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的论社会发展机制内生性与外生性的辩证关系

时间:2017-08-22 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社会发展机制内生性与外生性的辩证关系

  【内容摘要】中国改革是一种制度的变革。它是“人为设计的”还是“自发形成的”?这涉及深刻的哲学思维方法,也是经济学研究的新课题。科学地认识这个问题,其作用不仅在于合理的解释改革过程中的各方面成就和困难,更重要的是对在面对改革的未来发展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采取类似于局部均衡分析的方法,力图从哈耶克与诺斯关于个人理性行为与制度演变理论的比较分析中,探讨中国经济改革的合理解释。尽管只是初步的认识,但希望能过引起思考和讨论。

  【关 键 词】 社会发展机制;内生性;外生性;意识形态

  一、理性有限与自发秩序

  在经验主义者看来,人天生就是经验行为者

  经验是建立在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基础上的对实践行为的主观认识,它是在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人们行为选择的主要依据。而经验主义则把经验视做知识的唯一来源,以经验为准则,对人的行为及现在或未来的,事物发展趋势的预期反应。实践在人的行为认识中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经验源于实践,它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实践的感性总结和概括。我们承认在同一生产力水平下,由于认知工具的有限和认识角度上的差异,对同一实践问题有不同的,甚至是相冲突的经验总结,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实践的深入和认知工具的完善,这种经验之间的差别就会趋同,这种趋同的产物就是相关经验的理性发展——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同时知识的不断创新不是凭空的,是以旧知识的存在为前提,通过新的实践,总结经验,从而得到新的知识。

  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出发,经验作为感性认识是第一性的,它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如果感性认识在积累上不充分,或是在理性总结中不考虑感性认识的充分性,那么作为第二性的理性认识就难免会有所偏差[2 我们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不充分”是相对的,只能在一定的时期内、对于某一行为主体而言,可是在一定历史长度上观察问题,则可以将整个人类的历史行为作为充分性的标准加以衡量。附录中将做出相关数学假设和引证

  ]2。不经过实践就没有经验,没有经验就没有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通过不断地实践和经验的获得才能不断完善,而后者则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著名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哈耶克曾指出,知识只会作为个体知识(individual knowledge)而存在,整个社会的知识只是一种比喻,它可认为是人类理性的上限而存在,但这种知识是以分散的、不完全的形式存在于个人之间的。经济活动秩序的实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大量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并不是集中在单个人脑之中的知识,而是仅仅是作为不计其数的不同个人的分离的知识而存在”(Hayek,1967,p92)。

  由此哈耶克将知识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个体知识表现的“专家知识”,它包括科学知识以及“关于在何处以及如何去发现所需信息的知识”(Hayek, 1960,p64, 中译本,p24);另一种是作为无数代的无数个体与之生活环境互相调和、相互适应的产物,“包括了人们对于这些环境所作的一切调试所获得的成就”即通常我们称之为制度、规则、传统、习惯等知识。这类知识是由特定的个人于特定环境互动中产生出来并积累成人类的文明,知识的增长既是个人明确的“智识”的增长,也是个人与环境调适所获成就知识的增长。

  哈耶克关于将这种实践性“知识”的考察引入社会领域,提出了对“秩序(system)”的界定,即它是“一种事物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各种各样的要素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密,以致于我们可以根据对整体中某个特殊部分要素的认识,去形成对其余部分的正确预期,或者至少是有机会被证明为正确的预期”(Hayek,1982,Pⅹⅸ,中译本,p21。)

  在个体理性所不及(individual non-rational)的知识的潜在作用下,配合已经掌握的个体知识(the knowledge of individual)对行为结果的确定性预期,使得人们在行为中合理的预见自己的成功。因为这种表现为制度、规则、风俗等形式的社会知识,是无数代人在同社会发展环境相作用的实践中,与社会发展互相调和、相互适应的产物。这里的环境不仅包括人与自然界的物质环境,也包括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彼此关系所形成的社会环境。正是由于这样的知识,积累了前人在社会生产发展领域的经验,并使之成为一套社会自生的内在运作规律,然后以制度、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作为社会个体行为者,在掌握明确的智识(intellect)的同时,也受到这种知识的潜移默化,在行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这种制度、风俗、习惯等方式来判断自己的行为,做出成功的预期;同样也以它们为标准来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及产生的结果。而这样的行为决定方式和评价标准又形成经验,启发或束缚社会其他成员的行为,在这样的彼此影响中,使得社会进化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经由模仿成功有效的制度和习惯所做出的选择,当然前提就是必须存在着一系列调整自发社会秩序参与者行为的规则,“这种行动的常规性并不是命令或强制的结果,甚至常常也不是有意识的遵循众所周知的规则的结果,而是牢固确立的习惯和传统所导致的结果” (Hayek,1960,p52,中译本,p24)。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经验的内化,使得社会秩序[3 哈耶克也用希腊语“cosmos”来表示”a grown order”或”endogenous order”:参见,Hayek, 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Rules and Order(Ⅰ),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3,pp.35—37]3成为社会内部自发形成的产物,这种形成过程也是社会内部自发作用的过程。这就是一种经由“试错过程(trial and error procedure)”和“赢者生存(the survival of the successful)”的实践以及“积累性发展(cumulative growth)”的方式而逐渐形成的社会制度,即“自发秩序”。

  在这样的自发过程中,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他在逻辑上受制理性认识的本身,在实践上受限于实践的开展程度与认知工具的开发。随着实践的深入,经验在不断的更新和丰富,知识也在不断的创新,这必然促使这种“社会知识”也在不断的演化发展。在这动态的过程中,人的实践在任何时候都是有限的,人的经验也是如此,人的理性更是如此,这样人类社会才会不断在新的实践中发展,人类文明就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进化”的。“这种显见明确的秩序,并非人的智慧预先设计的产物。因此,也没有必要将其归于一种更高级的,超自然的职能设计,……,这种秩序的出现,实际上还有第三种可能,即它是适应性进化的结果。”(Hayek,1960,pp56-67,中译本,p59)

  二、制度变迁与意识形态

  在观察人类经济历史的演变中,诺斯假定交易是事先存在,因为只有在交易存在的情况下才存在交易费用的可能。诺斯将交换划分为三种形式:单个经济行为人之间的交换、没有第三方约束的经济单位之间的交换和有着第三方约束的经济单位之间的交换 (North,1973,中译本,p7)。并指出这三种形式在历史上是依次出现的,而在对交易费用降低上的作用也依次增大,因为信息不完

免费的论社会发展机制内生性与外生性的辩证关系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