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音乐的结构及其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时间:2022-04-02 08:55:09 舞蹈论文 我要投稿

舞蹈音乐的结构及其与舞蹈表演的关系(通用5篇)

  舞蹈结构的展现方式,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时间的顺序都是与情感的布局相辅相成的,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舞蹈音乐结构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舞蹈音乐的结构及其与舞蹈表演的关系(通用5篇)

  舞蹈音乐的结构及其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篇1

  舞蹈包含了音乐、表演、戏剧、文学等多门艺术,是一门综合体艺术。在这些艺术中,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是最密切的。舞蹈可以通过音乐传递感情,表达思想,又可以将音乐的结构运用于舞蹈的动作创作上。编舞者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进行舞蹈段落的编排,可以说是先有音乐而后有舞蹈。是音乐促成了舞蹈的创作,推进了舞蹈的表演,使舞蹈成为了一种集视觉与听觉于一身的优美艺术。

  一、舞蹈音乐的结构

  一段好的舞蹈结构既要有内容又要有形式,既能表现内容又能展现形式。而舞蹈结构又时常被音乐结构所影响,所以音乐结构为舞蹈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舞蹈与音乐的融合造就了舞蹈音乐,舞蹈与音乐的结构融合以及与舞蹈的表演共同决定了舞蹈的内容与形式。而其中舞蹈音乐的结构又包括旋律、段落和情感布局,这三者的融洽结合能在推动舞蹈情节发展、段落安排和风格形成上起到莫大的作用。

  1.段落结构

  (1)一段式。最小的舞蹈音乐结构单位,一个音乐主题之上往往会有一个一段式的舞蹈段落。由于规模小,因而在展现独自性格与单一形象以及完整地表达乐思上能够起到理想的效果。

  (2)二段式。包含两个部分,分别代表音乐发展的层次和音乐思想从形成到发展的不同阶段。两个部分会以不同的方式和对比的角度来展现舞蹈的内容。(3)三段式。是由三个独立的乐段组成,往往还带有再现。这种音乐形式不仅可以完整地表达乐思,并且在对比的发展上较二段式更进一步。而再现还可以将主题再一次呈现,深化了主题印象,巩固了主题形象并达到前呼后拥的艺术效果。例如《红色娘子军》中《快乐的女战士》这段舞蹈就是一个三段式舞蹈。(4)交响式。交响式舞蹈是按照交响乐的结构原则而创作出的舞蹈,同时也遵循交响乐创作时的风格特征与结构特色。可以在舞蹈表演中体现呈示、展开和再现的布局。

  由于这类舞剧能使舞蹈结构更加完整、主题更加具有逻辑性,因此,交响式被广泛应用于如今的舞蹈编排中。

  2.旋律结构

  旋律是由一系列高低与节奏各不相同的音高的音,通过特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种序列。它可以看做是音乐线条,是根据作曲作者感情的变化,或有感于舞蹈的表现内容而通过乐音起伏、音程跳动来发展的。这种发展方式区别于文字语言,它是抽象的,不确定的,因而所形成的印象也很模糊。正因如此,它在拓宽创作空间、刺激创作动力、激发创作灵感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舞蹈的旋律可分为以下几点:(1)对抗式:为了使完成后的音乐与舞蹈产生一种对比,忽视了舞语而创作出对抗的语言。(2)演绎式:让音乐变得更加流畅,达到编舞者能够翩翩起舞的效果。(3)对话式:单独表现舞蹈而使音乐作为陪衬。(4)无视式:无视舞蹈的独立性,使音乐与舞蹈平行存在。(5)变化式:同一种音乐语汇应用到不同的舞语上会有不同的甚至意料之外的效果。

  3.情感的布局

  舞蹈结构的展现方式,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时间的顺序都是与情感的布局相辅相成的。简单的群众舞蹈由于动作容易、音乐简单因而在情感上所要表现出来的就比较单一,布局也相对容易。整个舞蹈只有一种情绪的也并不少见,如:寺庙作法的舞蹈、节日庆贺时的舞蹈以及一些宗教舞蹈等等。

