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论文

时间:2020-12-07 20:43:20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文化遗产论文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播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内涵、精神、艺术的所在,因此,各地区应该重视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并在信息社会中寻找适应社会新环境的保护与展现途径。本文基于大数据背景,主要论述了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以    

文化遗产论文

  关键词:大数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现代化传播

  一、研究背景

  为实现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结晶的普及与传承,弘扬国家文化传统与精神,近年来文化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更新换代的情况下,海量信息扑面而来,碎片化、无序化的信息传递模式慢慢消解了传统保护与传承模式的作用,寻找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非遗保护展示与传播策略变得十分迫切。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系统性研究已经非常前沿,如涉及文化文物业馆藏文物和古籍数字化保存技术、互动服务与网络服务平台搭建、民族音乐与口头文学数字化记录留存、前沿科技手段(3D影像、虚拟场馆、立体投影等)的开发应用等方面,这些具有良好操作性的研究成果被应用于故宫博物院文物保存和多媒体导览服务、中国国家艺术研究院对传统音乐的数字修复和保护、“数字敦煌”建设项目、法国卢浮宫艺术馆“漫游卢浮宫”多媒体视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亚洲文化数据技术等项目中。可见,随着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工作已经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浙江作为文化大省,一直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而在当下,社会环境与以往显著不同,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流量经济等关键词都暗示着这是一个信息媒介的时代。以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已经被各种信息平台上抢时间、重推广的新兴传播理念所取代。在这样的大数据背景下,浙江省的文化从业者们越来越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步骤在于怎样展示和传播这些文化。要想以智慧化的手段构建和传播浙江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就必须重视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在信息社会中寻找适应社会新环境的保护与展现途径。

  二、大数据背景下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

  浙江的文化文物业依托于文化大省的优势,底蕴深厚。在文化事业场馆中,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都是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场所,因此它们的数字化展示进程就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扬息息相关。浙江的非遗文化场馆如果能加快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的应用,相信会有效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的广泛度和有效性。

  (一)着力虚拟文化展示中心建设

  参考谷歌公司文化学院项目,利用3D拍摄技术记录场馆展厅,再通过后期制作建构三维虚拟非遗展示场馆。同时,将藏品数据库中的高清图片、三维图像、视频等与之结合,达到能在线参观虚拟博物馆、文化馆,并自由读取展示对象信息的效果。随着新技术的成熟,还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使参观者通过VR眼镜身临其境地畅游虚拟博物馆,以更生动和沉浸式的体验感受历史文化。也可使用3D建模技术对历史遗迹进行虚拟重建,开发文化特色体验项目,在AR(增强现实)技术的帮助下,让观众趣味性地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另外,还可以利用三维扫描和立体投影技术,使文化场景以极高的精度出现在参观者面前,从而实现视觉效果与现场无异。

  (二)利用大数据拓展展馆的功能边界

  大数据的应用必然要建立在获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对于展馆来说,这就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展品数据,另一方面是参观者数据。建成展品数据库后,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某个年代或某个地区文化的发展流变,或者艺术作品题材、创作手法方面的特征,这不仅能拓展与展品相关的知识系统,还能使原本感性为主的艺术研究获得理性的支撑。在档案馆,可以利用档案数据追踪一段历史时期内的社会工作重点、人口流动、家族变迁等,从而得出具有社会学意义的结论。在参观者数据方面,可以利用线上销售门票、线下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参观用户的基本信息,并通过统计门票数据、客流量数据,对用户进行细分。具体说来,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尝试:(1)通过历史客流量数据和旅游客户数据进行日客流量预测,提前做好工作预案;(2)根据细分用户特征,预测不同时段观众的群体特性;(3)通过摄像头、红外线灯感应设备定位用户,监测人群密度,如果超过安全密度,则在入口处进行调控,或加强保障力度;(4)通过微博、微信等分析,为用户设计个性化的城市展馆文化旅游线路,并采集观众意见建议,优化展馆服务;(5)通过馆内人群轨迹分析,以及社交媒体内容分析,得出最受欢迎的展品,并围绕其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周边产品;(6)通过手机客户端实时为观赏者提供掌上导览、藏品讲解、资料下载等信息服务。

  三、大数据背景下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地区内涵、精神、艺术的所在,并不仅仅是一个需要保存和保护的对象,如果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非遗资源加以发展和利用,构建起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展示体系,才能够使非遗工作获得更为全面的价值。

  (一)推进文物的数字化保存与传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线上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更在于让本国的历史文化与世界有一个数字化的接口,让全世界对历史感兴趣的人都能够足不出户便能访问、感受历史与文化。目前,大英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卢浮宫、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国家级大型博物馆都将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同时,国内的城市博物馆,如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馆等也都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探索数字博物馆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应该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可以利用文字、图片、全息视频、三维扫描等手段,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全方位保存非遗文化和藏品信息,并通过数字平台展示,打造智慧文化馆、博物馆,以供参观者、研究者随时访问,补充实地观展的不足。系统运行顺利后,远期目标还可以与其他场馆进行数据交换,链接展示与对象有关的历史资料及文物,以挖掘各地馆藏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完善的文化体系。

  (二)改造文化场馆站

  目前,浙江的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非遗展示中心虽然大都有自己的数字门户,但大都偏向于行政风格,习惯于将新闻动态、学术研究、概况、资讯等这些普通参观者很少关心的信息放在首页,没有真正站在访问者的角度思考他们需要怎样的信息,这是国内许多文化网站存在的问题。对比国外的博物馆主页可以发现,其网站的排版都比较活泼,具有图片为主的特点,并在醒目位置提示在展信息,以及提供儿童到馆、馆区地图、展览日历等服务信息。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站应充分借鉴国外网站设计风格,努力提升网站吸引力,提高特色项目的知名度和利用率,并营造活跃的分享与探讨氛围,以将非遗知识进行充分推广。

  四、结语

  随着历史的发展,浙江保留了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形成了在艺术、语言、饮食、文化理念等方面都具有不同于荆楚文化、黄河文化、巴蜀文化的独特性,是长江中下游文明中璀璨的明珠和宝藏。在大数据背景下,承载着地方文化烙印的浙江,有优势也有责任传承和发扬区域文明,打造见证区域文化传统的文化强省。

【文化遗产论文】相关文章: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高校民俗教育论文

2.国际法对文化遗产旅游利用认识过程的浅析论文

3.近期内太原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论文

4.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料掌和技术成果展筹备侧记论文

5.试析三河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保护与开发论文

6.浅谈文化遗产城市旅游发展措施

7.浅谈文化遗产与民族服饰

8.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

9.试析三河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保护与开发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