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的相遇,民间与专业的交融

时间:2020-10-03 17:26:29 舞蹈论文 我要投稿

传统与现代的相遇,民间与专业的交融

  摘要:进入高校课堂,成为安乐秧歌这一民间舞蹈文化知识的“科学”性得到确认,也是得以合法化的一个有效途径。笔者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访谈发现目前面临着一些教学问题,并通过对其分析研究,探寻安乐秧歌这一民间舞蹈文化在高校传承发展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安乐秧歌 调查分析 课堂教学

  安乐秧歌是流传于衡水市桃城区邓庄乡北苏闸村一带的具有民间自娱性的一种歌舞表演形式,用于人们庆祝丰收,祈盼风调雨顺,抒发欢乐情怀的喜庆场合。它历史悠久,传承有序,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辐射方圆百里。安乐秧歌在传承过程中,结合各种生活元素,融东北秧歌的粗犷豪放和传统秧歌的风趣诙谐幽默于一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安乐秧歌这一衡水地区传统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作为记录着历史变迁的珍贵载体,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近些年来,安乐秧歌的发展处于瓶颈期,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发展令人堪忧。2009年,安乐秧歌成功入选河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将迎来它传承保护发展的崭新时期。

  衡水学院作为衡水地区唯一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及“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服务地方文化发展是其重要职责,因而对安乐秧歌这一地方性的传统舞蹈艺术的.传承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力是在所不辞的。继2014年3月25日,音乐学院邀请安乐秧歌队“扭”进校园演出,为广大师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舞蹈课之后,音乐学院2014年又将安乐秧歌作为针对舞蹈学、舞蹈表演学生在第五学期开设的一门民间舞蹈必修课程,这为安乐秧歌在高校学生中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针对目前的课程教学情况,笔者对开设该课程的2011级舞蹈学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访谈。

  教师是由秧歌队扮演“老”角色的当地艺人担任,学生习惯了现代教育手段的高度规范化、程式化的学院式教学,不适应秧歌队教师的“口传”教学方式。由于将安乐秧歌引入课堂,使其脱离了赖以生存的自然文化环境,同学们也难以领会其中的内涵韵味,只是反复枯燥乏味地对教师的动作进行模仿。因而,大部分同学会产生疑问,学习的意义也不明确。

  由于角色身份的转变,当地艺人对这样从未尝试过的课堂教学显得力不从心。习惯了原来的口传心授的方式,面对学院式的学生,不知道如何讲起,不知道用怎样的语汇能够使大家了解并掌握;在学校教学环境的强大压力下,要逐渐适应借助文字、乐谱,甚至钢琴等民间传承原本没有的形式和手段;在学期末,还要把培养考核捆绑在标尺化、量化的人才评价体系上等等,这些都是教师面临的一个个难题。

  综上调查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根源为学校教育机制与民间传承之间是有很大矛盾的。引进到课堂里的安乐秧歌与其最初的来源和语境相分离,而与包容它的学校教学体制相融合。安乐秧歌进入课堂,便脱离其原生语境和当地持有主体,学院中的传承行为已不再是民间口耳相传、生活“濡染”式的自然传承,而变成了有明确“授”与“受”角色方,有规范、有计划地传承。进入课堂的安乐秧歌,已不再是原生意义上的传统音乐,学校里的传承行为,也不再是民间生活“濡染”的传承与习得,它变成了有规范、有计划、有指向的教学行为。

  由此可见,民间传承在与学校教学体制的磨合中,已经脱离了其原初形式,安乐秧歌走进课堂,成了一种技巧、技能层面上的选择性传承。民间传承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这一系列差异告诉我们,学校传承不能替代民间传承,民间传承也无法移置到学校教育体制当中。培养安乐秧歌的民间传承人,学校既无法做到,又无必要。

  同时,安乐秧歌的课堂教学同时受到两种力量的牵制,一种是民间固有的传承机制,即安乐秧歌传统舞蹈保护传承的基本要求;另一种是学校本有的教育机制。如果完全按照学校教育体制和方式方法,就无法保证民间传承的有效性;如果是一味地坚持、遵循民间传承的方式方法,那就会使其与学校教育体制脱节。因此,安乐秧歌在学校的传承十分复杂。

  虽然,将安乐秧歌引进高校课堂面临着诸上问题,然而这将成为安乐秧歌这一民间舞蹈文化知识的“科学”性得到确认,得以合法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将安乐秧歌引入课堂,除了发挥其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优秀遗产,培养安乐秧歌传承人才的显性功能外,还有两个潜在功能。其一是安乐秧歌的价值确认功能;其二是安乐秧歌传承生态的再建构功能。教育在社会中的主流地位以及知识传承中的主导地位,使得被教育确认的安乐秧歌及其持有者的地位得到迅速提升,从而使其得到更广泛的认同,这无疑对当下处于瓶颈发展期的安乐秧歌的保护与传承十分有利。同时,安乐秧歌进入高校课堂,可以使其当地传承主体看到安乐秧歌的当下价值和未来传承希望,激发起传承主体的积极性,对安乐秧歌的当代生存传承建构新的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安乐秧歌进入高校课堂也是一种文化策略。

  从培养目标上来说,高校课堂培养的学生,既可以是安乐秧歌技艺与知识的传承者,同时也具备了学校教育的知识和能力。技艺技巧传承是音乐院校传承的核心内容,但其目标绝不是以培养技艺传承人为目标,而是培养具备“传”、“承”、“演”、“用”、“研”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学院式传承人。

  总之,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体制中,如何调和安乐秧歌民间传承与学校教学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关键性难题,这是一个涉及到课程、师资、方法以致教育理念、教育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复杂问题。衡水学院音乐系将安乐秧歌引入课堂是为弘扬当地民间文化的一个大胆尝试,目前的教学仅仅处于探索阶段,尚且有许多不足,突破了这些难题,相信必将迎来安乐秧歌传统舞蹈在高校传承的新天地。

【传统与现代的相遇,民间与专业的交融】相关文章:

1.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交融探讨论文

2.传统舞蹈与现代舞蹈的差异

3.现代舞与民间舞的关系

4.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

5.浅谈传统现代舞与后期现代舞

6.民间美术色彩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论文

7.传统项目管理与现代项目管理的优缺点

8.中国民族舞蹈的发展与交融

9.满族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