  而复杂的舞蹈由于内容上变得更加丰富,所以在情感布局上就不再是一成不变,通常在段与段之间会有不同的情绪甚至对比的情绪,欢乐或悲伤、抒情或激愤。而在有剧情的舞蹈或舞剧中,往往会有多条情感线索,段与段之间、同一段之间都会交织着数条情感线索,而最明显的就要数交响式舞剧了。

  二、舞蹈音乐结构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1.音乐段落结构与舞蹈表演的关系。音乐段落使舞蹈的情感表达更为清晰、舞者表演更加顺畅、观众理解更加深刻。使得音乐段落与舞蹈段落形成了呼应,促进了情感表达并可以达到不同的段落表达相同主题的效果。

  2.音乐旋律结构与舞蹈表演的关系。舞蹈音乐的旋律结构会在舞蹈表演中起到特别的作用,能够反应编舞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心里的变化。同时又是舞蹈表演的核心与灵魂。所以在编舞时应该把音乐与舞蹈两者的旋律融合统一以达到完美的效果。

  另外舞蹈旋律还有伴奏的作用,它可以带动情绪,改变氛围。一部优秀的舞蹈是离不开音乐旋律的,例如《天鹅湖》、《阿诗玛》、《梁祝》等着名舞蹈作品都是如此。

  3.舞蹈音乐结构与舞蹈表演的情感关系。舞蹈音乐对舞蹈表演情感的表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如果舞蹈音乐过为复杂,那么舞蹈表演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反之,如果舞蹈音乐比较单一,那么舞蹈表演也会变得相对简单。所以,舞蹈表演的情感走向是由舞蹈音乐结构的复杂与否所支配的。统一好二者的关系,舞蹈才会更具观赏性,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结构安排上,音乐与舞蹈应保持着相互呼应,步调统一的关系。它的段落结构能使舞蹈表演更加清晰;它的旋律结构能使舞蹈表演的内容与人物刻画更加深刻;它的情感布局能使舞蹈表演的感情更具层次感从而更加扣人心弦。所以,舞蹈音乐既能反映本身的结构也是整个舞蹈结构的划分依据,是决定一个舞蹈作品是否完整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刘颖。谈舞蹈表演的特征[J]. 艺海。 2008(04)。

  [2]金暄。高职高专教育中舞蹈表演专业的困惑与发展[J]. 大众文艺(理论)。2009(10)。

  [3]林乃桢。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浅议情感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J]. 艺苑。2009(04)。

  [4]饶开芹,蔡昕宇。舞蹈表演"情"之解[J]. 大舞台。 2010(11)。

  [5]鹿新。浅谈眼神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0(09)。

  [6]颜娟。论中国舞蹈表演的审美要求[J]. 成功(教育)。 2011(07)。

  舞蹈音乐的结构及其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篇2

  一、音乐对舞蹈教学重要性探讨

  (一)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音乐和舞蹈的关系,犹如鱼儿和水的关系一样密不可分。在高职学校舞蹈教学的过程中,离开了音乐,舞蹈教学就失去了其内在的魅力,显得形单影只。音乐作为舞蹈的灵魂,以其优美的旋律,始终引导着舞者思维的发散,使舞蹈的表现形式更加生动、形象,还可以陶冶舞者的情操,同时把舞者的思想境界升华到新的高度,进而创造出更好的舞蹈作品。如果没有音乐,舞蹈课堂教学的形式就会过于单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降低,舞蹈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不尽如人意了。

  (二)音乐可以诱发舞者的灵感

  音乐具有缓解疲劳,放松心情等方面的作用,舒缓的音乐可以让人保持平静祥和的心情,而激情澎湃的音乐则可以让人热血沸腾,满怀激情。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舞姿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让舞者可以随着音乐或强或弱,或重或轻的优美旋律产生更多的联想,诱发舞者的灵感,使舞蹈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舞蹈动作更加完美,舞蹈的课堂教学气氛将会十分和谐,进而将舞蹈教学提升到新的层次,实现舞蹈课堂教学的目标。

