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利用教材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展示学生学

时间:2023-03-08 18:16:25 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析利用教材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展示学生学

毕业论文


湖北省秭归县实验小学 向承凤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研究性阅读正是1种极具个性化的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是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的指导下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要求学生用研究的方法去阅读课文,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课文阅读专题有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在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研读是1种探索,其本身就是1个过程,它把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了不同个性、不同潜能的学生,为每个发展水平有差异的学生提供了通过研读来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阅读能力,并获得使自己个性最优发展的机遇和空间。那么如何在研究性阅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1、充分发挥学生研读的自主性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要求的基本精神是让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它置学生于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课堂中的主人,因为每1个学生都蕴藏着想学习的可能性,每1个学生都拥有学习和发展的权利,当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时,学习活动愈是自主,其研读的过程就愈能反映学生的个性,也就更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而我们教师的指导则主要在于营造1种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的环境和氛围,使课堂上产生融洽的师生情感,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说,尽量让学生总结归纳,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做,把课堂变为1个充满创造与发现的乐园,以充分发挥研读的自主性,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能获得最佳效果。如:《新型玻璃》这是1篇科普说明文,主要内容是介绍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从而说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课文在介绍4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时,写的具体生动,富有情趣,语言清新活泼。研读前,我校田老师说:“今天某玻璃公司缺乏销售人才,想在我们班上招聘几个人才,为他们厂销售玻璃,你们愿意试试吗?”学生们都说愿意。这时田老师抓住了学生读书兴致高的机遇,提出本节课的研读中心:“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知道了课文当中每1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这节课,我让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新型玻璃,为它做个很有个性的自我介绍好不好?”学生们都说好。接着老师让学生研读课文,借助课文介绍几种玻璃特点、作用的语言,要求学生吸收并加工成自己的语言,为这几种玻璃写广告语。这1下的课堂就像平静的水面突然投下了1粒石子,学生们立刻兴奋起来,马上投入了自主而认真的研读活动之中,有相互讨论的,有认真思考的,有用笔写的,课堂上出现了饱满的学习激情。然后田老师请学生上台为自己喜欢的玻璃做介绍,学生们1个个抢着上前台来 作介绍,介绍的真是精彩。下面是学生发言记录片断:

学生王昊介绍说:“吸热玻璃真奇特,暴烈温度降下来,怎么样啊怎么样,是否非常奇特怪,要想试试就快来购买。”

学生梅村夫介绍说:“防盗玻璃夹丝网,夹丝玻璃保安全,变色玻璃调光线,吸热玻璃赛空调,吃音玻璃消音佳,千家万户乐哈哈。”

……

还有很多学生用叙述语言描述的很不错,就不11列举了。

接下来,田老师让学生做1名推销员,想想办法去推销这种产品,学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在报刊上登广告,画宣传画,画展牌,制作网页,发短信息,利用多媒体宣传等,此刻,田老师让学生自由组合,商量怎样把自己刚才写的广告向社会宣传,几分钟后,语文课堂“活”起来了,学生们3、5成群地有的表演节目,有的展示宣传画,有的展示自己制作网页……总之,学生能充分利用已掌握的书本知识去研究,去拓展,去进行语言加工,去内化——

从这个教学案例中,我体会到语文课就是要通过教师的“教”隐型地并能潜移默化或明朗化把自己的教学方法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教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而有趣的学习活动,大家不仅认真地研读课文,了解了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还品出了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特点。在课堂中,学生能自主地阅读教材,并利用教材给予的知识,采取获取和运用。

2、着力提倡学生感悟的独立性

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10分丰富,它对1个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既要学语文,又要学做人。学生学习语文是极具个性化的,对阅读材料的择选也是多元的,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1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1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不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语文课堂活动正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领域,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去感悟的关键场所。因而学生研读教材的学习行为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这个过程中而产生的感悟也必然会有些不同,带有浓重的个性化的倾向,所以说“有1千个读者,就有1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每1个学生具体的阅读都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每1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等相关联的。不同的学生在同1教师的指导下,即使对同1篇课文,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甚至同1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对同1课文的感悟也会有差异。由此可见,在研读的过程中出现学生独立自主的感悟,是正常的、健康的、可喜的,教师要珍视、尊重并大加鼓励学生这种不同的阅读感悟,这种个性差异的阅读感悟,对于进1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是学生个性化的主观感受,是学生内心情感的流露,是学生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例如《落花生》是9年义务教育小学第10册中的1篇课文,它是1篇经典课文,长期以来经人们诵读不衰,其意义也是大家公认而确定的。要引导学生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我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谈1谈自己喜欢用什么方法学习(比如批注法,合作讨论式等)。学生们都想赏识采用“批注法”来学习本课,学生说用“批注法”学习,就像老师给我们批改作文1样,在课文上圈点勾画,把自己的体会或见解甚至是发现写在相应的词句或自然段的空白处。其学习流程是这样安排的:

