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关系的复杂性与现代文学观念在其中的作用

时间:2020-09-26 15:29:12 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议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关系的复杂性与现代文学观念在其中的作用

 1 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的复杂关系
  1.1 裂变而生的现代汉语
  作为现代中国文学言语载体的现代汉语,并非是在一个平稳的环境中传承演化下来的言语,而是阅历了一场宏大的人为改造和革新所构成的言语。这就形成了现代汉语的二元性。一方面,现代汉语作为古汉语的衍生言语,在言语元素、语法构造以及文化背景上都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络,并与西方的拼音言语有着宏大的差别。另一方面,现代汉语的降生是以推翻古汉语体系为目的的,特别是要推翻古汉语的中心文言文。所以,现代汉语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等,都有认识地自创了西方的拼音言语。这两点使得现代汉语带有古典传承和全盘西化这两个极端的特性。
  1.2 在文学探究中降生的现代汉语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的这次言语革新是以人为的文学反动为先导的,它担任着发明文学与发明言语的双重担务。因而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在创生时是具有同一性的,是相伴而生的,我们无法确切指出哪一个最先降生而发明了另外一个,由于它并非是自然流变的过程,而是有目的的同步过程。
  另外,现代汉语作为一种言语形态,仍然处于他的早年时期,与其他国度的现代言语相比,例如现代英语和现代日语,都大约晚了100年。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曾经根本定型的现代汉语言语方式,给文学发明规则了边境;另一方面现代文学的不时创新和理论,也在把新的元素参加到现代汉语的规则当中。从这个角度讲,现代汉语和现代文学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决议关系,而是在发源上两者相伴相生,在后来的开展中,两者又相互促进和影响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浸透的关系。
  1.3 西方文学观对现汉的影响
  现代汉语中的西化局部,除有认识的改动传统文言中的语序和句子构造之外,其它更深层次的改动都来自现代文学西化的影响。由于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从未注重的西方文学创作手法,如写实主义、个性主义和具有现代颜色的唯美主义等等,使现代文学在内核上与中国古代文言文学产生了宏大的分歧,从而由于关注了真实生活和人的个体,在表现方式上,即言语的修辞和构造上都发作了改动。这一点详细映射到现代汉语上,使其产生了一些共同的性质。
  首先,现代汉语作为古汉语的传承言语,具有东方言语和象形文字言语的文化内核,和产生于西方文化中的文学观产生兼容性的问题;但与此同时,现代汉语局部的西化,毕竟又给予了西方文学观在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的落实以一定空间;最后,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现代汉语是一种依然处于开展阶段的言语,西方文学观在中国文学创作中的不时参加和落实,也为现代汉语不时提供者新的表达方式,开掘它在叙事、描写、表现自我等方面能够发挥的潜力,不时拓展着现代汉语的边境。
  以上的特性给我们所停止的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之间关系的讨论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提示:首先,我们要从修辞学的角度,看到现代汉语作为现代文学的载体,给现代文学提供了边境;其次,我们也要看到现代汉语的产生是来源于文学的特殊性,关注文学观念和创作批判事情给现代汉语(下转第209页)(上接第189页)的开展形成的影响;第三,在讨论两者的文化身份时,一定要留意其裂变产生的二元性和由此带来的兼容与矛盾的互相抵触。
  2 以文救世——为发明言语而发明文学