  (三)音乐可以促进内在情感的展现

  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只是照本宣科,老师要把自己内在的情感因素融入其中,并通过舞蹈外在动作表现出来,使其成为“有感情色彩的舞蹈”,这一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教师的表现力。表现力强就可以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完美结合,并在音乐的指引下,把优美的舞蹈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更多的乃是内心情感或情绪的释放,音乐可以唤起舞者内心的情感共鸣,激发舞者强烈的情感欲望,达到身心、形体和音乐三者相互交融的境界,对于我们的幼儿教师来说,情感丰富、动作优美的舞蹈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四)音乐可以增强学生对舞蹈动作的记忆力

  任何的课堂教学,如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必不可少的,高职学校的舞蹈教学也不例外。舞蹈是一项艺术性较强的学科,动作要领众多,稍有不专心就有可能遗忘其中的某个动作,导致整个舞蹈动作不协调,影响舞蹈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机械灌输式的教学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专心致志的学习也就无从谈起,掌握领会舞蹈的每个动作更是一句空谈,我们未来的幼儿教师又将会把怎样的舞蹈教授给幼儿呢?由于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处在对音乐十分喜欢的年龄阶段,音乐和舞蹈的融合会使舞蹈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舞蹈动作的记忆,加深对舞蹈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推动舞蹈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音乐可以协调学生舞蹈的动作

  音乐不但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还可以协调学生的舞蹈动作,如果没有音乐,学生的舞蹈动作就只能依靠教师的指导以及自身的感觉来修正,但这对于初学舞蹈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而音乐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因为学生可以随着音乐有规律的轻、重、缓、急音律来掌控舞蹈动作幅度,哪个动作需要舒展,哪个动作需要收缩,哪个部位需要动,哪个部位不需要动等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给舞蹈带来巨大魅力的同时,还协调了学生舞蹈的动作,又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增强学生自信,何乐而不为呢?

  (六)音乐有助于意境的展现

  “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而意境就是这两种情态的统一,即意与境的统一。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以意蕴、情趣取胜。舞蹈是“形动于外而精于内”的表情艺术,作为舞蹈的表演者应了解音乐和舞蹈的深层含义,从而激发内心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出深邃的意境,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使身体动作表现出深刻持久的艺术感染力。音乐作为时代气象与情境的描绘者,可以充分表现人的审美感受,是人类审美意识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态。音乐在表现意境方面是无形的、丰富的、微妙的、动人的,音乐虽不能给人以具体美的形象,却能把人带入一种无形的美的境界,令人心驰神往、遐想万千;音乐还可以其强烈的感情色彩,打动人心、陶冶情操。

  二、结语

  音乐和舞蹈作为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密不可分,没有音乐的舞蹈,将会是黯淡无光的舞蹈,没有灵魂的舞蹈,只有将音乐和舞蹈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掌握更多的舞蹈知识,并为以后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推动我国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

  作者:何凯 单位: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舞蹈音乐的结构及其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篇3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简要介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其中一部分是练习节奏与旋律。节奏的练习主要是指练习的规则与姿态以及反应能力的练习,用声势进行节奏的训练,对节奏基石的提取和练习以及对于节奏进行引导、自编和补充练习等内容。而旋律方面则主要是指演奏歌曲或是乐曲、音乐乐器等其他乐器的演奏规则和方法,为歌曲伴奏,即兴演奏以及自编乐曲、欣赏教学、识谱教学等内容。另外一部分就是基本形体动作的训练,这主要是指动作训练、反应训练、舞蹈表演、动作的伴奏以及即兴动作和动作游戏等内容。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舞蹈创编的影响

  (一)对于舞蹈教学中节奏方面的影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于幼儿舞蹈教学中的节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舞蹈的节奏清晰明确。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不强,幼儿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抢拍或是拖拍的情况,这就直接降低了舞蹈动作的整齐度。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要求舞蹈教学中,选择节奏鲜明清晰的音乐,从而在强重音的刺激下,唤醒幼儿的记忆功能。幼儿对于音乐的节奏与旋律记清了,他们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就轻松很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舞蹈教学选择旋律易记的音乐,这样也可以缓解幼儿紧张与焦虑的情绪。

