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系毕业论文

时间:2020-08-28 08:40:23 舞蹈论文 我要投稿

舞蹈系毕业论文

  在我国当前的舞蹈教学中,无论是社会上的舞蹈培训机构还是校园内的舞蹈课,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舞蹈动作技术、技巧的着重培养,使得忽略了对舞蹈感觉的培养。下面为大家整理的是舞蹈系毕业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舞蹈系毕业论文

  舞蹈系毕业论文:高校舞蹈专业人本化教育思想探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好,自然而然招收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了,各大高校主攻的专业各有不同,其中高校专业中的舞蹈专业发展时间较短,所以,高校在对于舞蹈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拥有科学、合理、完善的教学理念,才能充分保证在教学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可以在科学、合理、完善的教育理念下得以顺利解决,将舞蹈专业在高校里发展得越来越好[1]。本文就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学理念中的人本化教育思想进行探究,分析了人本化教育理念在综合类高校舞蹈教育中的意义,希望可以给各大高校舞蹈教师们提供一些舞蹈教学上面的建议。

  关键词:综合类高校;舞蹈;人本化教育思想;意义

  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教学过程中,与人本化教育思想相结合,分析高校学生在舞蹈专业学习中的心理状况,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舞蹈动作更加的专业化,将标准化的舞蹈专业训练与人本化教育思想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舞蹈实践能力,以及遵照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使得舞蹈专业更加高速的发展下去,提高综合类高校中舞蹈专业的教育效率,使得舞蹈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有力的保障,从而达到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的教育目标。

  一、人本化教育思想概述

  (一)人本化教育思想的含义

  教育的根本不是分数、升学,而是育人、成人。育人、成人的教育则需要把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与归宿,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本教育。人本教育,即以人为本的教育。在哲学上,人本通常与神本、物本相对而言。可以说,无论是神本教育,还是物本教育,都是从人的发展以外寻求教育的基点,使教育的意义依附于人的发展之外,而不是人的发展自身,从而使教育成为无人的世界,变成了政治斗争的舞台、经济逐利的学店、知识与技能的占有或分数与升学率的攀比。而人本教育则是把人的发展置于教育的核心,教育体制的创设、教育内容的选择与教育方式的取舍皆以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一种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人本化教育思想的必要性

  根据现如今综合类高校中舞蹈专业教学的情况来看,在舞蹈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高校中舞蹈专业的教学质量,改善高校大学生的教学成果,需要按照人本化教育思想进行舞蹈教学,还需要根据不同学习能力和资历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得学生在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的教学观念下进行学习舞蹈专业。

  二、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教育的现实与特色

  (一)生源的差异性较大

  综合类高校的舞蹈专业招收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所以因为地域的差异,学生之前所接受的舞蹈专业知识都有很大的差别,他们组成了一个为了应付应试考试的速成舞蹈教学班,而不是在舞蹈的根本上进行提高技巧。因此,当他们真正进入舞蹈教育班中时,所以的一切工作都需要从头学习舞蹈基础,针对这种状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完善、以人为本的舞蹈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系统化的安排和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教学,让学生对于自身的条件进行更好地调整,进而达到舞蹈学习的目标,获得较好的舞蹈训练成果。由于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班都是由普高学校的学生组成的,在进行舞蹈专业柔韧性、矫正体等方面训练时没有基础,很难达到学校舞蹈教育的标准,进而高校要加强对于学生的舞蹈基础性专业的知识,但普高生的文化功底比较牢固,学习舞蹈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也较强,要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基础之后,将理论知识进行结合为一体。

  (二)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各有特色

  综合类高校舞蹈教育过程中,沿袭传统的以人文科学和融合人类文明文化为一体的舞蹈专业教学理念,而不是以训练专业化舞蹈人才技能为教学的宗旨[2]。因此,要在传统的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教育观念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不能单一的按照以前旧的教育思想,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作为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教学理念,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于舞蹈专业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学习舞蹈专业的热情。舞蹈不单单是一门专业学科,也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修养,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组舞蹈动作的完成,它需要舞蹈者肢体、情感、思想的表达,每个动作都是美的呈现,以及融合了编者的思想、修养、人生经历等方面,需要经过长期的舞蹈专业训练,反复琢磨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美感等,将这些方面糅合起来,组成一组动作,将其完美的呈现在观众面前。舞蹈集中了欣赏、参与、表演、艺术审美、个人素质培养于一身,不仅可以将舞者的身体塑造的优美,还可以开发一个人的心智。

