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的论文

时间:2020-10-22 13:12:25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我国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的论文

  摘 要:群众文化是我国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群众文化属于主流文化范畴,本文从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本质、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内涵、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归宿对群众文化队伍建设进行分析,旨在提高群众文化队伍建设质量。

我国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的论文

  关键词:群众文化;队伍建设;文化价值;审美教育

  群众文化是我国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近年来,文化部提出的群众文化四基建设――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基本活动方式――这一科学命题,是新时期群众文化新的历史任务。“四基建设”突出了群众文化内部各要素的突变。这一突变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因为它强调了对群众文化本质需求的满足,把人民群众对文化权利的实现作为最基本的任务。新时期,对群众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群众文化四基建设的内涵和战略意义也必将更加凸显出来。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对群众文化队伍建设进行探讨。

  一、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本质:满足人民群众的本质需要

  人的需要有两大范畴,即本质需要和非本质需要。群众文化需要也有“本质需要”和“非本质需要”之分。群众文化的本质需要是社会实践主体按美的规律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当群众文化的主体对客观需要处于自在状态时,就极易受到内外条件制约,脱离本质需要,产生非本质需要,这就揭示出群众文化需要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并非不可动摇,它可通过一定力量或文化环境的吸引,使其改变性质、指向,最终导向人的本质需要。这就要求对群众文化需要要有分析有选择,对其进行积极的诱导,改造群众文化需要的盲目性,营造健康的文化生态环境。

  当前,以市场规律运作的市场文化强烈地冲击着群众文化,只有通过加强以“满足人的本质需要为目的”的群众文化基本队伍建设,并以队伍的力量激活基本活动内容、基本活动方式的创新,才能实现对大众文化的非本质需求和满足的有效诱导和整合。因此,只有建设一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本质需要为价值取向,具备对群众文化需要进行冷静分析、选择和正确诱导能力的高素质队伍,才能服务于全面小康主题下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的创新,最终服务于人的精神追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内涵:突出全面小康的主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群众文化“基本队伍建设”的理念和认识,应当顺应全面小康所要求的这种质与量的变化,满足人民群众的本质需要,充分实现群众的文化权利。笔者认为,这样的理念和认识所衍生的时代内涵,应当有以下两方面的新变化。

  1.基本队伍的范围的延伸

  目前基层文化建设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莫过于“社区文化”,其政策依据是“城市发展社区文化,农村发展乡镇文化”。社区文化作为城市化战略在文化层面的内容,往往被提得很响,而农村的文化队伍建设还处在自在阶段。很明显,这种城乡文化差别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实现基本队伍范围的延伸,淡化城市和农村的差别,是当前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必须正视的问题。社区文化也可分为农村社区文化和城市社区文化。具体而言,就是把城市社区队伍建设的要求和内容延伸到农村,模糊城市与农村的差别,在农村实行与城市一样的社区队伍建设,即农村社区队伍建设。目前,就群众文化基本队伍建设而言,不应存在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的区别,就其范围而言,应将农村和城市的文化队伍建设统一在“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题义之中。

  2.基本队伍建设的意义的扩张

  如果说当前的群众文化基本队伍建设的意义,是构架在促进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和增强群众文化创新活力的着力点上,那么按照本文关于淡化城乡区别,加强城乡无差别的社区文化队伍建设的思路来强化群众文化基本队伍建设,其意义就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基本构想主要表现为:通过社区文化队伍建设促进社区文化在城市和农村的繁荣,进而引导农村的社区建设,最终缓解城乡二元文化对立,推动农村村民的城市化,全面实现小康。因此,社区文化基本队伍建设在农村实践的加强,将会引起农村社会文化心理的巨大变化,实现农村城市化战略的可能性增大,群众文化基本队伍建设的意义也必然扩张到实现全面小康这一总目标的统慑之下。

  三、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归宿:高效率实施社会审美教育

  群众文化作为社会教育中的美育文化,主要是通过观念、制度、物质等层面的保障,组织辅导群众艺术活动,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规范人的价值观念,从而培养具有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能动创造性的,完整而和谐的人。目前,一方面面临着各类社会文化和思潮以其光怪陆离的形式、纷繁复杂的构成而形成的需要性冲击;一方面是实施农村城市化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的总目标以及满足群众文化本质需要,实现社会主体的自我完善的迫切性。因此,从群众文化的内涵和特质看,基本队伍建设的归宿,就是使群众文化的社会审美教育功能得到强化,通过队伍建设达到高效率实施社会审美教育的目的。

  从群众文化的本质和实践成本看,要求我们的基本队伍建设必须以高效实施社会审美教育为起点和归宿。有了这样的起点和归宿,群众文化的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创新就有了被激活的可能,也就获得了较高素质的保障。一方面群众文化专业干部队伍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能区分专业文艺和群众文艺的不同特质,熟悉群众文化理论与实践规律,对群众文化需要能进行分析、选择和诱导,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生产者;另一方面群众文化业余骨干队伍(包括基层的社会文艺团体)既能被作为基本队伍的主要构成成份,接受群众文化职能部门和工作者实施的社会审美教育,积极参与审美活动,对周围的群众实施社会审美教育并组织开展活动的主体力量。从而逐步获得较高效率的社会审美教育实现。

【我国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的论文】相关文章:

1.群众文化建设的走向的论文

2.试论群众文化建设的走向论文

3.试论群众文化建设的走向文化论文

4.银行会计队伍建设的思考论文

5.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论文

6.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论文

7.民族音乐对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分析论文

8.提高监理队伍素质建设的建议工学论文

9.论关于我国农林高校法学本科的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