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文化基本形态的构成论文

时间:2020-12-07 15:56:11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武术文化基本形态的构成论文

  【摘要】

关于武术文化基本形态的构成论文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印证法和综合归纳法等,探讨武术文化基本形态的构成因素。研究认为:武术文化是以攻防技击为本质,以分类形式为中介,以独特功能为外显的“三圆结构”形态。其中武术的攻防技击转换特征十分明显,是以制服对手为目标的;表现形式有门派、流派、器械、套路、格斗和功法等特征;其功能有技击自卫、养生健身、竞技比赛、表演娱乐和武德教育等。

  【关键词】

  武术文化;基本形态

  一、武术文化概述

  武术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形态之一,之所以称为“武术文化”,其考量有三:一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武术文化自成体系;三武术文化体系能全面反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那么,究竟是如何反映的呢?概括有五点:1、武术中能反映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2、武术中能反映伦理道德的人文精神;3、武术中能反映排斥神学的民俗精神;4、武术中能反映“天人合一”的崇尚自然精神;5、武术中能反映师徒血缘的宗法精神。这五种精神是在农耕文明孕育中所形成的个性特质,是有别于游牧文明和商业文明的根本所在,也是中国武术之所以称为“武术文化”,而不能称其为“功夫”的原因所在。这五种精神又是通过武术文化形态逐步展现的。武术文化形态就是武术本质、形式和功能的具体体现。

  二、分类形式是武术文化形态的中层

  武术的攻防技击是通过多种形式实现的。武术在分类学上至少有三种形式:一是流派的分类;二是器械的分类;三是运动形式分类。

  (一)武术流派的分类

  所谓武术流派,是指由于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而形成的武术派别。早期有“长拳”与“短打”之类;“内家”与“外家”之说;“南派”与“北派”之分;“黄河流域派”与“长江流域派”之划法;“少林派”与“武当派”之别。现代有竞技武术、学校武术、健身武术、实用武术等。

  (二)武术器械的分类

  所谓武术器械,是指古时的“十八般武艺”和现代的器械种类而言的。现今国家体委把古代“十八般武艺”中的各种兵器,按器械性能归纳为四类,即长器械、短器械、软器械和双器械。长器械指大刀、枪、棍、戟、铲、(镋);短器械指刀、锏、匕首、鞭、钩、剑;软器械指鞭、三节棍、梢子棍、流星锤、绳标;双器械指双刀、双剑、双钩、双鞭、双头枪以及单刀加鞭。武术运动中的各种徒手拳术,也就是古代“十八般武艺”中所称的“白打”。在各种说法中,不仅器械的选入有所不同,其排列的.顺序也有变化,这反映了对各种器械的重视程度不一。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两个特点:1、几种主要器械较为固定,在各种选法中都相同,如刀、枪、剑、棍等。这说明了武术器械发展的一种稳定性。其中有些器械直到今天仍然是武术表演和比赛的重要器械。2、包涵面较广。虽有各种说法,但在排列上都有了长兵器、短兵器、重兵器、轻兵器、硬兵器、软兵器等。这反映了它实用化发展的一个趋势。

  三、独特功能是武术文化形态的外表

  武术的分类形式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它的功能。武术的功能有多种,但有主次之分,同样是一种功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排序是有区别的。如古代时突出武术的“技击自卫功能”,而现代更重视它的“养生健身功能”。无论如何,有一个基本原理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武术的“攻防技击”本质不能丢。虽然武术有技击自卫功能,但它有别于“你死我活”的厮杀;虽然武术有养生健身功能,但它绝不是大众气功的翻版;虽然武术有竞技比赛功能,但它的整体不可能是竞技运动;虽然武术有表演娱乐功能,但它不同于一般的曲艺娱乐节目;虽然武术有武德教育功能,但它肯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说教。综上所述,武术之所以称之为“武术文化”,这是以它的丰富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文化特征为根基的,丰富文化内涵是以东方哲学为统领的,而鲜明文化特征是以历史演进为标志的,以此构成武术文化的基本形态,即以攻防技击为本质,以分类形式为中介,以独特功能为外显。其中武术的攻防技击本质是以制服对手为目标的,而不是致残致死为目的的,它最鲜明的特点是以德正武。今天研究武术文化,是以引起同行对武术文化的自觉、自信和自强。

【关于武术文化基本形态的构成论文】相关文章:

1.简析武术美学的历史发展与基本构成

2.构成新闻摄影的要件及其主要形态探析论文

3.关于法学形态的论文

4.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理论的论文

5.关于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知识

6.浅析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理论论文

7.武术基本步法

8.高职武术社团文化发展分析论文

9.英文简历的基本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