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论文

时间:2022-05-24 10:33:32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论文(通用12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论文(通用12篇)

  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论文 篇1

  摘要: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如今文化产业多元化格局下,既发挥了强大的文化、艺术价值,又使得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链更加完善。现阶段,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它毕竟属于一个新兴事物,在国内发展时间有限,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多元格局下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主要问题,探讨了多元格局下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多元格局;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应对策略

  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满足,越来越追求较高的精神生活。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这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并且,还指明了民族音乐是国家未来重点的发展项目,为其发展带来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因此,相关工作者竭力推进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一、多元格局下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及主要问题

  1、分散化发展模式

  我国历史悠久,音乐文化资源极其丰富。56个民族皆发展了自身丰富多样、独特的音乐文化,为我国文化产业的有效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文化事业的繁盛打下坚实基础。然而,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民族音乐发展较为分散。尽管也存在“梁祝”类的民族音乐获得了人们广泛地肯定与认可,且占领大半个音乐市场,发展成为社会的热点音乐,然而,从整体音乐的发展情况分析,并未切实发挥出集约化的效应,因而无法带动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实现规模化发展。此外,分析民族音乐的市场运作模式,大部分依然沿用单线式的方式,未形成点线面的运作方式,因此,难以发挥规模化发展的巨大效应。例如:尽管有很多类似于纳西古乐的杰出音乐艺术作品,从整体市场视角分析,大多数人没有对民族音乐产生充分的认识,很多作品未构建专业团队,打造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产业,严重制约了当地民族音乐的发展步伐。

  2、政策与策略的可行性偏低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产业不但缺乏集约化发展,同时,政府制定的发展政策与策略大多较为抽象,可行性较差。尽管出台了很多的政策,然而,一般不适应地方民族音乐发展的特点,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有效推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向前发展,必须加强相关法律与政策的支持。这是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可是,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力量不足,从地区经济发展层次出发,民族音乐严重缺乏足够的支持,甚至有的政策根本没有落到实处,部分规范文件已超出了时间限制。给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3、缺乏自主经营的发展理念

  从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实际出发,当前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主流的经营思想还有很多问题。大部分经营业主各自为政,产业发展规模小,分别经营自身特色产业,未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从市场发展趋势分析,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占据的市场份额目前还很小,因此,持续发展的资金极为有限,难以支持民族音乐文化不断地发展,同时,产业的综合发展实力偏低,严重影响了民族音乐与地方文化产业的整合效果。并且,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缺乏创新发展的思路,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依然处于原始的发展状态,未与商业、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大部分业主缺乏主动经营的理念与科学的规划,若不积极改进,难以促进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产业良性地发展。

  4、民族音乐产业人才匮乏

  民族音乐文化产业是一种知识型产业,因此,对音乐文化专业人才一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不但需要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内涵与规律产生深刻的认识,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营销策划与综合的素质,尤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多元格局下,民族音乐文化从业者还需要了解世界市场的经营原则,精通现代化的音乐文化产业的谈判与管理技能。然而,现阶段,我国很多民族区域严重缺少音乐文化人才。而且,音乐资源的调配也比较初级,使得民族音乐产业人才的重要作用没有真实得到发挥,难以将音乐市场中开拓新的生产要素。此外,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率不足,尚未形成多次开发。文化产业发展中也缺少优秀的衍生产业。总体而言,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主要缺乏产品开发、产业国际化经营策略、丰富管理经验的人才。这也是影响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多元格局下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1、开发带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资源

  民族特色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素。因此,为了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紧密围绕地方民族音乐的特色,着力开发带有民族特征的音乐文化资源,同时,加强民族文化的宣传与创新力度,从而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地发展。现阶段,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为了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先要发展部分专业人员,在民族区域创作与整合一批杰出的音乐作品,对当地的民族音乐与文化展开广泛地传播。并且,将现有音乐资源充分地利用,与优秀的音乐作品有机整合在一起,进而加强创新力度,制作一批不但可以深刻反映当前人们对音乐文化的需求,而且还与时代发展特征相符的民族音乐作品。为了有效开发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促进过去与当前音乐有效地衔接,制作富有民族感、现代感,特别受到广大青年接受与喜爱的优秀作品,使得这些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勇敢地走出少数民族区域、走出国门,更要走入国际市场,让我国的民族文化切实地发扬光大。可以从中任取一个文化点,并有效地把相关的文化点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2、创造民族音乐文化的品牌

  所有产业的形成与良好发展皆需要前期漫长的发展历程。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也是如此。第一,着力打造品牌精品。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发展历史悠久,音乐文化资源丰厚,这为民族音乐文化品牌的创造提供了重要基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优势。所以,为了有效地推动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资源,充分发挥独物的优越性,同时,坚持创新的发展理念,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可以有效地融入当前时代的发展特征,竭力打造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品牌,不断推出不可复制与超越性的音乐文化栏目,形成巨大的差异。所以,相关工作者在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期间,需要在严格遵守相关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加强与当地政府、文化部门、主流媒体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巨大的全力,从而有计划地开发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的资源,秉承精品文化的发展原则,制作不但带有民族特色,而且密切贴近人们生活、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民族音乐文化栏目,通过打造与传播精品栏与作品的方式,不断增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吸引力,循序渐进地将产业做大做强。

  3、加大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资本投入

  当前,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在我国处于初步发展时期,正在进一步向开放市场,因此,面临良好的发展时机。而且,现阶段国内的资本市场日趋完善,各种融资部门也为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资金保障,为我国的民族音乐的发展创造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所以,相关工作者应当有效利用国家的资本市场资源,着力吸引众多民间的资本,加入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中。同时,当地的政府部门也需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给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创造条件。制定年度预算时,将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列为重要项目,并对其发展带来充足的资金。或者建立相应的产业基金会,为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有关项目与产业提供专业项资金。从而增强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政府部门可以适当放宽对文化产业机构的控制政策,赋予其相应的经营权与自由空间,允许文化机构自主经营相应的文化资产,有效发挥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优越性。这样,经过自主经营的模式,不断加强资源的运作水平,提升民族音乐文化的生存实力,而且,充分利用创造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推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4、建立民族音乐文化人才的培训机制

  为了推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长期健康地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人才培训与吸引机制。借助专业的人才培训基地,有效地培养不但精通国际市场运作规律与原则,而且具有较高的民族音乐文化素养的人才。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人才激励、储备、管理机制,构建民族音乐文化的人才库。促进专业人才的优化配置,形成以创新、营销、业绩、成果为指标的人才评价体系,充分地激发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人才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逐步增强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推动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产业更加繁荣昌盛。

  三、结束语

  总之,民族音乐文化产业是我国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有效地推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不仅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可以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因此,在多元格局形势下,着力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意义深远。相关的政府、文化机构、事业部门等管理者需要充分抓住当前的政策与市场发展机会,开发带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产业资源,着力打造民族音乐文化品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相应的人才培训与吸引机制等,以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为社会大众创作更多优良的音乐精品,促进精神文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民族音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车万里.多元格局下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01):188-191.

  [2]李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初探[J].当代音乐,2017(16):49-50.

  [3]刘健婷.中国手风琴艺术社会功能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5.

  [4]王丛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浅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1):129-130.

  [5]周梦楠,周民.西南地区与内蒙古地区音乐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比较探究[J].艺术教育,2014(03):40-41.

  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论文 篇2

  摘要:当今社会,音乐文化已经在不断地发展与流行,高校音乐文化的发展对音乐文化市场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每年都有大批的音乐人才走向社会,音乐人才的水平越来越高,音乐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当然,我国高校音乐文化在发展的道路上也会遇到一些阻碍,例如师资队伍薄弱、学生基础不牢、缺乏实践经验等。通过了解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阻碍高校音乐文化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并且阐述高校的音乐文化建设对我国音乐文化产业发展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等院校;音乐文化;文化产业发展;积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人们更加追求精神生活质量,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欢快的音乐旋律可以使人们精神愉悦,缓解工作及生活中的疲劳。所以,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高等院校的音乐文化产业建设可以促进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高等院校开设音乐专业越来越多,高校的音乐文化促进音乐文化产业的繁荣,带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所在城市的整体社会竞争力。所以,社会及高校的相关管理部门要重视起高校的音乐文化建设,避免一切阻碍高校音乐文化建设的相关因素,为高校的音乐文化建设扫清障碍。高校的音乐文化建设对整个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不胜枚举的,在发展过程中,要克服各种困难,保证高校音乐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使社会文化产业可以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音乐产业是各个国家对音乐生产制作领域的常规叫法,由唱片公司、音乐制作公司以及销售发行公司组成,而音乐产品的发行量是衡量一个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音乐是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文化艺术形式,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给大众生活带来乐趣,同时可以带动国家的经济增长,音乐可以有效地影响人们的精神境界,陶冶情操,对人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下:首先,我国统一有序的音乐文化体系尚未建成,阻碍了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的正常发展。完善我国音乐文化市场体系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健全的音乐文化市场可以促进音乐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不断扩展音乐文化的发展空间,实现音乐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音乐文化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产品市场、销售市场不够发达,文化制作市场也比较滞后,这些现象都会严重阻碍音乐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流通,限制了文化市场的深入发展。其次,对于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我国音乐文化资源比较丰富,民族音乐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各个地区所流传的音乐作品非常珍贵,需要我们来传承与保护,现代音乐方面,思想流派异彩纷呈,但是这些有效的音乐文化资源很少得到开发与利用。所以,如何开发音乐文化产业,把音乐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是当前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最后,我国音乐文化产业法规比较滞后,在几年前,就有人大代表提出了议案,建议制定健全的音乐文化市场法规,解决文化管理跟不上的问题,由于各个部门利益的纷争,职能管理较差等因素,我国音乐文化管理法至今尚未完善。所以,根据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要尽快地提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使得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法可依,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集中力量推进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壮大。

  二、高校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阻碍因素

  1.师资力量薄弱。我国开设音乐相关专业的高校比较多,但是缺乏高水平的音乐师资队伍,与高校的思维认知以及经济实力都存在一定的关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高校在科技方面的相关专业比较重视。所以,文化类的学科发展不作为主要的发展投入对象,学校不会花费大量的资金来引进高水平的音乐师资力量。许多学校由于教育经费有限,所以无法给学生们配置该水平的音乐指导教师,严重影响学生们综合水平的提高,阻碍了我国高校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只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音乐人才。所以,音乐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是阻碍我国高校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资金供给不足。目前,教育界的教育经费比较缺乏,而高校音乐专业所需教育资金投入比较大,给高校的办学带来一定的压力。资金不足的问题严重阻碍我国高校音乐文化的发展,与音乐相关的设施不够健全,资源配置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们对音乐的热情。而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是未来音乐文化的建设者和主力军,所以激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尤为重要,只有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学生才能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高校要加大音乐专业教育资金的投入,通过各种渠道融资,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平台,达到高校办学的真正目的,实现高校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整体提升,为学生们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与实践经验。

