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实践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时间:2020-10-06 19:34:25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从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实践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一、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实践
  
    (一)体制机制改革与管理创新
  我院从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发展总体趋势出发,进行了建院50年来涉及面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科技布局和组织结构调整、运行机制改革和管理创新,初步形成了适应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要求、与国际基本接轨的体制结构和制度体系。
    1.科技布局与组织结构调整
  我院相继组建了由若干研究所组成的跨学科或跨地域的知识创新基地,整合了一批同领域或地域的研究所,组建了若干大型研究机构,如数学研究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在一些新兴、交叉学科新建了地球环境研究所、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等2个研究所,正在筹建基因组研究所、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和青藏高原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组建了若干非法人研究单元。
  按照“高起点、高目标、高标准”的原则,严格进入试点程序,基本完成了研究所层面的组织结构调整。全院研究机构由1998年的119个减少到目前的84个,其中14个技术开发型研究单位转制成为企业,并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进行了院部和分院机关的改革。
  我院实施了科技创新战略行动计划,确立了信息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物质科学与新材料等9个优先发展领域,部署了一批重大创新项目、重要方向性项目和领域前沿项目。
  经国务院批准,我院率先进行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对院所两级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截止2002年底,院属企业已完成改制357家,占需改制企业总数的93%。
  在教育部大力支持下,我院对研究生教育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正式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形成了以研究生院为主体的网络式研究生教育体系。
    2.运行机制改革与管理创新
  我院全面改革了用人制度。普遍实行了以“按需设岗、按岗聘任、择优上岗、开放竞争”为主要内容的.岗位聘任制,取消了传统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初步建立了“岗位聘任、项目聘用和流动人员相结合”的新型用人制度。
  建立了新型分配制度。全面实行了体现绩效优先原则的“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奖励”三元结构分配制度,逐步试行了法定代表人年薪制,将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与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特别是科技将帅人才的积极性。
  改革了资源配置制度。确定了“整体规划、保证重点、择优支持、鼓励竞争、优化配置、动态调整”的资源配置方针,初步形成了有利于资源集成和提高使用效率的机制。
  进一步完善科技评价体系。按照“质重于量、分类评价、公开公正、科学严肃”的原则,对研究所逐年进行以科技创新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对绩效优秀的研究所给予奖励,对少数相对发展较慢的研究所则扣减试点经费。研究所也普遍建立了对研究室(组)及个人的考核评价制度,部分研究所还主动试行了国际评估。
  深化了干部任用制度改革。我院按照中央的精神,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研究所领导干部队伍“四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建立与完善了向地方选派科技副职和吸收地方领导干部到我院挂职工作的制度。
    (二)人员结构调整与队伍建设
  我院大力加强了创新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动态更新的创新队伍,科技队伍的代际转移已顺利实现。
  队伍素质明显提高,青年科技骨干迅速成长。截止2002年底,我院共有356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占全国总数的35%,其中6人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近70人担任了所级以上领导职务,27人次先后获得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在财政部支持和指导下,通过“引进海外杰出人才计划”和“百人计划”等,共招聘836位优秀科技人才,其中1998年以来从海外吸引杰出人才580人,有155人入选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