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的影视专业化论文

时间:2020-08-27 08:06:35 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文学教育的影视专业化论文

  摘 要:影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文学教育不同于汉语言专业学生的专业文学教育,也不同于一般专业的普及性文学教育,而是具有其专业的特性:影视作品本身来源于文学作品创作,影视文学也是文学发展到当代的一个新型产物,因此影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文学教育必需和影视类专业相结合,采取文学作品解读的个性化、文学教育方式的多媒体化、文学写作的创意化、 文学实践的多元化等独特方式进行文学教育,实现文学教育的影视专业化。

文学教育的影视专业化论文

  关键词:影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是作为读者的师生以语言为媒介、以文学作品展示的人类文化意象为内容,与作者进行精神的沟通,旨在丰富心灵世界、构建精神家园的活动。文学教育是分解的,更是整体的;文学教育是标准的、统一的,更是多样的、个性化的;文学教育是技能的传授,更是灵魂的交流。文学教育的过程是感悟与理解的过程、自由与引导的过程、体验与陶冶的过程:文学教育的过程是提高生命质量和提升人生境界的过程。[1]

  影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文学教育又不同于汉语言专业学生的专业文学教育,也不同于一般专业的普及性文学教育,而是具有其专业的特性:影视作品本身来源于文学作品创作,影视文学也是文学发展到当代的一个新型产物,因此影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文学教育必需和影视类专业相结合,采取文学作品解读的个性化、文学教育方式的多媒体化、文学写作的创意化、 文学实践的多元化等独特方式进行文学教育,实现文学教育的影视专业化。

  一、文学作品解读的个性化

  文学教育要体现文学的个性,不能简单地划定统一的鉴定标准,对于文学作品内容解构得支离破碎,对其主题思想、人物性格进行概念化的灌输,对于重点篇目和段落强制做枯燥单调的记忆背诵,这些中学时代对于文学作品的模式化灌输,都使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有了背公式般的反感,几乎没有文学审美的体验和人生的感悟。对于影视类专业应用型本科生的文学教育,更应该注重文学的个性。有了对于文学经典作品的个性化认识,多方位多角度的解析,才能提高对于文学中展示的人性本质和人生经历的感悟,从而在创作影视作品过程中才能深入挖掘内涵底蕴。

  作品解读因人而异,鲁迅先生有一段话“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又占据了贾政管束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说明具有丰富内涵的优秀文学作品是可以多角度、多层面解读的,读者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情感不同、所处时代不同,都会导致理解不一样。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如对白居易的《长恨歌》的主题的理解有“爱情说”、“同情说”、“讽刺说”、“惋惜说”、“感慨说”、“自伤说”、“长恨说”、“双重主题说”、“矛盾主题说”等不同说法。

  文学教育中对文学经典作品的多角度解读,有利于影视类专业应用型本科生创作影视作品的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可以根据自身经历或自己的感悟在创作中发挥独特的创新性。例如学生创作影视剧本时,针对“压岁钱”这一话题,会生发出“山里娃攒压岁钱交学费”,“城里孩子拿压岁钱互相攀比”,“继母通过给压岁钱温暖继子的心灵”等等风格各异的个性主题,这正是文学教育个性化对于学生创作影视作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文学教育方式的多媒体化

  影视类专业学生的文学教育必需和他们的专业紧密联系,特别是结合相关的影视作品来分析文学作品,才能真正使文学教育和影视专业融会贯通,从而提升影视类专业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创作能力。而在文学教育的课堂上,能够结合影视作品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媒体的运用。

  例如在讲授《诗经》中的诗篇时,我放映了电视剧《大秦帝国》中的插曲,其歌词即《诗经》中《秦风?无衣》的原词引用,使学生生动地感受到春秋战国时代将士们出征时豪气干云、同仇敌忾的英雄风采,以及《诗经》的诗篇对于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讲南唐李后主的词《虞美人》时,我放映了极富艺术特色的水墨动画,生动形象的再现了李后主国破家亡后的痛苦回忆和心路历程,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在讲授古代文学元曲中的关汉卿的《窦娥冤》、汤显祖的《牡丹亭》时,更是引入了青少年们一般都排斥的地方戏曲秦腔和昆曲,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并给予他们欣赏戏曲的相关专业知识,引领他们接触我国传统文化中被他们遗忘的宝藏,从中他们可以发掘出创作的灵感。再结合陈凯歌导演的代表作《霸王别姬》,这更是在传统京剧的基础上演绎的戏剧人生,给学生以前辈的实践先例,进一步启发他们的创作兴奋点。

  三、文学写作的创意化

  文学教育应该包括“听说读写”的全方位训练,对于影视类专业的应用型本科生来说,剧本写作、电视解说词写作、微电影创作、纪录片创作等一系列写作课程更是必不可少的专业训练。在这一系列写作训练中,教师把重点放在创意性上。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写作规律和格式规范后,写出合乎规格的作品不是太难,难的是作品要有新意,这就要通过各种特殊训练去培养创新能力。