  3.学生自身素质较差。伴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音乐人才质量整体有所下降,学生们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给日后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麻烦,基础差的学生不能够领略音乐的内涵,在日常学习中,跟不上教学进程,接受与理解能力差,渐渐地对自身失去了信心,对音乐失去了兴趣,严重影响高校音乐课堂效率,对高校的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产生阻碍。对于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要有天赋,要有基础,要有勤奋的精神,不断挖掘与探索音乐中的奥妙,积极地掌握音乐文化基础知识与传播技能,发扬我国高校音乐文化产业精神,带动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

  4.缺乏社会实践。对于高校音乐专业来讲,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专业,当前的音乐专业教育还是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个性化发展,由于网络的不断发展,学生们接触音乐文化的渠道非常便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音乐的欣赏与学习,大学生是推动音乐文化创新与发展的主要力量,一定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走进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提升所学知识的扎实程度,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发掘自身的不足,高校要加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提议,鼓励学生们走出去,提前地接触社会,为毕业后从事工作或音乐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高校音乐文化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1.促进音乐文化产业的繁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逐渐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所以开始逐渐地追求精神文化生活,使得我国文化产业市场呈现蓬勃发展的生机。在我国文化产业链中,音乐文化占据主要地位,音乐文化比较活跃轻松,可以使人们放松紧张的生活压力,缓解压抑的心情,是非常贴近人们生活的一项文化产业。当前,音乐已经成为了人们抒发情感的工具,高校音乐文化是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的重要传播环节,高等院校对音乐人才的培养以及发展音乐文化产业占据了支撑的地位,高校在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的同时,把音乐知识进行了有效的传授,同学们获取了专业的音乐传播技巧,掌握大量的音乐专业知识,可以进入相关的文化产业,参与音乐文化传播的相关事宜,对于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非常有利,把先进的音乐文化传播给人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音乐文化的需求,带动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音乐文化产业的繁荣。2.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目前来看,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可以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并且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高校音乐文化培养了专业的音乐人才,传播了音乐文化,带动着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高校的音乐文化直接影响着所在城市综合竞争力,积极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进步,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有效提升,实现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整体提升。3.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高校音乐文化是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有效地促进我国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已经越来越紧迫,音乐文化也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已经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音乐文化建设为社会培养了高水平的音乐人才,这些人才把自身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对音乐文化的需求做了完美结合,从而更加适应了人们的需求,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使音乐文化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形成了健康的艺术氛围。

  四、结语

  我国的音乐文化产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其发展潜力非常巨大。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门也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使学生真正地学以致用,解决就业问题,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下,解决了高校的实践机遇及就业率等问题。对于地方高校来讲,要正确认识到地方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对自身的影响,两者要相互融合,事项双方发展的互动,通过共同努力,高校会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而区域性的文化产业也会由于高校音乐文化建设而更加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浦彤伟.高校音乐文化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4,(1).

  [2]浦彤伟.在文化产业背景下高校音乐人才的培养研究[J].音乐时空,2014,(3).

  [3]王宇婧.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对高校音乐教育的积极影响分析[J].音乐时空,2014,(4).

  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论文 篇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已走上新的阶段,文化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历程中,文化相关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应用型音乐人才却较为紧缺。本文从高校入手,思考高校在音乐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社会现状提出可行的人才培养发展战略。

  关键词:音乐;高等教育;文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文化市场需要与之协同发展的相关人员。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处于初始阶段,存在专业安排不合理、学科认知不明确、理论与实践关系不合理等问题。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社会发展新形式下,在高校推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等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培养怎样的人才”是高等教育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决定性因素。回答好这一问题,需要兼顾内外。从外看,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内看,直接与高校的办学定位休戚相关。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较从前而言有了巨大的进步,高等教育也为我国创造了一批又一批投身于祖国建设的人才,但是,在看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它发展过程中的不足。第一,高校人才培养中在理论与实践关系不合理理念指导之下导致高校的人才培养主要为学术型,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视程度较低,应用型人才缺乏的现象较为显著。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方案之下,学生获得了充足的理论经验,文化产业所急需的应用型音乐人才便无法产生,即使有一大批音乐专业的学生毕业也无法满足这一行业的需求。究其根本,是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合理,以及教学力量等条件的制约,各个学校的的课程安排也缺乏科学的论证。以某一学校的文化课程设置为例,除了公共课和选修课之外,基本的课程有二十多门,根据调查我们可以得知,大部分高校的文化产业专业课程设置过多,与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相矛盾,几乎包含了与文化相关的所有课程,课程的设置与相关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有所矛盾。在学科安排上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一直是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不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未来发展存在疑惑,学校也在不断的思考如何更好地培养更优秀的学生,为学生负责的同时也为学校的长久发展负责。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久而又十分重要的课题,任何时候都需要认真思考,课程的设置要与学生就业、学生的长远发展相关。第二,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需求不匹配。产业结构的类型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人才结构所决定的。同时,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相互关联,产业结构的变动也带动人才结构的变化,也将决定人才需求的数量、方向等。文化产业需要大批量专业人才,而教育在人才成长和掌握技能过程中尤为重要,高校的人才培养绝不能固步自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任何专业、任何行业都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方向,及时的调整教育方案,使人才的培养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需求相匹配。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培养更是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审美也在不断地变化,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较之以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培养人才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当代文化的发展方向,但重视新文化的熏陶与培养并非是对以前文化的否定,任何时代的文化都是有其传承性,只有紧跟时代发展并传承我们的优秀文化,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步步稳固,在深厚文化背景之下的每一个专业的从业人员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时代共同发展,努力推动时代文化的更好发展是每一个文化从业者应当做的。高校的培养目标应适应社会需求,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机制。第三,生源的质量把控存在问题。在我国文化产业逐渐发展,文化日益繁荣的背景之下,许多高校也随之增加许多相关的专业,在高校增加相关专业的背景下,我们不应该仅看到表面的东西,我们应该去思考高校增加专业的背后向我们所传达的讯息,高校开设相关专业盲目扩招,表面上一片繁荣和谐之景,可仅开设专业是不够的,尤其是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培养更应当把控生源的质量,若随便就可以学习音乐专业,那么即使高校学生顺利毕业也无法寻找到对口的满意的工作,更无法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音乐人才的培养要有其专业性,而且从事这一行业也需要深厚的底蕴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仅靠短期培养是不可行的。只有从生源上根本把控,才能培养更多专业的人才,长此以往才会有良性的循环,文化产业在此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文化产业需求背景下高校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措施

  第一,重视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校内外实践。实际上,经过时间的检验,各高校都开始自我反思与思考,任何行业,全能型人才是不可能存在的,只有认清自己的特长与专业,向某一方向进行专业培养才是可行的,而且要注重人员的多方面培养,既要有高等人才又要有与文化产业相关的维修等技术人员。大学在文化产业课程安排上要注重理论与实践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合理的培养模式,如学校与市场良好进行衔接。提高实践这一部分的学分比例,让学生重视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学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创新能力的转变;使教学方案的建设从传统的重视理论基础、轻视实践向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转变,只有这样才真正培养出文化产业所需要的应用型音乐人才。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学生占主导,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学生兴趣,在日常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班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我寻找答案,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比较枯燥的理论课的教学也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努力使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实践要兼顾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校内实践是指社团等活动,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应用型音乐人更应该重视实践,将实践纳入考核,增强实践内容的实用性。音乐表演专业基于自身的特点,教学更注重于实践,互动式的学习,使学生从实践中真正有所得、有所悟。第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运用各种方式增强我国相关人才竞争优势。在我国,文化产业从认识到重视只有十几年的时间,这十几年的时间相对于其他国家是时间较短的,因此,还缺少相关的岗位设置以及相关的一系列内容,文化的发展不能仅靠自己埋头苦干,还要借鉴他国的发展经验,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借以发展自己本国文化产业。除了借鉴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还要加强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增加学生对外的沟通与交流的机会。高等教育培养的不仅仅是音乐专业的人员,各高校音乐专业应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应用型音乐人才,使其接受各国文化的熏陶,从而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为大家所欣赏。第三,鼓励教师改革创新,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我国基础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有多年,虽然很多高校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但总体上我国的教育改革仍然有较大的改革空间。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高校中重视科研而对教学积极性较低,大学通过各种方法使自己的排名得到提升,大学老师在很多时候也无心教育只专注于自己的职称评选,在这种情况之下,教书只是作为高校和教师的最基本的任务,老师不再是以前的教书匠,而掺杂了其他的功利性的东西。激励老师创新教学方法,这一方面促使老师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更好的研究,老师更加了解书本内容获得新思路,同学也随之受益。除此之外,也要求老师教育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重新安排,如教授职称的评审也要进行创新,而不是固守以前的老一套。鼓励教师改革创新于老师而言,能使更多新鲜血液涌入教育系统,推动教师队伍的改革,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注入强劲活力;于学生而言,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也将推动学生思维的创新,从而为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第四,加大内涵建设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经费支持和政策支持,将经费落实到实处,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保障教学开销。要加强对内涵建设的投入,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内涵建设开销比例分别不低于25%、20%。完善捐赠教育激励的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学生成才,改善学校基本条件,设立奖教基金。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学习提高知识技能与水平,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基本学习,让其学有所得,使其掌握扎实而又丰富的技能。

  参考文献:

  [1]张昱婷.应对文化产业需求的高校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3).

  [2]张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下的音乐教育分析[J].戏剧之家,2016,(1).

  [3]张媛.关于高校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J].艺术评鉴,2017,(22).

  [4]张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下的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建构探讨[J].青春岁月,2017,(3).

  [5]田甜.文化产业社会需求及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17,(36).

  [6]李拓夫.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J].当代音乐,2016,(12).

