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猜想与假设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论文

时间:2020-08-22 14:49:02 物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猜想与假设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论文

  1“猜想与假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初中物理猜想与假设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论文

  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探究课堂上进行“猜想与假设”环节时,比较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当问题提出后,学生不主动尝试猜想而冷场的现象;或者是无根据的猜测和主观臆造以致猜想很不科学.(2)教师不重视这个过程,草草安排,匆匆了事,只有在不做这个环节而下面课程无法进行时才不得以安排一下,操作过程为节省时间,怕学生思维过于发散提出一些超出备课范围的猜想而收不了场,于是束缚学生思维甚者直接代办;也有重视者却不得其法,放空式无引导,不激发,不铺垫,甚至对学生的猜想结果处理不当,出现科学性错误.(3)学生在整个猜想环节处于一种非主动意识的经历,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再次遇到同类处境时并不能表现出经受过训练,找不着“道”.

  2“猜想与假设”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学生在进行猜想时之所以会出现以上情况是因为学生遇到问题时,思维一片空白,没有思路也不具备进行科学猜想的方法和经验,知识储备不足,超出最近发展区,以致勇气不足而不敢回答,而教师为完成教学进度急于顺利地把课上完而往前赶进度,对猜想本身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造成的后果就是课堂不能很好地进行,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课堂上甚至出现知识上的科学性错误,并且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养成一种不良的习惯.

  3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猜想与假设”的改进方法

  由于教学进度的原因,确实不可能安排大块的时间来进行猜想,那么,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如何才能让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科学而又有效的.提升呢?下面将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3.1教师提高对“猜想与假设”的重视程度

  猜想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探究意识和能力,猜想能力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猜想不是仅为探究物理规律服务的,更不是探究课上的配角,提升学生的猜想能力应该是物理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当有意识地考虑好如何在一节物理探究课上鼓励学生进行猜想,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让学生明白自己在经历“猜想与假设”这个过程.在课堂小结时对本节课所进行的猜想过程进行反思及拓展,加深学生对所经历过程的认识,对学生的猜想能力也是一种提升.比如《平面镜成像》一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当考虑“平面镜成像具有哪些特点”,问题提出后,鼓励学生对其特点进行猜想,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猜想能力,同时提醒学生正在经历猜想“平面镜成像具有哪些特点”这个过程,猜想结果将影响课程接下来的探究方向,猜想是一个有意义且重要的过程.在最后课堂小结时也提醒学生总结猜想经历,如当问题提出后是怎样创设情景并有依据地进行猜想,加深印象.

  3.2注重呵护学生“猜想与假设”的积极性

  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二刚起步学习物理的学生由于自身的知识储备还不是很丰富,既缺少经历科学探究的经验,也没有掌握很多科学方法.面对物理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时往往表现得不知所措,就算对问题的结果有自己的猜想,也会由于不敢保证是科学的而鼓不起勇气回答.此时教师应当营造氛围,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思考结果说出来,哪怕说错了也没关系.当学生的猜想很有研究价值时当给予肯定评价,如果答得不是很好,也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并引导其更科学有依据地思考.学生的猜想结果,教师最好能在黑板上写下来展示,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其猜想积极性的呵护.例如《科学探究:摩擦力》一课,学生可能会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接触面积的大小、物体的重力等因素有关.虽然以上都不是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但如果教师能在学生提出猜想时让学生说明依据,并把这些猜想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对学生应该是一种肯定和鼓舞,能很好地保护好其积极性.

  3.3培养学生良好的“猜想与假设”习惯

  3.3.1培养学生自己创设情景,找寻猜想依据的自觉性

  “提出问题”环节之后教师可以创设真实情境,帮助学生朝着更科学的方向去猜想.其目的不仅是能把这一节课顺利地上下去,而应该是给学生一种示范和帮助其养成习惯.学生再次遇到问题时,则会自觉地想要创设环境,寻找真实的体验然后去猜想.比如《平面镜成像》一课,提出“平面镜成像具有哪些特点”问题后,教师可以分发给每位学生一块小镜子,让学生给不同的物体照镜子,看能发现什么特点并提出自己的猜想.而如果有了这一课的经历作为铺垫,在接下来学习《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学生遇到“凸透镜成像具有什么规律”这个问题,老师不要直接安排学生拿起凸透镜对着物体改变距离进行观察,而是引导学生回忆之前遇到问题时是如何创设情境,真实体验后猜想的,顺利地引导学生拿起凸透镜进行观察并进行有依据的猜想.由此可以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觉创设情境找寻猜想依据.

  3.3.2增长学生的见闻和知识储备,使学生猜想有更丰富的依据

  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挖掘生活中与物理相关的事物,注重收集资料,阅读自然科学类报刊书籍,上网发现有趣的科学现象,丰富知识和见闻.提出问题后进行猜想时,引导学生积极调动自己的原有知识,联系大脑里的所有经验,形成一种有真实经验依据的猜想.比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一课,学生猜想液体压强的特点时,可以联系已有知识和见闻,联想到游泳时人越往深处去受到水压越大的经验而提出液体压强大小可能与深度有关的猜想.

  3.3.3提醒学生摒弃“物理学科本位思想”

  物理学科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是自然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物理问题的解决可以借鉴从其他学科所获得的科学知识.例如,在思考如何提高热机效率时,借助从化学科获得的知识猜想,增加氧气和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使燃料燃烧更充分.鼓励学生运用从其他学科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解除思维束缚,也能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

  3.4教师应避免在处理学生的猜想结果时出现科学性错误

  教师在探究课的教学设计时,对学生的不科学而又很有干扰性的猜想有一定的预见,但由于没有找到很好的方法去处理,最后有可能找到的是一种错误的解决办法,却给学生带来了一种不好的示范.如《电流做功》一课,学生猜想:电流做功多少可能与电流、电压、电阻有关.在公开发表的教学设计或者公开课上见到不少教师是这样处理的:“教师讲解:电流、电压、电阻三者是互相关联的,根据欧姆定律,只要其中两个确定,第三个就确定了,所以在探究实验时,只需要研究其中两个就可以了.我们这节课三者中选择探究电流和电压对电功的影响.”其实这种处理方法是有科学性错误的.电功只与电流、电压和通电时间有关,与电阻大小无关,而不是根据欧姆定律可以不去考虑电功与电阻的关系.可以设计两个电流、电压和通电时间相同而电阻不同的电路(纯电阻与非纯电阻电路)去证明电功与电阻无关.教师应避免由于自己的失误而给学生带来不好的示范,为学生猜想能力的提升减轻难度.总之,物理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和已有知识对所遇问题进行猜想,使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得到提升.

【初中物理猜想与假设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论文】相关文章:

1.猜想能力培养下物理教学论文

2.高中物理教学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

3.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论文

4.英语语言文学论文分类现状及改进措施

5.浅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论文

6.改进实验课程的物理教学论文

7.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新课改下的改进论文

8.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