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野草》中的现代性意识

时间:2020-08-10 11:03:39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野草》中的现代性意识

  论文关键词:野草 中国生活的不幸 主体性的人 现代性意识

  论文摘要:在《野草》中鲁迅以敏捷的反思与深刻的直觉为我们讲述自由的人在中国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及绝望的处境,鲁迅意识到具有主体性的“人”是现代性的本质和核心,这是他对中国特殊的现代化进程的思索,也是鲁迅深刻性所在。

  一、现代性的本质和核心一主体性的人

  现代性是—个复杂的概念,各家言说纷纭。在我的界定中,现代性首先是与时间密切相关的,是一种时间意识,以科学、、理性为核心观念,其本质和楔就是人的主体陛的凸现,以人为最根本依托和最终归宿。“中国现代化实质上乃是中国集体主义向个体主义(人道主义)文化的进化,其结果是原来的以非个人目的为本位的个体世界彻底地为按照自我原则展开的伦理个体人生所取代。相比较西方,中国现代『生的发生可以说是“植入型”的而非原生型的,这就注定了中国现代性发生的艰难。西方现代性的发生是社会自身的衍变生发的,其发生过程是正向的,而中国现代性可以说是在西方逼迫下及本身文化类型的抵触下,发生过程是逆向的。巨大的“救亡情绪淹没了现代化的“正题”,器械的现代化,制度的现代化都没有挽回中国的尊严,作为现代性核心的“人”被遮蔽了。中国思想界的‘馆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开始意义到这一现代性正题,然而以作品来启蒙大众和对这一问题意识的最深刻当推鲁迅。鲁迅所有的作品都是以敏捷的反思与深刻的直觉为我们讲述自由的人在中国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及绝望的处境,鲁迅意识到具有主体陛的“人”是现代陛的本质和核心,这是他对中国特殊的现代化进程的思索。由于《野草》散文诗的文本性质,在其中体现的尤为清晰、直接。竹内好曾说,《野草》的24篇短文与《呐喊》、《彷徨》中的小说的每个系统多少有点联系。不论这种联系是否可以确证,《野草潴酣勾成了对小说的解释或缩图。我通过对《野草》文本的解读,发现鲁迅的现代『生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启蒙意识与个体意识的对立、对国民性的批判、质疑但不放弃行动——反抗绝望,鲁迅以这三种方式实践现代化的本质,即“自我本质的实现”。

  二、“自我本质的实’三面

  1.启蒙意识与个体意识之间的悖论

  鲁迅首先是一个启蒙者而绝不限于启蒙者。作为启蒙者来说,鲁迅是纯粹的,这些联系他的小说、杂文,以及他终其一生的精力和心血在做的事,是不难下出结论的。鲁迅曾经是全心全力的,他的弃医从文,他的在留日期间筹备杂志《新生》,在《河南》上发表的《科学史教篇》、《魔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破恶声论》,他是怀着满腔的热血与热隋来改革中国社会,改良中国的民众,他提出中国社会最重要的变革在于“立人”。然而,鲁迅的启蒙却是充满了悖论色彩的。某种意义上来说,鲁迅的启蒙之所以是充满了悖论正是由于他天才的直觉到了主体陛的人的自我本质的实现和启蒙行动是逆向而行的,即启蒙行动会阻碍自我本质的实现,这两者是互相消解的,这使觉醒的鲁迅感到了绝大的痛苦。在《影的告别》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分裂。

  影离开人、单独出来,作为一个有想法有判断的独立的个体和人对话了,这是—个整体中存在着矛盾的一种分裂,这种不和{皆达到了一种对峙的状态,达到了一个必需要了断的状态。天堂,地狱,将来的黄金世界,都是影所拒绝生存的世界,人尤其是影所不愿意跟随的,为什么呢?人与影的矛盾即时启蒙者和主体性个人的矛盾。

  “人”为启蒙者鲁迅,“人”在白天用人道精神、科学理性和“立人”思想去为中国的未来开辟出路,而本该和人是一体的影却体现了更本真的个体意识或个人的独立性,其实质是现代性中的“集体主义”文化与“个体主义’文化的对峙。这就是鲁迅的复杂的地方所在。一方面他启蒙,愿意用这种方式来唤醒中国沉睡的民众,而另一方面,他却看到自我在这些事情中消亡了,他更想找到的是自己,他就是这个影。影只有黑暗和光明两条路,然而是“吞并’或者“消失”,影最终选择了在黑暗中沉没,放弃了自己在白天启蒙者的身份,因为启蒙的障论会淹没了的独立性,自己启蒙者的身份却反过来制约了自己的个性,这是使鲁迅痛苦的,而这又是没奈何的事。最后,“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影在这里再三强调“独自”,“没有别的影”,“全属于我自己”,影是只愿意—个的,单独的,独立的存在着。这可以看作更本真的个体意识或个人的独立性,因为唯有在这个时候影是作为独立的个体不受外界干扰而存在的。影这么一种“自我本质的实现”的途径可谓是正面的,影是意识到自己的主体陛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