  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论文 篇4

  摘要: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形态来表达情意,欢快的音乐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缓解生活中的压力。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比较迅速,音乐美学对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美学的加入可以更好地诠释音乐的内涵。通过了解我国音乐美学的兴起与发展,阐述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的内涵,分析音乐美学在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具体作用,并且针对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如何培养美学内涵给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音乐文化产业;音乐美;相互联系

  引言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形式,需要完美的表演技术与美学思想作为指导,人们对音乐的接受与满意程度取决于音乐本身所表达的意境,音乐的流传要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体现音乐的自身价值,需要在音乐作品中融入美学元素,人们在创作音乐的同时就会对美学的问题进行思考,音乐的美学是研究音乐与人们感官理智的学科,通过美学促使音乐产业的发展更加完美,人们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可以丰富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

  一、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的内涵

  音乐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中,艺术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音乐产业包含的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核心音乐产业、数字音乐也以及唱片业,同时也包含了一些与音乐产业有关的外延性产业,例如音乐设备的制造、音乐软件的开发等,音乐文化产业还包括与媒体相融合的相关产业,例如音乐广播、音乐电视、网页制作等。我国的音乐文化产业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所有的音乐文化活动都是在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创新活动,依靠人们的想象力与创作灵感,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对音乐文化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对于音乐文化产业,其核心要素是信息、文化、技术等无形资产,在音乐产品的价值中,无形资产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产品。

  二、我国音乐美学的兴起与发展

  音乐美学近几年得到广泛的发展,是一门对音乐进行哲学式的思考学问学科,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思想家结合当时的音乐实践,从不同的角度对音乐进行论述与思考,从音乐的本源方面及音乐的美感方面,甚至从音乐的内容及形式方面对音乐进行阐述,这些阐述都以音乐思想的形式存在,当时还没有形成专门意义的学科。美学是一门学科的特指概念,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提出,他认为,人的精神生活大致可以分为情、意、知三个方面,理性可以通过逻辑学来研究,意志可以通过伦理学来研究,只有情感,一直没有相应的学科来进行研究,所以建立以一个全新的学科专门来研究人们的情感,从而产生了美学这一学科。音乐美学在我国出现是在20世纪20年代,距今只有几十年的时间,由中央音乐学院美学教学起到了带头与骨干的作用,音乐美学是音乐与美学有机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具有哲学性质的音乐基础理论学科,音乐美学是通过美学的方法与观点来研究审美与音乐美的美学,同时也是音乐学中比较侧重于研究音乐艺术规律与特征的一门基础性理论学科,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通过美学的原理来研究艺术中的美学问题,音乐美学的建设与发展会使美学研究的内涵更加完善,更加具有说服性。音乐美学同时又是一门具有哲学性质的基础理论学科,音乐美学作为基础理论,其作用在于对音乐的评论提供强有力的原理。作为音乐评论者自身也要有较高的美学修养,能够自觉地把美学作为音乐品论的理论基础。音乐美学主要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把音乐美学的发展历史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人与音乐的审美关系问题,分析人与音乐的本质关系,揭示音乐艺术的美学本质相关问题。

  三、音乐文化产业中的美学规律

  我国音乐文化产业中,音乐曲式的结构是对客观事物运动过程以及人的情感运动过程的逻辑概括,音乐在时间发展过程中会呈现不同的形态特征,在不同的音乐文化中,人们的审美追求是大有不同的,不同的曲式结构体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在追求音乐结构美的同时,不但有人们文化心理的原因,而且还有人们普遍存在的审美心理需求,是音乐文化产业从生活事件到艺术事件的有效转变,艺术性质强的音乐是存在一定结构的,作曲家们通常把音乐创作分为三个层面:感官层面、音乐层面和表达层面,感官层面是通过音乐来刺激自身的内在感觉,音乐层面是在感受音乐的同时,进一步关注音符组合的方式,表达层面是要研究乐曲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如果不去认真分析乐曲的音乐结构,优美的音乐就会变成一团乱麻。

  四、美学在音乐文化产业中的意义与功能

  音乐文化产业在我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受到人们的一致认同,我国独特的美学特色理论推动着音乐文化的发展,无论是社会心理、大众文化的载体,还是娱乐媒介与音乐艺术,都需要独特合理的美学特点,美学观点建立的重要指导思想就是传统的美学思想,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建立起中国流行音乐的美学意蕴,用流行音乐来表现传统文化,传统美学的思想要渗透到音乐当中,使音乐更加具有开拓性,相互依存,开创出流行音乐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之路。美学在音乐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如下:

  对音乐的传播与发展。美学在音乐文化产业中起到传播与发展的作用,很多音乐作品都是通过表演者的二度创造之后才被听众们所接受的,对社会产生广泛与深刻的影响,在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作品要通过作曲家反复的磨合,才能成为经久不衰的巨作,只有艺术中含有美的元素,才能被人们广泛地流传。

  2.教育功能。音乐的教育功能要通过人们感情思维的训练,情感的熏陶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来实现,优美的音乐旋律可以陶冶情操,使人们身心愉悦,对聆听者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美的音乐可以培养人们的感知、想象力,促进人们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开发智力,增强人们对情感的体验,人们生活的环境属于群居性,音乐可以成为人们沟通与交流的有效方式,起到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通过音乐之间的传递,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对人们的生活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3.信息传递功能。完整的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作者的内心情感,其中包含着完美的画面与意境。人们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观。音乐是文化传承的载体,烙印着过去,记载着现在,憧憬着未来。通过音乐的传输,流传着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通过音乐中信息的传递,使人们更加了解我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从而更加促进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音乐发展中美学内涵的培养策略

  丰富的精神内涵可以通过音乐的方式来更好地体现,在体验音乐内涵的过程其实就是对音乐本身进行分析的过程,音乐中的美学可以更进一步地揭示音乐中的内涵,在音乐产业发展中,蕴含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场景,通过美学的转变,被人们所接受与喜爱。

  技术与表演相统一。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舞台,在舞台表演中,技术与表演是分不开的,缺乏表演技巧,就会使音乐的呈现缺乏感染力,表演也就丧失了自身的价值,舞台表演技术是突出艺术表现的一种手段,音乐表演与艺术表现力相结合是实现表演价值的重要途径。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首先要理解音乐作品的真正含义,体验到其中的美,把高超的技术与深刻的艺术表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达到启人心智的最终目的。

  2.时代与历史相统一。音乐作品的历史性是指作品所具有的独特历史风格,时代性是指作品要有新时代的精神,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历史时代下的产物,表演者要结合时代的特征来演绎作品,要求音乐作品的表演者要从历史的角度去发现全新的因素,注重音乐艺术的个性化发展,把时代精神与当代人的审美观点结合在一起,实现历史与现实的融合,从而达到震撼人心的表演效果,使人们拥有深刻的记忆,真正地发掘音乐中的美,感染到人们的内心深处,激发对音乐文化发展的正确认识,从美学的角度接受音乐的广泛流传。

  3.真实性与创造性并存。在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秉承真实性与创造性并存的原则,符合音乐发展的规律,真实性是指音乐表演者要热衷于原创音乐作品,把握住音乐时代的风格,认真分析与研究音乐作品的载体形式,体会到音乐地真正内涵,用审美的心态来欣赏与演绎音乐作品,认真地对待乐谱,通过二度创作把作品升华,从而使人们更好地接受,传承音乐文化精神。结语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达意志的一种艺术形式,是音乐实践主体的意向性活动,通过表演的形式来被人们所接受。通过美学的介入,可以使音乐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体验出音乐中的内涵,音乐原作不能称为完整意义上的音乐作品,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要通过音乐表演的手段把符号体系变成实际的音响效果。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比较迅速,人们对音乐也比较喜爱,美学对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音乐美学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关于音乐美学对音乐文化产业的影响还有待于更深一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音含美乐孕哲——根植于音乐“本体”的“音乐”美学与“音乐”哲学[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1).

  [2]薛瑞芝.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研究[J].音乐时空,2016,(1).

  [3]陈骥.谈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建设的相关问题[J].当代音乐,2016,(5).

  [4]白佳蕙.试析现代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艺术的作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8).

  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论文 篇5

  【摘要】21世纪的我国,正面临着经济增加办法的转型,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开展支柱,已日益变成我国经济新的增加点。文化产业浪潮推进了广告业的转型和开展,也对广告专业人才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请求。这篇文章以此为布景,论说了广告人才所应具有的本质,并从培育构造的完善、教育理念改造和实习教育改造三方面提出了主张。

  【关键字】文化产业;广告业;立异才能;新媒体;实习教育

  一、文化产业的勃兴

  所谓文化产业,世界各国并没有一个一致的说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认定为依照工业规范,出产、再出产、贮存以及分配文明商品和效劳的一系列活动。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明及有关工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供给文明娱乐商品和效劳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相关的活动的调集。

  在全球经济进入以常识为中心竞争力的年代布景下,经过开展文化产业,构思工业正变成我国改变经济增加办法和构建新式国家的主要战略选择。2009年7月22日,我国榜首部文化产业专项计划——《文化产业复兴计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经过。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大纲》清晰提出了“推进文化产业变成国民经济支柱性工业”,同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工业构造调整辅导目录》,初次把“广告构思、广告策划、广告规划、广告制造”列为鼓励类。一系列文化产业方针及广告方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正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工业,更为广告工业的勃兴开辟了路途。

  二、文化产业开展下的广告业

  1.广告业向构思化、工业化开展

  依据传统的工业分类办法,广告业开始被归入第三工业中效劳性工业的范畴。广告公司经过广告代理、商场调研、策划、构思、制造、媒体发布等一系列专业化的广告效劳,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其后,广告业因其信息效劳的特点,又被归入到信息工业的构造内。文化产业、构思工业的敏捷鼓起,打破了原有的第二工业和第三工业的边界,其自己、特性、智能、割裂、跨界、集结的构思工业经济形式更是颠覆了传统的经济理念。好像北京大学陈刚教授看到的那样:“构思真实变成了我国广告的中心价值。构思的年代现已到来。操纵将来广告业的也将除了构思仍是构思!”

