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与文化变异二者的关系探究论文

时间:2020-12-05 09:24:57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文化认同与文化变异二者的关系探究论文

  文化,是一个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积淀。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标识,拥有一个独特的文化标杆,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表征。每一种文化都是构成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一员,对于文化的多样性都是不可或缺的.目前,世界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现象,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是世界进步的文化时代特征的显现;越是文化多元化发展,我们越是要构筑文化的民族特性。现如今,人们在探讨武术发展问题时,已不再停留在身体技术方面的讨论,而是把武术的发展提到文化层面的高度,传统武术发展的问题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在传统文化的润泽下,它俨然已经成为可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一个文化典范。”[1]其不仅承载着传统的哲学、伦理学等文化内容,而且融会了传统的思维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文化思想,这些都为中国传统武术注入了极其丰厚的文化内涵,使得传统武术表现出更加浓郁的民族文化特性.

文化认同与文化变异二者的关系探究论文

  然而,我们发现,在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武术似乎与现代竞技体育理念格格不入,在与西方竞技体育理念的相互博弈中,中国传统武术似乎已经对异文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文化认同感。自身文化内涵正在逐渐被忽略,随即面向竞技体育的现代竞技武术的产生,而竞技武术的技术动作也因迎合竞技性越来越被异化.

  在被异化的过程当中,传统武术文化内涵也在发生着潜在的文化变迁.

  1 传统武术发展的文化变迁内因

  1.1 对异文化认同下的融合

  在文化变迁中,“文化认同的超前是最主动、最顺利的变迁模式,因为它已经超越了既有文化认同对于文化变迁的阻滞以障碍.这种变迁是始于文化核心层的变迁,自内而外,因而也可能是较深刻的变迁。”[2]252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变迁的深层根源是民族主义与现代化的双向诉求,其直接动力来自于东西方文化的冲突.”[3]这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为传统武术文化的变迁提供了原动力。传统武术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孕育出来的特有产物,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属性,是区别于西方体育文化的关键所在。传统武术文化变迁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表现,整个变迁的过程亦是相互对话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认同与平衡的过程。

  中国传统武术在与西方体育文化对话过程中,渐渐认可了西方体育所倡导的科学理念,而以运动解剖、生理和运动生物力学等体育科学理念来对中国传统武术进行解读时,则又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播及竞技体育化进程,并逐渐走向了与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之路。自此西方竞技体育成为传统武术变迁的参照物,“原本富于文化底蕴的武术追求,开始变得趋于简单化、运动化。”[4]

  这一举措使得传统武术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开创性进展,武术有了一定的普及,只是我们看待传统武术的视角也开始变得狭窄。

  1.2 武术进奥民族情结使然

  传统武术在与西方体育理念融合的进程中发生了结构层次上的异化,竞技武术的产生是传统武术异化的顺然结果,也是传统武术向竞技体育靠拢的身体结构新载体.奥运会是展现竞技体育的最高殿堂,所以武术进奥一直是习武人以及中国体育界绝大部分人延颈企踵的信仰;人们把武术进入奥运会视为武术发展和推广过程中最大的成功.

  这不仅是身体技术层面上的展现,更是展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最佳载体,维系着中华民族情结在里面。只是我们对于竞技武术推广或者进奥问题上,过于纠结其所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推广。

  对于竞技武术进奥,其实,我们没有必要把这些朴实的身体技击术故弄玄虚地套上一层神秘的外衣,也没有必要把“它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精神进行过多的宣示而使它变得高深莫测,不必对这种交流附加过多的民族情结.”[5]对此,笔者认为,一个运动项目在还没推广到一定程度为世人所接受时,不能夹杂过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结在里面,否则只会让外界人士怀疑推广此项目的动机所在;反之,在一个运动项目发展达到一定阶层时,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结会自然被世人所感知.