  以文救世,也就是一文学为启蒙手腕和先导,停止社会革新的文学观,是中国近代文学革新中占最中心肠位的大文学观。从宏观上来讲,中国的现代性并非自发产生的,而是在外力的压榨下被迫产生的,是以救亡图存为指向有目的的停止的。而详细到文学方面,也正是中国近代进步学问分子的这种现代性焦虑,孕育了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我们能够看到裘廷梁提出的文言是惟新之本的理论,蔡元培以注音字母救国的思想,还有梁启超所倡导的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都表现了相同的逻辑,那就是,救国必先救人、救人先要救其思想、救其思想必先要救其文学。
  在这场革新中产生的许多现代文学观,如文学的平民化与群众化、文学要再现客观世界、要经过文学人物展现人性的复杂和美妙以及文学目的是要张扬作者本人的个性等等观念也都是在这一大文学观的影响下,选择性地从西方引进的。
  当文学与言语的革新自然成为了整个中国现代化革新的先导而得到了极大的注重时,我们就看到了在文言文兴起初期,为了与文言文全面对立,反对文言相关于文言、书面相关于口语的高位,在言语范畴强调开启民智,发明普通民众能了解的言语文字,强调言语的生活交际效果;相应的,在文学范畴,创作者开端将“贩夫走卒”而非士大夫阶级作为本人的假想受众,从而使得在文学格局中,小说替代诗歌散文成为了文学格局中占领中心肠位的文体。这种言语与文字同时停止的“自降身份”的革新,是在以文救世这个大文学观的指导下发作的,它使得两者的革新不步伐分歧、相辅相成,以至有时可以融为一体。
  3 美学之争——文学本体的觉悟
  但是,被早期反动者无视的一点是,言语与文学在这一语境下过多地充任了工具性的角色,它们自身的文化传承性和美学作用简直被降到了最低。
  前面我们提到,中国的言语与文学在向现代化革新的时分,主要的努力和重心都放在了使之平民化、群众化和写实化上。五四时期作为中国近代文学变革的一个标志性时期,其文学价值观很好的表现了这一点。以胡适为代表的进步学问分子在审视中国古典文学时,发现了其写实肉体的缺失,他们以为这种缺失是由其所运用的言语——文言文缺乏准确的表达方式与非线性逻辑的内核所招致的。基于此,他们把文学的改进转化为了言语改进的命题,从而是在新文学的`创作中,探究和发明一种新的言语方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有时以至是独一的任务。
  但是,文学的实质毕竟不是工具,它有其本身共同的传承性追求和审美追求。新文学运动中的“真”有两重含义:一是再现意义上的“真”,也就是我们阐述过的写实性;二是表现意义上的“真”,请求作家真实地表现出本人的心灵和个性。这两个意义上的“真”同时与古代文学的“伪”相对立,他们请求在文学作品中的共同完成。所以,当前一个命题招致了文学的工具性时,后一个命题必然请求文学回归其本体。
  作为中国新闻学的先导者之一,胡适的文学思想表现出了两种请求一度矛盾的状态。他一方面以为新的言语和文学要完整与旧的方式与肉体相对立,这种简单的对立思想让他提出过很多作诗当如作文一类的有悖于文学审美的命题,这直接招致了他自身以及受他影响的最初一批新文学创作者修辞上的粗糙,这也是他的新诗集《尝试集》为鲁迅所诟病的主要缘由;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在西方文学本体论的影响下,盲目或不盲目地强调着文学本身的价值。
  在五四时期,以鲁迅为代表的一批作家曾经从西方文学中发现了以自我表达为中心的现代散文体与日记体,并尝试着将之运用到了本人的创作活动之中。而五四之后,以闻一多为代表,新月派诗人企图将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参加到新格律诗当中,而朱自清等散文家则对新文学的言语方式表现出了关注,在这些努力的影响下,有人开端对中国传统文学停止重新审视,开掘其中有益于新文学的审美价值。这些努力最终使新文学的审美体系得到了完善。现代文学终于开端脱离于现代汉语而独立开展。            

【浅议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关系的复杂性与现代文学观念在其中的作用】相关文章:

1.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关系的复杂性与现代文学观念论文

2.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关系的复杂性与现代文学观念在其论文

3.戏剧体验在现代文学中的作用论文

4.现代文学观念下的中文教育反思

5.方言与中国现代文学初论

6.现代文学民族形象的生成与建构论文

7.生育政策与生育观念的理论关系

8.现代文学翻译的异化策略与启示分析论文

9.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