  三、人本化教育思想在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教育中的意义

  (一)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每个人都具有自身的内在潜能,以及想要自我在某些方面理想得到实现的愿望。所以,人本化教育思想的作用,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心中的潜在能力,以及每个人不同的特质,培养学生独立创造的能力。考虑到综合类高校中的舞蹈专业学生的文化底蕴都较深厚,知识面较广,在心智方面发展也比较成熟,理解能力都较好,包括内在潜能都不错。但由于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的舞蹈功底都较差,高校要遵循人本化的教育思想,根据不同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切实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和理解舞蹈知识,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让学生信任教师,提高学生的舞蹈技巧,更加容易理解舞蹈专业知识,从而达到人本化教育思想的教育目标。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鼓励式教学思维和认可式教学理念指导学生学习舞蹈,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教师与同学共同成长。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人本化教育思想的宗旨指的是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作为舞蹈教育的中心。在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利,以及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舞蹈的意识,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自主学习舞蹈的环境和机会。教师在学生的舞蹈兴趣上加以引导,使得学生从被动接受舞蹈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舞蹈知识[3]。针对提高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在进行舞蹈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主要重视学生对于动作规范性的吸收,以及风格化动作的变现能力,还有编排动作的能力等方面,可以稍微讲解一下舞蹈技术能力方面的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舞蹈的训练规律,让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可以真正的学习到舞蹈专业知识。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也要遵循因人施教,坚持人本化教育思想,根据不同学生切实地提高他们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舞蹈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使得学生可以轻松愉悦地学习舞蹈知识,并且进行全面的掌握。四、结语综上所述,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师要重视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基础,坚持人本化的教育思想,将人本化与因材施教进行有效的结合,为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提供最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最新型的教学思想,使得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庞超.校园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与功能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2]蒋荆子.综合类大学舞蹈专业教育中人本化教育理念的探究[J].成功(教育),2013,(11):121.

  [3]吴丽萍.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教育的探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舞蹈系毕业论文:舞蹈教学中对舞蹈感觉培养的重要性

  摘要:在我国当前的舞蹈教学中,无论是社会上的舞蹈培训机构还是校园内的舞蹈课,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舞蹈动作技术、技巧的着重培养,使得忽略了对舞蹈感觉的培养。本文从分析“舞蹈感觉”的概念和内涵入手,论述了舞蹈教学中对舞蹈感觉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舞蹈教学;舞蹈感觉;培养;重要性;基本途径

  一、舞蹈感觉的概念

  感觉在心理学中的定义:是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主要包括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种。外部感觉是对外部事物和刺激的感觉,其中主要包括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等。内部感觉是指人体接受机体内部刺激(机体自身的运动与状态)的反应,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等。舞蹈感觉主要就应属于这后一种范畴。著名舞蹈学者平心认为,“舞蹈感觉指的是学员或演员本身的感觉。一个舞蹈教师或编导所创作的任何作品,都是由活生生的人即演员来完成的,人即演员是有感觉的,这就是舞蹈感觉”。1根据平心先生提出的关于舞蹈感觉的概念及其分类,舞蹈感觉应包括如下基本内容:其一、舞台感觉。舞台感觉属于普通心理学所指的外部感觉。它是舞蹈者对舞台环境、舞伴和观众的感觉,其中主要包括舞蹈者的视觉、听觉和脚下触觉等。2其二、身体感觉。身体感觉属于内部感觉,是演员自身对身体运动、状态、方向和位置的感觉,其中主要包括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以及身体运动知觉和动觉表象等。3其三、自我感觉。这种感觉普通心理学没有涉及,但它正是舞蹈感觉的核心与灵魂。这个“自我”指的是个人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自我形象、自我意象和自我观念。因此,就自我感觉的性质来说,它属于一种不同于内部感觉的内心感觉,即舞者对自己内心活动、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感觉,其本质乃是一种自我感觉和自我意识。4由此可知,舞蹈感觉就是舞者对舞台环境及自己身心运动的综合感觉。它不仅包括了心理学讲的外部感觉和身体感觉,而且更主要是指舞蹈者自己的主观感觉和自我感觉。

