择地使用媒体信息,并且还具有强烈的参与心理需求。第二,受众的娱乐、好奇心理逐渐增强。一方面,受众在接受媒体传播时不希望被支配,某种程度上,娱乐心理占了重要位置;另一方面,受众出于对外界事物的敏感和好奇心理,在接触媒介传播中滋生出更多的追根究底的冲动。第三,受众对待媒体的态度发生改变。传统媒体时代,要想追踪一件新闻事件,会受到时间、空间的局限。而网络媒体时代,受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了解该事件发展的最新的详尽报道。网络媒体受众可以通过论坛的交流讨论,对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作出自己的判断而不受制于媒体的传播。受众对于媒体的态度不再是仰视,而更多的是自主的思索与评判。[2]

  二、做好新闻评论传播的对策

  新媒体时代媒介的传播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征。要做好新闻评论传播,就要注意针对当前传播环境的特征,调整传播策略。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传播主体上做深入的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播,使传播内容能有效到达受众群,避免做无效传播。具体而言:

  1.选题要关注社会热点

  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实背后的意义进行阐释的一种新闻传播样式,新闻评论表达作者对某一事实的观点和看法。因此新闻评论选题时,要注意选择受众关心的事实来评论。评论的选题要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热门话题、倾向性问题、针对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或者针对典型人物和典型事实来选题。例如,《湖北日报》2012年4月20日至5月2日在一版推出的“论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系列评论,从8个方面就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进行深刻阐述,在全省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对于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长江日报》2011年推出的《励精图治,复兴大武汉》的系列评论,引起关注,原因在于武汉市曾经有过辉煌,在新形势下,人们希望开创武汉发展的新局面,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系列评论中的一些篇章如《让责任风暴席卷每个角落》、《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启用一代新人》、《开放必须破“五小”》、《必须有紧迫感》等都是很有针对性的话题。

  2.鼓励观点碰撞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新旧观念的交锋,体制的摩擦,利益阶层的博弈,每天都有演不完的活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政治民主的问题日益突出。这要求社会建立与它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结构。这种结构要求不同的利益得到同等的保护,不同的价值观得到同等的尊重,不同的声音得到平等的表达。

  新媒体的出现提供了技术保证。网络发言的自由,手机短信、微博的随意,都使得新闻评论的内涵得到丰富和发展。

  所以,在新媒体时代,就新闻媒介的评论作者而言,其身份应更加多元,要改变过去媒体专职评论员和党政干部的单调格局,让普通公民可以有机会来表达观点和看法。新闻评论队伍中,可以有领导干部,也可以有平头百姓;可以有专家学者,也可以有大学生;可以有宣传部门的指定发言者,也可以有公共知识分子;可以有精英人士,也应该有草根人物。[3]这样的运作,让各种情绪得到发泄,要求得到呼吁,观点得以交流,真相得以追问。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评论传播】相关文章:

1.新媒体环境下的报社新闻传播功能论文

2.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传播策略探析论文

3.新媒体时期下的新闻传播主体变化论文

4.新媒体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论文

5.新媒体下的品牌传播

6.新媒体下新闻传播创新模式思考论文

7.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论文

8.新媒体下的体育新闻传播格局探析论文

9.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编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