  2.愈加丰厚的广告业态

  文化产业的敏捷开展,推进了广告业态的极大丰厚,无论是构思的深度开掘仍是工业的横向拓宽,都可以在文化产业的渠道上得到开释和助推。曩昔的传统广告业,广告主只限于传统作业,广告也只为普通商品供给效劳。而当文化产业作为商品面向商场时,从横向广度的拓宽来看,广告业与文化产业亲近联络,旅行、演艺、动漫、影视等等无一不为广告业带来更多的广告资本和广告时机,并极大的拓宽了工业链;从纵向深度而言,文化产业“越界”特性不断促进广告业以构思为中心,参加到文化产业的每一个环节中。文明商品定位、推行、品牌宣扬,都需求以具有构思的效劳提高竞争力。有专家指出:文化产业项目可以变成广告事情,变成广告的战略和内容,也可以变成品牌和商品推行的渠道。在传统媒体局限性日益凸显的传播环境下,文明商品或文明的物化形状可以变成前言,发生杰出的传播效应。

  一起,伴随着文化产业大潮,数字内容工业开展势头微弱,传统的播送、电视、影片敏捷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影片方向开展,新媒体层出不穷。从开始单一的互联网广告、手机短信广告,开展到数字电视广告、移动电视广告、楼宇电视广告等等。以往单纯的视觉媒体、听觉媒体扩大到今天的全感官延伸、多媒体无缝联接,许多广告传播办法的改造已悄然打开。

  三、文化产业环境下的广告人才本质

  关于文化产业环境下的广告人才应具有的本质,业界尚无清晰认定。由于广告人才是文明构思人才的中心,因此这篇文章试以文明构思工业人才的中心特征:较高文明本质、复合型常识构造、立异才能对广告人才本质做出以下证明。

  1.常识储藏多元化

  文化产业是商品出产与认识范畴相联络的产物。这一特点决议了这是一个多范畴、多学科、多特征交错的范畴,需求跨学科、跨传统常识界限的复合型人才。而广告以构思相关“文明”、“工业”,请求广告人才除了把握广告专业常识外,还要熟识传统文明,能在了解的现代和生疏的传统间找到平衡点。广告人了解传统文明,有利于非常好的把握文化产业所面临的花费者的文明心理,构成具有共识的文明构思。更为主要的是,任何一种文明商品概念的开掘或推行,都必须树立在对文明商品内在自身高度领悟的根底上,传统文明是文明构思具有生命力,具有特征,乃至唯一性的主要来历。

  其次,广告人应加强商场、文化产业方面的常识储藏。我国大学教育实施分科教育,内容归内容,推行归推行,致使现在文化产业一是短少把内容立异有用转化为工业化和商场化的人才,二是短少专业化程度很高的策划人才和运营人才。广告人才涉猎广泛,才能将文明构思工业链贯穿起来,以工业化的思维对文明商品进行包装、策划。

  2.立异才能

  立异才能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含已有的常识和经历等,发生某种共同、新颖、有社会或自己价值的商品的才能。文化产业是内容工业,无论是像电视印象这么的传统前言商品,仍是数码、动漫等新兴工业,立异力均是其胜败的要害。作为文化产业中心的广告作业一贯强调立异才能的培育。《立异型广告人才创造力构造培育的实证研讨》一文依据创造力三维模型提出了广告人才“创造力构造模型”:对花费生活办法的改变具有敏锐洞察力,把握时尚资讯,了解花费者观念的立异思维才能;对社会问题可以敏捷评估,提出共同构思,对事物的解决能拿出多种解决方案的立异认知个性和对社会各范畴有广泛兴趣,注重团队协作的立异品格特征。基于此,笔者认为,广告专业所需求的立异才能是丰厚多元的,其中心是构思的立异才能,但其外延可泛化延伸到解决问题的实习才能。

  3.信息本质

  信息本质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是作为信息年代人才的必备才能,也是评估文化产业人才归纳本质的一项主要的目标。信息本质最早的界说为解决问题时运用信息的技术和技术,但当计算机、网络飞速开展,计算机才能现已变成最基本请求的时分,信息本质更偏重信息获取、信息剖析、信息加工和信息运用有关的实习才能。广告作业所面临的信息爆炸年代,信息更新速度极快,广告理念的更新、事情推行的策划、前言投进、构思履行都需求对外界信息坚持敏捷的反应和运用才能。缺少信息本质,广告人将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作业与竞争的需求。

  四、广告人才培育改造

  1.完善培育构造

  文化产业内容、商场之间浸透强烈,具有较强复合性,为此,广告人才的培育要根底文明常识和作业常识技术并重。

  榜首,加强根底文明常识的培育。此类课程均为理论课,又与专业相关度较弱,通常会被学生忽略。可是,大学广告教育绝不是工坊式的工匠教育,高校广告教育有必要开设我国文明概论课程、古代文学史等课程作为根底必修课,增强学生的文明底蕴,拓宽学生构思空间。以《我国文明概论》课程为例,该课程中的古代思维、古代艺术、古代法律制度、古代科技以及民俗文明等内容与文化产业相关度高,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可联络构思作品进行事例剖析,或从传统文明延伸到文化产业。在教育唐文明的时分与西安文化产业联络,解说民俗文明的时分举出民俗文化产业园中的详细比如,这么学生学习的不单纯是文明,而是将文明再构思后发生经济效益。

  第二,加大新媒体教育力度。现在数字传媒开展如火如荼,由此开展出三种簇新技术:平面规划类、视频类、页面制造类。这三种技术组合起来就是数字传媒艺术,也是直接与文化产业商场接轨的技术。一些校园由于师资或设备因素,对视频类、页面制造类课程注重不行,致使毕业生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操作运用才能较差,无法担任作业。这就意味着广告专业必须加强诸如多媒体制造、电子商务等数字传媒类课程的建造,在广告概论、广告调查、媒体战略等传统中心课程的授课方面也应向新媒体方面倾斜,有认识的推进新媒体的运用。需求留意的是,对新媒体的注重绝不意味着广告教育的唯新媒体技术论。新技术总是以超乎想象的办法爆炸式开展,要在广告教育课堂上跟上新技术的改变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媒体方面的广告教育不只要教育技术的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科学的考虑,使其把握新媒体的开展规律,变成一个战略性人才。

  2.教育理念改造

  传统的广告教育沿用“老师单方面教育”为主的教育办法,仅满足于理论的灌注,学生变成灌注常识的容器,这是对学生立异才能的极大摧残。广告专业老师应不断改进和优化教育办法,以构思为中心培育学生立异才能。这儿的构思不是指一个好点子,也不能局限于平面广告、影视作品的单一视觉表现,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刚指出,当代广告构思应该是广义的,从推行战略、管理到为公司供给效劳,都需求在构思辅导下进行。广告理论教育环节要切实有用地以“工业”的观念将构思概念灌注至文明商品的开发、规划、推行、推行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全工业链的层面结合考虑。详细而言,可应用事例评论式教育、情形模仿教育,如创设模仿公司,设置标题模仿比稿的环境,招引学生积极参加。

  3.实习教育改造

  要“立异人才培育形式,树立校园教育和实习锻炼相联络、国内培育和国际交流协作相联接的开放式培育系统”。在文化产业潮流之下,广告学的人才培育要安身实习,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精力、全体策划才能、项目履行才能。现在各高校普遍以“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我国广告学院奖”、“时报金犊奖”三大比赛构建实战型实习教育系统,但对这些比赛要合理运用,与课程相配套,防止呈现学生参赛过多,疲于应对,乃至影响其他课程教育的情况。有才能的校园可与广告公司或公司联合,引进实习项目,特别是与文化产业亲近有关的项目,使学生可以真实参加到文化产业实习中。

  参考文献:

  [1]舒咏平.新媒体广告趋势下的广告教育改造.广告大观(理论版),2008-04.

  [2]魏宝涛.广告教育与传媒构思工业相关探析[J].东南传播,2011(4).

  [3]胡振宇.构思工业布景下的广告教育.新闻爱好者,2008-05.

  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论文 篇6

  摘要: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不断壮大,基于中西方文化相结合的发展理念,我国开始不断引进国外的艺术文化。萨克斯,是一种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完美结合的西洋乐器,在流入到我国之后,经过艰难的发展历程,终于被我国音乐家及群众所接受,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萨克斯与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有效融合,对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萨克斯的简单介绍,了解萨克斯在我国发展所体现的艺术价值,分析萨克斯对我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并且针对萨克斯与我国文化产业的融合做出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萨克斯;民族文化产业;有效融合

  萨克斯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作为来自于国外的西洋乐器,其在我国的发展非常艰难,随着人们思想的转变,逐渐接受了这一西洋乐器,开启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之路,萨克斯开始渐渐在我国发展起来,从稚嫩的枝芽发展成结实的树干,开花结果到硕果累累,深受人们的喜爱。萨克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非常流行,对中国的民族文化产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萨克斯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充分地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是中国现代文化发展历史缩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对萨克斯的简单概述

  萨克斯由道夫萨克斯研制而成,始源于1840年的欧洲,在萨克斯发明之后,迅速地得到法国音乐界的喜爱。萨克斯所发出的音乐处于木管乐器和金属乐器之间,其声音同时具备金属乐器的明亮又具备木管乐器的轻柔唯美。萨克斯的外观漂亮,非常精致,音色迷人,其演奏声音使人回味无穷,荡气回肠,是一种既古典又时尚的经典乐器,可以适用于多种音乐类型。萨克斯的问世受到许多音乐家的认可,萨克斯是由单簧管逐渐演变而来,在使用萨克斯演奏时,低音浑厚深沉,中音高贵优雅,高音婉转嘹亮。通过萨克斯的演奏,可以使人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缓解人们生活及工作中的压力。自19世纪以来,法国政府正式把萨克斯列入到军乐队,促进了萨克斯在古典演奏中的发展与应用。音乐文化的发展主要要依托当时的经济环境,经济的发展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自从爵士乐的产生,以爵士乐为基础的萨克斯演奏,更加促进了萨克斯的发展逐渐多元化。我国许多演奏家在努力地研究萨克斯与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相融合,使得萨克斯在我国的发展稳定且完善。

  二、萨克斯所体现出的艺术价值

  自萨克斯流传到我国之后,其发展非常迅速,尤其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在我国的艺术发展历程中发挥着巨大的艺术价值。

  1.普遍受到人们认可。目前,萨克斯已经运用在军乐队中,艺术魅力彰显无遗,萨克斯音乐受到人们一致的爱好和好评,国内许多音乐家都比较支持萨克斯在国内的流传与发展,萨克斯在爵士乐中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世界上得到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学习萨克斯,被萨克斯完美的外观以及悠扬的旋律所吸引。当前国内许多高等院校以及艺术院校已经开展萨克斯专业,充分地体现了萨克斯在我国音乐文化产业中的价值所在。

  2.从作品方面体现艺术价值。《回家》这首世界萨克斯名曲,是萨克斯曲目中经典的代表,清亮优雅的旋律在国内迅速地流行起来。由于受到旋律的渲染,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萨克斯,《西班牙主题与变奏》《原创主题幻想曲》等曲目的流传,情感饱满,非常具有感染力,通过萨克斯作品的不断推广,充分体现了萨克斯的艺术价值。

  3.在娱乐性方面价值的体现。萨克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我国已经深受人们的喜爱,其社会影响力也比较强,萨克斯乐曲也在中国大地上广泛流行起来,尤其得到年轻人的喜爱,萨克斯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最热门的乐器之一。萨克斯的演奏在娱乐场所、酒吧以及夜店中普遍运用,声音宛转悠扬,发挥着自身独特的魅力,体现自身的价值。从艺术与发展的角度看,萨克斯除了要进一步拓展娱乐市场外,还要承担起自身必须承担的社会义务,承载着艺术的传承,要充分体现出艺术教育的社会功能,使萨克斯艺术在我国健康稳定地发展与传播。

  4.教学方面的价值。在我国,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萨克斯,除了高校以及艺术院校开展萨克斯教学专业以外,各种规模的培训班逐渐兴起,为萨克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人们在学习萨克斯的同时,可以了解西方文化,缩小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无论从爱好或是专业方面来讲,萨克斯教学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艺术水平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充分体现出萨克斯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意义与价值。