  2 传统武术文化认同境遇下的多元化缺失

  2.1 认同效仿:催生出竞技武术

  传统武术在近代不断受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击,从传统中走来的中国武术也不可避免的被这个时代的变化所改变着,对竞技体育文化产生了相对语境下的文化认同,且有意识地向竞技体育的理念和标准演进,于是催生了竞技武术的产生和快速发展.王岗教授曾指出:“竞技武术在外部社会大气候的催生下迅速占据了武术发展的制高点,传统武术则只能在承受着丧失家园后的痛苦与无奈,沦为寂寞的后庭花.”[6]虽然,竞技武术的产生在短时期内对传统武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异文化的介入是一把双刃剑,在对本族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传统武术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内容,映射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积淀,如今,传统武术逐渐在西方异文化的冲击下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一个充满全新视角和追求抢夺眼球的社会、文化环境渲染之中,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武术逐渐远离主流社会的发展轨道,异向竞技体育方向转化发展,致使传统武术的文化传统内涵在竞技武术眼界中已是面目全非,在西方竞技体育面前“马首是瞻”,不知何去何从。

  2.2 认同惆怅:传统武术文化忧伤

  文化认同实际上就是变相的价值认同。“文化认同表现为对一种文化价值认识的自觉或觉醒,它表示自我属于哪种文化价值,或者我应该怎样做,当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危机的时候,自我也会发生认同危机。”[7]传统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它的生存、发展与繁荣等一切都离不开人们对它蕴含的民族文化认同;也就是说,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都必须建立在人们对它本身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

  所谓文化认同是指“一个与人类文化发展相伴随的动态概念,是人类文化发展与存在的主位因素。”[2]3是指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一种认知与心理归属感。可目前传统武术的发展可谓“方向感尽失,找不到彼岸的航标”.伴随的便是传统武术在文化层面上的失语,这种失语可分为三个层面,即物质、制度和精神层面.这是在文化层面上对于西方文化的一种弱化现象;有学者这样指出:“当中国人在追求西方奥林匹克的路上走了很远的时候,他们渐渐发现自己的民族传统体育---中国武术的民族文化身份渐趋模糊起来,甚至濒临着丧失的危险.”[8]使得原本是作为识别中华民族特有的身份标识与象征的传统武术,在今天这样一个文化多元化繁荣发展的世界,逐渐地走进了一个无奈与焦虑的文化忧伤的痛楚深渊中,而无法自拔.

  3 传统武术对异文化认同变迁后的文化深思

  一种文化在对另一种文化认同境遇中往往具有较大的保守性,也就是说,传统武术在对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理念产生的认同感是有所保留的认同,而不是全盘认同的历史文化虚无主义.这种保守性“导致了人们以自己的文化作为最高的价值取向,而与这种认同不一致的因素都会受到既有认同的压抑.”[2]224中国传统武术在对外部异文化相对认同的基础上,亦是站在保留对自身文化认同的立场上,以自身的价值去加以衡量的.

  3.1 发声而不失语:提升对传统武术自身文化的认同

  在当今文化多元化时代下,民族文化认同是至为重要的,代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统武术也面临着同样的境遇。

  从清末民初,人们面临“亡国、亡种”危难之际,恰巧“武术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正迎合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强国、强兵、强种的重要工具。”[9]到如今人们一直把武术作为进军奥运会的项目一直坚持不懈努力进行着,可以看出在运动类项目中,传统武术是最能代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体育进行对话的.西方体育文化西学东渐的历程显现出了文化扩张的彰显力,导致以中国传统武术为代表的文化传统与文化认同的危机,使得中国传统武术的文化身份变得模糊,产生了深刻的身份文化焦虑感。

  我们当前要做的是怎样让人们对中国传统武术本身蕴含的文化内涵产生一定的认同,这对传统武术的文化姿态和文化定位起到关键的作用。王岳川先生曾经说过:“当代中国已经真正走向了与其他文明对话的世界性开放之路,这意味着她更加理性地对待’他者文明,同时更清醒地面对自身文明。”[10]

  而中国传统武术恰巧是讲究技击艺术的身体展现,技击本身就离不开一个强大“对手”的存在,而这个对手就是“他者”,无论是真实的他者,或是假想的他者。在文化层面上,武术的文化认同也同样如此,同样离不开一个“他者”,这里的“他者”指的就是西方竞技体育.