  以我所代的《剧本写作》为例,我在学习初期,通过推理想象训练《放学路上我遇见了他\她》,让学生从个人实际情况出发预测性想象今天放学后会可能遇见一个性格怪异的人,从而引发一连串的后续事件。学生们在课堂上讨论思考后,当堂讲述各自的想象小故事,有的讲遇到乞丐难辨真假,有的讲遇到奸商欺诈顾客,有的讲遇到老同学谈论某个同学生的怪病等等,想象之奇特,内容之丰富,创意之新奇令人赞赏。课后让他们趁热打铁,修改完善后写成文案作品并根据条件进行拍摄短片和投稿,形成了“听说读写一条龙”的训练程序。 我还采用“故事接龙”的方式训练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以”一家人正在吃饭,忽然闯进一个陌生人“为开端,进行故事接龙,参与同学必须在前面同学提供的情节和情景的基础上构思完成一个情节片段。看谁编的情节既合理又动人,看谁能把后面的同学难倒,这种竞争性和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争先恐后,针锋相对,在大家将故事中的人物屡屡逼入绝境,其他同学又巧妙地化险为夷,最后有位同学竟然将地球毁灭,正当似乎无法编下去的时候,一位女生从容站起,说这一切都是在拍摄一个广告,奇迹般的起死回生。这种“急智”训练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独特的创造能力。

  在期中和期末考核中,我提供给学生一系列表达不同情境的词语,让他们从中选择两种以上进行剧本创作,要求个性化,有创意,不能雷同。学生们在前期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当堂进行剧本创作,古今中外,悲欢离合,朝代更替,家族争斗,玄幻武侠,都市职场,校园励志,青春爱情,人生磨难等等,丰富多彩,创意迭出。而在平时的作业练习中,学生们更是热情高涨,有创作自传励志的,有创作长篇系列剧的,有创作微电影微小品的,有创作风光片文案的,还有将剧本创作同短片拍摄结合起来自编自导自演的,文学教育不再仅仅是学习、解构、鉴赏,而是深入到了创作阶段,与影视专业逐渐融为一体。

  四、文学实践的多元化

  作为新时代的影视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其“应用型”在文学教育中也应该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因此文学的实践环节就必不可少,并且实践方式应该向多元化发展。我们学校注重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而我们传媒学院更是首当其冲,在课上课下,分别以课本剧、话剧、人文演绎、演讲、辩论、作品展演等各种活动方式实践着文学教育的知识,同时参加山西省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大赛、山西省“雏菊杯”大学生艺术大赛、山西省人文知识竞赛等各类赛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赛合一,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院学生创立的好莱屋演艺社团,在成立的两年期间就成功地上演了两场大型话剧专场,其中的节目都是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包括造型设计,场景布置,音乐音响,无一不是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而节目内容更是包罗万象,有将热播清宫剧《后宫甄执》改编成嫔妃们的超女选拔赛的,有将《西厢记》“长亭送别”改编成流行歌曲版的,有自己创作的相声《大学以后》等等,异彩纷呈,笑点连连,造诣不凡。而参加山西省人文知识竞赛时,在人文演绎环节,学生们将《西厢记》“长亭送别”展现给各位高校专家评委和兄弟院校,赢得一致盛赞。

  在《电视摄像基础》课程期末作品展演中,学生们更是创意百出,令人赞叹:《食尚工商》以“舌尖体”讲述学校食堂热干面的美味和在宿舍泡方便面的文化;《启梦联盟》想象毕业后面临的残酷现实下对梦想的不懈追求;《世界上最难的工作》巧妙利用面试场景赞颂了母爱的伟大;《时间恋人》以自己进入相机定格在与女友的相会镜头梦幻诠释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定襄――法兰之乡》以纪录片的方式讲述了法兰传统工艺流程等等。这些短片的创作除了学生的参与,文学教师的指导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剧本文本的反复修改,字句斟酌,都融入了师生的

  心血。

  在这些多元化的实践中,师生一心,理论结合实践,实践中证实理论,学中做,做中学,许多学生只听理论时往往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一旦深入实践,“书到用时方恨少”,发现知识的缺失部分,回过头来才能有目的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增长综合能力。

  袁行霈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中曾说过:“ 文学创作是文学史的主体,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是文学史的一翼,文学传媒是文学史的另一翼。”[2]但在实际的文学教育中,师生往往都只看重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忽视了文学创作和文学传媒,而这正是影视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教学目标。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的基础上注重文学创作实践和文学传媒方式,正是文学教育影视专业化的新型产物,既符合文学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也结合了影视类专业的个性特征,还突出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特色。综上所述,文学教育的影视专业化是影视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向之一,具体的方式方法还有待学术同仁商榷,谨以此文抛砖引玉,与诸君交流。

  参考文献:

  [2]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1

【文学教育的影视专业化论文】相关文章:

1.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特点论文

2.戏剧影视文学的特点与欣赏论文

3.影视时代外国文学论文

4.高校影视教育的思考的论文

5.文学与影视的互动

6.高校影视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

7.分析民间文学与影视开发论文

8.教育思想在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的应用论文

9.文学史文学教育与文学读本的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