  三、萨克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

  自19世纪30年代,萨克斯正式引进中国。刚进入我国之后,由于当时国家初步解放,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比较守旧以及国家发展状况不佳等多方面原因,不能够接受新鲜的音乐元素,萨克斯的发展遭到排斥,经过人们思想的不断转变,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地接受了萨克斯这一西洋乐器,体验到了萨克斯的优美旋律,渐渐地喜爱上萨克斯,萨克斯在中国开始流传开来。在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中,也逐渐地融入了萨克斯的元素,许多国外的演奏家来到我国进行演奏表演,在爵士乐的基础上,萨克斯的完美体现让人们折服、陶醉在完美的音乐中,从而使萨克斯得以长远的发展,我国音乐家对萨克斯的演奏体现出了人们对萨克斯的肯定。目前我国已经自行生产萨克斯,在技术上不断完善,艺术上不断创新,已经达到国际水平。萨克斯在中国的发展对我国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与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效结合,使我国民族文化向世界发展,带动着我国全民经济的提高,所以萨克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四、我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

  人们通过对我国文化产业属性的探讨,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达成共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势头比较好,其中,音像、娱乐、影视以及演出等行业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起到带头作用,许多文化产业正在向着市场化方向进展,我国国内的企业也在以各种方式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资,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产业的支柱,与城市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国媒体管理体制在不断地创新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发展体制。我国的文化产业是在中国社会全面改革的历程中提出来的,人民群众的需求与选择包含着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性,体现了中国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我国意识形态及文化建设的传统和模式,其文化体制的试点改革也在深刻地改变着我国文化力量的格局与文化生产力的形态。

  五、萨克斯与我国民族文化产业之间的有效融合

  萨克斯在传入我国以后,给我国音乐界带来非常大的影响,非常迅速地融入到了我国的音乐中。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著名的民族乐曲已经被改变成为萨克斯曲,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国外的音乐家也在时刻关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同时我国的音乐家也在学习与研究国外的音乐艺术,在互相学习中,体验音乐的精华。音乐本无国界,我国音乐家们通过对西方音乐的借鉴,对自身的艺术创新进行改革,萨克斯这种乐器能够被人们所接受,除了外形的美观,其主要原因是人们通过萨克斯的演奏可以心情愉悦,体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许多中国的演奏家把我国民族特色的曲目改编成萨克斯曲,充分发挥中国精神,弘扬民族文化,有效地把中西方文化结合在一起,通过音乐的形式完美地体现出来,实现了中西方文化的统一,通过萨克斯与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相结合,在音乐的编排,形式的改革方面进行研究,促使萨克斯与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茉莉花》中萨克斯的质感光可照人,铜味十足,回味无穷的音效性毫无保留地再现出来,一种真实感直冲而来,美丽、清秀、无杂的超空间立体感,尤其是里面的莎鼓和金锤等重金属的敲击声,萨克斯本身的声音悠扬清亮,把乐曲中缥缈缠绵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音质柔和不显刺耳,急剧富有穿透力。《茉莉花》自古以来一直流行于全国,有各种各样的版本,通过《茉莉花》改编为萨克斯曲,完美地把中西方文化结合在一起,其中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为广泛,比较具有代表性,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对茉莉花的赞美,表现了男女之间淳朴柔美的感情。

  六、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萨克斯与我国民族文化有效融合,中华民族文化旺盛的生命力与西方文化柔和的特点,二者能够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我国宽阔的胸怀与对艺术的追求,吸收其他国家文化的长处。萨克斯的流传,只有与中国的传统艺术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其巨大的潜力。所以,萨克斯在我国的发展中,与多种音乐形式相结合,萨克斯与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融合也待于进一步扩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熊康.浅析萨克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J].戏剧之家,2016,(13).

  [2]李.萨克斯的多元艺术属性与艺术价值探析[J].音乐时空,2014,(12).

  [3]金永星.浅析多元艺术属性的萨克斯艺术及其价值[J].戏剧之家,2015,(22).

  [4]陈骏.萨克斯管在爵士乐中演奏风格的构架和实践[J].艺术科技,2015,(4).

  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论文 篇7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突出,同时,旅游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对国民市场经济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互动机制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创新两者融合机制、加快重点景区建设、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建设智能化景点等。

  [关键词]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必将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可见,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内的不同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渗透和交叉,为这两大产业最终实现产业融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将产业融合发展这一战略举措有效的利用,可以有效实现我国市场经济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一、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互动机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互动与整合成为时下流行的一大重点研究项目。因为这两大产业的互动和整合从根本上推动着旅游和文化繁荣发展,同时,对于区域文化、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与世界各国相比较,我国之所以文化资源丰厚,是因为我国具有历史悠久、文物古迹和风俗民情等优势。因此,文化所凸显出的独特优势,为人们旅游带来了动机和目的。相应地,旅游产业作为文化传播和发展的载体,为人们对文化的吸收和了解提供了交流和深化的平台,同时,通过旅游文化产品可以将文化产业推向世界化。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产业逐渐呈现出历史遗迹、人文景观、民风民俗等重要的文化资源。文化作为旅游的本质属性,使得文化因为旅游的开发而变得生机勃勃且富有活力;而旅游作为文化资源的开发者,因为文化的渗透而变得丰富多彩且富有品味。

  因此,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对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相当重要的。然而,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互动机制,对将来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具有极大的作用。虽然旅游和文化产业对各自的资源开发和利用都划定了界限,使得有关部门都按照自身的属性进行发展。然而由于历史遗留和传统划分方法等原因,使得旅游行业中存在着一些本质应属于文化产业,但却利用文化资源为旅游服务的经营企业;与此同时,在文化产业的范畴中也生存着一些发挥着旅游作用的生产企业。可见,在行业渗透和学科交叉的当今社会,两者之间彼此难分,使得原本隶属各自不同界限的部门将旅游和文化元素合二为一。虽然在实际上二者各自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即文化是经济产业的属性,而旅游是经济产业的功能,但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当下,两者却具有相辅相成、互利共生的作用。因此,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相互关联,它们之间存在着互动的作用,使得与旅游有关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旅游产品对文化元素的融合,并适当开发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从很大程度上讲,具有重要的影响。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互动机制,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依存。由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可分割,使其为产业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二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共生互融主要体现在自身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例如,旅游的优势体现在市场,而文化的优势则体现在内涵。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而没有旅游的文化就会缺少活力。可见,只有产业融合发展才能为这两大产业的经济提高起到一定的影响。

  三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共进。由于旅游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了彼此之间的互动共进原则,因而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例如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文化还可以通过辐射效应与渗透效应来提升旅游资源的品味,从而给旅游者带来较高的审美体验。可见,要有效利用文化对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的积极推动作用。然而,旅游同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旅游通过引致效应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平台,从而实现了文化产业向着市场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总之,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是互相依附、彼此生存,只有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价值,才能真正为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重要的条件。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关联性和渗透性越来越强,使得原本就处于模糊边界的两大产业,逐渐向着产业融合的发展方向演变。而只有实现真正的产业融合,才能使文化在旅游业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从而推动着旅游产业向前发展,同时旅游在文化的提升和传播方面发挥自身价值,为其提供相应的载体和平台,从而实现彼此的互补共赢性。同时,随着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观念也相应发生了改变,从而较易选择能满足心理和精神层面的需求的文化产品。因此,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相应的融入了很多色彩。可见,在旅游产业植入文化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创意元素使得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拓宽,而相应的旅游产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衍生出新产品来拓展市场空间。

  二、未来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策略分析

  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产业发展驱动下的产物。而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当今市场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在旅游活动中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和多样化,因此,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产业发展为旅游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在制定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过程中,应时刻把握利用旅游业的发展来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大繁荣的基本原则,并坚持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以及旅游文化发展的科学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有关的体制机制,有效实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国虽然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就目前形势而言,产业融合发展仍存在着领域不宽广和机制不到位等各种难题,从而使得产业融合发展不能完全适应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而,要从根本上实现产业的融合发展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领导班子,并对产业发展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加快推进产业的融合发展。二是制定和完善规划体系。文化旅游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产业融合发展规划,而且要对规划提出高质量、高标准和高起点的要求,从而使得产业融合发展走向世界和服务人民具有现实的意义。三是产业融合发展必须要得到政策的扶持。产业融合部门应明确政策导向,并建立起政策扶持体系,对于国家和各级部门对产业融合发展的引导资金应积极争取,从而切实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四是对于产业融合发展要宏观指导。例如,旅游局对旅游产品开发指导应注重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突出性;针对旅游景点所处实际情况制定规划时,应注重增加文化内容对旅游业的丰富性;还可以指导旅游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其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第二,通过加快重点景区的建设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对于具有针对性文化元素的旅游景点,我们应坚持以原生态、原风俗、原文化、原居民的保护原则,并将其积极申报为国家重点景区。同时,通过对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的文化品位不断提升,使得旅游景点的特点得以展现和优势得以凸显,从而扩大旅游景点的影响力;不仅如此,通过加快景区配置设施的建设和游客中心以及星际饭店、酒店等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从而实现运用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还可以通过构建健康绿道体系,将旅游景点向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方向推动,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亲近大自然的需求,使得广大人们群众能够更深切、更直观的感受到产业融合发展所带来的神奇效果。

  第三,打造有影响力的旅游文化活动品牌。对于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实行,我们应将能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充分纳入旅游项目的推广计划,可以为充实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提供帮助,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旅游景点积极开展一系列与发扬文化相关的活动,从而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打响品牌;还可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沟通和联系,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多种宣传形式进行旅游文化产品的促销,实现联动互动和互利共赢。

  第四,利用建设智能化景点来打造xx旅游。近年来,面对越来越多的旅游产品,使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因此,要想把旅游业快速发展,就必须依靠作为文化产物的现代科技力量,有效利用网络技术将旅游业所涉及的相关文化元素有效联系,并将其通过新媒体的形式直观的传播出去,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xx化服务,而且为旅游企业提供了高效的营销平台和广阔的客源市场,从而突出产业融合所带来的优化效果。

  第五,通过提升广大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来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魅力。在产业融合发展的今天,我们应高度重视对旅游业人才的优化。因为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游客的旅游审美和旅游感知,因此,我们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着力突破人才对产业融合发展的局限性。随着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越来越突出,必将为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带来契机。只有不断创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才能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提供有利的条件。总而言之,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必将对产业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邱瑛,祁颖.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5):36-37.

  [2]舒小林,刘东强,齐培潇,等.中国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4(11):122-129.

  [3]范红艳,薛宝琪.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4):104-109.

  [4]曲景慧.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时空变动分析[J].生态经济,2016(9):129-134.

  [5]金媛媛,李骁天,李凯娜.基于企业成长视角的体育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机制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6):488-492.

