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创新型高校组织文化的对策分析论文

时间:2020-08-19 19:24:42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构建创新型高校组织文化的对策分析论文

  [摘 要]知识经济正成为21世纪的主导型经济,而创新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力所在。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以造就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创新型高级专业人才,无疑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为此,文章提出通过构建创新型组织文化,来提高高校管理和教学质量,解决当前高校文化中的一些弊端。进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构建创新型高校组织文化的对策分析论文

  [关键词]创新;组织文化;效应

  作为当代管理新潮,组织文化是美国的一些管理学家通过比较日、美两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来的。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同样作为一个组织,高校组织文化主要是指能够体现本校特色的指导思想、管理哲学和办学宗旨。它是为学校主体所接受和承认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生活信念和崇高理想等,主要反映了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系统,并渗透到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等各个环节。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更取决于人才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1]。从一定意义上讲,高校组织文化素质是保持组织良好运行秩序的决定性因素。在某种意义上,高水准的高校组织文化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相反,失败的高校组织文化将会对人才素质的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

  一、创新型高校组织文化的效应体现

  高校与社会环境历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循环系统。在这个循环系统中,文化交流是二者交换的媒介。经过比较、鉴别,保留下与社会文化同构成分,内化为其自身信念、价值观、态度行为取向的一部分;通过高校特有的高瞻远瞩的文化特质来引领社会新风尚,外化为社会文化。随着高校和其他组织交往细化,传统意义上象牙塔式的组织文化范式终会解体。创新型高校组织文化在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性。在互动关系中表现为旧的文化范式的解体,新的文化范式的重建。从中可以看出,创新型组织文化是一种吐故纳新的动力运行机制,具有较强的组织文化场效应[2]。具体表现为精神层面的导向效应、凝聚效应、约束效应和激励效应。

  (一)导向效应。

  导向效应是指通过强组织文化场对组织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以及对组织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的引导,使组织全体成员的思想行为统一到组织发展的目标上来。高校的主要目的是育人,育人应建立明确的目标。传统的教育观念是把学生当作一个被动的教育客体,而当前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首先是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性的主体。可见传统的教育观念跟当前社会需求是相违背的。社会的需求是高校培养人才努力的方向。增进每一个接受教育主体自由选择的机会是创新型组织文化努力的方向。

  (二)凝聚效应。

  创新型的学校组织文化培养受教育主体把学校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以他们特定的学习小群体作为整体,鼓励他们团体协调一致的工作。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科学的发展呈相互交叉渗透的趋势,个人想掌握全部先进的科学技术显然是不可能的。一个群体目标的实现,必须在共同的价值目标和行为目的约束下通过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建立各种联系,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同样一个人在为某一事业奋斗过程中,也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离不开他人的合作和支持。在学校组织内部,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支持,有助于形成一个智能互补的成才环境,既可以发挥整体的优势和功能,也能促进个人的提高和成才。可见,创新型的组织文化所体现的凝聚效应是营造一种团队精神。

  (三)约束效应。

  约束效应可理解为对受教育主体控制程度、规章制度的多少,或用于监督和控制受教育主体的行为的指导原则的多少。奖惩受教育主体是基于其在校表现,还是凭个人的感觉的好恶,显然创新型组织文化是提倡前者而非后者。奖惩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它起到促进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要做到客观、公平、公正,受教育主体对这一奖惩的满意程度,不完全取决于奖惩的程度,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受到了公平的待遇。所以教育和管理者在作出奖惩决定时要综合分析、公平对待,一旦出现较大偏差,其负面效果将会呈辐射状延伸3。

  (四)激励效应。

  激励效应是指通过强组织文化场对组织成员的情感的激发和精神的鼓励,使组织成员自觉自主地为组织事业发扬拼搏和奉献的精神。

  创新型高校组织文化应该鼓励受教育主体开拓、创新、敢于承担责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生们面对的社会远比以往更为复杂、多变、困难,这就需要人们不断改变以往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一些思想、行为和要求来适应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受教育主体要敢于冲破传统束缚、敢于向权威挑战;要培养受教育主体热爱真理的精神,善于开拓新的领域。激励功能的另一个表现是容忍纷争,创新型高校组织文化应允许受教育主体充分发表不同意见和公开批评,从而激发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将师生员工的被动学习和工作转化为自觉行为。

  二、构建创新型高校组织文化的价值体现

  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相互区别的重要特征。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在不断选择、过滤、凝炼、积淀的过程中,发展形成了大学独特的组织文化。一个组织的价值实现必须包括教育价值、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环境价值四个方面,而高校组织文化,则以上述四种价值的实现为基础,由浅入深,由表象到实质,由基本行为到共同理想。一个优秀高校的组织文化,能把其价值观及时灌输给学校成员,让全校师生员工对其充分认同,使其内化为全校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从而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调。然而,当前许多高校存在着对组织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组织文化建设处于失衡、随意、松散、无序的状态,高校文化缺乏应有的凝聚力,出现了组织文化庸俗化、片面化、政治化、保守化、表面化、理想化、人文关怀过少等弊端[4]。因此,科学、有效地推进高校组织文化建设,解决高校组织文化现有弊端,已成为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构建创新型高校组织文化有利于提升高校的形象。高校的组织形象,是该所学校的全体成员在长期工作中形成和创造出来的富有特色的组织文化的体现。它一经形成,就会在社会公众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起作用。高校组织文化是高校自身实力、整体水平、办学质量的外部表现和社会评价。它一旦形成,就具有强组织文化场,就会对全体师生员工就会形成一种导向效应,使师生员工充分了解学校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自身的社会责任,从而发挥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把个人目标尽可能地统一到学校的目标上来。它是一个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循的独特的价值标准、社会心理、基本信念、审美情趣、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及其与此相关的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高校组织文化对内能创设一种弥漫、浸染在整个校园并影响学校师生员工的教育环境和组织氛围。这种环境和氛围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和规定着学校成员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如清华大学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重要表征,也集中地体现了该校的组织文化,它使得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自强不息,朝着品学兼优的方向发展。

