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传播需要更多助力的论文

时间:2020-08-26 15:33:58 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文学传播需要更多助力的论文

  日前,知名作家天下霸唱新作《摸金玦》问世,据说将进行全版权运营,除了电影、网剧外,还有舞台剧、游戏、衍生品、海外版权、数字版权等都在全面推进。据主办方负责人介绍,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2016中国杭州第二届版权合作与交易大会上,当时《摸金玦》还没正式出版就决定将它的电影改编权先进行拍卖,当时《摸金玦》的底价是1000万元,随后一路追涨,最终以4000万元拍出了拍卖会的最高价。

关于文学传播需要更多助力的论文

  书未出,版权已经卖出?在IP成为热词的时代,这并非新鲜事,知名作者的号召力以及作品内容都是市场保障,对于市场来讲,这个预期让抢购版权变得划算。但在过分追求“大热IP”的时代里,一些作家是否还能真正拿稳笔?文学的评价是否只以市场论高下?在具体的版权转换中,隔行如山的市场细分下,跨界是否能“通吃”?

  好IP未来不会再“井喷” 不少作者热衷“全版权”

  这几年,IP这个概念词汇几乎是国内文化圈跨界最为成功的热词,从一个知识产权概念,让读者、观众、玩家一起跟着狂欢。从《甄嬛传》《芈月传》《花千骨》和《琅琊榜》等一系列热剧开始,到今年的《解密》《老九门》《幻城》《诛仙青云志》《麻雀》等多部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接连上映,IP的能量热度未消减,2015年甚至被称为中国IP元年。

  伴随着影视剧,游戏开发、网剧流行、漫画制作也跟随而来,全版权开发的概念越来越丰富。但也有不少网友担忧,比如“改编痕迹”过重,电视剧“灌水”太多。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部分原因是跟优质题材减少有关。在IP火热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的文化资本市场消化了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里积攒起来的IP,而新的作品却还未经历时间积淀,乏善可陈,或许未来的一段时间里,IP会走下坡路。一些拿到版权急于开发的作品让读者直呼“毁经典”“悠着点儿”。

  另一方面,关于作者的担忧也越来越多,一些作者急于改行“编剧”,甚至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而出版作品中,也希望走更好改编的路子。据一位出版界人士透露,“这种情况不仅仅限于年轻作者,在成名作者中也不少见,希望用不太成熟的小说作品迅速转换,不惜改变曾经建立起的风格和创作方向。”而在IP市场的大热中,真正的“成功者”却还是少数人。

  IP生意乱象不少 有人“囤货”融资有人伪造数据

  曾为刘慈欣、郝景芳等知名作家出版作品的九志天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策划总监王俊一向记者透露,如今的IP市场上,“囤货”已经不是新鲜事。“一方面是大量热钱涌入用于IP的开发,衍生版权多涉及电影、电视剧或者网剧和漫画。”他介绍说,“另一方面,如果衍生版权的开发成功的话,又可以对纸书的销售有所促进。在当下看来,这是很多出版公司乐于选择的方式。”在这种“名利双收”又对主业有促进的预期下,无论是民营出版公司还是国内出版社,都会考虑全版权的买进。即使不立即进行开发,也会等待市场春风,这就是所谓的“囤货”。更有一些机构,利用热门版权融资,进行资本运作。

  事实上,这种大量的IP生意在出版界的繁荣仅仅一两年的时间。王俊一说:“直到2015年的上半年,出版界对这种新事物还少有明晰的认识,可谓风云突变,发展如雨后春笋。”磨铁、凤凰联动、博集天卷这些业内知名的出版公司纷纷成立了影视公司或者部门,开始投拍影视作品,当然,IP的大热对作者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在王俊一看来,做好一本书是开发其他衍生版权的基础,当然,如果开发顺利的话,其他衍生版权所能带来的收益和影响力可能会远大于纸质书。他谈道:“实实在在做一本好书,仔细打磨一本书,好过把精力过度投入到IP上。”一些出版单位认为做书的经济价值比较低,为了能够将自己出版的作品卖给影视公司,不惜通过“伪造数据”的方式让市场反馈“看起来很美”。王俊一介绍,影视公司购买作品首先考虑作者的影响力和书的质量,同时“豆瓣评论”“当当榜单”“百度指数”等数据收集工作也会进行,一些不负责任的出版公司就会在后者的指数上“下工夫”。事实上,这种方式为日后的版权顺利开发埋下了隐患。

