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缁衣》、《表记》、《坊记》思想试探

时间:2020-10-16 18:48:22 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子思《缁衣》、《表记》、《坊记》思想试探

《缁衣》在郭店和上博简中两次出现,证明其确为战国时的作品且在当时流传较广,同时也使南朝沈约“《中庸》、《表记》、《坊记》、《缁衣》,皆取《子思子》”(见《隋书·志》)的说法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从而在的使用上为《缁衣》等篇扫清了障碍。不过,由于《缁衣》、《表记》、《坊记》三篇皆以“子曰”的形式出现,由此却产生了另外一个:《缁衣》等篇中的“子曰”究竟属于谁的言论?反映的是谁的思想?是孔子的,还是子思本人的?对于这一问题,学者是有着不同的理解,如一些学者认为《缁衣》等篇中的“子曰”为子思曰,但另有学者极力主张,“《缁衣》诸篇的‘子曰’,当系孔子曰,而非子思或公孙尼子所曰,记录的是孔子之学。”[①]考虑到先秦儒家典籍中除《论语》外尚有大量的`“子曰”存在,而这些“子曰”的性质、归属往往又是颇有争议的问题。这样,对《缁衣》等篇中“子曰”的考察便有了特殊的意义,它不仅到对《缁衣》、《表记》、《坊记》三篇的认识和理解,还关涉到早期儒学的思想演变、学术传播及表达形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一、《缁衣》、《表记》、《坊记》中“子曰”的问题

今本《缁衣》、《表记》、《坊记》三篇,文体基本相似,除首章始以“子言之曰”外,其余各章一般用“子曰”或“子云”。如《缁衣》24章,首章用“子言之曰”,其余各章均用“子曰”。孔颖达曰:“此篇凡二十四章,唯此云‘子言之曰’,余二十三章皆云‘子曰’,以篇首宜异故也。”(《礼记正义》卷五十五)认为首章用“子言之曰”是因为处于篇首开端,与其它各章应有所区别。又如《坊记》39章,首章用“子言之曰”,其余各章均用“子云”。孔颖达曰:“此篇凡三十九章,此下三十八章悉言‘子云’,唯此一章称‘子言之’者,以是诸章之首,一篇总要,故重之,特称‘子言之’也。余章其意稍轻,故皆云‘子云’也。诸书皆称‘子曰’,唯此一篇皆言‘子云’,是录记者意异,无义例也。”(《礼记正义》卷五十一)认为首章的“子言之曰”有概括文意,突出、强调的作用。至于它书皆称“子曰”,惟独此一篇称“子云”,是由于记录者体例不统一造成的。稍显特殊的是《表记》,该篇共55章,除首章外,其它各章始以“子言子曰”者另有7处。孔颖达曰:“称‘子言之’凡有八所,皇氏云:‘皆是发端起义,事之头首,记者详之,称“子言之”,若于“子言之”下,更广开其事或曲说其理,则直称“子曰”。’今检上下体例,或如皇氏之言。”(《礼记正义》卷五十四)所以,今本《表记》中“子言子”凡8见,多为发端起义,提要各层大义之文。当然,《表记》的分层未必完全合理,有学者对此曾提出疑义,这或许由于错简所致,或由于“传写之误”。[②]
对于《缁衣》、《表记》、《坊记》三篇中的“子曰”,学者一般认为是“孔子曰”,但也并非没有疑义。唐人欧阳修曾提出,“‘子曰’者,讲师之言也。”(《易童子问》卷三)认为“子曰”不独孔子之语,其他诸子、学者的言论亦可称“子曰”。欧阳修此说,主要是针对《易传》,尚不涉及《缁衣》等篇中“子曰”的问题,以后有学者则进一步提出《缁衣》等篇中的“子曰”为子思之言,而非孔子之言。如胡玉缙曾“疑所称‘子云’、‘子曰’、‘子言之’者,皆子思之言。故《坊记》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两句,以《论语》为别”[③]。清代学者邵晋涵、黄以周还有一种看法,认为《缁衣》、《表记》、《坊记》三篇中的“子言之”为子思之语,而“子云”、“子曰”为孔子语也。如黄以周《子思

【子思《缁衣》、《表记》、《坊记》思想试探】相关文章:

1.浅谈孔子思想与素质教育

2.孔子思想中的人生哲学探析

3.孔子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论文

4.少儿英语教学试探

5.豆腐坊开业祝福词

6.豆腐坊创业成功案例

7.试探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论文

8.天冷加衣短信

9.老子思想对我国行政管理建设的启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