  俗话说,遇强则强;中国传统武术只有在与强势的西方体育进行对话,才能让传统武术具有更强的文化活力.我们只有在不断提升对传统武术文化本身的高度认同感的基础上,才能使传统武术文化更加从容、自信地面对“他者”,才能凸显出自身的文化个性,从而实现民族传统武术文化身份上的认同.

  3.2 兼收并蓄:丰富亟待充实的传统武术文化体系

  西方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被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11]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典范,它的发展也不例外,只有在不同体育文化之间进行交流、融合,吸取积极因素,才能促进传统武术文化不断繁荣发展.在学术界,众多学者担心传统武术在与西方竞技体育的交融中失去应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当然,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但凡事皆有两面性,传统武术与西方体育的融合与对话会不断促进自身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正如国学大师胡适曾说过:“试把表面剥掉,你就可以看出做成这个结晶品的材料,在本质上正是那个饱经风雨侵蚀而更可以看的明白透彻的中国根底.”[12]中国传统武术只有在与世界各体育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和借鉴的情况下,才能碰撞出文化的激情火花,让传统武术文化提上更高的文化层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文化的才是永久的。

  在“坚持传统武术文化内核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心态和宽广的胸怀,博采众家之长、兼收并蓄,方能不断丰富传统武术的文化宝库。”[13]继而创造出更具时代特色的传统武术文化.

  4 结语

  在当今文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文化认同与文化变异二者的关系.“认同导致了文化的变迁,而变迁也以人们对于变迁的结局的认同而告一段落.”[2]250目前,作为中国民族体育之一的传统武术文化“正处于’文化惰性与活性双重性的文化生存环境”[14]当中,在对异文化的认同所产生的文化变迁是传统武术文化与之相互交融的应然结果.但竞技武术不是传统武术流变的唯一趋向,传统武术在文化变迁后应保持自身文化多元性的特点,即每个流派都各具自己文化传统,如“汲取了禅宗文化的少林功夫,熏陶了道教文化的武当拳,发源于黄土平原的翻子拳、通臂拳八极拳等等”[15]都已经成为传统武术发展过程中绚丽的文化景观。中国传统武术在与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借鉴的过程中,要“主动自觉地维护自己文化的历史和传统,找到武术文化的自我。”[16]增强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使“传统武术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共同认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理念”[17],这将是我们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极为有力的传播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1]周云红。当代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反思:迷失与救赎[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08):27- 29.

  [2]郑晓云。文化认同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210- 268.

  [3]龚茂富。近代中国武术文化变迁的文化人类学审视---从文化适应到文化自觉[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4):35- 39.

  [4]王 岗,邱丕相,等.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文化意识”[J].体育学刊,2009(12):83- 86.

  [5]邱瑞琅.武术发展的奥运战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02):50- 53.

  [6]王 岗.武术的传统回归[J].搏击·武术科学,2006(07):81.

  [7]李德顺.价值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762.

  [8]宋 丽。中国武术发展的困境与文化认同问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05):41- 46.

  [9]冉学东。对中国武术体育化进程的文化反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01):43- 48.

  [10] 王岳川。 东方文化身份与中国立场 [J]. 东南学术,2005(01):109- 116.

  [11]罗 素,戴玉庆(译)。罗素文集[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6:29.

  [12]胡 适。中国的文艺复兴[M].北京:外语科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476.

  [13]胡立平,谢谦梅,高成强。文化传播下传统武术的文化诉求[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47- 50.

  [14]陈振勇。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热点问题分析与展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01):20- 24.

  [15]吉灿忠,邱丕相,闻一鸣。传统武术“文化空间”委顿与雄起[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09):50- 54.

  [16]高成强,王 岗。文化自觉与中国武术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7(8):59- 63.

  [17] 李 斌。 文化变迁视域下中国武术套路价值观嬗变与反思[J].搏击·武术科学,2014(08):33- 35.

【文化认同与文化变异二者的关系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1.大众文化消费与审美心理关系探究论文

2.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论文

3.大众文化消费与审美心理关系探究的论文

4.文化与旅游关系探微论文

5.女性形象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论文

6.浅谈文化与旅游关系探微论文

7.企业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关系

8.浅谈窑洞文化与陕北文化的关系

9.浅谈文化与文化教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