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平对06理科综合物理复习建议大字版

时间:2020-08-31 19:51:39 物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王邦平对06理科综合物理复习建议(大字版)

第二部分:如何科学高效备高考
一、复习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高考复习的思路、对策有许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知识成网、方法成套、习题成精、策略成型、心理成熟。”用这二十个字基本上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概括了高三复习中如何坚持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
1.知识成网
(1)编织知识网络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的效率
 理科综合物理高考所考查的知识点共计131个。若要把这些知识点的内容准确地“背”下来,确实很困难,而且背下来也没有多大实用价值。高中物理的知识特点之一是比较系统,尤其是力学、电学部分的知识构成比较完整地知识体系。高考就是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解决新环境下的物理问题。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中国学生的不缺少知识,而是缺少系统的知识。特别是不会调动所学的所有的知识解决一个问题。常言道:“关系就是生产力,成功在于联系。”就是这个道理。有个高考状元也有同感,他说:“物理基础扎实与否直接影响着你的高考成绩!许多无谓的失分往往归结到基础不够扎实(如对某个知识点一知半解,或者思维不够缜密等),这曾令多少人追悔莫及!尤其在最后复习阶段,你不妨在入梦时分试着在脑中构造一棵“知识树”,按照力学、热学、电磁学、波动光学与原子物理逐一展开,看看你能否顺畅地理出头绪,把握主干与支干,枝叶与枝叶之间的关系。倘使你感到哪些方面变得含混不清,那说明你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整个物理框架体系的了解还不够透彻,那么你下一步复习的重点将变得更加明确。” 原来高考状元也要从知识结构开始练基本功呀!同学们还必须将知识象穿珍珠那样把知识结构成网,形成知识体系,才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物理知识的全貌。才可能站得高一些,学会从全局得高度去总揽物理知识。
(2)如何编织知识结构图
物理知识是有层次的,画知识结构图的操作由总到分一层一层地展开。我们高中物理学习的物质运动的规律。我们应该清楚最基本的我们学习了什么东西。
第一层:物质→物质运动的核心规律→物质运动的描述
 第二层…………
 第n层:力学规律
举例来说力学的五大规律是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其中前三个规律描述的是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力的作用效果的规律:力的瞬时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果是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是使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用这三个基本规律就可以把力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从各个侧面概括清楚。动能定理、动量定理描述的都是过程与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具体说来过程量之和等于状态变化量之差。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将知识结成如下的网:

王邦平对06理科综合物理复习建议(大字版)

 在这个基础上同学们可以将每一部分知识内容细化成局部的知识结构(参见各
(3)物理实验也有知识结构
 任何一个中学物理实验都要有如下的知识结构:
 ①实验目的、②实验原理、③实验器材、④实验装置、⑤实验操作步骤、⑥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记录、⑦实验数据的处理、⑧实验结论。
 把每个实验的大框架弄清楚了以后,才有具体到某一个实验的特殊的要求:控制那些变量条件、实验仪器的使用、数据如何记录,结论得出以及误差的分析。
 只有上述实验的知识结构清楚了,才有可能去借鉴学过做过的实验设计简单的新实验方案。 
2.方法成套
⑴方法与能力
 能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方法则是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实际步骤。一旦这些实际可操作的步骤,运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且取得成功,于是乎,人们就称此人有“能力”。
 每一个规律的运用都有自身的一套操作规程即方法。
 例如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强化学科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就是按照“双基”的要求,按照基本操作流程进行规范操作才谈得上能力目标。
 物理学还有一个特点,其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有一条主线贯穿。抓住重点概念、重点规律的剖析上,尤其是核心和主干概念规律复习上,就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⑵怎样跳出题海?
 有些同学认为大量做题才能考好物理,其实不然。掌握物理解题的基本方法,通过适量的题目巩固所学到的方法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就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①模型法是物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所学到的规律都是经过简化以后物理模型所对应的规律。只有找到题目所述的是以俄国什么样的模型,才能用这个模型所对应的所有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②题目的变化来自于:时、空条件的变化。高中所学的模型不多,但是题目千变万化,原因是每一道题都有区别于其他题目的条件。审题的关键是将这种条件找出来,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要找的初始条件、边界条件、临界条件等。
 例如:
(1)试由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周期T跟它轨道半径r的3/2次方成正比。
(2)A、B两颗人造卫星的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它们的圆轨道在同一平面内,周期之比是。若两颗卫星的最近距离等于地球半径R,求这两颗卫星的周期各是多少?
从两颗卫星相距最近开始计时到两颗卫星相距最远至少经过多少时间?已知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周期为T0。

 

解答: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

地球质量M是常量,因此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与其轨道半径r的3/2次方成正比。
(2)设B卫星轨道半径为r2,则A卫星轨道半径为r1=r2+R,设近地卫星的半径为R,周期为T