  (二)构建创新型高校组织文化有利于增强高校内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凝聚效应是指通过强组织文化场对组织成员信念和价值观凝聚,使组织成员对组织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自觉地接受组织的共同信念和价值观,以及使组织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整体。高校组织文化建设实质上是人的`精神和形象的塑造过程。一种好的高校组织文化氛围,能够培育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高校一旦形成了强组织文化场,就会对全体师生员工形成一种无形的凝聚效应,使师生员工的思想情感和前途命运与学校事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他们感到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一切都离不开学校这个集体,将学校视为自身最崇高和神圣的东西去关心她、爱护她。

  (三)构建创新型高校组织文化有利于塑造校园和谐文化。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性突破,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挑战。相比于其他硬性约束规定,组织文化的约束效应反而更好。所谓约束效应是指通过强组织文化场对组织中的个体和群体的不良思想与行为的无形约束,弥补规章制度强行实施而使一些成员产生逆反心理的不足,使组织成员理解、认同和自觉遵守规章制度。高校一旦形成了强组织文化场,对全体师生员工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效应。这种约束是一种有效的“软约束”,使各种硬约束对师生员工的冲撞得到减弱,自治心理与被治现实形成的冲突得到缓解,心中引起的那种心理抵抗力得到削弱,从而在校园内达成统一、和谐和默契。

  三、构建创新型高校组织文化的途径

  (一)选择学校价值观。确立行为标准。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基石,它能使教职工获得共同的方向意识、日常行为准则。价值观是高校组织文化的最高体现、概括和建设的终极目标。因此,在高校组织文化建设中,组织价值标准的选择和确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由于受扩招政策的影响,大多高校人员激增,学校发展也呈现多元趋势,学校价值观具有多元性。在这种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下,高校内部组织成员各行其是、内聚力差。再加上近些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文化也出现多元性,精神上出现了“信仰危机”,作为处于社会大环境中的高校教职员工也难免不受其影响。在这种条件下,高校领导必须在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中,帮助该校教职员工作出选择,选择一种全校教职员工共同接受的、适合当前学校发展的统一的学校价值观。这是高校组织文化重建与提升的关键,也是一桩值得高校领导认真关心和操作的最重要的工作。当然选择高校价值标准应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要立足于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二是确保组织价值观与高校组织文化中其他各要素相互协调。

  这首先要考虑学校自身的特点,要根据学科的性质,同时也要联系学校过去的学术传统;其次要考虑学校的外部环境,通过对学校外部环境状况等的分析来认识学校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以便在价值选择中从优而立;最后,要善于透过教职工个人价值观的分析去把握群体价值观的主流。学校价值观的选择一方面要靠领导者的提炼,另一方面,要靠学校教职工的认同。这就要求,高校领导必须开放、民主、公正、有魄力,不能囿于固有的观念、利益和传统。

  (二)培育质量文化,树立品牌优势。质量文化是高校组织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高校成员对质量的看法,决定高校隐含的质量评价标准和质量提升方式。质量是立校之本,在整合高校各种文化的过程中,必须让质量意识深入人心。当然质量的形成有赖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组织文化建设并不是一种随意性的文化活动,组织文化也绝对不是片面的发掘师生员工体力,同样要制定科学规划,把师生员工生涯规划与高校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师生员工的智力资源,更加注重于人的因素。人的素质不断开发是高校组织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尤以教职工的教育培训、师生员工积极性的激发为重点。因为,高校组织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反对“见物不见人”的理性管理思想,主张将培育进步的组织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作为高校各项管理的主导环节。以此树立起高校品牌。因此,高校品牌的创立只有一手抓教育教学质量,一手抓高校组织文化的培育与积淀,才能快速实现高校由信誉度—知名度—美誉度的提升与跨越5。高校的品牌一经形成,就会在社会公众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起作用。譬如,蔡元培先生为北京大学树立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就成为该校组织文化的重要内容。

  (三)抓好基础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高校组织文化建设实质上是人的精神和形象的塑造过程。一种好的高校组织文化氛围,能够培育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有着塑造思想、陶冶情操、培养能力、培养集体主义观念等重要作用。首先,要搞好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因为高校物质环境是高校组织文化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物质环境的建设对于高校组织文化建设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高校物质环境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还影响学生的态度和观念。其次,开发和利用学校的文化资源。在开发和利用学校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要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及公平公正和宽松宽容的制度环境,放手发动群众,积极地寻找文化资源,刻意地去创造学校自身的独特的组织文化和组织形象;同时要防止对已有资源的忽视、闲置、流失和破坏。

  [参考文献]

  [1]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3]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张晓青,夏学胜.略论合并升格高校组织文化场的构建[J].江西社会科学,2005,(7).

  [5]郭祖仪.试论高校组织文化的提升与组织文化的塑造[J].高等教育研究,2001,(9).

【构建创新型高校组织文化的对策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1.新型组织文化及和谐组织的构建论文

2.浅谈组织文化培训体系的构建

3.加强网络德育建设构建和谐高校文化的论文

4.高校舞蹈教育现状及其对策分析的论文

5.高校应用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

6.试论新型会计教育模式构建论文

7.关于新型工业经济体系的构建的分析论文

8.新时期广东高校体育文化构建的表征与路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