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中荞麦的相关记载论文

时间:2020-12-05 19:58:29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中荞麦的相关记载论文

  荞麦是一种保健功能突出的特色小杂粮作物,有两个栽培种,即普通荞麦(甜荞)和苦荞(鞑靼荞麦)。荞麦在我国的栽培历史非常悠久,最早的荞麦实物出土于咸阳四号汉墓中,距今已有2 000多年。荞麦作为一种双子叶的小杂粮作物,又被称为假禾本科作物,其种子中的主要储存蛋白质的氨基酸组分比较均衡,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且比例适宜,基本达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标准营养蛋白水平。此外,荞麦种子中含有较多的黄酮、硒和铜等,赋予了它降“三高”和减少、治疗多种疾病的功效[1-2]。我国人民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对荞麦的驯化栽培,从各种文献记录中都能够看到荞麦的身影。

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中荞麦的相关记载论文

  1 古代对于荞麦的记载

  中国对于荞麦最早的记载目前还有所争议,如《神农书·八谷生长篇》记载过荞麦,该书有人认为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但可能是后人伪托,故成书时间不明。日本有学者认为,中国最早关于荞麦的记载是后魏末期至东魏初期的《齐民要术》中(约公元6世纪中期),但书中对于荞麦的记载是在《齐民要术·杂说》,现在一般认为“杂说”乃是唐人所做。还有观点认为,《诗·陈风·东门之枌》中“视尔如荍,贻我握椒”中的“荍”即为荞麦,但《尔雅翼》中释义为锦葵花,《尔雅注》中释义为小草。另外邹汉勋(清)撰写的《南高平物产记》曾记:“……荞麦不见古书,宋嘉祐本草始记载……”。荞麦首次确切出现的书籍是《急备千金要方》,乃是唐代孙思邈著于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古书中对于荞麦的名称和记载现存很多争议,如《诗·陈风·东门之枌》中的“荍”、《传》为“荍芘芣也”、《疏》为“一名蚍”,也就是锦葵,荆葵。明末方以智认为,“芘芣”和“荆葵”是荞麦的不同名称。

  虽然荞麦最早见于古书的历史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考证,且对于荞麦名称的释义也多有争议,但古人对于荞麦的记载却是非常多。成书于宋仁宗时期,与《嘉祐本草》同时期的《图经本草》,对荞麦的药用价值有“实肠胃,益力气,续精神”“……除小儿丹毒,赤肿热疮”等相关记载。明代《群芳谱·谷谱》也有着“性甘寒无毒,降气宽中,能炼肠胃”的记载,《本草纲目》中有对苦荞的记载:“苦荞味苦、性平寒,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炼五脏渣秽。”这同现代研究中对于荞麦降“三高”,对心脑血管的保健作用是有相同之处的。明代《群芳谱》对于荞麦的记录为“荞麦,一名荍麦,一名乌麦,一名花荞”。不过《植物名实图考》(清代)中:“荞麦,嘉祐本草始著录。字或做荍,然荍为荆葵,非此麦也”,这又涉及了荞麦名称的相关争议。

  据现代种质资源方面的研究,荞麦起源于我国西南部,我国曾在1980-1982年进行过荞麦资源的收集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收集和保存的荞麦资源材料约有3 000份,其中栽培型占97%以上。《本草纲目》中就已经对荞麦的两个主要栽培种进行了分类“……荞麦之茎弱而翘然,易长易收,磨面如麦,故曰荞曰荍,而与麦同名也,俗亦呼为甜荞,以别苦荞”。也有观点认为,古人将荍视为荞麦的野生种,从而将荞麦分为三大类,这种说法还有待商榷。在我国西南部,金荞麦是一种野生荞麦品种,古代也有着野生荞麦的记载,《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赤地利……江西、湖南通呼为天荞麦,亦曰金荞麦。茎柔披靡,不缠绕,茎赤叶青,花叶俱如荞麦……”这也说明了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将荞麦分为甜荞、苦荞、野生荞麦三种类型,这同现在采用的分类方法也是相一致的。同时古人也认识到了荞麦同麦类作物是不同的,小麦属于禾本科作物,而荞麦属于蓼科作物,又称为假禾本科作物。《天工开物》曾有记载:“……杂麦曰雀、曰荍。皆以播种同时,花形相似,粉食同功而得麦名也。荞麦实非麦类,然以其粉疗饥,传名为麦……”可见古人已经认识到荞麦虽然“磨面如麦”,但同麦类植物并不同类。

  2 古代的荞麦栽培

  我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发达,也体现在了荞麦的种植栽培上,关于荞麦田间耕作制度,很多古书也有记载。

  荞麦虽然耐贫瘠干旱,但在其生长期中对于肥料的要求较高,现代农业生产中会在荞麦播种时加施复合肥。王祯《农书》曰:“荞麦,立秋前后漫撒种,即以灰粪盖之。稠密则结实多,稀则结实少。若种迟,恐花经霜,不结子。”《天工开物》云,荞麦“其性稍吸肥腴,能使土瘦。然计其获入,业偿半谷有余,勤农之家何妨再粪也”,这些都提到了在荞麦栽培种肥料的重要性。同时荞麦生长虽然要求一定的营养,但施肥不可过量,过多则会影响到荞麦的生殖生长。《台海使槎录》中就有这方面的记载:“土壤肥沃,不粪种,粪则穗重而伏。种植后,听其自生,不事耕锄,惟享坐获,每亩数倍内地。近年台邑地亩,水冲沙压,土脉渐薄,亦间用粪培养。”这些都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荞麦肥料的施用方式有着深刻的理解。