  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论文 篇8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在促进文化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产业结构的单一和产业环境的混杂,使得文化产业的管理问题变得势在必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文化产业管理,文化产业内部的行业协会自我监管应作为主要的管理主体,加强文化产业的自我修正和净化,而政府监管作为补充性的存在,主要在技术引导、法律法规的跟进方面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文化产业管理;内部监管;多方协作

  文化产业在我国可以说是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经济形态,之所以古老是因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任何与文化有关的枝节都可以由此形成一个专门的产业,这是从广义范围来考察;作为一门在近代刚刚诞生的学科,文化产业则无疑是因人们认识世界能力的提高才得以应运而生,故而在狭义范围来讲它又是年轻的。随着时代的推进和科技的发展,文化产业也呈现出一种与时俱进的多变性,它总会体现出某一时代独特的风尚,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讲,文化产业也是时代和社会的缩影。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开始受到波及和影响,文化产业同样不例外。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高效自不待言,但优势背后所隐藏的众多问题也不容小觑,只有完善对文化产业的相应指导和适度监管,才能保证文化产业在信息时代能够平稳健康地发展。

  一、信息时代文化产业面临的新问题

  1.产业结构的盲目化,单一化

  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市场作用双重影响下的文化产业,由于短暂出现的利好现象,很容易导致业界范围内自发性的盲目跟风,据《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测算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惊人,中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值5123亿元,比增长17.1%,年增速高出同期GDP增速6.4个百分点,快于同期第三产业年增速6.8个百分点。如果不加以正确积极的引导,会破坏文化产业的良性生态环境,形成一种整体上的无序混乱状态,而文化产业之间则会因为同质化严重而缺乏核心竞争力,长此以往对文化产业的稳步发展将会是莫大的阻碍。例如,电视真人秀类节目自引进以来,各种不同类型的真人秀可谓是带来了一呼百应的神奇效应,然而太多的雷同与相似,已经使电视机前的观众渐渐产生了审美疲劳,真人秀节目的瓶颈期或许已经悄然来到。这也就为其他文化产业的运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唯有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属于自身的优势名片,才能在众多同类模式中脱颖而出,成就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

  2.产业环境的混杂性,无序性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国内外文化市场壁垒的打通一方面使得国外优秀的文化产业迅速进入中国,缩短了世界优秀文化之间的距离,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另一方面许多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急功近利心态的驱使,出现了涉及暴力、色情、危害国家安全、利用文化产业诈骗敛财以及跨境作案等不良社会风气,文化产业正呈现出鱼龙混杂的危险局面。而产业环境的低俗恶劣则会大大限制此后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增长,使其陷入畸形发展的泥潭从而裹足不前。仅仅凭借文化产业自身的市场运作与协调,已经难以掌控整个复杂多变的形势,况且市场调节的固有弱点和缺陷也决定了其无法肃清环境的种种污秽,引领文化产业界走向光明的未来,因此文化产业的管理问题就显得极为重要。

  二、文化产业管理有赖多方协作

  处于信息技术大爆炸时代的文化产业,无形中与网络技术、互联网大数据、跨国资本等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想实现对我国文化产业的有效管理,不是单凭某一方的力量就可独自解决。这就有赖于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彼此既有分工侧重,又能做到齐抓共管,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相对来说覆盖全面的监管体系,达到较好的理想效果。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试点管理以及寻求合作性的突破:一是依靠文化产业内部形成的行业协会组织予以自我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包容和自由,这也是充分发挥市场自我调节作用的有力保障;二是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由政府承担监管文化产业的部分责任,并且作为文化产业行业协会组织的必要补充而存在,遇到出现监管不力或是违规包庇现象时,国家和政府的监管便会及时弥补所出现的漏洞。

  1.行业内部监管:灵活自由

  行业协会等内部组织因为置身其中的缘故,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相应弊端非常熟悉了解,因此实施监管也更加富于针对性和策略性,这是依靠产业自身力量实现内部净化的有效途径。以网络文化产业为例,各大网络运营公司不应只是传播散布信息的传声筒,更应该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承担自己所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正如有学者指出的:“网络文化企业应成为网络文化市场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生产主体、创新主体与管理主体,实现开放式的跨部门、跨行业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影响下的这类行业协会,也已经渐渐跨越了国家和地区的范畴,开始走向了国际化合作,各类超脱于政府之外产业协会合作论坛、产业学术研讨会的积极召开,正说明了行业内部也已经充分展现出自我监管调节的意识,正努力为实现文化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探讨可行的出路。

  2.政府辅助监管:查漏补缺

  由于文化产业涉及范围广,加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助力下传播速度快,很多对国家和人民不利的内容也乘虚而入,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和管理的巨大隐患。世界许多发达国家针对这一现状,尤其是在国家信息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纷纷加大了政府监管的力度:像是法国专门设有“信息系统安全中央局”;瑞士的联邦委员会设立了国家“信息战略小组”;加拿大、韩国、日本也成立有专门的政府机构全权负责信息安全方面的重大事宜。这些国家的经验充分表明,在涉及国家安全的文化产业领域,政府的必要监管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因而政府在其发展中的作用应该是引导而非强制,在尊重市场自主的原则下,政府所行使的监管职能是为文化产业的内部监管查漏补缺,或者在行业内部的监管机制运转失灵时形成有效的补充,以确保文化产业的正常运转。具体来讲,政府在从事文化产业监管时需要从两个方面下足功夫:一是技术层面的应对,二是法律方面的约束。面对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政府若想实施有效的监管手段,技术水平的提高乃是必不可少的准备。有学者认为:“为了对付新的信息,就需要增补控制机制。但新的控制机制本身就是技术,它们反过来增加信息的供应量。当信息量的供应量无法控制时,个人的心宁神静和社会生活的宗旨就必然普遍崩溃而失去防卫。”因而政府不仅要运用技术来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管,同时还要警惕技术提升可能带来的风险,提高防范意识,使现代信息技术真正能为我所用。此外,相关法律法规的跟进也是在监管文化产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有学者对国外文化产业的管理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之后发现:“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网络文化产业的强大和网络文化产业法律相对健全性是一致的。其制定的政策标准和条款非常详细,便于具体操作,并体现出若干的共性。”由此可见,法律法规的制定对文化产业的管理与发展来说,并不是限制和束缚,而恰恰是一种保障,是文化产业得以健康稳定发展的坚实后盾。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引领下的文化产业步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双面效应,以及鱼龙混杂的产业环境,都在呼吁文化产业的管理也应该稳步进入常态化和正轨化,这不仅需要产业内部协会组织加强自我监管,同时也要求政府监管应作为补充机制提供一定的辅助作用,只有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文化产业管理的有效和高效。

  参考文献

  [1]胡惠林.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总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8.

  [2]解学芳.网络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技术创新驱动的缺位与突破[J].社会科学研究,2011,(5):30-34.

  [3][美]波斯曼,何道宽(译).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72.

  [4]臧志彭,解学芳.网络技术视域下的国际网络文化产业管理研究[J].学术论坛,2012,35(7):99-104.

  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论文 篇9

  摘要:当前国内的文化艺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层次,怎样做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文化的共同发展,最主要还是要提高文化艺术管理的作用,将文化艺术管理的观念深入到文化管理者的内心,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才能让文化企业的发展更加的具有竞争力。打破以前发展文化产业的传统观念和做法,代之以新的文化产业规划,才能让生产运营模式变成集约型,让企业的发展更加高效和平稳。

  关键词:文化艺术管理;文化事业;发展

  引言

  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上离不开文化艺术的科学化管理,只有科学化的文化发展管理才能让文化产业更加快速的发展。过去对于文化艺术管理不够重视,在实际运用中发生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才会影响文化企业的发展,只有录用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企业管理,才能让企业良性发展,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1、文化艺术管理的运用现状

  当前文化艺术管理的主要问题还是管理人员的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有了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国家对于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都让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优良。文化企业的外部发展氛围是非常良好的,发展的速度也比以前更快了。如果说文化产业的发展路线是国家宏观规划过的,那么在航行过程中航线的策划则是由企业的自身发展决定的。目前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还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来进行专业技术的支持。文化产业中管理人员的任命途径一般都比较广泛。在文化艺术的体制变革中管理者一般是从事业单位转变成企业单位时的单位领导人,或者是跨专业部门转行过来的领导者,以前这些领导者不一定具有文化艺术的事业管理能力。第三种就是家族式的艺术管理者,一般来说他们并不是专业的艺术方面的人才,也不具备专业的管理职能。在这样的选择管理人员的.制度中任命的管理人员一般是不够专业和规范的。这是我国的历史原因决定的。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起步相较发达国家是比较晚的,我国的文化产业还是粗放型阶段,国际化集约水平也不够,管理者在管理文化艺术产业时运行操作的方法都较为低端。在一些城市和省份都开始转变传统的文化产业管理方法,以前的文化事业单位也开始向企业化的道路上转变。然而这样通过转型形成的企业还不能够像农业型企业那样具有专业化的人才市场,高端的文化艺术管理人才还比较匮乏,不能适应社会市场的发展[1]。

  2、文化艺术管理的改革方向

  要改变当前文化艺术管理人才的匮乏,最主要是让新文化企业不再不断消耗原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而需要引进更专业的新人才维持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原来的领导者如果能做到在新企业中有岗位可以转换,不再做非专业的部门的领导者,就能让外来的专业管理人员获得新的职位,企业的新血液才能促进企业的综合发展。适当的优化新进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就能让外来的专业管理人员对企业产生忠心度和诚意度,不至于造成其他方面的损失。规范的任用管理者才能拓宽企业的发展道路,对企业进行专业化科学化的挂历,让企业正确的做出对发展前景战略性的运筹和规划,在企业的文化艺术管理方面要改革和优惠企业内部的体制和政策,让专业的艺术文化管理人员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在文化艺术管理方面取得成绩。如果能改革传统的管理方式,让领导方式更加顺应时代的发展,文化产业就能革新体制,提高文化产业管理的创新度。目前情况是部分由艺术家自己创建的个体文化产业,他们很难摆脱避免民营企业所存在的弊端,即家族企业,他们不愿意聘用外来的专业管理人员,很大程度上是担心外聘管理者对他们不忠,甚至怕外泄他们的资料信息。专业的文化艺术管理人员才能把握住市场的动向,发现新的优秀的文化资源并进行规划生产出更加优秀的文化产品,不按照家族式的陈旧管理模式发展,才能提高企业的专业程度。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向一些西方国家学习。西方国家的操作方法整体来说优于我国,在观念意识上我们需要提高文化艺术管理的关注度,要意识到文化艺术管理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的战略高度上去思考我国企业文化艺术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艺术管理模式,来让我国的文化企业更加专业和科学的发展。在具体的实践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企业存在的各种管理问题。中国有很多企业在资源的获取上都没有专业的途径,资源的利用率也比较低。中国企业虽然拥有比较高的创作水平,却不能获得与西方国家相匹配程度的利益[2]。解决这样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加强对于文化艺术的管理。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落实专业和科学的管理政策。因此一定要对目前的管理者机制进行改革,将企业前身的事业单位管理者的遗留问题处理妥当,通过专业市场聘请更加专业的文化艺术管理人才,让陈旧的文化产业管理模式改头换面。让专业人才进行更为专业的文化策划、文化运营和文化销售。在优秀的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需要让中小企业联合起来,才能将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做大做强。将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大大提升。我国对于文化艺术管理的相关政策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宏观角度来说还需要政府的法律条文和政策的加倍支持。为更新管理要素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外部环境。文化产业方面需要优秀的管理者运筹帷幄,才能发挥出文化艺术管理都作用。

