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文化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时间:2020-10-15 08:59:54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先秦儒家文化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在那个和谐而又有秩序的理想社会里,“仁”是处理人事关系的基本准则,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先秦儒家文化德育思想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儒家的仁政思想更是中华文明的奇葩,对现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发展有这不可磨灭的影响。本文通过简要论述对于先秦时期儒家仁政思想的理解,试图为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仁政和谐;和谐社会

  一、孔孟的仁学主张

  “仁”的本义就是“人”,“仁道”即“人道”。儒家的仁爱从本质上讲,是血缘亲情之间的显发和推广,由爱父母兄弟推而及于社会其他人。在儒家看来,血缘亲情自原始时代以来就有,也是人性的最基本表现,将对自己父母的爱推及于社会才是真正的“仁”。“以民为本”思想是儒家仁政学说的重要内容,孔子讲“仁者爱人”正是多泛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孟子把“爱人”通过为政者扩充为对国家的爱,即“人皆又不忍之心。先王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公孙丑上》)不忍人之政”即为“仁政”,从而形成以“仁”为核心的社会政治思想。

  二、儒家“仁政”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这就是把人与己完全作为一个人而平等地看待。“仁爱”,就是视人如己,“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正蒙・中正》)。孔子认为仁德确立的关键在于在己与人、内与外、身与物之间建立一种中和关系,做到人我、物我、群己之间不偏不倚。要从个体的“内省”、“内自讼”、“求诸己”、“克己”的道德修养做起,并通过这种自觉的内在修养以摈除人之不好的欲望和情绪,从而把人的心性转换到“己欲”与“他欲”、“己立”与“立人”、“己达”与“达人”相统一的仁德上来。儒家“仁政”思想要求人们以社会整体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原则,把个人的价值实现与完善同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孔子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食”(《论语卫灵公》)。儒家提倡个个修身养性、人人自我完善,其目的是要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济世救国中去,大力推行“仁政”,造福国民,流放千秋。儒家“仁”中的“和为贵”的思想,就是强调社会各不同阶层、不同等级之间关系的协调与和谐。这种和谐观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具有普遍意义。先秦儒家理想的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其最高境界是大同世界。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不同社会阶层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礼制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保障,为此他们既关注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又关注人民的精神追求,既强调道德的自觉,又强调礼制的强制规范作用,他们的社会和谐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的建设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儒家“仁政”思想对现代和谐社会建构的意义

  孔子提出以人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和人生价值观的目的是想建立一个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人人各守其职、各安其份的和谐而又有秩序的理想社会。在这个和谐而又有秩序的理想社会里,“仁”是处理人事关系的基本准则。把这个准则用于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就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用于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就是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柔;用于处理同僚之间的关系,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达而达人”。尽管孔子围绕着“仁政”的思想提出的这些基本准则有着明显的历史阶级的局限,存在着君子与小人之别,高贵与贫贱之分,但处处折射和谐的`理念。这一理念较贴近人情,容易为一般百姓所接受,儒家的教育理念重视经典的人文教养,便于以此推行道德教化。先秦儒家思想中理想的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他们既关注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又强调礼制的强制规范作用。诚然,先秦儒家所提倡的和谐社会与我们今天在民主平等基础上建设的和谐社会不可同日而语,如今的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和经济基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们的社会和谐思想对今天的和谐社会的建设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社会文明与进步发展到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儒家文化也需要充分吸取现代文明的滋养,从而能与时俱进。儒家的仁学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中.儒家仁学思想亦无疑能够提供丰富的滋养。社会和谐是中国人民几千年不懈追求的价值取向。是倡导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目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小康社会应是一个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应是一个和谐社会,所以“和谐”是我们社会发展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儒家思想为我们实现和谐提供了可能。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至始至终离不开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儒家仁学所强的传统道德,人文价值的弘扬,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提供丰富的滋养。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任何传统文化都有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儒家文化也不是永远普适于任何时代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无疑是智慧的宝藏,不同时代的人们,以当时的社会现实为立足点,都应能够从中领悟可以借的精神财富。和谐社会这一千百年来古人的美好理想相信可以由我们来实现。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中国哲学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张春慧《先秦儒家思想中的社会和谐意识.[J]科技信息.2008,(8).

  [3]郑亚伟《弘扬儒家“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江淮论坛.2006,(6).

  [6]吴立群《儒家仁学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体系的建构》[J]船山学刊.2008,(3).

【先秦儒家文化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相关文章:

1.试论池田大作科技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2.浅谈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3.浅论先秦“中和”美学思想

4.尼采重复思想在现代哲学中的意义

5.浅析庄子逍遥游思想的现代意义

6.论儒家德育思想对现代德育工作的价值论文

7.论先秦故实观的法律制度意义

8.地理教学中体现的哲学思想及其意义分析

9.浅析《礼记;学记》的教育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