  版权开发依托内容 乱市场更需要好作品

  实际上,IP热也使很多传统出版人转型,从出版到版权交易,再到跨界开发,更多的能力要求催生了一大批新的“IP人”。梦生影视文化联合创始人张轩洋曾经是一名作家,而后在出版公司负责版权交易,是IP时代的第一代“版权人”。今年,梦生工作室将宋小君《玩命爱一个姑娘》系列全系制作。而在他看来,IP的一切基础在于“内容”。

  在张轩洋看来,IP仅仅是一个概念,或者说是在当下被扩大化的`概念,这种放大的过程和模式甚至有点儿像AR或者VR在科技领域的走红。但是随着这个概念的扩大,未来市场上更需要好作家和好作品,优质的内容才能在这样的市场中凸显自己真正的价值。

  张轩洋说:“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版权的开发都依托好内容,文本内容是最为核心的,是提供全版权开发的基础和源泉。”作为一个曾经的出版人,无论是已经拍成话剧同时将拍成电影的《玩命爱一个姑娘》,还是与腾讯影业合作的《心理大师》,在他看来,选择好的文本内容就有可能获得很大的市场空间。

  在他看来,在这个全民营销的时代里,再提所谓的“大数据”是比较过时的,不管数据的表现有多好,最终拼的还是内容和创意。张轩洋以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为例:“这个电影可以卖到八个亿的票房,就是基于其读者的贡献。”一部好电影,大家往往看到的是一线的演员,顶级的宣发、推广,而事实上,基础内容早在其文本阶段就已经决定布局了。

  网文今非昔比 文学价值遇“钱”褪色

  全版权的开发,到底会不会对作者的文字有所伤害?对此,专业人士也有自己的看法,全版权孵化公司木本水源首席运营官王肃超认为:“除了传统文学以外,IP乐于转化的内容还有很大一部分网络文学。十几年前的网络文学作者通常拥有较高的文学基础,对文字的处理不会特别随意,比如当年今何在的《悟空传》等作品,但当时的市场对这样类型化的作品捕捉较少,而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进一步发展,整个互联网市场的运营都有低俗化的倾向,不少网文作家也越来越多地考虑迎合市场的需求。”十万字能够完成的网文,被“灌水”至三五百万字,已经不是新鲜事,在王肃超眼中,这样的网文不能和文学画等号。但是在全版权开发中,只要是一个好故事就可以了,也就给了一些文学价值不高的作品成为“大IP”的机会。

  一些作者看到了全版权开发的“甜头”,开始努力转行到版权的运营中去,以跨度最小的“编剧”转身是最常见不过的。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或许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王肃超认为,文学讲究文字之美,小说的作者发散性思维比较强,强调自我意识,考虑呈现给电影以及观众心理等方面的内容较少,尤其在改编自己剧本的时候,被团队看做“执念较强”,作品容易不伦不类。在他看来,当文字和“经济价值”并行的时候,文学性会很快消失。

  文学传播也需要更多助力 跨界艺术更呼唤好文学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周俊玲谈到这个问题时强调:“现阶段,将一些文学作品进行影视剧的改编,对作者本身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影视剧的形式对作品进行宣传,同时作品本身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但不仅仅存在积极影响,同样也会使得一些作者为了利益而忽视了作品的质量,使得文学作品质量下滑。”

  不言而喻,人们在生活中对于文学作品的需求已经逐渐有了提升,而在影视行业的发展中,被热门开发的题材呈现“一窝蜂”的现象,穿越题材、家庭题材等场次以往导致观众视觉疲劳,因此这些版权开发的范畴里,更需要新鲜元素的出现进行调剂,通过创新优质的小说新鲜题材丰富影视剧市场,不管是对衍生版权市场还是文学作品市场,都是双方不断发展的动力。

  好IP换得好市场,不仅仅是知识产权保护的落地生根,更是作者、文学作品被推广的现代化通道。在市场的生长期,保证文学的质量与作者创作积极性更为不容忽视。

【关于文学传播需要更多助力的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长城的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2.职业测评:你会赚到更多的钱吗?

3.求职达人如何Hold住更多Offer

4.谈判时如何留给自己更多余地

5.如何为自己争取到更多薪水

6.关于签约、违约你需要知道的事项

7.新闻传播专业求职简历封面

8.传播学专业简历模板

9.新闻与传播专业简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