  (二)影响舞蹈教学中听力能力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还影响着舞蹈教学中幼儿听力能力的培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将原本性音乐与动作和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调动幼儿的听觉神经,让幼儿学会倾听、辨别甚至是想象各种生活中的不同的声音,从而能够帮助幼儿在舞蹈的学习中有效提升他们的听力能力,使他们更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

  (三)肢体训练之于舞蹈创编的意义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肢体的训练。比起传统的音乐教学重理论知识的特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主要是注重幼儿的实际训练。因此,肢体训练便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奥尔夫教学法中的肢体训练,有助于舞蹈创编。舞蹈创编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充分调动幼儿舞蹈时的各种肢体语言与动作,从而保证他们快速地将教师所教的内容吸收并牢记在心。因此,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对于舞蹈创编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应用

  (一)契合舞蹈主题

  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应用,首先表现在教学法要契合舞蹈的主题。在幼儿舞蹈创编中,要与具体的舞蹈主题相契合,这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质所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汇集了演唱、演奏、舞蹈、朗诵以及表演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契合音乐的主题是基础。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表现。

  (二)节奏训练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节奏的把握,这对于幼儿舞蹈创编是非常关键的。奥尔夫认为音乐是一种回归人性、回归自然的音乐,它主张幼儿去倾听以及辨别,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因此,对于节奏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对音乐的节奏把握清晰了,才能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更准确地辨别区分。而舞蹈创编过程中,注重了节奏的训练,有助于舞蹈创编的顺利完成,并且还能确保舞蹈的旋律与节奏不出错。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节奏的重视,就为舞蹈的创编提供了不少的帮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是坚持人本主义,教学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正确把握音乐舞蹈的节奏,从而更有效地学习。这就有效解决了舞蹈创编中对于节奏训练的要求,因而获得广泛应用。

  (三)增强想象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幼儿学会倾听,学会想象,能想象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如身边人的声音、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等。通过幼儿对不同声音的倾听,可以增强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在舞蹈学习过程中,会对所听到的音乐给予一定的肢体反应。这个过程便是幼儿在听到的声音之后,然后经过大脑的想象,从而给予了肢体上相应的动作的配合。而想象力对于舞蹈创编是相当关键的,只有增强想象力,才能更好地运用在舞蹈创编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恰好实现了想象力的加强,因而在舞蹈创编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

  (四)感情升华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应用,除了通过契合舞蹈主题、节奏训练以及增强想象力等三方面的内容来体现,还需感情的升华。无论是何种音乐,没有感情作基石,那么它就不是好音乐。对于舞蹈也是一样,若是舞蹈不能打动人心,不放感情在其中的舞蹈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幼儿感情的激发,让幼儿用心去跳舞。通过引导幼儿倾听、辨别以及想象,可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反应能力。在想象的过程中,幼儿的感情也随着音乐一同起伏,最终达到感情升华的效果与目的。在舞蹈创编的过程中,只有将感情注入其中,才能编出更有生命力与活力的舞蹈。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所发挥的作用才会越来越大。

  四、结论

  通过本文关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应用,我们了解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舞蹈创编中的节奏、听力能力以及肢体动作等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应用则是表现在音乐主题的契合、节奏的训练、想象力的增强以及感情的升华等多方面。相信通过本文的分析,有助于帮助我们对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舞蹈音乐的结构及其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篇4

  舞蹈是视觉和听觉艺术的高度融合体;在少儿舞蹈音乐的创作过程中,要做到音乐和舞蹈两者合二为一。好的舞蹈作品要能使少儿从舞蹈的形体动作中感受到音乐旋律、节奏的变化,通过领悟音乐的变化和发展领悟到舞蹈的变化,最终表达舞蹈作品的内容。当我们在为少儿舞蹈音乐的进行创作时,怎样选择适合的音乐元素以及创作的具体办法,怎样选择更适少儿舞蹈表现的音乐,在此作一些简单的探讨。

  一、少儿舞蹈音乐的基本特征

  在整个舞蹈体系中,少儿舞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舞种。它的音乐应具有鲜明的少儿特征,应该具有童真童趣。在音乐上有以下几个特征: 节奏感强;旋律简介易记; 形象感强,有情有趣;童真童趣,活泼明快。在音乐的创作过程中把握好这些特征,就可以使少儿在感情上与舞蹈产生强烈的共鸣,为舞蹈作品增添光彩。