  荞麦种子,尤其苦荞种子,由于重皮较厚,休眠不易被打破,在播种后会造成出苗不齐、不壮,这在现代农业中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古人对于荞麦播种时的种子选择也有着较深的认知。如《农蚕经》记载:“种陈,则出见而死,慎勿误用。”《农圃便览》中,对荞麦播种时的用种量做了介绍“种荞麦在立秋前,每中亩用种二升。”不光用种,对于荞麦的播种时间也有着不少的记载。如《三农纪》记载“……秋后以灰粪和种之,八九月收。春种者六七月收……”“孟秋……种荞麦……”《农政全书》中“……荞,秋种也,或春种。”可见在古代,荞麦多为春秋两季种植。又有《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荞麦,北地夏旱则种之,南方春秋皆种。”从中可以看出,荞麦因其耐干旱,可在夏天不适合种植其他作物时进行夏播。并且由于南北气候差异巨大,荞麦的播种期也有所不同。各种记载中都要求荞麦霜前成熟。明代《偏民图纂·种荞麦》记载:“若种迟,恐花经霜不结。”王祯《农书》也有“……若种迟,恐花经霜,不结子”的记载。

  荞麦生长周期短,一般2~3个月即可收获,且耐贫瘠干旱,不需要精细的田间管理,非常适合在西部高海拔山地和北方干旱地区种植。清代编著的《蕴古堂增补陶朱公致富奇书广集》中即有“荞麦不畏旱而畏水”的记载。乾隆年间的`《滇南见闻录》也有“旱地荒山遍植荍”的记录。《神农书·八谷生长篇》记录了荞麦的快熟特性“生二十五日秀,五十日熟,七十日成”,《马首农言》中有“谷实一百五十日,黍实一百二十日,荞麦实七十日。”《授时通考·卷二十六·谷种》则曰:“荞麦则秋半下种,不两月而即收”的记载。《三农纪》则指出荞麦生长发育同时进行的特性,即荞麦“半长苗、半开花、半结子、半收实”。《旧唐书·吐蕃传》也有“……其地气候大寒,不生杭稻,有……小麦、荞麦。”这些记载都说明了荞麦耐贫瘠干旱、生长期短的特性,并且“……种者则易为工力,忙之则不妨农时。”对于灾年粮食作物的补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荞麦宜于水旱之年”,是重要的救灾作物。

  3 荞麦的药用价值

  荞麦种子中较特殊结构的蛋白质,赋予其独特的营养保健价值和生理功能,主要包括降低血液胆固醇、抗衰老、抗癌、抑制胆结石、抑制脂肪积累、降血压和抗白血病等功效[3-5]。我国古代人民也认识到了荞麦的药用及营养价值,荞麦的根、茎、叶、种子均可作药用。

  如《群芳谱》记载“性甘寒无毒,降气宽中,能炼肠胃……若脾胃弱者不宜,多食难消”“烧灰淋汁取碱,蜜调涂烂痈疽,蚀恶肉,去靥痣最良”,《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记载“叶作菇食之下气,利耳目……”“其穰作灰,淋洗六畜疮并驴马躁蹄”“能炼五脏滓秽,续精神,作饭与丹石人食之良”。《齐民四术》中也记载“又腹中时时微痛,日夜泄泻四五次者,久之极伤人,专以荞麦作食。饱食二三日即愈……”“头风畏冷者,以面汤和粉为饼……虽数十年者,皆瘥(痊愈)”。《齊民四术》中还记载了荞麦壳做枕头“荞麦其壳和黑豆皮,菊花装枕,明目”。但是也有医书对苦荞的毒副作用有过相关的记述,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就说荞麦“久食动风,令人头眩。”李时珍对苦荞和甜荞进行了分类,对苦荞有着详细的记述“苦荞出南方……其味苦恶……可作为糕饵食之,色如猪肝。谷之下者,聊济荒尔。”这些记述,说明了古代人们能够很好的认识到荞麦的营养和医药保健价值,也能对荞麦的品种和功能加以区分和食用。

  4 结语

  荞麦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栽培历史,荞麦本身生长周期短,耐干旱贫瘠土壤,耐高海拔的寒冷气候,对种植环境的要求不高,是重要的救灾作物。同时,荞麦本身具有非常出色的营养和保健价值,是药食兼用作物,具有非常巨大的开发价值。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对荞麦的分类地位、品种区分,栽培管理制度及食用药用价值都有着深刻的认知,前人的诸多记载既是了解荞麦作物起源和扩展的重要证据,也是认识古代我国社会文化和生产力发展的途径。

  参考文献

  [1]Rout MK. Amino acide sequence of the basic subunit of 13S globulin of buckwheat[J]. Phytochemistry, 1997,45(5):865-867.

  [2]李建辉,陈庆富.荞麦种子蛋白质亚基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种子,2007,26(7):47-51.

  [3]Li SQ, Zhang QH. Adv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foods from buckwheat[J].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2001,41(6):451-464.

  [4]Kayashita J, Shimaoka I, Nakajoh M, et al. Feeding of buckwheat protein extract reduces hepatic triglyceride concentration, adipose tissue weight, and hepatic lipogenesis in rats[J].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 1996,7(10):555-559.

  [5]Tomotake H, Yamamoto N, Yanaka N, et al. High protein buckwheat flour suppresses hypercholesterolemia in rats and gallstone formation in mice by hypercholesterolemic diet and body fat in rats because of its low protein digestibility[J]. Nutrition,2006,22(2):166-173.

【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中荞麦的相关记载论文】相关文章:

1.探究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茶语论文

2.我国古代文学中的悲怨美

3.唐代诗歌文学中对体育运动的记载论文

4.我国古代文学课程革新思索论文

5.关于浅析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根文化的论文

6.谈谈档案在我国历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7.我国古代礼仪故事

8.我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启示的论文

9.我国古代祆教美术及其遗存的图式特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