  3、结束语

  文化产业是现在国内产业发展中的新兴力量。我国虽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文化产业的专业管理起步也比较的晚,整体的企业规模范围也还比较的小。国内的文化产业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观念和实践上的诸多问题,还不能充分认识到文化艺术管理的重要作用,但整体还是在朝着专业化的职业经理人管理文化艺术企业的方向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也在逐渐的提升。家族化的经营模式已经逐渐在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进程中被逐渐的淘汰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走上了逐渐革新的道路,专业人员的数量也在逐渐提高。我们可以吸取多方经验和教训,调整自己的文化艺术产业的管理结构,逐步提高文化艺术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采取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化的管理文化艺术企业,让企业的发展更加的快速和稳固。

  参考文献

  [1]卢仁声;傅荣;吴成钢;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马兴越;马英霞;文化艺术管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J];前沿;2013年01期.

  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论文 篇10

  【摘要】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对文化产业做哲学审视,它具有四个显著特征,即经济文化一体化、文化资本主导化、产品文化化、产业发展人本化。

  【关键词】文化产业;哲学透视;显著特征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国文化产业正如春风过后的梨花,经过改革开放后一段时间的酝酿,冲破铁索羁绊,驱散凛冽寒风,于20世纪80年代迅速崛起。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当今时代越来越突出的文化与经济日益交融、彼此渗透、相互促进现象的深刻反映。它准确揭示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向,有许多自己的特征,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对文化产业做哲学审视,它具有四个显著特征,即经济文化一体化、文化资本主导化、产品文化化、产业发展人本化。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分析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

  一、经济文化一体化

  二战后,人类俨然成为大自然的主宰,凭借自身的创造能力,利用先进的生产工具,从大自然中无节制地获取资源和物质财富,从而导致了经济、社会的非协调发展,带来了通货膨胀、高失业率、生态失衡、生存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人们日益意识到应当重新认识人与物质、自然的关系,经济的背后是文化问题,文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经济文化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是一种双向需要,经济需要文化为自己注入新的活力与创造新的境界,而文化需要物质寄托,需要在经济中实现其持续发展与提供新的发展契机。可以说,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

  所谓“文化经济化”,就是将文化中的商品属性剥离出来,使文化要素成为活性因子促进经济发展,即成为现代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经济文化化”,则是指经济文化一体化过程中,由于二者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融,经济生产的重心已经由物质领域拓展到精神的层面上,从而形成了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新质内容的经济综合体。首先,经济活动中的文化作用日益加大,这一发展趋势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新视角与新领域。其次,经济全球化使文化产业在综合国力的竞争地位日益加深,同时,文化市场也日益国际化,因为当今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同时也包括文化实力的较量。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竞争因素。第三,文化经济成为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这种影响将直接来自于跨国文化产业集团的文化侵蚀与文化渗透。从经济要素流动趋势来看,文化资本的全球流动和资源配置方面的巨大作用,将成为主宰国际文化产业格局变动、世界文化市场走向、国际文化产业秩序的新生力量。例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强势国家依靠科技策动与市场化运作的竞争优势,将市场触角延伸到全球范围的各个角落,通过这一方式,一方面获得了文化领域中包括电影电视业、文化娱乐业、图书影像业、文化旅游业等在内的丰厚利润;另一方面,还获得了电脑、软件、网络、卫星传送等高科技方面的巨大优势。由此看来,文化产业的开发与壮大不仅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与财富积聚的重要途径,而且成为增强综合实力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经济文化一体化协调发展已经无可辩驳地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趋势表现出来的特征是:智力优势正在取代传统的自然资源优势,文化、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贡献率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产业。

  二、文化资本主导化

  在土地资本、工业资本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时期,文化要素主要依靠于其他生产要素才能完成经济系统的内在循环,所以此时的文化要素无法成为独立的经济因子参与经济系统的任何分配。如在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时期,在诸多的生产要素中,土地处于主导地位,所有的资源配置方式及内容均以农业资本为核心。在工业经济时期,生产力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要实现文化要素全球性流动的无限复制与使用还相当困难。这就是说,文化向资本的转化所需达到生产力水平还不具备,这就决定了文化向资本的转化在工业经济时期不可能发生。到了21世纪知识经济的今天,特别是信息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文化要素借助于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实现跨区域、跨国界配置与流动,实现了文化资源与文化成果的高度共享。可见,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要素不仅从物质资本中剥离出来,在许多领域成为具有主导作用的首要要素,并且其他要素在一定条件下还依赖于文化要素,从属于文化要素。文化资源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对一个国家来说,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将不再构成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势,自然资源的贫乏也不再意味着落后,关键在于对文化资源及其智力资源的拥有,文化资源越是丰厚,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力就越是巨大。一个社会能否快速发展,从根本上将取决于这个社会对其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创新程度。社会的文化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越高,社会将越是繁荣。

  以文化色彩和精神气质构筑商品的“高附加值”,才能真正体现产品的超一流的品位。我们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高产品的高附加值,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必须努力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变。文化资源进一步资本化,形成最具增值率的文化资本,文化资本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非磨损性、不可分性、无限增值性等特征,使其与其他生产要素有着本质的不同,文化资本不再是产业发展的附属要素,而变成了主导和核心要素,文化资本已成为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之后,还必须对文化资本进行妥善的经营才能使文化资本持续高效地转化为经济利益,如绍兴咸亨集团利用鲁迅著作中的店名迅速扩张,并走出绍兴,打进了上海。

  在文化资源向资本转化的同时,建立在文化基础上蕴藏于文化经济中的文化产业,克服了工业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足,为人类建立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提供了可能。以文化为基础的文化产业,改变了工业经济那种把物质财富的拥有看成是实现个体价值的资本与依据,相反,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以文化创造为内涵的知识作为要素,在文化产业的分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文化产业突出了精神生产者是以个体脑力劳动者与智商能量的付出来体现其生存价值,因此,拥有知识的文化产业生产者能够获得丰厚的报酬,并且可以借助于文化资本、知识资本作为要素参与入股分红,来享受文化企业的利润汇报,成为高收入群体。如享誉全球的比尔盖茨这样集智力资源拥有者和企业经营者为一体的超级富豪,这就是文化产业主体为什么能够获得比其他行业的生产者高得多的回报的原因。

  三、产品文化化

  文化产业的产品呈现文化化特征,产品文化化是指产品中精神文化取向越来越明显,或产品以越来越满足人的精神享受为主的一种趋势。随着消费者文化素质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模式必然由实用功能型消费向文化审美型消费转变。商品和服务因文化内涵、文化个性而提升其精神功能和审美价值,提升其档次和品位。文化内涵是产品和服务高附加值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只有富含文化价值的商品和服务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才能在众多的同类商品中脱颖而出, 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赢得消费者的“货币选票”。信用、商誉、品牌、形象等文化因素构成无形资产,使文化企业在竞争中先声夺人,争得更有利的投资机会和市场地位,创造更多的商机,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以服装业为例,我国和意大利同为服装出口大国,意大利靠先进的服饰文化,良好的商誉和世界驰名的品牌,赚取的是高附加值。上世纪90年代初,意大利每吨服装的换汇额高出我国5.8倍。可见,文化内容和精神内涵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力所在,也是实现其高附加值的重要源泉。

  当今,产品的文化内容的价值比重迅速增大,而物质形式的比重正相应地下降。并出现大量的富有美感和科技含量的智能化产品。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新增社会财富中文化性的“软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不仅像微软公司这样的新兴产业大部分是知识密集的软产品,而且传统制造业产品的文化内涵也越来越高。正因如此,人们越来越重视产品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个性,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克莱斯勒汽车在质量上并不比其它品牌的汽车高出多少,但是它所代表的高贵、豪华和地位感却给它的发展赢得了无限商机。同样,原本价值700日元的女式帆布提包,如果印上一个字母“G",便可卖到7000日元,这是因为“G”是表示由米开朗琪罗·罗西尼创造的意大利超级流行文化的符号,手提包携带者确信,自己正在进行一种可与欧洲超一流阶层相媲美的消费行动。为了这种精神文化享受,人们情愿花7000日元购买价值700日元的商品。可见,文化内涵对产业发展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如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居住文化、汽车文化等,无一不通过文化价值的取向影响着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也不例外,我国是世界上的旅游大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风景点,名胜古迹,老革命根据地众多,许多有品位、有档次、有远见的旅行社,专门培训出一批具有各种文化内涵修养的导游,甚至聘请文史博士担任导游,提高旅游的文化附加值,使游客亲身体验到文化景点的历史文化氛围。这些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资源,已经成为对文化品位和文化层次需求日益提高的旅游者的新去处。从这些事例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产品文化内容和精神内涵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升作用。

  当今时代,经济的飞速增长不再仅仅取决于已短缺的自然资源、物质资本等有形资产,而是主要取决于智力、文化资本等无形资产,产品的文化含量和精神内涵将主导着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以文化内容为主导的文化产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流。

  四、产业发展人本化

  产业发展人本化是指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关注人的需求、人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以人为目的、以人为中心。

  西方生活方式和物质主义文化给人造成巨大的精神空洞。工业文明高扬科技理性,推崇经济主义,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导致了物质消费性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把人的多种需求简化为单一的物质需求,把物质消费水平的提高作为惟一的追求目标,从而使人成为经济动物、消费动物,日益淡漠甚至忘记了生活意义与价值的人文追求。造成人的异化与片面发展,使人成为马尔库塞所描述的“单向度的人”。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似乎不是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要,而是满足人们对商品货币财富追求的需要;评价经济素质高低的标准,似乎不是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满足的程度和质量,而是看GDP或GNP增长的多少。这样,经济社会以人为本的本质特点,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掩饰起来,甚至已经成为经济过程的沉淀物。因此,一个推崇人的需求的全面性的伦理选择和人文追求的世界,有赖于确立一种新型的社会发展理念和实践模式,已是不争的事实。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了。