  1、节奏感强。在音乐舞蹈中,由于少儿专业的音乐理论水平有限,以及较弱的自控能力,少儿抢拍或拖拍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会降低舞蹈动作的整齐度和准确性。节奏明显的音乐,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通过明显突出的拍点以及各种强音重音,给少儿在舞蹈进行时以明确的提示,有利于少儿对舞蹈动作快慢急缓的把握。相反如果节奏节拍模糊,少儿对音乐节拍的分辨能力不够,就无法清晰认清音乐的强弱拍,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势必要花费大量精力听音乐、数节拍,思想就不能集中在表演上,出现舞姿杂乱的现象。

  2、旋律简单易记。少儿舞蹈通常是公开的表演活动,各类综合性的文艺晚会都少不了这个舞蹈品种。朗朗上口的旋律可以降低少儿在参与舞蹈表演时的紧张和焦虑感,使舞蹈表演与音乐更好的融合。便于记忆的旋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旋律要好听。只有旋律优美的音乐,少儿才愿意去哼唱;其次是音乐要有动感。没有动感的音乐少儿跳不起来,做不到随歌而舞;还有就是乐句不宜太长。短小的乐句可以让少儿短时间内分辨出舞蹈音乐中的乐句起落,感受到音乐曲式结构的变化,让音乐容易理解,从而理解舞蹈。最后是音域范圍不宜太大,以少儿所能及的十度范围为宜,便于少儿哼唱。

  3、形象感强,有情有趣。少儿由于年龄层次决定了他们生活和情感经历相对缺乏,即使教师对舞蹈作品进行了讲解,他们也佷难完全体会和表达出音乐和舞蹈的情感需求。少儿对音乐的直观感性能力,决定了他们只可能分辨出形象感强且十分明显的音乐情绪。这时就需要音乐有较强的形象感,借助明显情绪化的音乐来激发他们的情感想象力,用比较夸张的舞蹈语汇促进少儿完成情绪上的表现。因此,较强的音乐形象感在音乐中有明显充分的体现,才易于为少儿认知、理解和表现。

  4、童真童趣,活泼明快。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阳光灿烂的阶段,天真无邪。少儿舞蹈音乐的创作,要以孩子的审美为尺度,为少儿谱写优秀的音乐作品,以满足孩子的需要。只有舞蹈音乐具有了童真童趣,孩子们的舞蹈才能与音乐融汇融合,相得益彰。相反,如果一个成人化的音乐用少儿来表现,效果是可相而知的。

  二、少儿舞蹈音乐的选择途径

  怎样得到一个好的少儿舞蹈音乐是少儿舞蹈编导们面对创作时的第一个难题,大多数的编导为找不到合适的少儿舞蹈音乐资料而非常苦恼。以下是获取少儿舞蹈音乐的几种方法:

  1、根据作品的需要创作音乐。创作舞蹈音乐是音乐选择的最高形式。编导将创作舞蹈的动机和意图告知作曲者,作曲者根据舞蹈文学台本想象在舞台上出现的情景,与编导者产生共同的想象和认知,从而共同创作舞蹈音乐。同时音乐的创作也为舞蹈的创作拓展了思路。这种为舞蹈创作音乐的形式具有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一般要经过多次修改,反复打磨才能完成,但音乐与舞蹈的融合度相对较高一些。在一些重大的活动中,特别是大型的演出、比赛中,由舞蹈编导和作曲家共同完成舞蹈音乐的创作是比较常见的。

  2、选用现有的儿童歌曲,或选择现成的歌曲或乐段。时下很多舞蹈教师,常选择一些现成的歌曲或乐段作为舞蹈音乐的素材。这些现成的音乐通常是很成熟的且出版发行过的音乐,在音乐层面来看是相对完整的。舞蹈的编排者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产生创作灵感,以现成的歌曲或乐段的音乐内涵为基础编创舞蹈作品。其好处是可以保证音乐的完整性,并且省去了音乐创作的时间和经费,具有上手快、投入小的特点。但同时现成的音乐局限了舞蹈的编创,舞蹈只能跟着音乐跳,且大多数的歌曲或乐段结构较简单,情绪变化不大。

