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祁阳小调表演形式中舞蹈性的研究

时间:2020-09-18 11:19:14 舞蹈论文 我要投稿

论祁阳小调表演形式中舞蹈性的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对祁阳小调表演形式中舞蹈性的研究,整理出祁阳小调表演形式中具备可舞性动作的动态特点与动律特征,对一些新编小调的表演进行舞蹈加工和二度创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研究提供佐证。

论祁阳小调表演形式中舞蹈性的研究

  关键词:舞蹈性 祁阳小调 酒盅 碟子

  祁阳小调是湖南湘南一带的著名曲种,它主要流行于祁阳和祁东等地区,祁阳小调历史悠久,始于何时,无法考究。不过经有限的资料和民间的老艺人介绍,大约在明清时,祁阳地区的群众就开始传唱祁阳小调。祁阳小调是流行于祁阳地区的古老的民间曲艺,它经过历史的打磨和发展,逐渐形成一种以唱为主,以说唱形式发展的民间曲艺,它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随着社会的进步,祁阳小调也在与时俱进,但它的精髓却在慢慢流失,由于祁阳小调是独特的具有地方色彩的民间曲艺,所以2010年祁阳小调入选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祁阳小调的形式

  早期的祁阳小调有三种类型:第一,自娱自乐型。没有固定的表演,随意的摆动身体,就地取材以充当道具,通常以夸张的面部表情为整个表演增添色彩,早期祁阳小调的表演形式很独特,是一男一女,一人伴奏,一人演唱,俗称对子调,通常是即兴发挥,经老艺人的介绍,我们得知最初的祁阳小调是在等吃饭的时候,拿起手边的碟子和筷子有节奏的自娱自乐的敲打起来,由此形成了最初的表演形式与表演内容;第二,情感型。这种类型通常表演的是男欢女爱的故事,更注重情感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打磨和社会的发展,逐渐发展为一男多女或是女子群体等共同伴奏并演唱的表演形式,一男多女的表演形式,通常为男子在旁伴奏,女子进行表演,经过发展,再加上更为系统地编排和多人的演出形式,改编过的祁阳小调内容更为丰富,为了更好地携带和播放,已不再使用现场伴奏的方式,所有的音乐都是提前录制好;第三,花灯小调。就是前两者的结合,表演与情感的结合使祁阳小调具有多样性,并赋予了祁阳小调的直观灵魂。在探究祁阳小调的过程中,祁阳花灯这个名词出现在了我们眼前,在邹林波的《祁阳小调发展概况的研究》中曾提起过“这里有祁剧(湖南省四大地方剧种之一、祁剧的发源地)、祁阳小调、祁阳花灯、祁阳山歌、祁东渔鼓等戏剧、曲艺和民歌。”并通过对老艺人的采访,我们得知,祁阳花灯是祁阳小调的一部分。祁阳地区有一种叫祁阳花灯戏的民间曲艺,它与祁阳花灯在本质上是大致相同的,只是在道具的使用上有所不同,比如说祁阳花灯戏使用的道具是锣跟鼓,两种道具同时敲打出快速的节奏,富有强烈的冲击感;而祁阳花灯使用的道具是碟子、筷子等,节奏有快有慢,并且配合表演形式,节奏相对而言比较平缓更富有变化性。而且现在祁阳花灯戏已经失传了,只留有祁阳花灯了。祁阳小调中的祁阳花灯涵盖了花灯戏的表现手法和小调的情感灵魂。虽说祁阳花灯可以作为独立的表演形式存在,但是从本质上说,祁阳花灯是祁阳小调的一部分。现今,祁阳小调已慢慢失传了,我们更加迫切地需要挖掘出祁阳小调的潜在不同的元素,为祁阳小调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二、祁阳小调中道具的应用

  (1)祁阳小调道具的使用

  祁阳小调的经典道具组合是碟子与筷子。对碟子的挑选是有严格规定的,应选用碟面直径为14、5公分的瓷碟,碟子背面的底座要适中,便于拇指抵住。用筷子敲击碟子的边缘时,应发出清脆的声音。与碟子相搭配的筷子,应选中等长度,以便于左手的拿捏。筷子要有分量,它敲出来的声音才能好听。演员表演祁阳小调时,站姿也很独特,它的基本站姿:演员身体直立,面朝一点方向,左脚的脚窝处与右脚脚后跟想靠形成脚位丁字步。祁阳小调对道具的拿法有着严格的规定,左手持碟,右手持筷。左手要放松和松弛,大拇指和中指捏住碟子的三分之一处的中间,这样有利于持碟的稳定。右手的中指夹筷且要反着拿。用一句话概括:夹碟不松,夹筷松。碟子的敲法较为复杂,要勤加练习,才能完美的演绎它的敲法。下面就几种传统敲法进行整理:

  1、线敲

  基本要求是:右手的大拇指夹住筷子的尾端,左手拿碟子于肚脐前,碟心向下,碟背朝上。左手的大拇指和中指都要捏在碟子的三分之一处,不同的是,大拇指捏在碟子的背面,中指捏在碟心的那个面。手指要有力才能保持碟子的稳定性,在这个基础上,将右手的手腕发力置筷子的头端,在碟子背面边缘均匀地来回拨动,这样,碟子就会发出“叮叮叮叮叮……”的声音。敲打碟子的过程中,右手力度要适中,手腕松弛。要勤加练习才能敲出“叮叮叮叮叮……”的声音。线敲是边走边敲的.,预备拍时,左手拿着碟子放于腰侧,准备侧身走出。这样的线敲不仅声音好听,动作也很优美。它主要用于开头、结尾和过门。在祁阳小调中,线敲是最常使用的敲法之一。

  2、边敲

  基本体态是:演员身体直立,面朝一点方向,左脚在左前方向,右脚的脚窝处与左脚脚后跟相靠形成脚位的丁字步。基本动作是:左手拿着碟子向正前方伸出去一点,间隔两个拳头宽,有利于右手筷子的敲打。第一拍的前半拍,右手用筷子的头部来敲击碟子背面的边缘,后半拍,左手用筷子碰击碟子面的边缘,这是一套动作。这个边敲就是这两个动作一直在重复。这个边敲是最基础的一种敲法。与线敲不同的是,边敲中左手拿碟子的高度不同,线敲中左手拿碟子的高度在腰旁,而边敲中左手拿碟子的高度是位于胸前的第三个纽扣前,与线敲相同的是,都是碟面向下,右手拿筷子的尾端。经老艺人介绍,边敲中左手的动作是所有敲法中都要运用的动作(除了线敲之外)。而且,边敲大多数用于节奏类的敲击。在蒋钟谱的《祁阳小调音乐集成》中,它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姑姑打铁”。

  3、抽敲

  基本体态是:演员身体直立面向一点,面部看向身体的二点方向。双脚跟之前的敲法一样,呈左丁字步步位。跟之前的敲法一样,左手拿碟子,碟心向下;右手拿筷子,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夹住筷子的尾端,筷子的头部向下。与之前的敲法不相同的是筷子要与手掌呈45度角。基本动作是:第一拍的前半拍,右手用筷子的头部敲击碟子的背面边缘;后半拍是由左手用筷子碰击碟子的正面边缘。经杨老师的指导,我们知道左手的动作是它的基本节奏,左手的动作基本不变。第二拍的前半拍,左手处于同样的位置不变,右手用筷子的尾端(筷子头向上)冲击碟子的背面中心;后半拍是将左手的筷子碰击碟子的正面边缘。第三拍的前半拍,右手用筷子的尾端向外刮击碟子的背面边缘,与此同时,左手将碟子向上移至胸前的第二粒扣子的高度。当右手刮击碟子的背面后,右手立即向右侧甩出;它的后半拍同样是用左手的筷子碰击碟子面的边缘。第四拍又与前三拍不同。第四拍的前半拍,左手在原处,碟面向上,右手用筷子的头部冲击碟子的背面中心,与此同时左手拿碟子的背面对着筷子的头部用力碰击。第五拍时,左手与之前一样,拿着碟子于胸前,碟面向上,右手用筷子的尾端以带拖的方式向外刮着碟子的边缘,同时朝二点伸出,并与肩平行;最后,左手向六点方向及接近臀部的高处,碟子的正面向下。第六拍的前半拍,左手拿碟子于胸前的第二个扣子处,碟面向下,右手收回并将筷子的尾端向上垂直,筷子的头部向上,用筷子的尾端冲击碟子的背面中心,后半拍则用左手的筷子碰击碟子的正面边缘。抽敲是基础敲法中最难的一种。详细介绍了这三种基础的敲法,这三种敲法诠释了碟子的用法。其他的敲法都是以这三种敲法为基础。在基础敲法上进行变化,手脚配合加入一些动作,整个敲法就提升一个层次。比如,腕敲是花样的敲法,前后上下都要敲,它的基础敲法是边敲,它是在边敲的基础上进行方位的变化,将单一的训练变为复合性的训练;还有平敲,它是从上往下敲或是从下往上敲,自由变化,随身体而动。在基本的敲打动作上加上舞步,使整个敲法更为复杂。这个敲法主要是两个人对敲,一个人从下往上敲,另一个人从上往下敲,相互对应。这个敲法在舞蹈中使用,会让这个舞蹈更加的生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