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解读谭恩美的“喜福会”

时间:2017-07-30 我要投稿


  论文摘要:谭恩美是当今美国文坛颇为引人瞩目的一位华裔女作家。她的处女作“喜福会”由16个相互交织的小故事组成,表现了移民美国的四位中国母亲和她们各自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儿们之间的关系和冲突,透露出华裔在多重交织中的思想情感和生存状态。

  论文关键词: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谭恩美;“喜福会”

  谭恩美的成名作“喜福会”刚一出版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曾经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达9个月之久,并包括获得全美图书奖,海湾地区小说评论奖等在内的多个重要奖项。“喜福会”讲述了四位中国传统的母亲和他们各自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女儿们之间的冲突,分别由十六个看似独立却内在联系紧密的小故事组成。母亲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讲着一口结结巴巴的洋泾浜;而女儿们生在美国长在美国,接受的是地道的美国,说着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崇尚自由和个人主义。

  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既是女权运动的产物,也是后殖义理论的结果。它源于主流女性主义批评,但其独特的文化与种族语境又使它游离于主流女性主义批评,具有自身的特色。它奉行的是一种一批评,注重研究各妇女作品的特殊性,妇女作家的传统和创作规律,要求文学反映妇女的现状,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学作品及作者与社会,历史,种族,阶级之间的各种相互依存关系。

  从总体上说来。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具有如下三个特征:对文化霸权的批判;对殖民话语的分析;为非殖民化探寻出路。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文化批判意识和性别研究视角两方面克服了后殖民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的局限,有助于推进第三世界妇女和少数族裔妇女反文化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的非殖民化进程。
本文拟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来解读谭恩美的成名作“喜福会”,突出华裔妇女在重重压力下不断找寻和实现自我的努力。

  一、“喜福会”中处于文化霸权统治下的母女们

  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认为:身份问题和主体问题都牵涉到主流话语对第三世界妇女和少数族裔妇女家长式的,霸权式的压制。在后殖民批评中,对文化霸权,文化帝国主义的批判主要反映在赛义德的“东方主义”中。他提到:东方主义实质上是在话语霸权运作中对东方的歪曲和变形,是西方强势文化对东方弱势文化的支配与压制。口然而,后殖民批评考察的对象主要是被殖民者中的男性,而忽略了受双重压迫的殖民地妇女,因而存在着性别盲点。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结合了后殖民批评的文化批判意识和女性主义批评的性别研究视角,透过文学文本揭示造成殖民地妇女和少数裔妇女受压抑的霸权话语体系。

  西方崇尚个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一切有异于他们的文化体系与认同的都被认为是具有异国情调,颇值得阅读的,在他们的视线下这样的作品才有更巨大的说服力,才更能证明他们的文化优势。谭恩美的“喜福会”刚出版便受到追捧,一连数月被刊登在纽约时报畅销书一栏中,并且获得了全美图书奖。海湾地区小说评论奖等在内的几项美国重要奖项,这不能说与西方读者的口味和偏好,以及霸权不无关系。

  1.在本土中国遭受性别和文化等多重压迫的母亲们。
  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由16个表面看上去各自独立而实际上却紧密联系的小故事组成。16个小故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除了第一和第四部分由母亲一代叙述以外,其他的两个部分大致都是由各自女儿一代的当事人来叙述的,涉及吴,钟,苏,圣四个家庭,7个叙述者。在母亲一代的叙述者的口述中,读者不难发现四位中国母亲在旧中国的悲惨遭遇,这样的遭遇无一例外都是受到性别和文化的多重压迫所造成的。

关于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解读谭恩美的“喜福会”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