  3、剪辑音乐。 剪辑音乐就是将几段甚至很多段音乐进行裁剪、粘贴,最终组合成一段与舞蹈相适合的音乐。这也是一种广为采用的做法,也具有上手快、投入小的特点。这种做法要求音乐剪辑者拥有大量的音乐素材,同时能运用电脑音频编辑软件对音乐进行精准的裁剪、粘贴。剪辑音乐并不是对音频片段进行生硬的拼接,首先要确保接口平滑自然,不出现爆破音。从音乐结构上还必须保证音乐的旋律、节奏能合理流畅进行,保持乐句的完整,保证剪辑后音乐曲式结构的合理性。同时还要注意两段音乐的风格反差不能大,否则,剪辑后的听觉效果就会因为反差大让人难以接受,影响到整个舞蹈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但通常两个不同片段的.音乐在音乐风格上很难做到无缝拼接,我们可以采用加入音效的办法进行过度,使音乐听起自然、平滑。

  4、编辑音乐。编辑音乐是指对同一个完整的音乐进行添加或删减声部,裁剪、复制乐段来改变曲式结构,从而形成一个新的音乐,使之符合舞蹈要求。这种做法能完全保证音乐风格的一致,同时音乐制作周期短、投入少。通常的做法有:加入儿歌或说唱等的声响效果;按音乐的节奏添加一个声部使音乐变得更加丰富;通过裁剪、复制乐段改变音乐原有曲式结构满足舞蹈要求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使少儿舞蹈的律动性得到提高。

  总之,想要得到一个好的舞蹈音乐,需要舞蹈编导和音乐创作者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沟通合作,通过反复打磨碰撞出创作灵感,从而得到最合适的少儿舞蹈音乐进行舞蹈创编。

  舞蹈音乐的结构及其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篇5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艺术。它以旋律,节奏等为基本手段,以表达人的审美情感为目标,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而舞蹈是以有组织、有节奏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节奏、表情、构图、造型等要素创造形象和表现情感的艺术形式。舞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之一。早在舞蹈发生之初它就和音乐相依相伴,它们从初乐的洪流时代一同迈向文明社会。随着舞蹈不断的发展,从集体舞蹈的独舞、双人舞,从单纯的性格舞蹈发展到舞剧,舞蹈与音乐结合越来越紧密。舞蹈是音乐的回声,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久而久之,这两句话不仅盛行于舞蹈界,似乎也为其他艺术界和广大舞蹈欣赏者们所默认。舞蹈离不开音乐,总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出来。

  音乐和舞蹈的结合

  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式,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二者密不可分。舞蹈是根据一段音乐,在音乐的情感和意境的启发下用身体演绎出它的节奏和活力。舞蹈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在舞蹈中,节奏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段,而舞蹈中动作的节奏常常是以音乐旋律的节奏为基础的。在舞蹈作品中,甚至可以说没有成功的音乐就没有完美的舞蹈,而节奏正是它们结合的纽带。富有韵律美的舞蹈动作,是建立在节奏的基础之上;而音乐的节奏,又要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形象地展现。舞蹈的动作就在音乐中,就是说音乐中确实蕴藏着丰富的舞蹈形象,而一个好的舞蹈音乐应该是烘托气氛,渲染主题的,同时也是向观众传达主题的唯一途径。有了恰当的、优美的音乐伴奏,可以点燃舞者的激情,使得舞姿更加婀娜和感人;而另一方面,有了舞蹈在视觉上的诠释,也使得音乐形象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舞蹈音乐的最大特点应该是能尽力帮助舞蹈形象的塑造和确立,丰富舞蹈形象,加强舞蹈形象的感染力。