  二、舞蹈教学中对舞蹈感觉培养的重要性

  舞蹈是一门以肢体为媒介来传达情感的艺术。它可以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展现艺术的'魅力与价值,也可以自娱自乐,随意起舞、自由发挥。而舞蹈表演是舞蹈演员对舞蹈编导艺术构思的创造性体现。舞蹈演员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良好的舞蹈感觉才能展现其艺术素养、创造力和表现力,否则就无法表达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内涵。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良好的舞蹈感觉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由此可见,在舞蹈教学中对舞蹈感觉培养的重要性。

  (一)舞台感觉培养的重要性

  舞蹈演员在舞台上进行舞蹈表演离不开舞台环境、舞伴的配合和观众的积极反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舞台声光设备越来越先进;服装、舞美的设计水平也日益成熟。先进的舞台声光设备、合理的布景服饰,可以在舞台上营造良好的表演氛围,使舞者塑造的作品形象更加准确、完美,这是舞台环境对舞蹈表演的作用。当作品在舞台上展现时,可能有些演员会因为环境的变化分辨不清方向,听不到音乐节奏甚至忘记动作等。因此,舞蹈者在表演时应当注意力集中,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舞台上表演舞蹈作品,除了完美的展现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外,其宗旨就是服务观众。动情表演时希望能够打动观众,使之欢则开怀大笑,悲则伤心欲哭。可见,舞台感觉培养的重要性。

  (二)身体感觉培养的重要性

  舞蹈是一种技艺性很强的艺术。舞蹈演员在舞台上如果做不到“紧张有度,松弛有度”,把握不了呼吸的尺度,脚背该绷紧时不绷紧、手臂该舒展时不舒展,就会严重地破坏表演效果。如果基本功不扎实,完成技术技巧时肢体躯干就会扭曲变形,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摔倒或扭伤等后果。舞者在表演过程中要熟练地掌握动作快慢的节奏、用力的时间、动作路线和呼吸特征等等,这些都关系到作品的表演质量。平衡觉也叫静觉,是身体感觉的一部分,它和人体的位置、身体的平衡状态密不可分,舞蹈中的跳转翻技术都是需要平衡觉来支撑。另外舞台上的方向感、位置感也是属于身体感觉的范畴。舞蹈表演也离不开内脏感觉。表演可能因为演员演出前饮食不合理而在表演过程中出现胃涨、胃疼等现象从而导致整个演出无法正常进行的现象。舞蹈的媒介是舞者的肢体,所以舞蹈表演离不开对身体感觉的培养。

  (三)自我感觉培养的重要性

  自我感觉是舞蹈艺术感觉的关键,其本质是一种自我意识或演员意识。舞蹈演员在舞台上所刻画、塑造的作品形象正是由其自身的心理活动、情绪起伏和大脑认知所产生的自我意识体现。舞蹈表演是一种行为艺术。演员在台上忘掉自己,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创造的角色中去。表演是对生活的选择提炼和加工,如果只是如实的照搬生活,那么整个表演过程只能像是一部生活的记录片,索然无味。舞蹈演员在表演某个作品(特别是历史题材或战争题材的作品)之前,一定要认真将作品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以及人物个性研究透彻,否则就可能会出现“张冠李戴”的尴尬局面。另外,在表演非原创作品时也不能够完全照搬,刻意模仿,而是需要舞者在表达作品时体会自己内心的感受,使自己对作品有自己的内心意象,从而舞出自己的个性特点。由此看来,舞者对外部环境和身体认知的感觉大部分属于技术问题,而对艺术认知、艺术构想和自我意象的感觉才是真正的艺术本质问题。故而,舞蹈表演离不开对自我感觉的培养。

