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自觉视域下的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

时间:2021-04-29 14:06:19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文化自觉视域下的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

  [李文琪摘要]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现代大学的历史使命。文章以文化自觉为视角,阐述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现路径。

  [论文关键词]文化自觉 大学 文化传承与创新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大学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现代大学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文化复兴为根本,因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国家发展的力量支撑,是人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大学是文化复兴的重要动力,在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中,大学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积极探索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现路径。

  一、文化自觉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可以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文化与人们的关系日益密切。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和哲学思维方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并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是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手段和中介,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文化发展的历史,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文化意识和文化价值观的统一体。“文化自觉”这个概念是1997年费孝通先生第一次提出来的。“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文化自觉的内涵包括对自身文明和他人文明的反思。

  文化自觉是当今世界共同的时代追求。文化自觉就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文化自觉理论要求每一种文化都要对自己的文化有所自觉,要‘自美其美 ’,同时也要‘美人之美’,做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文化自觉的过程,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其次理解所接触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自觉是建设先进文化必备的思维品质和实践精神,它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文化自觉视域下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现路径

  大学是文化自觉的倡导者,它可以成为文化自觉最高、体现最为充分的场所。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现代大学新的历史使命。大学在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引领文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学必须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自觉认识文化本质、文化规律和大学的文化职责,努力使主流文化成为潮流文化,高尚文化引领时尚文化,放眼世界文明,立足本国实际,以高度的自觉精神探索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现路径,主动担当起时代责任。

  (一)践行文化育人理念,履行文化传承职责

  文化自觉是社会主体的文化自觉,在当下,人作为社会主体对文化的诉求愈来愈强烈。文化自觉是社会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体是文化自觉的主体,也是文化发展的主体。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离不开对作为主要社会主体的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培育。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较量。人是大学履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学应有所作为、有所担当,践行文化育人理念,履行文化传承职责。

  文化育人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是大学的根本目标。著名教育哲学家布鲁贝克曾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造就人,将学生转化为能适应环境生存的社会化或文化化了的人。”大学在把握文化育人的内在规律上要有高度的自觉。大学不仅要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培养人才,而且还要使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成为具有文化涵养的人,具备高度的文化自觉,能够客观审视各种社会文化潮流,理性地面对各种思潮的挑战,并能及时反思和修正自身思想和行为的人。

  大学应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定位、课程设置、实验基地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快建立有利于文化传承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构筑共有精神家园。“自知之明,文化自主”是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文化自觉理论认为每一种文化都要“自美其美”,即对本民族的文化抱有信心,看到本民族文化的长处,因此,要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大学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义不容辞。大学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实践参观、网络学习、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耳濡目染等发挥大学的辐射作用,从而构建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和文化积淀。创建品牌校园活动,拓展文化传承的载体。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文化育人的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文化思潮,以高度的文化认同和强烈的民族情结促进文化育人。

  (二)培养创新精神文化,树立现代大学理念

  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醒、觉悟,大学文化的本体功能是提升人生境界、感悟文化、实现觉醒。大学的文化自觉理应蕴含对文化的创新。文化自觉是文化创新的思想基础,没有文化自觉也有无所谓文化创新。文化自觉的目的是实现文化创新,文化自觉的过程也是实现文化创新。文化自觉必须落在文化创新上,否则文化自觉就失去了意义。文化自觉要求我们对自身文化与他国文化要有清醒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自主的文化选择、传播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源泉。大学占据着文化的制高点,引领着文化前进和发展的方向,是各种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重要策源地,也是文化创造、创作、创意的主体。大学通过文化创新,可以为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创新是国家和民族赋予现代大学的责任和使命。"

  大学要充分发挥独特的优势,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切实提高文化自觉。大学应结合自身的根本任务进行理念创新,倡导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价值观念;培育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包容精神;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打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大学生科研项目、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校园高管论坛等活动可以发挥导向激励作用。培养开放融合的办学理念,促进创新文化交融。开放性、包容性、时代性是创新文化的特点,不同思想观点的相互融合、不同区域文化的交流碰撞,有利于创新文化体系的构建。大学要坚持开放办学,面向世界、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孔子学院、互派留学生、联合培养研究生、对外汉语教学、科研项目合作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三)引领社会文化建设,增强历史责任意识

  高度的文化自觉关系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大学应在复杂的世界文化环境中迎接挑战,自觉地立于文化的潮头,肩负起历史使命,做民族文化建设的承担者,做时代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引领文化是大学的重要功能。科学、民主、进步、创新的精神理念,开放、平等、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使大学能够不断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视野、新学术,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大学要引领一个社会的文化思想。文化思想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在文化建设和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大学是生产、发展和创造文化的主体,大学的师生是思想活跃、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群体。大学应该成为先进文化思想的发源地,通过对社会文化和自我意识的理性批判,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价值导向,坚决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侵袭。同时,要发挥引领社会文化选择的作用,不断升华大众文化、超越流行文化、彰显高雅文化、强化主流文化,引领社会文化向着先进、健康的方向迈进。因为,大学对文化引领的作用不是自动发挥的,而是一个理性批判的过程,是一个文化自觉的过程。

  大学要引领一个社会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要成为引领文化产业的先锋队,可以凭借其研发的先天优势领创文化创意产业、直接引领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大学要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和技术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兴办文化创意产业来引领整个社会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经济、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结果,它把知识的原创性和变化性嵌入文化之中,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从而发挥出产业的功能。大学里开设的广告、建筑、设计、表演、音乐、软件、电视广播等专业都与文化创意息息相关。

  (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新型高校智库

  文化自觉就是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地位越来越突出,自觉地认识到文化作为社会经济重要支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建设的特殊规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在相互理解和沟通增多的同时,彼此间的碰撞和冲突也愈演愈烈。文化传承与创新越来越需要智库的思想支撑,智库建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迫切需要。大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生力军,是建设新型高校智库的中坚力量。

  大学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大学在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过程中,要自觉地聚焦重大文化问题,服务文化强国战略,做文化改革方案的建言者、文化舆论的引导者。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密切相关。哲学社会科学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建设新型高校智库,能够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思想库”和“智囊团”。大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阵地,具有研究和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的独特优势。

  大学要把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摆在大学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积极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建立健全研究的激励机制;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大学要鼓励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国际交流,面向世界。“洋为中用、取长补短”是文化自觉的国际视野。在文化交往的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善于学习、借鉴他国优秀文化成果,尊重和包容异质文化。同时,也要使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为国际学术交流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须加强研究队伍建设,以一流的科研团队、一流的研究水平、一流的管理制度提供相应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等。

【浅谈文化自觉视域下的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相关文章:

浅谈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中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10-28

浅析以环境哲学为研究视域的文化自觉论文12-07

文化传承创新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0-11

文化与文化载体之浅谈11-02

探析世界多元文化影响下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培育的论文10-21

浅谈企业文化创新08-31

浅谈创新文化11-13

浅谈翻译理论视域中的文化研究论文08-28

浅谈窑洞文化与陕北文化的关系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