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几”

时间:2020-11-04 15:01:08 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长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几”

摘要:长沙方言中的“几”大量地用于表示程度副词,该用法与汉语普通话相悖。通过对及方言语料中“几”的意义、用法进行历时与共时的考察,明确长沙方言中“几”字的用法有语源依据和同方言支持。同时,引进认知语法学的观点对相关资料进行穷尽的,证明“几”作程度副词使用有其系统性的认知基础,该用法是合理的。  关键词:长沙方言;程度副词;数量疑问代词与长沙人对话,常常可以听到“几好”“几漂亮”“几有味”等含有“几”字的短语,在长沙人的语感中,这个“几”很明显地含有“特别”“非常”之意,也就是说,长沙话中的“几”可以并且普遍地在作为程度副词使用着,是一个表示很高程度的程度副词。翻检《现代汉语词典》,在“几”条下可找到四种用法:1询问数目(估计数目不大)。2表示大于一而小于十的不定的数目。3(书)几乎、近乎。4小桌子。(12读平声,34读去声。)也就是说,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几”不作程度副词使用。那么,长沙话中的“几”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较为特殊的用法呢?本文打算就这一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理据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长沙方言程度副词“几”的来源
  现代汉语中的“几”是一个简化字,是由“几”和“几”两个不同的字简化而来:
  《说文解字》:“几,踞几也,象形。”
  “几,微也,殆也,从从戌。”
  《玉篇》:“几,居履切,案也。”
  “几,居衣切,动之微也,吉凶之先见也,期也,时也,危也,尚也。又居切,几多也,又巨衣切。”
  “几”是几案,即我们常说的“茶几”的“几”,相当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第四个义项,而《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其余三个义项则是由“几”义而来。  “几”和“几”不仅字形不同,它们的读音也有差异。这一点,在上文所引用的《玉篇》的中已有所反映,《广韵》对此说得更明白,“几”在旨部,居履切,“几”在尾部,居切又既稀切。很显然,“几”为平声,“几”读上声。同时,从《玉篇》和《广韵》对“几”字都给出两个以上反切这一点上,我们得知,“几”的读音较早就发生了分化。关于这一点,《说文解字注》也有相关说明。段玉裁在“几”条下注明:“几,微也……殆也……歹部曰,殆,危也。危与微二义相成,故两言之。今人分微义为上声,危义为平声。”此外,我们还可在《汉文典》及其他曲籍中得到与之一致的看法。  据此,我们可以明确得出,长沙话中实际音值为41的程度副词“几”,来源于古汉语中读上声的“几”。我们下文所要讨论的包括所引资料中的“几”都是这一个“几”,为方便起见,通通写成简化字“几”,不再另加说明。
  二、“几”表示的数量是多少
  上文已经提到,《玉篇》释“几”有“几多”义。另外,《广韵·尾韵》的解释为“几,几何”,再联系现代汉语普通话的用法,我们知道,无论是作数词还是作代词,“几”的意义都和数量密切相关。那么,是和哪一类型的数量有关呢?较多的还是较少的?  从现代汉语普通话来看,“几”应和较少的数量密切相关。就是从现代汉语的许多方言来看,“几”在作疑问数量代词时,也大都和较少的数量有关。另外,在本人查找资料的过程当中,发现“几”在古代汉语中也多是与表较少数量的数字连用,如《左传·昭公十六年》:“子太叔子羽谓子产曰:‘韩子亦无几求。’”由于该义一直到现在都是常用义,所以不再举例。但是,在表较少数量的夹缝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相反的例子,如:   1“出于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楚辞·天问》)
  2“增城九重,其高几里?”(《楚辞·天问》)
  3“居廓兮鲜畴,远梁昌兮几迷。”(王逸《九思·疾世》)
  4“都郡将姓陈,问正熊:‘君去崔杼几世?’”(《世说新语·言语第二·28》)
  5“孙皓问丞相陆异凯曰:‘卿一宗在朝有几人?’陆曰:‘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世说新语·规箴第十·5》)  例1问太阳从清早到傍晚的行程是多少;例2中“增城”是神话中地名,《淮南子·地形训》有“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例3中“几”与“鲜”反义对文;例4中提到的崔杼是春秋时齐大夫。从这些材料不难得知,上述四例中的“几”表示的数量绝对不在十以下。而例5本身所包含的回答就已提供给了我们同样的信息。  另外,《汉语大字典》给出了以下用例:  1“陂塘几曲深浅水,桃李一溪红白花。”(元·宋诗《春日野步书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