  三、舞蹈感觉的培养策略

  舞蹈感觉是演员对舞蹈理解后所体现出来的感觉。这其中需要天资的因素(即人们常说的艺术细胞),更需后天的诱导培养。舞蹈感觉的培养涉及到诸多方面。这里仅择其要点作出论述:

  (一)舞台感觉的培养

  舞台感觉是舞者对舞台环境、舞伴和观众的感觉。要培养良好的舞台感觉,就要将舞蹈演员在平时的训练和排练中把镜子当观众,把排练厅当成影剧院的舞台,多注意细节,养成良好的舞台表演习惯。舞蹈表演是集体事业,每一个在舞台上进行表演的人,无论是独舞作品还是群舞剧目,无论是领舞演员还是群舞演员,都应全身心投入到表演之中,否则就难以达到编导或者作品本身所需要的艺术高度。因此,群体意识的培养对于舞者从事舞蹈表演领域活动必不可缺。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进行舞台表演,积累舞台经验;要求舞蹈演员在舞台上不仅仅只是表演,还得注意在表演过程中与舞伴的配合,以及利用舞台声光设备、布景服饰和道具等产生更好的舞台表演效果。

  (二)身体感觉的培养

  身体感觉是身体运动、状态、方向和位置的感觉。舞蹈是一种技艺性很强的艺术,因此身体感觉训练是舞蹈训练的出发点。要培养良好的身体感觉就得从每一个动作训练入手、掌握科学的动作要领及特点、把握好发力的时间与收紧的部位、设计合理的动作路线、完善身体的协调性,才能使每个动作舒展、流畅、优美。在舞蹈教室或是排练厅,舞者可以通过镜子的映像来了解自己的动作是否舒展、是否到位。舞者在长时间进行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只有不断提高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丰富大脑的舞蹈记忆功能才能获得良好的身体感觉。舞蹈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特别是基本功训练课)中除了重视舞蹈动作技术、技巧的规范性还应该注重对身体感觉的培养。

  (三)自我感觉的培养

  自我感觉是舞蹈演员对自己心理活动、情绪起伏和大脑认知的感觉。要培养自我感觉就要从生活观察中入手。例如,舞蹈作品《一个扭秧歌的人》,舞蹈家于晓雪为了能够更好地诠释作品,曾多次赴山西感受黄土文化,体验一代代流淌着|“黄土文明”血液的老艺人的悲苦辛酸。正是因为舞蹈家有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不断实践、更新自我认知的过程我们才能欣赏到这个具有极高艺术境界且震撼人心的优秀民族民间舞作品。由此可见,演员自我感觉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与灌输,更需要舞蹈演员在平时养成多观察事物、注意事物的特征、用心去感受事物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对角色的理解及推敲的好习惯。综上所述,舞蹈感觉是舞蹈演员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从艺术学的角度上来讲,它发于心理,表于形体,是心理和形体的高度统一。良好的舞蹈感觉除了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视培养还需要舞者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日积月累,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此外,还要扎根生活,从中获得丰富多彩的感性知识,并努力在艺术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艺术表现力,使感觉成为表达现实生活的艺术手段,从而提高舞蹈表演水平。

  参考文献:

  [1]平心.舞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2]金开诚.文艺心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

  [3]平心.舞蹈感觉与自我感觉--舞蹈艺术的灵魂、舞蹈心理学的精髓[J].北京舞蹈学院院报,1997(3).

  [4]平心.舞蹈感觉与本体感觉--舞蹈艺术的内涵、舞蹈心理学的外延[J].北京舞蹈学院院报,2001(2).

  [5]易红武.漫谈舞蹈感觉[J].焦作大学学报,2004(01).

【舞蹈系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舞蹈系大学生简历模板

2.硕士毕业论文

3.毕业论文评语

4.毕业论文致辞

5.致谢毕业论文

6.旅游毕业论文

7.经济毕业论文

8.临床毕业论文

9.毕业论文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