1、学生独立“批注”课文8~10分钟。

2、学习交流:让学生读(从第3自然段到最后)课文。(注意:愿读哪1小节,就谈哪1小节;或愿读哪几个小节就谈哪几个小节)指导学生先在课文自然段中“批注”,再谈谈自己的见解。

引“批”:“那天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天色不大好”,为什么“父亲也来了”?为什么“难得”?为什么“实在很难得”?引导学生读书后把对上述问题的理解批注在这个句子的旁边。几分钟后,我让学生交流:有的学生说是“因为父亲工作忙。”有的学生说是“因为父亲是1个革命者,父亲的身份不便易公然露面。” 有的学生说是“因为父亲特别重视这个收获节。”有的学生说句中的“‘可是’、‘也’强调‘难得’说明父亲和孩子们在1起过节不容易。”学生的这些理解都是在理的,我都11肯定。

3、引读父亲说的话(第10自然段)

用“批注法”读课文第10自然段,读了这1段,你觉得花生的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先思考后组织语言说1说;

学生说,师相继总结。学生理解“可贵”的答案也是丰富多采的:①埋在地里;②必须挖起来才知道;③不炫耀自己;

我并不满足这些答案,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同时引发辩论:

①当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

②还是想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

启示:①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②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③联系日常生活的事例;④联系自己对整篇课文的理解;⑤联系植物不同的生长规律等,请大胆谈出各自的见解。

联系上述辩论理由,请重新“批注”这1段。此刻,学生们的理解更有现实意义;有的说:“讲体面”也没什么不好,但“只讲体面”当然不好;有的说:花生的默默无闻精神,我们要学,但苹果、梨子的成果展示,我们也要会抓住机遇;有的说:争做1个外表与内心相统1的人,那是我的追求。……从这些言谈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人生观的价值取向。

父亲由花生想到了人。学生读了课文中的第12自然段, 抓“虽然……但是”这个句子,联系前面姐弟们所说的话,谈谈花生的实用性以及对父亲所说话的深刻含义,进1步明白了父亲对儿女们希望和教诲。由此看来,适时适当地开展辩论,为进行研究性学习达设了展示的舞台,能有效地促使学习的发展。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对例子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1定的学习方法,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打下了基础,这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显然,教者在这里不是在为学生仅仅学习课文内容而教学,而是把学习方法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在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明示学法及学法的示范引导,为学生进行研究性自主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真诚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

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必须真诚地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留下充足的自主的时间和空间,是为学生在学习中提供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从根本上讲,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创造性越高,学习的效果应当越好。然而,由于学生长期按教师的指令学习,习惯于不折不扣地应命行事,习惯于用划1的方式去学习,这就必然使学生的创造性受到限制。由于学生长期失去个人选择的机会,其个性的发展也必然受到了压抑,因此给每1个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判断,对展示学生学习的个性具有10分重要意义。自主选择是1种主体意识、主体行为、主体能力的体现,我们在进行研究性阅读时,就应在更多的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如初读课文时,我们往往要检查1下学生是否真的读通了课文,这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诵读,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和同伴1起来分工朗读课文,还可以让学生选择1个最难读的句子,或者挑1个自己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来潜心品读……实实在在地把读的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研读课文时,我们往往要启发学生去提炼课文的主线,然后开门见山地提出研读问题,以便学生充分地展开有选择性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研读的质量。如教《荷花》这1课,在和学生1起提炼了课文主线后,出示研读问题:你是喜欢课文中描写荷花的颜色,姿态,还是更喜欢文中借荷花发挥的想象呢?请你说说自己的理由。然后老师就让学生分小小组有选择地研读课文,喜欢描写荷花的颜色,姿态的学生就研读课文第2、3自然段,喜欢借荷花发挥的想象的学生就研读课文第4自然段,这样把选择的自主权大胆地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完成阅读任务,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阅读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探析利用教材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展示学生学

【探析利用教材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展示学生学】相关文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探析05-27

小学利用音标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探析论文05-01

利用地下空间构建资源节约型武汉探析05-30

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11-07

阅读教学中的交互活动研究05-18

关于大学生学业预警探析05-31

《探析数学中的美》精选论文(通用15篇)04-29

探析Openprocess在热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05-29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07-20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