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闻和艺术联姻

时间:2020-09-23 11:05:07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让新闻和艺术联姻

   [摘要]把各种舞台艺术搬到电视媒体上,必须适应电视观众的需求,使广为流传的曲艺形式很好地为电视观众服务。只有让新闻和艺术联姻,才能相得益彰,产生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艺术 新闻 电视 联姻
  
  作为电视媒体如何才能发挥优势吸引观众的眼球,这是电视媒体不得不考虑的一个课题。今年以来,运城电视台在创新上做文章,推出了《有啥谝啥》栏目。该栏目是一档新闻类节目,与常规新闻不同的是,在表现手法上大胆引入了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干板腔,用干板腔的形式说新闻。节目在5月1日开播,呼声甚高。业内人士说,用“干板腔”形式播报新闻,形式新颖,语言幽默,可视性强;观众普遍反映,用“干板腔”说新闻,就好像是和我们拉家常一样,闲谝中就接受了信息和教育。综合群众评论,笔者粗略地分析了一下《有啥谝啥》,认为栏目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语言上使用运城方言。方言是名片,方言是乡情。方言在《有啥谝啥》中的使用,营造了一种自然、亲切、融洽的沟通氛围,加之播出的内容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观众普遍反映爱听、爱看、可信,一下子拉近了观众与媒体的距离,也开创了运城电视台以方言形式播新闻之先河。
  2.在运作上,采用新闻与干板腔嫁接的办法。晋南干板腔诙谐幽默,不拘一格,信口拈来,是一种植根于晋南广大人民群众中、乃至黄河金三角地域的老百姓十分喜爱的民间说唱艺术。它承接中国古老文化的特点,通过锒锒上口的地方方言;借用蒲剧的道白形式,或高亢或婉转,委婉动听,犹如东北人与二人转、山东人与山东快书一样,非常受人喜爱的一种曲艺形式。
  3.在手法上,运用直说——比喻——烘托相结合的办法。《有啥谝啥》作为曲艺类民生新闻栏目,说的全是当地老百姓身边的人与事,真实可信,贴近性强,为了达到最大化的教育效果,他们不但采用了直说法,而且使用了“比喻”法与“比兴”法。下面信手拈来两个实例子:
  其一,在5月13日播出的《失踪的新娘》节目中,讲述稷山西村一村民在几个贵州人的怂恿下,为儿子找了一个不知底细的外地媳妇,一家人竭尽所能善待未来的儿媳妇,不想就在结婚前一天儿媳妇却神秘失踪。节目在表述这一段是这样说的:
  西村的媳妇不了解,
  就像鲤鱼下了海,
  摇头摆尾不回头,
  养的再好不中留。
  在这里运用比喻的方法,将骗婚者本来面目表现的淋漓尽致。
  其二,在对运城一青年因为赌博外债累累,最后妻离子散。节目在表述赌博的害处时,运用比兴的手法进行了说理。
  有一回小戏叫《张连卖布》,
  知晓的人有千家万户。
  其中说张连好赌博,
  偷偷在家中卖财物。
  老婆把他来批判,
  他和老婆来狡辩。
  这回戏唱了多少年,
  教化人,且莫上了赌博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