解得r2=2R,r1=3R可得

 

设A、B两卫星从相距最近开始经过时间t第一次达相距最远,有空间关系
Φ1 –Φ2 =π
   ②
解得时间(或=3.1T0)
 
 ③对于多过程、多对象的问题,学生们审题清楚以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拆”。就是将一个长过程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子过程。把多个研究对象分别隔离作为单个物体来研究,或者将几个对象作为整体来研究。
⑶在形象思维的平台上进行逻辑思维。
 审题要画情景图,受力分析要画受力图,电路分析要画电路图,原子跃迁要画能级图。物理规律当中有相当多的物理规律是用图像表示出来的,例如简谐运动的规律、机械波的规律。
 这样做是有道理的,我们知道左脑主管逻辑思维,右脑主管形象思维。左、右脑结合才能发挥你的聪明才智。难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物理学家汤川秀树说:“不管我们从日常生活的世界走开多远,抽象也不能通过它本身起作用,而是必须伴之以直觉或想象。”想象记录下来不就是画图吗?
 读题就想套用哪个公式的思维方式,显然无法对付高考,因为几乎所有高考题都在思考过程考查考生的思维水平。
3.习题成精
 ⑴题不在多,真懂才成
 近几年的题目都以学科内综合为主,题目典型,难度不大,没有偏、怪、过难的题目。考生得分低的原因是速度慢,准确率差。在熟练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高准确率,加快解题速度。
 第二卷物理有4个大题分值约72分,根据抽样调查考生做第二卷物理题的时间大约在40分钟左右,平均得分只有33分左右。究其原因,考生备考期间漫天做题,求难求多;重练习,轻思考;重考试,轻总结。
 要透彻理解重点的典型题。物理学科的重点内容是力学、电学。重点章节是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动量、机械能、电场、磁场、电路、电磁感应等,每一部分都有一些基本的思路,典型的方法。考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练习训练,归纳总结出这些思路、方法,然后再具体分析其他题目。
 解题是理解概念、掌握规律的重要途径,是锻炼并提高各种能力的必由之路 .学物理必须多做题。但不是做的题越多越好,相反,做题太多形成思维定势,造成高考失误,这样的惨痛教训太多了。
 联系实际的物理问题,的解决基本方法仍然是模型法,而不是套用法。
 ⑵中等难度习题、规范地操作训练就足够应付高考
 近年来的理科综合物理试卷部分的难度不大,考生成绩并不见大幅度提高。说明片面追求难题,不注意规范表达是制约高考物理成绩提高的瓶颈。“细节决定成败。”
 把老师要求做的中等难度题目按照解题要求规范化书写。物理的规范化要求,包括:计量单位规范、实验操作规范、学科用语规范和解题格式规范。
 ⑶会改错才能取得高分
 请看一位高考状元的经验:有好几本错题集,只要是犯过的错误都被我认认真真记载下来,以备总结经验教训。
  我记录的错题不外分三种类型,一种是特别愚蠢的错误、特别简单的错误,例如在粗心大意的时候把1+1算成3;另外一种就是面对难度较大的题目所犯的错误,拿到题目一点思路都没有,不知道解题该从何下手,但是一看答案却恍然大悟;第三种就是题目难度中等,按道理有能力做对,但是却做错了。
  掌握了自己犯错的类型,我就为防范错误做好准备。我仔细分析过我的试卷,可以说一半以上的错误都是因为审题不清造成的。一些审题上容易出现的错误。每个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高考中审题特别重要。因此在复习中每当遇到自己所犯错误,首先分析是否由于审题不清造成,如果是,就要找出这种诱使你审题不清的小陷阱,熟悉之后就不容易掉进去了。
  ①绝不一错再错
  对于学习中的错误,我有一个心得,绝不能一错再错!我把错题记下来后,会非常认真地对待。对待错题的态度和方法不同,学习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只是把错题在试卷上标注,复习时随手翻看试卷,这种方法看上去节省时间,但是我觉得拿着一大沓试卷翻看错误,注意力会被分散,复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把犯过的错误写成本是一个我觉得的好办法,一方面便于集中查阅自己犯过的错误,另一方面便于翻看。把错题集中记录到一个本子上,看到曾经出现过的问题,应该随时翻看课本里面相应的内容,这样边记边看效果会更显著。由于每一课学习的好坏程度不一样,所犯的错误肯定不同,这一点在我的错题集上也会有所反映,记载下来的错误越多,说明我对这一科的掌握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临近高考的时候,我把我的几个错题本集中在一起看,每个学科的错误都被我重新集中扫视了一遍,每一次错误都被我牢牢记在心里,并且以最佳状态做好了防范。
  做错题集之初,可能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坚持防范错误,一边记忆,一边翻阅课本,找准出错的原因,规避从前的错误,强化正确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对真正掌握知识大有裨益。例如在高考中看到一道类似的题,你可能会联想到曾经犯过的错误,及时搜寻到正确的答题方向,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因此,做错题集的目的在于监控学习效果,强化正确知识,防止一错再错。
  
