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中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

时间:2020-10-28 17:10:10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中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

  【摘 要】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要概括分析了以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为例的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中,大学生文化认知和认同情况,提出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养的可能途径和注意点。

浅谈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中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国际化;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大学生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公立中外合作商学院,2013年底已确认要展开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认证申请,在课程设置、教学、学生服务等各方面将更加紧密与合作方悉尼科技大学的对接,和国内外已经被AACSB认证了的院校也将开展更多的交流学习,中外文化交流将变得更加频繁直接,大学生们处在中西思想文化碰撞的前沿。

  文化自觉的概念最早是费孝通先生1997年提出的,他曾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联合在一起的,是充分理解了自己的文化后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信仰,如同一个人的自信心处处体现,深入骨髓,没有理由。

  通过抽样问卷调查,通过个别访谈,了解悉尼工商学院学生对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认识和态度,归纳分析中外大学生接触和了解彼此文化的动机、途径及认识和理解,以期探寻合作办学日益深入的环境中,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首先,对于大学生自认为对中西文化的了解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对于中国文化,有近30%学生表示“知道一些,但不了解”,而对西方文化不了解者更多,约占调研对象的70%。问及“是否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时,30%学生表示“很感兴趣”,另62%学生表示“比较感兴趣”,少数表示“无所谓”。可见,大学生对对中国传统文化于当今世界的价值有自己的判断。在“您认为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最大意义是什么”一题中,60%学生认为,它是“塑造当代公民性格的精神资源”,23%学生认为它“对现代生活观念具有引导价值”。为更细致了解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认知和态度,有排序题“您认为对中国而言,西方文化有何可供借鉴地方?”结果显示,学生最为认可的西方文化内容是“自由、平等、人权等思想”,同时认为“市场至上、效益决定一切”的观点最不值得借鉴。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们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机遇主要有:各国文化交流日渐频繁,文化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西方文化给中国社会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不少借鉴;当今中国社会文化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同时,社会主义文化直面的挑战也显而易见,被问及“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中存在哪些显著问题和挑战”时,大多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主要地位不保,中国文化安全受到挑战”;较多学生忧虑“文化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大学生们尽管感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但更多忧虑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及由此引发的文化安全问题。

  问卷调查后,还组织了中外有海外交流经历的学生代表做访谈。访谈发现,留学生虽然在学院学习、活动时间不长,但对设计的课程和实践活动颇满意。总体上他们对中国文化了解较贫乏,但对中国历史、旅游名胜、饮食文化、教育思想充满了浓厚兴趣。绝大多数留学生对于中国的现代化程度和以上海为代表的大都市的国际化程度感到惊讶。对于西方文化,不少留学生表示欧美人也存在较浓厚的信仰危机和人生空虚感,认为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的文化和文明充满了神秘感与吸引力。

  根据调研与访谈反映的情况,结合大学生工作实践和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兹认为,置身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中,我们要找准方向,提高文化自觉,坚持自我觉醒和自我创造,树立文化自信。伴随AACSB认证体系与悉尼工商学院师生的亲密接触,西方的思想文化、教育机构和教育理念更近一步引入,对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而言,确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进一步加强和注重对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一、提高大学生文化认知水平与层次,拓宽文化教育途径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文化教育,更应通过文化熏陶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对于中外文化能在了解的基础上形成客观清晰的判断,内化为个人健全人格和独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全方位成才。

  大学生主要在初、高中通过语文、历史课堂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但认知还很不够,许多并不理解其中内涵,更无从将理解付诸行动。所以,大学里应多开设人文素养课堂、讲座,除了马克思主义类课程,还应开设其他哲学、人文学科课堂,也许不能教化所有人,至少以一种更为理性的方式引导思考,关心国家和自身的问题。通过系统的、长期的、丰富的文化教育课程,为大学生提供汲取知识养分的平台。悉尼工商学院平时的课程与课外实践更偏重于应用,文化教育课程、人文素养类课堂与讲座有待加强。

  另一方面,文化教育还要与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融合。在大学生礼仪素养,诚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个人道德修养教育中自然融入中国文化的积极、优秀因素,在社会实践、网络宣传、新媒体平台中有意识融入文化元素,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宽文化视野。在大学生参加国际交流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好总结,思考个人经历中体验到的文化差异及对此的认知,而不是让学生只把目标停留在上完课、练好外语、修够学分层面。学院开展过一些游学和海外实习主题交流会,但多局限于学分经验与海外生活提示,深度与广度略显不足。非常有必要加强文化元素分量,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专题交流等,交流国际活动见闻和文化感受,启发更多学生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发展进行思考。大学生个人层面,应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要努力拓宽文化历史视野,还要与时俱进,提升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能力。

  二、激发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开放包容的文化胸襟

  开放是从大学内部发出的一种自发、理性、真诚的诉求。学院务必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激发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其开放包容的文化胸襟,培养大气为人、大智谋事、大爱行天下的大学文化品格。大学生既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的途径,积极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也要怀着“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理念积极吸收世界他国文化中的精髓。高校教育工作者当仁不让,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勇敢地参与国际交流,也要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通过专题讨论、网络交流、新媒体互动等方式对大学生展开积极引导。大学生自组织蓬勃发展,积极弘扬社团文化等,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文化自信能起极大的促进作用。悉尼工商学院的学生社团文化缤纷出彩,辩论协会、商贸协会、创行社等学术型、文化型社团在上海大学都有较高知名度。学生们经过社团活动和其他实践型、公益志愿者活动等历练,竞争、协作、包容、开放等意识将不断激发与内化。

  培养、激发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同时,也要注意培育其忧患意识、安全意识。当今以文化为重要内核的国家软实力的竞争明暗交错,唯西方为尊的思想有可能出现步步惊心的情况。为此,不管是任课教师,还是学生工作教师,都不能放松对大学生学会批判性思考,培育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引导。

  三、培育并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承担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使命

  调研分析数据表明,需要把握机遇,使大学生认识到“我不仅仅为自己代言”,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是每一个中国大学生义不容辞的使命。中外合作办学力度不断加强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使外国留学生加强对中国文化的基本了解,或通过文化类双语课程加强中国大学生用英语等外语流畅表达和解说中国文化内涵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加强中外学生在课余活动、社会实践中的交流,使他们在实际的接触中了解到不同层面文化的共性与不同。对于中国大学生,除了必须加强其外事教育和涉外礼仪教育外,更应充分关注其参与国际交流后对本国文化态度和兴趣的变化。从工作实践中可以发现,不少中国学生在与外国学生交流之后,才发现自己对本国文化知之甚少,或者发现本国文化原来存在如此巨大的魅力和吸引力,我们应及时把握契机引导大学生加深对本国文化的了解,培育其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感和主体意识。

  总之,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联合办学的规模与形式会越发丰富多彩,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对此持续关注,并不断探索和反思。

【浅谈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中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相关文章:

1.浅谈文化自觉视域下的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

2.文化与文化载体之浅谈

3.浅谈窑洞文化与陕北文化的关系

4.浅谈文化与文化教育的关系

5.浅谈传统居住环境与古典文化的互动

6.浅谈北朝文化与文学

7.浅谈文化与设计的回归

8.浅谈中国的文化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