  文化一定程度上而言是“人化”,文化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展现的是人的生存、发展形式及发展程度。人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但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加全面、本质,直接满足人的需求,是一种更加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本向度部分克服了人的异化,消解了技术与人性的长久对立,使人的视野超越物质需求转向真善美的追求、创造性价值的实现、自由的获得。伴随着非物质性需求的追求,使人自身价值的充分体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从过程来看,文化产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两个更为统一的过程。文化产业生产是建立在知识、技术和人文精神高度发展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强烈的人文属性。文化既可以作为投入,也能够被产出,人的科学、技术等智力因素以及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文化艺术、娱乐休闲、信用文化、经济伦理等精神因素,作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价值,与自然资源、经济资本共同成为生产力中的组成要素,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人对经济发展的参与不仅仅是体力劳动,不仅仅是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添加简单的劳动来创造社会财富,而是更多地通过文化创造,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具有人性特点地参与经济生产,人的能力得到更为全面、更为本质的发挥。

  从结果来看,文化产业发展更全面、更本质地满足人的根本需求。物质需求是人的基本需要,精神文化需求是人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之后的相对高层次的需求,是一种更能反映人的本质属性的一种需求。文化产业不仅生产物质,也生产文化;不仅满足人的物质需求,也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状态,转向以人为本,人的愿望、人的需要、人的理想,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与核心。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阶段,文化产业更能直接从人的根本需求出发,能够更加接近人的需要,更加直接为人带来福利。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以人为本的人文价值观更加深入渗透到经济发展领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人的本质需求在经济的发展中得到更好的满足,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种人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人为本的产业。

  总之,我们要关注文化产业,就不能不关注文化产业自身所特有的标志性特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任伍,赵莉.文化产业——21世纪的潜能产业[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2]谢植雄.文化经济与科学发展观[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

  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论文 篇11

  摘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类型一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创造上均做出了突出贡献,相当程度实现了我国在文化振兴和经济腾飞过程中设定的目标与规划。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产业类型,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巨大,产业的升级与发展牵动着经济增长的势头和速度。因此,以我国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在简要阐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其和经济增长间的关联性,进而通过相应的实证研究得出相应结论,并为我国的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以资参考。

  关键词:文化产业;经济增长;影响;实证

  文化产业是以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基础,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作为支撑,将文化创意和经济产业全面结合的产业类型,其在拥有文化属性和精神价值的同时,能够为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支持,在兼具知识密集属性和价值导向的同时为经济增长贡献着一份力量。要想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就需要明确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明确两者关系之后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一、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在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多个产业复兴发展,逐步由孱弱发展壮大,为国家财政总收入创造着巨大价值。其中,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代表,逐步成为拉动消费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新的亮点,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由以出口导向、生产制造为核心向倚重内需导向和消费服务的转型,加速了消费结构由基础物质消费向精神文化消费的转变。文化产业满足了百姓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巨大需求,也在精神价值方面获得了相对的满足[1]。

  二、中国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

  (一)文化产业在

  GDP中的占比越来越高从我国文化产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其产业规模在不断扩大,文化创意产品无论是在设计水平、生产品质乃至经销层面均取得了较大进步,文化创意能够真正融入到产业发展当中,由精神理念渗透到产品设计制作,并由生产销售体系实现经济转化,创造着越来越多的经济价值。

  (二)文化产业持续且较长地影响经济增长

  从我国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看,近十年其产值无退减的表现,经济效益在不断提高,创造的财富相较于其他产业增速更为明显。从文化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同样可以看出,文化产业的产值由不到5000亿元上升到25000亿元,短短十年左右的发展推动着总体经济的发展,其在经济增长上的影响为持续的,且时间较长[4]。通过对社会发展的观察体验也可明确,文化产业在社会和市场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文化产品渗透到各个行政区域,上至大中型城市小至县乡地区。文化产品的消费更加便捷,且在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的情况下能够将不同地区间的信息隔阂逐步消除,文化产品不再是城市居民的独享品。文化产业的发展辐射面更广,其产值的增长在不断延续,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在不断持续。

  三、中国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为研究文化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指标,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作为经济增长的指标,对比两者之间的数据信息,通过相应的数据处理办法得出相应的实证研究结果。从数据处理的研究方法来看,由于现实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物价因素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因此,本文把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和人均GDP的实际数以2005年为基期进行平减,以消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同时,由于数据存在异方差,分别对平减后的数据再取自然对数,表示为Ln(CCI)和Ln(PGDP),相应的差分序列分别为ΔLn(CCI)和ΔLn(PGDP)[5]。

  (二)实证分析

  利用上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在实证分析中分别采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方式,结合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比文化产业增加值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的相应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脉冲响应呈持续正响应,并逐步向着正向稳定效应收敛;文化产业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同样为持续正向响应,也有着正向稳定性收敛趋势。分析可知,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紧密,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的幅度范围,而经济增长的结果同样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有着相应影响,但影响的关联性不是彻底和完全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相应不受经济的增长而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一)实证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实证研究可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十分突出,基于关联度的分析结果也能够明确文化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巨大拉动作用。从产业上的对比分析结果来看,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其在第三产业中创造的经济价值占比巨大,对比第一产业的产业类型创造的经济价值来看,不仅在影响度上出现超过的情况,在影响的持续性上也十分显著。同时可知,在三大产业当中,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第三产业的影响巨大,对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影响力稍逊,而对第一产业的影响又超过第二产业。总结来说,文化产业突出于第三产业,对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均产生了相当的影响。此外,就文化产业的自身发展而言,要想实现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还应注重创意创新的力量,只有将文化创新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才能确保经济增长的高速稳定。

  (二)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笔者认为,要想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应当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文化产业对于三大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基于文化产业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巨大渗透压作用,应当在今后的产业发展当中注重产业间的结合,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文化价值属性,努力实现产品创意元素的丰富以及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同时,还应当注重文化产业相关层的发展,将核心层和外围层的同步发展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适时进行产业的调整和升级[6]。另外,关注并重视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拓宽文化创意的提升空间,充分结合现代科技的力量,将文化创意的转化能力和影响能力扩大,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升级发展。结语我国文化产业在近年来的表现抢眼,不仅在第三产业中起到了领头作用,还影响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带动着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于经济的影响作用明显,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健康可持续,保持当前的发展水平并力争突破,就需要充分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加强文化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同时实现产业间的结合,使得总体经济发展在文化产业的带动下获得更大成就。

  参考文献:

  [1]成学真,李玉.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3):114-117.

  [2]李增福,刘万琪.我国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产经评论,2011,(5):5-13.

  [3]李春影.中国文化产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时代金融,2016,(15):30,33.

  [4]王长寿,李国强,李会丽.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之间的关系研究[J].现代商业,2010,(2).

  [5]李玉.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甘肃金融,2012,(6):38-42.

  [6]蔡旺春.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视角[J].中国经济问题,2010,(5).

  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论文 篇12

  摘要:近几年,我国舞蹈文化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并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舞蹈产业逐渐走向多元化,但是在快速发展下,产生了很多的问题。缺少专业人才,并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本文将从文化产业的舞蹈实践教学开展探究,对人才培养的路径进行进一步分析,使其能够加快学校舞蹈人才培养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效结合。

  关键词:文化产业;舞蹈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路径探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并且能够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各院校在培养舞蹈专业人才中,要加大重视程度,使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一、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在文化产业背景下,对学生展开舞蹈教学活动,就一定要结合文化产业人才市场的相关需求,与具体的业态进行结合,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市场需求以及导向是培养人才的基本条件,在当下对学生舞蹈教学中,很多学校都没有对舞蹈文化产业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人才培养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程安排上也都是以往的舞蹈表演、舞蹈编导等内容,与市场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人才培养方向的定位

  在培养舞蹈人才中,要与舞蹈文化市场的实际需求紧密的结合,做好人才培养定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主要培养具备高端、精湛能力的人才,而是使学生能够通过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将掌握的各种技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可以在未来从事多种工作。在舞蹈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下,对学生展开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各院校很少将培养人才的目标放入培养体系中,这便导致缺少专业人才。

  (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舞蹈文化产业市场发展的需求,各院校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且加强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完善人才评价体系

  人才评价体系作为培养舞蹈人才的重要环节,并对学校舞蹈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有一定的作用。舞蹈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舞蹈教师缺乏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但是我国在对人才进行评价中,要求评价机制要以科研为主,这对舞蹈教师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样的评价机制,会导致教师注重科研,忽略对学生的教学。

  二、构建合理的教学课程体系

  (一)构建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根据专业方向进行构建的,但是,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单一性,而学生日后的发展方向具有多元性,由于很多现实的因素,导致学生在报考时选择舞蹈专业,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以及自身原因,学生在就业时很多都会选择其他的行业。在构建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中,第一便是要有效加强各专业之间的联系,将基础知识与技能进行重新整合,院校既要构建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还要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使其能够构建开放性课程体系,以便更好的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第二,在构建课程体系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分析能力、整合能力等。第三,以舞蹈文化产业紧技能为培养重点,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与学生就业方向相结合,使其能够真正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

  (二)设置多样化的课程群

  在设置多样化的课程群中,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基础知识,拓宽学生发展方向,根据舞蹈文化产业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将基础公共课、基础学科课、选修课等教学平台设置为一个课程群。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对学生展开教学中,既要保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又让学生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使其更好的实现社会与学校的结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发散思维。在社会飞速发展的环境下,要不断加强对舞蹈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设置多样化的课程群,不仅是舞蹈课程自身的发展趋势,更是社会对舞蹈人才提出的新标准。

  (三)加大实践课程实施力度

  基于文化产业的舞蹈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开展实践课程,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不能只是单纯的以教材为基础,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视野,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在课程的设置上,注重将舞蹈理论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有效结合。另一方面,各院校要积极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进一步为学生创建实践基地,使其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学校也可以积极在校内建设文化产业园,凭借教学资源以及广阔的发展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基于文化产业的舞蹈实践教学,在对人才的培养上,不仅要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知识,又要使学生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舞蹈学科与其他学科基本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我国舞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娅妮.基于文化产业的舞蹈实践教学及人才培养路径探讨[J].经济问题,2016,08:80-82.

  [2]王志红.论高校舞蹈课教学与舞蹈文化市场的接轨[J].邢台学院学报,2015,03:102-103.

【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论文(通用12篇)】相关文章: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策略论文07-27

关于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浅谈10-18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分析11-05

数学对音乐发展的促进作用论文08-08

如何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与爱好论文08-14

浅谈从音乐制品的发展看摩梭音乐的发展10-14

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及发展论文10-10

借音乐促成舞蹈教学发展思路论文07-14

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08-24

衡阳音乐特色及其对旅游发展的分析论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