②及时改错,不让错误陪我过夜
  对于错题,我是一个绝对的急性子,如果知道有什么错误,我不会把它放到第二天再去解决。在及时改错的时候,我注意做到:一是不绕过,二是不拖拉,三是分析总结。不绕过,就是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讳疾忌医,不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搞不懂的知识就勇敢承认自己的缺陷,绝不不懂装懂,害羞胆怯地自欺欺人。二不拖拉,意思是遇到错题,当场解决,不要隔一段时间再去解决,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间隔,很可能造成遗忘,让你想不起自己当初怎样犯的错。因此及时改错很有必要。三是分析总结,对于每一个错题都要经过认认真真的分析,研究出错的原因,找准致错的症结,同时及时进行改错,避免再次犯错。
  进入高三上学期,也就是11月份左右,我才开始记错题本。他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是针对你的弱点,看完之后觉得很充实,该解决的问题我都解决了。觉得自己就不害怕了
 
 坚持五为主:课堂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科学定位,精选题目,以中档题为主;精讲精练,以课堂为主;学科间综合,以学科内为主,回归学科,突出学科特点;重视实验,以教材为主.
4.策略成型
 ⑴识别物理问题的策略
 一些同学在解决物理问题的时候,不习惯对问题的.物理过程进行分析,不对具体的物理关系进行分析,而是从记忆库中寻找相似的题型,如果找到了比较类似的题目,就“照方抓药”,如果找不到相类似的题目,心理发慌,就只会乱套公式。这类同学的解题策略是:
 这种解题策略在知识比较浅的小学和初中还可以抵挡一阵。如果到了高三仍旧有人死抱着这种解题策略不肯改正,那么这些人在解题之前就已经走入歧途了。
 正确的策略是:先通过形象的手段对题目所叙述的内容做透彻地了解,对题目所叙述的物理问题作深入地分析,认真考虑物体运动的过程所对应的模型,然后用模型所对应的规律进行定量计算、逻辑推理、分析判断,最后对结果进行可行性分析。其思维模式如下列框图所示:
 ⑵选择解决物理问题方法的策略
 一般同学在解决物理问题的时候,都是先审题,题意弄清楚,模型也抽象出来,模型所对应的规律也回忆起来。接下来就才用“试错”的方法解题:不断地尝试一种解法,出现错误,就回过头来换另一种方法再试探,直到把正确地问题解决。(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一定是最优化的方法)有的同学把问题解决了但不一定能说出为什么要选择该解法。
 另有一部分同学则在规律中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比较选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解题之前画出解题的流程图。解题时的过程简单明了,解题之后能说出是遵循着怎样的思路一步一步把问题解决的。这道题问题的关键在何处。对结果的合理性做进一步的分析。
 这两种解题策略的比较见下列框图。
 ⑶考生在考场上的考试策略。
 考试比什么?比谁错得少。通俗一点讲,当你进考场之前,你会做的题目数几乎已经定下来了。考试时把会做得题目做对就是一种很了不起的本事。考试中有不少考生总想快点儿把会做的题目做完,好集中精力去攻克难题。在这种策略的指导下他们飞快地做完会做的题,然后把大量的时间化在处理难题上。其实这是一种鸡飞蛋打的考试策略。也是对自己的水平定位不准确的一种具体体现。
 还有的考生在平时的作业中还能够按照比较规范的解题思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解题,成功率也比较高,到了考场上为了节约时间,就跳过平日里规范的操作步骤,抄近路走捷径,其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欲速则不达。
 为了在高考中取得符合自己水平的成绩,稳扎稳打的策略是上策。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如实定位,把会做的题做对就是发挥了自己的水平。
5.心理成熟
 决定高考成绩的因素中非智力因素占了80%
 ⑴自信是成功的风帆
 相信自己的实力,明白通过努力一定能够掌握物理学习的要诀。遇到学习中的挫折,从容面对,相信改了就会提高。
 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到了高三,对旧知识梳理之后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善于发现高三学习过程中的思维乐趣,就会有较强烈的求知欲望。

【王邦平对06理科综合物理复习建议(大字版)】相关文章:

1.中考物理复习五大建议

2.中考物理复习不留漏洞的建议有哪些

3.对考研数学的初试复习小建议

4.物理科技论文作文

5.日本留学考试:理科综合

6.对如何掌握考研政治复习技巧简单建议

7.物理科技优秀论文

8.中考物理复习的复习材料

9.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平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