  如群舞《髙原云踪》的音乐,低声部富于动感的现代音乐节奏和髙高飘在上方像云一样的藏族女声旋律形成紧拉慢唱的效果,把舞蹈幻化为比音乐还美丽动人的感觉。于是有六个男性舞者时而像高原雪山一样地稳重;时而像高原雄风一样地狂悍骡勇,七个女舞者则始终像白云一样飘在高原之上,飘逸脱俗、圣洁高雅,一如女神的形象。这是一种象征,让人无论从听觉还是视觉、知觉上都能感受到一个民族凝重而浪漫的情怀,已分不清哪是音乐哪是舞蹈了。

  正是这种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我们才由此感受到舞蹈中那种“运动冲动的自由的和有节奏的表现”,真切地领会到人体律动与乐音动态相补充、相衬托、相交融的美感,正是这种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而且结合以后绚丽多姿的综合艺术又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

  音乐和舞蹈的结合还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艺术天地。我们知道,今天许多人们所熟悉的音乐作品,它们都‘是在与舞蹈的结合中诞生的不朽之作。这其中如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睡美人》等,斯特拉文斯基的《火与》、《春之祭》等,都是音乐会上的保留节目。我国的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内毛女》中的许多片断,也都成为广大听众喜闻乐见的著名乐曲(乐段)。

  音乐对舞蹈的作用

  音乐主要是表现感情的艺术形式。作为表现形式与音乐不同的是:舞蹈作为用人体动作来表情达意以稍纵即逝的生命律动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塑造艺术形象。感动观者的情感。一个成功的舞蹈,它总是带着丰富的强烈的感情内容,去震憾观众的心灵。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正如法国舞蹈家诺维尔所说的“音乐之于舞蹈,正如歌词之于音乐一样”。音乐可以加强舞蹈的感情色彩,可以帮助理解舞蹈内容,并且使舞蹈显得更加生动而有魅力。音乐能够直接打动观众的感情,就等于在舞蹈与观众之间增加了一条感情的纽带,使观众同舞蹈更加接近。

  音乐是一项强于塑造于记录的艺术形态,但它却以其严密的组织逻辑与曲式结构合成为感人的音响,并以丰富的符合隐喻来强化人的心智。基于此,舞蹈却可以把音乐隐蔽的信息具体化为可视的形象充分展现音乐的内涵。从而形成“天合”结构。在舞蹈作品表演中,舞者和音乐完美地融合使音乐与舞蹈很好地结合和统一,令人在欣赏舞蹈的同时甚至忘记了音乐的存在。在舞蹈作品中,音乐对启发、激发演员去完成自己的艺术使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杨丽萍的《雀之灵》,其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风格,可听性强,舞蹈性强;听之让人感到有味,有情,有舞蹈感。加之她扮演的孔雀惟妙惟肖,既形象,又有寓意。其手指似孔雀之灵而又虚化了傣族妇女形体之美,把人带人了崇高的艺术境界。让观众透过舞蹈,看到她情寄于舞>舞表于情、情舞交融,“以心造舞”所营造的“生命的颂歌”。

  前苏联著名舞蹈编导哈罗认为:“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音乐艺术性的高低决定舞蹈艺术生命力的基本保证。不同的舞蹈音乐决定着舞蹈的结构,特征和气质塑造。所以许多舞蹈编导为了求得作品的成功,都非常强调乐音动态与舞蹈韵律的有机结合,强调舞蹈创作中视听统一美感。由此,音乐通过舞蹈得到解释,舞蹈通过音乐增加了感情力量。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成为一种绿叶配红花的有机结合。这是一种“天作之和”。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的生命在于音乐中。在舞蹈艺术的发展史上,音乐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舞蹈音乐的结构及其与舞蹈表演的关系(通用5篇)】相关文章:

舞蹈音乐的结构及其与舞蹈表演的关系论文07-09

舞蹈与音乐的关系11-04

舞蹈音乐结构对舞蹈表演的影响探析论文06-19

简要分析舞蹈音乐结构对舞蹈表演的影响论文07-20

舞蹈表演和舞蹈音乐结构相辅相成的论文07-09

形体训练与舞蹈表演的关系10-17

论舞蹈与音乐的关系的论文07-29

音乐与体育舞蹈的关系分析论文06-21

中国古典舞蹈看舞蹈与音乐的同构关系论文06-21

艺术硕士备考:舞蹈与音乐的艺术关系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